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砌体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存在问题:斜梁下砌体组砌方式错误。

原因分析:

①施工单位关于斜梁下砌体的组砌方式技术交底不到位或者说未进行技术交底。

②施工人员操作技能和经验差,不了解斜梁下砌体的正确组砌方式要求,随意砌筑。

③项目部对斜梁下砌体砌筑时的过程跟踪检查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砌筑前,应切实做好斜梁下砌体组砌正确方式的技术交底,在交底时应画示意图明示。

②根据相关质量通病防治要求,为防止墙顶与梁不同基体位置出现裂缝,斜梁下砌体正确的组砌方式主要有退台砌和斜砌法两种。

③对已出现组砌方式错误的斜梁下砌体,在抹灰时必须增加一道加强处理(铺设加强网),为防止裂缝的产生,最好作返工处理。

存在问题:内隔墙体高度超过4m未设腰梁。

原因分析:

①对墙体砌筑腰梁设置要求的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施工人员对砌体规范中关于腰梁设置规范要求不熟悉,现场施工随意性较大,偷工减料。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应切实加强对墙体砌筑腰梁设置的技术交底力度。

②根据规范要求,对墙高超过4m(含4m)就必须设置腰梁(腰梁位置:墙高的中部或洞口的顶部)。

③若有墙高超过4m未设置腰梁的墙体,应作返工处理。

存在问题:加气块、轻骨料砼砌块等块材墙体底部技术处理不到位:未砌筑20Cm标准砖或空心砖或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砼坎台。

原因分析:

①对加气块、轻骨料砼砌块等块材墙体底部技术处理的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操作人员不了解蒸压加气块、轻骨料砼砌块等块材墙体的砌筑要求,或者说偷工减料。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要切实加强对加气块、轻骨料砼砌块等块材墙体底部技术处理的技术交底力度。

②必须向施工操作人员明确加气块、轻骨料砼砌块墙体底部应砌筑20Cm标准砖或空心砖或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砼坎台。

③对已出现此类问题的墙体,考虑墙体的整体刚度受到影响,则须在抹灰施工前整面墙满铺加强网作加固处理,或对墙体做返工处理。

存在问题:门窗洞口砌体未留设水泥砖,影响后续门窗框固定的牢固性、稳定性。

原因分析: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人员操作经验较差,前道工序施工人员未考虑后道工序的施工要求。

②门窗施工单位班组(或单位)也未向泥工班组提出留设出门窗固定要求的事前交底。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切实加强技术交底的力度,且应通知其它班组(特别是门窗施工班组)一同对墙体砌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②墙体砌筑过程中的施工单位自检的工序过程跟踪检查要到位,发现不符门窗固定要求的门窗洞口砌体,应及时指出并责令整改。

③对已出现未留设水泥砖的门窗洞口,在门窗施工时严禁用射钉直接固定在砌块(特别空心砌块)上,应采用长脚螺栓(胀塞)固定,或对门窗洞口砌体做返工处理。

存在问题:填充墙体砌筑一次到顶,未留墙体沉降周期或者不足规范要求的7天。

原因分析: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施工人员不了解填充墙砌筑规范中关于墙顶砖砌筑要求,或者说有惰性,偷工,有不想再搭支承架砌筑墙顶砖的错误想法所造成。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墙体砌筑施工前,就墙顶砖砌筑时间要求,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作出具体要求技术交底,消除操作人员的偷工做法。

②根据规范要求沉降周期应不少于7天,而按照防裂缝质量通病的要求,则宜按照不少于14天去控制。

④对发现填充墙体一次性砌筑到顶或者沉降周期不足规范要求的7天的,则应要及时制止并责令将已砌筑好的墙顶砖拆除,直至满足沉降周期要求后再砌筑。

存在问题:小于24Cm门(窗)垛未植筋浇筑砼。

原因分析:

①设计对小于24Cm门(窗)垛未在结构总说明中明确具体做法。

②施工单位未认真审图,未按照设计结构总说明中关于小于24Cm门(窗)垛的具体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③偷工减料,未从门框固定的牢固性和今后门扇开关所产生的冲击力影响考虑并设置构造柱。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在图纸会审时,若发现有小于24Cm门(窗)垛而设计又未明确用砼浇筑的,应及时向设计人员提出。

②切实做好对操作工人技术交底,杜绝偷工减料现象。

③对砌体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跟踪检查,发现有小于24Cm门(窗)垛时,应向施工人员提出植筋浇筑砼的要求,并监督落实。

存在问题:窗台砼未伸入两侧砌体内一砖长度。

原因分析:

①关于窗台系梁浇筑的技术交底不到位,对窗周边防渗漏的防治意识不够或者说施工单位根本没有考虑到窗框四周的防渗漏要求。

②施工操作人员在墙体砌筑时,未考虑留出一砖长度给窗台伸入或者根本没有留出窗台砼的浇筑位置。

③跟踪检查工作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提高操作人员防门窗周边渗漏的质量意识。

②窗洞位置砌体砌筑时,应首先要控制好窗洞尺寸,事先就要留出厚度不小于8Cm、长度应伸至两侧砌体内不小于240mm(水泥空心砖砌体500mm)的窗台系梁位置。

存在问题:墙体内通缝。

原因分析:

①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不到位。

②施工人员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差,墙体砌筑组砌方式有误,造成内缝缝。

③对墙体砌筑的过程跟踪检查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切实加强对操作工人技术交底的力度,特别是一些组砌较为困难的小型砖垛(如:砖柱)的组砌方式,应做必要的技术交底和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操作技能差或不熟练的施工人员)。

②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合格,上岗前应做样板墙。

对已出现有内通缝的墙体,则必须作返工处理。

存在问题: ①洞口顶部砼过梁出现裂缝甚至断裂。②过梁构件端部破损。

原因分析:

①对过梁的预制和安装的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预制过梁施工人员偷工减料造成过梁砼强度等级不足。

③过梁预制后在强度未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就安装。

④过梁厚度不足。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应切实加强对过梁的预制和安装的技术交底的力度,提高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坚决杜绝偷工减料现象。

②过梁的预制和安装,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由工程部、监理应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构件禁止使用。

③必须控制好预制过梁的砼标号,特别对现场自拌砼的,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现场拌制。

④根据洞口宽度确定符合规范要求的过梁厚度(最小厚度不得小于8Cm,当洞口宽度为100Cm及其以下时,洞顶砼过梁厚度不得小于8Cm,当100Cm<洞口宽度≤150Cm时厚度不得小于12Cm;当150Cm<洞口宽度≤210Cm时厚度不得小于18Cm;当210Cm<洞口宽度≤300Cm时厚度不得小于20Cm)。

预制砼过梁在安装使用时,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否则不得提前使用过梁。

存在问题: ①构造柱位置砌体未留马牙槎。②构造柱位置设置不当。③洞口边不应用加气块砌筑(应采用砼柱)。

原因分析:

①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在墙体砌筑前,未就构造柱位置留槎的具体要求作技术交底。

②施工人员操作技能差,不知道墙体在构造柱位置应留马牙槎的要求。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特别是构造柱位置的砌体砌筑要求。

②所有砖块墙体在构造柱位置均留按照规范要求留设马牙槎,且凸槎最底下一皮砖应砍45度斜角,避免构造柱砼浇筑时出现死角而造成空洞。

③对已出现构造柱位置未留马牙槎的砌体位置,应要求施工人员凿出马牙槎或做返工处理。

④窗边部位砌体,应改为砼柱与相邻的构造柱一起浇筑。

存在问题: ①墙顶砖搁置角度不规范(未在45度~60度范围内)。②顶砖砌筑灰缝内砂浆不饱满。

原因分析:

①施工单位对砌筑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对墙顶砖砌筑要求不了解,随意砌筑。

②施工人员在墙体砌筑时未设皮数杆,水平灰缝厚度控制不均匀,造成墙顶与梁底间距过大(或过小)。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施工单位应加强技术交底力度,并应在大面积墙体砌筑前先做样板墙。

②每一墙体砌筑前,应按墙顶砖搁置45度~60度计算皮数并设置皮数杆。

③墙体砌筑过程中,应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墙体灰缝(特别是水平灰缝)厚度要均匀。

对墙顶砖搁置角度有误,且灰缝内砂浆不饱满的墙体,应要求作返工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碧桂园工程质量案例分析 | 05砌体工程 | Word
A栋商住楼施工组织设计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做法
二次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中建五局砌体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图文解读,很详细很透明!
【通病防治】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案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