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书脉》之商周问鼎(五)
userphoto

2023.11.16 山东

关注

收藏专辑从第一章读起

《千年书脉》

中国书法史通俗读本

每个人都应该读懂书法


朱拓大盂鼎铭文/张伯英旧藏
纸本37*41cm



商周问鼎

(五)


文人。

这么多年以来,我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心中想去的地方自是越积越多。如果看多了青铜器,每个人都会对岐山心生向往。

晚清四大国宝悉数出土于此。于是极想去那个地方走一走。去看看这个沃藏了那么多国宝大器的城市,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传世魅力。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宝鸡岐山

自古国宝多劫难。毛公鼎是这样,大盂鼎也是如此。沉睡千年,一朝出土,便艳惊四方,于是陷入茫茫众生争夺之中。在一次次的流转中,有人为利,有人为名,更有人为了古物的安危而一掷千金。

真正对古物有所贡献的,还是数那些饱含敬畏之心的文人。科技靠的是匠人的创新,而文化靠的是文人的传承。传承与创新在表面相互矛盾实质和谐共生的情况下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且让我们看一下,在大盂鼎的颠沛转辗中,又出现过哪些值得讲述的文人吧。

宋金鉴。

关于宋金鉴的资料网络上寥寥无几。只知道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擅诗文书法,是岐山有清一代唯一的翰林。

大盂鼎在岐山出土,被宋金鉴买走的时候他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考中翰林。说他是当地首富,可能富二代的身份更适合他。

但书香门弟的身份熏染,让他与大盂鼎有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当宝鼎被当地知县强行占有并转卖去京城时,他对京城的渴望便愈加深切了。

本就有了物质上的条件,再加之精神上的驱动,令宋金鉴的翰林之路更加顺理成章。

宋金鉴榜单第二甲

宋金鉴来到京城,寻找大盂鼎应该费了不少苦心。世界那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机缘让他和宝鼎巧合重逢。富厚的家底和翰林的身份,让他面对宝鼎的再次出现,轻松收入囊中。

大盂鼎的失而复得,使宋金鉴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京城里的是是非非加上晚清时势的动荡更令宋金鉴的处事多了几分成熟。

虽然时过境迁,我们已经无法找到他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但我们足可想见,一个身负诗书意气的文人和一个承载苍桑文明的宝鼎之间的对话已经悄然开启。

袁保恒作品

富不过三代。宋金鉴过世之后,宋家衰落。宋家子弟将大盂鼎卖给了袁保恒。袁保恒是宋金鉴同科进士,同朝共事。很多人不知道袁保恒其人,但另一个人你一定知道。他有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侄子叫袁世凯。

袁保恒为了仁途,将鼎献于春风得意的左宗棠。

潘祖荫。

左宗棠曾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处做师爷,为平湖南之乱立下汗马功劳。加上左宗棠自视极高,常常恃才傲物。

有一次永州总兵樊燮来访,宗棠代骆秉章接待,却遭轻慢。他举脚便踢,大骂一通并赶了出去。樊燮怀恨,御前构陷,欲置之于死地。

此时有一人挺身而出,他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此人就是时任大理寺少卿的潘祖荫。

潘祖荫像

潘祖荫是咸丰二年探花,曾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南书房是什么地方?那是皇帝读书的地方,陪皇帝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荣耀,还拥有向皇帝直言的机会。

他的直言,保住了左宗棠,为晚清的中兴争取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治国名臣。

左宗棠为表感恩,将大盂鼎送给了潘祖荫。擅书法、喜藏书、嗜金石的潘祖荫在金石鉴赏方面自是高人一等。他最初收到左宗棠送来的拓片时,还一度以为左宗棠所说的鼎是赝品,于是婉谢了。而经过多次研究后,他致信宗棠想看一下实物。左宗棠命袁保恒将大盂鼎运往京城。

潘祖荫作品/133X31cm

潘祖荫行书七言联

文人与古物的会面总会被历史永久铭刻。

重达三百斤的宝鼎,由袁保恒带着四个精壮的男子抬进了潘府的大门。潘祖荫命他们在院子里就地拆开,如果是赝品,他准备直接放在院子里当做风水摆件。

午后三四点钟的太阳,斜照在装鼎的木箱上,随从小心地用工具拆解木箱,光影在木板缝隙里穿过,宁静而美好,让立在一旁的袁保恒这个矮小男人卑微的笑容都显得那么从容。

厚重的鼎身,蓝绿色的斑斑铜锈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艳。宽大的腹部,带状饕餮纹绕颈而走,高达一米的大盂鼎以其雄伟凝重的气势展现在潘祖荫的眼前。

大盂鼎局部纹饰

识人识物的潘祖荫此时才将宝鼎正式命名为大盂鼎,并被后人沿用至今。

位高权重的潘祖荫家族终可护宝鼎周全。大盂鼎做为潘氏传家之宝,不论是晚清被同僚觊觎,还是民国年间被重金诱惑,大盂鼎始终被珍埋于潘氏苏州的宅院里,安安静静地观看世间纷扰,岁月流年。

直至解放之后,潘家后人将大盂鼎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几年后,北上归入国博。

大盂鼎全形/吴湖帆题(123×57cm)

大盂鼎。

大盂鼎内壁的二百九十一个字,讲述了周康王向臣盂训诫的内容,希望他效法先祖,忠于王室,并赏赐若干财物。

这是一种地道的恩威并施的政治产物。铸鼎的活动也象征了盂受天子宠信的至高荣耀。

大盂鼎

透过宝鼎,我们可以触摸到三千多年前人类的智慧,相较今日,却并不觉得原始和落后。科技逐日发达,社会文明日益更变,但对人性的思考却依然如故,也许这才是我们需要不断地溯本求源的根本原因。

非止人性与智慧,大盂鼎雄浑的气魄和精湛的工艺水准,更为世人惊叹。

壁内铭文质朴端严,方圆兼俱,布局整饬又不失灵动,字里行间的堂皇气象,也许令今人也无法企及。

大盂鼎拓片局部

这应该就是时代的力量。我们永远无法回到那个时代,创作出属于那个时代形神俱合的艺术作品。

于是,今日之古董,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珍贵。

在高阔的展厅里,面对这厚重的历史古物,你能否可以穿越西周,化身为盂,踱在宝鼎的四周,缓慢而深沉地读出那些文字,去体会来自大周天子给予的无上荣耀,并深盟表誓,忠王勤政,尽瘁不辞呢?


(未完待续)


/下次更新时间/
庚子闰四月十五/月圆之夜
/2020年6月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著名宝物传奇之大盂鼎:左宗棠送给恩人的豪礼的前世今生
西周最大的鼎出土后100年8位主人多数没有善终,直到上交国家
大盂鼎
国博有一件3000年“宝鼎”,重307斤,刻有291字铭文,堪称无价宝
收藏传奇一一左宗棠与大盂鼎的故事
这件青铜器价值上亿,辗转5人之手,险些被日军抢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