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写吧】怀念吃过“派饭”的人

继承传统  阅读写作

编辑书签

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批人,他们代表党和政府,以工作队的方式,进驻农村乡镇,一边参加劳动,一边指导当地党建工作。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他们总是一家一户地吃“派饭”。地方基层组织负责安排。吃饭付饭钱付粮票。正是这种特殊的就餐形式,很多工作队人员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工作队员扎根基层、实事求是、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工作队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工作精神,工作队员深入基层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工作方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警醒后人,激励后人,做一个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人,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作家刘克俭先生的回忆录,带我们走进那个难忘的岁月,带我们熟悉那些值得怀念的人。

阅读思考

文章写的是“在吃派饭的日子里”的故事,结尾却写了若干年后在公路上与老校长的巧遇,这是画蛇添足吗?笔者在文尾与你分享。

在吃派饭的日子里

北京/刘克俭(作家)

       人上了年岁,总爱回忆往事。

      我是1967年大崔庄初级中学的毕业生。1968年被商庄子公社党委推荐到“迁安县农村整建党工作队”工作。

      何金伍校长任我们的队长,同学马淑荣也是队员。我们一行四人驻进三岭村开展农村整建党工作。这也是我起步走进社会。

       没有社会经验,何校长不放心,特意把我留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他常说:“你们这些学生还不成熟,工作好坏都是我的脸面。”  

       在全村群众大会上,校长经常把我推上去锻炼。

       何校长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那个劲头,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几个队员。

       我们长年累月地吃村民的饭。其中有两次吃派饭,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那个年代,驻进工作队的村子,一般都是问题比较多的“老大难”村。

       1942年小日本曾经在这一带拆毁邻村民房的檩子,做铁丝网的木桩,在三岭村建立过“集团部落”(当时老百姓说它是“人圈”),也有叫“集家并村”的。历史遗留的问题比较多。

       县工作队规定,除了开会、整理调查材料外,每天必须保证半天的生产队劳动。

       那个年代,整个迁安县农村都比较贫困,下乡吃派饭规定:不吃大米,不吃面,不吃肉类和鸡蛋。严禁给群众找麻烦。一天交给房东五角钱和一斤六两河北省地方粮票。

       每天早晨,我们早早起床,两个队长拿起扫帚和铁锨,打扫驻地卫生,然后把我们驻地门口附近的大街打扫干净。我年轻,用房东的水桶先把附近孤寡老人刘大爷的水缸挑满。然后再把两个房东的水缸挑满。我们习惯做完这些小事之后,才开始一天的正常工作。

       大队给我们驻村工作队派饭,除个别家庭外,是挨门挨户地往下排,一户一天。我真正地尝到了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滋味儿。

       有一次在老刘家里吃晚饭时,他家的两个小学生在屋子外边哭着跟妈妈说:“全班就剩我们三个学生没有预交下学期的书费了,校长明天到公社送钱去,如果明天上学不带钱去,下个学期的课本咋办?”妈妈安慰孩子说:“咱们家攒的鸡蛋还不够,等大集了,叫你爹把那只老母鸡卖了去,给你们姐俩交书费。”

       孩子哭个不停。

       吃完饭,我们每个人放在饭桌上五角钱和一斤六两粮票。我们离开时对他们说:“我们吃好啦,你们也快就热乎吃饭吧!”

       何金伍校长悄悄地在自己的饭碗底下压了两块钱,我们三个人都没有注意。

       我们刚到驻地,老刘就来找何校长,说:“老何,你怎么压在饭碗底下两块钱?孩子不懂事,哭着要书费,给你们添乱了。你也拉家带口的,挣点工资不容易,我可不能收啊!”

       何队长说:“你们比我更不容易呀!我们穿的是你们的衣,吃的是你们的粮,你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四个人的饭费两块,再凑两块,这不就够了嘛?”

       老刘几次推辞,执意不要何校长的两块钱。何校长语重心长地又说:“刘弟呀,我受党培养这么多年,力所能及,连这点小事都袖手旁观,我还怎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们还怎么带领大家搞好整建党工作呀?”

       老刘还是不要这两块钱,何校长无奈地说:“刘弟,就算是我暂时借给你的,咱们先把孩子的书费交上,解决燃眉之急,别让孩子哭病了。”

       还有一次,在老时家吃中午饭,小米干饭,白菜熬豆腐。我们一进屋,一个老人拄着拐棍往外走,何校长说:“老爹别走,咱们一起吃饭。”房东大嫂说:“这是我娘家老爹,上午来的。又咳嗽又流鼻涕的,不行啊!”

       何校长说:“大嫂,老爹含辛茹苦把咱们养大,他不容易呀!谁都会老的,今天我挨着老爹吃饭,让他给我们讲讲小日本。”

       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听老爹给讲日本鬼子在三岭村和黄金寨村建立“集团部落”的悲惨历史。原来老爹是抗战时期的老党员,我们都感动了。何校长高兴地说:“老爹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得的政治课。”

       两年后,工作队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也被县里保送到首钢迁安铁矿,成为一名国企正式职工,直到2006年退休。

       2001年,在去黄金寨公路上,对面巧遇老校长骑自行车回大何庄老家。

       他老了。我们握手那几分钟,老校长还询问我孩子的工作情况,对我还是那样关心。

       每当我回忆起往事,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何金伍老校长。

思考分享

文章结尾是画蛇添足吗?笔者认为,文以载道,大多数文章都有卒章显志的特点,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虽然文章结尾描写的内容超过了文章题目限定的时间范围,但是,突出了校长在若干年后“关心他人”的品质还在。这样的表达,使“校长”的形象更加丰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插队往事(上)
〖迁西夜话〗吃派饭
散文天地|这样的好队长,群众夸不够​ 文/刘克俭
外调吃派饭住大车店
准备“派饭”也有两手打算
老笨:扶贫工作队纪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