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5后实习生妹子的“天使”与“魔鬼”,那些不靠谱的“行动派”

新来的95后实习生妹子跟我说,自己每天在“天使”和“魔鬼”之间挣扎。作为编辑,我们的工作大致有两样,编辑并推广文章、原创文章。妹子的问题是,99%的时间都花在了上传文章和推广上,原创几乎没开始。但是原创也是未来可以写在简历上争取更大职场可能性的重点,这个道理她懂,可就是无法开始,于是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选择了逃避和“忙碌”。


其实这位实习生妹子是有上进心的,不然她压根不纠结什么天使和魔鬼,但是对于踏出第一步以及持续稳定的发挥,她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别说是她,很多职场老司机也是,选择简单、容易是人的天性,但不好的是,久而久之我们开始和“拖延”这样的字眼成了最亲密的朋友。

但是,真正把拖延“上升”到一个高度的,是想出的抑郁和“忙”出的瓶颈。

\ “瓶颈派”和“战略派”总觉得自己是“行动派” \

乔布斯说:“如果你很忙,除了你真的很重要以外,更可能的原因是:你很弱,你没有什么更好的事情去做,你生活太差不得不努力来弥补,或者你装作很忙,让自己显得重要。”

这话特别对。

把职场当戏院的演技派比比皆是,忙忙忙,忙什么呢,忙着拖延、忙着自我催眠。这种忙起来的拖延症,恐怕才是当今职场最大的谎言。


第一种

\ “瓶颈派”——瓶颈期是拖出来的 \


做到主管以后很难再升上去,就像一些公司做到一个并不大的规模,但似乎再也上不去。

职场人的瓶劲期,可能是平台问题,但更可能是自身目前能力值到了上限。这部分人初入职场的时候热血过拼搏过,靠个人努力赢得过尊重和地位财富的上升,但是到了一个阶段,学习热情降低,围绕核心竞争力打磨自己的劲头少了,靠经验和老本混日子的心态有了,慢慢就原地踏步。

再者,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相应的管理范围广了,琐碎的事情就多了,这样一来,每天仍旧忙忙碌碌,可是按照动态考核的眼光来看,他们实际上一直在原地踏步。

没错,他们很忙,忙着琐碎、忙着复制、忙着原地不动,也许他们也做了决策、也试图改变,但是没结果,没有忙着让能力有更多复利的可能性,没有忙着把自己从“重要”变成“不可替代”。

猎豹CEO 傅盛在他的“认知三部曲”中举过一个例子,认为中层和创始人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迷恋具体情况,一个是高低结合,既能努力工作,又能不断花时间去反思判断、去拿到认知。而且清楚知道,低的目的是高。

再说企业,很多企业慢慢做大的过程里,也会遇到瓶颈期,比如缺乏新产品、缺乏更合理的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氛围。各种问题不是BOSS们不懂,但很多或者疲于一线的管理经营、或者缺乏改革决心、或者囿于各种管理困境,就算做了改变的决策也没有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延误了变革的最佳时机,导致人才难留、忠诚度难以保障、产品无法满足新需求、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不高,然后呢,一年又一年,怎么都上不去,不知道哪一天,可能就出局了。

这些企业也很忙,忙着运转、忙着维持现状,但是却忙不出创新和进步。所以,别再说什么瓶颈期了,好像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样子,说白了,都是拖出来的。

第二种

\ “战略派” \


听了几堂名人讲座就常常说自己是重视战略的人,说自己追求的是高大上的格局,在忙着定战略。这类型,一种真的是用所谓“战略思维”骗到了自己,他们也知道自己行动少,可是又多少有点茫然和追逐于所谓“战略”;一种确实是演技派,特别会用“战略”包装自己,心里清楚是演戏,也就只能骗骗同事和领导。

现实是,很多人的资历和地位都够不上定战略、谈格局。这些人其实没有什么实力去谈战略,他们不论在职场多久,其实都不过是个小白。而普通小白,大部分没有什么能力、也不该这么假大空。

就像《欢乐颂》里的邱莹莹,涉世不深的她一方面洞察力有限,一方面能力不咋地,如果她是一个天天“战略、格局”不离口的人,这样的战略规划会靠谱吗?说战略会不会有点可笑。后来的走向是误打误撞进了咖啡连锁企业,从小白到小主管,哪有什么事前规划、运筹帷幄,全是靠吃苦、靠努力、靠积累才站住了脚,这些是战略吗?是基础、是战术。

傅盛说,“战略的略是忽略,不敢忽略,本质是分不清优先级”。“你脑海里有一个格局,叫大趋势。要知道什么是更重要的,找到最关键的点,牢牢不放。不是最关键的点,学会妥协和让步。”所以对于这些小白,应该首先确定自己的大方向,抓住最关键的点,只要能坚持这个方向磨练几年,起码这个细分领域垂直方向上,你是有了点话语权的。那个时候再去说战略,再去定更细致的规划,实现的可能性会更大。

你有多高的职位,就会有多好的位置和多宽的视野,在那之前,战术灵活、发挥稳定,干活速度快、出活质量好才应该是重点。所以别拿战略当幌子,也别拿它做拖延的借口。

“瓶颈派”和“战略派”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瞎忙,因为“自嗨式行动派”忙不出“高精尖”。


\ 思维密度不是毫无章法地乱想 \

有个笑话,说没心没肺的人睡眠质量都高,观察那些牛人,他们很多不光睡眠质量高,工作质量也很高,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因为没心没肺,睡眠质量高、精神状态好,能投入工作的精力就比别人多,这是一个客观存在。

这些“没心没肺”,看起来不太纠结、不钻牛角尖,有些甚至大大咧咧、喜欢嘻嘻哈哈,但其实他们不是不思考、不深究,他们只是不乱想:该睡觉的时候就让大脑休息,该工作的时候不过分发散思维,聚焦能力极好。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密度很高。在观察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通常都能拿出研究型气质把问题看得通透,分解、聚合要素的眼光独到,就事论事一击即中的洞察,让你惊叹他们看穿本质的睿智。

相比之下,拖延症们思维过于发散、甚至涣散:无限外推,从马蹄铁推想到地球灭亡。他们通常抓不住关键、容易跑偏,分解和解决逐个问题的能力很差,面对困惑的无力感经常让他们心生疲惫、甚至抑郁。他们有些时候话语犀利但是性格软弱,一点点质疑就能把他们击倒;他们想的很多很散很广却不能深入;他们看起来很有创意但是拿不出实际的创意方案或者实际的解决方案。

想太多又想不到点子上的拖延,归根结底是认知水平有限。雾满拦江说:“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这些拖延症者,从本质上说需要提高的是自身的认知能力,不是用拖延事实反复折磨自己,而是从根本上做提高认知水平的努力。


\ 那么如何提高认知呢?\


1、持续输入和规划性输出


认知基础很大程度上影响认知结果,持续输入主要针对认知基础。输入可以是多元化的社交体验、针对性的阅读、兴趣爱好的延伸等等,重点不是界定在某一领域,而是举一反三。比如,丰富的生活经验可能帮你在某一时刻顿悟某个职场现象,经过类比、演绎的过程最终提高了你的职场认知,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规划性输出是针对已有输入的一个刻意的自我提炼。比如有的作者习惯在看完一部电影后写观后感,有的玩家在十小时作战后总结一套作战攻略,有的驴友在游山玩水后写下出行攻略或者整理照片建立起个人图库,电影、游戏、旅行都是输入,而影评、攻略、图库则是规划性输出。这些持续性的动作会帮助认知在不断积累里有所提升。

2、培养围绕重点的习惯

思维工坊创始人蔡垒磊认为“持续的操练才能将你与其他人区分开”,并且“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问题,都要学会直击事物的核心。”他认为“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的核心,首先应该试着把这个内核挖出来。直击事物的核心,实现的方式是定向修正自己的认知体系。”

笔者认为这样的修正其实是一种完善和升级,认知目的决定了思考角度,不断转化的角色意识让认知在满足特定需求上持续螺旋上升,专注于问题的核心要点就是时刻警醒自己要“直击重点”,逐渐将这种意识从督促变成习惯。

这个说来容易,有调查显示,督促自己持续聚焦几乎是85%以上的职场人亟待解决的问题,碎片化时代里干扰因素太多,而牛人之所以厉害,都是把持续聚焦培养成了工作习惯,在不断提高的认知基础上始终抓住重点,最终解决问题并反哺认知能力。

3、改变思考方式

日本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中说“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逻辑思考能力。先见之明、直觉也是从逻辑思考中产生的。由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所以就缺少了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

常见的思考误区是这样:对待事物抱有偏见,倾向于接受符合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信息;考虑问题缺乏严谨逻辑,想当然的成分居多;对待陌生问题,较少去仔细求证,支撑判断的事实依据稀缺;过于发散以至于无限外推。

正确的思考方式不是一天两天就培养起来的,但客观、冷静、逻辑、例证的思维意识会帮助你从小处着手,慢慢改变。彭家勒《科学与方法》中给出了这样的方法:“界定概念,分析核心原因,论据实证,再用相反观念反驳。”


\ 最后 \


拖延症表现都是有迹可循的,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拖延源于何处,才能克服和改变。

最后,祝你早日康复。

文/蔡不蔡 图 / 123RF

来源:世界经理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16陈何芳,潘慧:实习硕士生有哪些心智收获
即便是职场女性,也可能遭遇罗子君的婚姻悲剧
28/31职场提升类:结构化战略思维
我们和优秀的差距:是总在小事上纠结,在大事上无知无畏
“工作四年,升职加薪无望”:工作“瓶颈期”要不要跳槽?
如何用“一思维”突破事业瓶颈期,从优秀到卓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