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朗诵技巧 野狼
 
 
第二部分:
 
 
 
第四部分:
 
朗诵用声的技巧:
 
朗诵讲座PPT:
 
 
今天我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第一:简单介绍什么是朗诵.

  第二:谈谈朗诵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主要结合目前学习朗诵的朋友们,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相关问题,谈谈朗诵的有关技巧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体会。

  下面我们开始说一说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这是朗诵的概念。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概念,很显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作为有声语言艺术,最为根本的特征就是声音,以及声音的表达,就是你的声音悦耳不悦耳,动听不动听, 响亮不响亮。其次,作为艺术,情感表达,就是所有艺术类,完成表现的核心特点。第三就是表现过程中合理运用的技巧。注意:合理运用技巧就是我们下面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朗诵的意义和作用

  朗诵的作用

  为什么朗诵会发展起来,并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呢?我们这么多朋友都热衷朗诵,喜爱朗诵并积极的学习朗诵艺术呢?像今天来到房间的....等等都对朗诵非常的执着.我们不能不研究朗读的作用。

  朗读的作用是巨大的,虽然不能说万能,它那潜移默化的威力真是“妙不可言”,真是很难用语言形容出来。在这里呢,我们仅仅概括几个方面,并略加说明。

  一、朗诵有利于深入体味文字作品

  文字作品是诉诸视觉的,可以反复看、经常看,无疑是一种优势。可是,看,仍有一定局限,除去一目十行的粗读不说,就是细读,也只是凭借一条渠道传入大脑,留下的印象,远不如多条渠道来得深刻,这正如看舞台演出比看文字剧本收益更大,道理是一样的。朗诵,不但要看,反复看,还要变为有声语言,同时,更须要认真领会、准确表达文字作品的语词涵义和精神实质。这样,对体味作品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体味中所得到的也就更多了。通过朗诵,自会发觉“对味儿”或“ 不对味儿”,“贴切”或“不贴切”的问题,于是再看、再体味、再读。这种精益求精的反复,就意味着对文字作品的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受。我们还要强调的是,诉诸声音之后,声音出口时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比蕴含在文字之中、文字背后的,更加直观,因此,由于我们朗读者的再创作,听者可以比自己去看文字作品体味更深,他的判断、品评也就会更为切实。这样看来,就使我们认识到:朗读既有再感受的魅力,又有再体验的动力,更有自我检验的活力。应该说,朗读引导着朗诵者和听者走向文字作品更深的去处。

  二、朗诵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文字作品的深入体味,为有声语言运用与追求奠定了基础,为用有声语言表现文字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提供了依据。朗读者如果不能把内心的依据通过有声语言体现出来,传达给听众,就说明他不具备一定的语言表现力。朗读者只有具备一定的表现力,才可能把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形之于声。因此,朗诵就应该包含着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诸如层次感、主次感、对比感、形象性、逻辑性、丰富性;都要体现在有声语言中。

  由于对文字作品的深入体味,那准确的词语慨念,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的构思布局,感人的情景描写,严谨的逻辑序列,优美的韵律配置等,总是十分具体地启迪着我们的思路;而用有声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的愿望又迫使我们不能不合理运用各种技巧,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文字作品的精妙。这种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无论对我们从事文字写作,或者对有声语言的表达,都起着自觉学习运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就贮存了许多可资借鉴、可供取用的表现手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就召之即来,妙手偶得。这一切是仅仅通过分析、讲解文字作品所不易得到的,也是只靠眼看手写所不易达到的。

  随着表现力的提高,辞不达意、言不及义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随着语言技巧的丰富,当会逐步改变心虚笔拙、木讷无文的窘状。语言表现力的提高,完全可以使“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和“七步为诗,出口成章”的阶段尽快到来,到那时,更高水平的朗读也便会出现了。这样,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的语言表现力便纵横驰骋,无往而不适了。这是从不涉足朗读领域的人所难以体验的。

  三、朗诵有利于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文字语言逝有感染人的力量,“爱不释手” “掩卷遐思”都是被感染的表现。可是,当把文字作品变为有声语言的时候,那感人的力量应该更强烈。这也就是说,朗读,应该比作品本身给人的东西更多。为什么要说朗诵是一种再创作呢?就因为在朗读语言里饱含着、浓缩着朗读者的深刻体味、独特感受、熟练技巧、音声魅力。高水平的朗读会使文字作品的作者惊喜:我写的东西里还有如此深刻的意味哪?!当然也就会使听者动容:比我自己看作品可好多啦!所以列夫.托尔斯泰说: “不但感染性是艺术的一个肯定无疑的标志,而且感染的程度也是衡量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志。”作为语言艺术的一个品种的朗读,当然不能例外。

  其实,优秀的文字作品通过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对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更能增添人们的前进的勇气和希望。大量的白话文,字面上的较易理解,但字里行间的蕴含有时又不可言传,通过朗读,就能溢于言表,使入心领神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我们的女同志学好了在家里运用我们的技巧....发挥感染里....男同志........)

  四、朗诵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朗诵者进行朗诵,听者听别人朗诵,都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我们的朗诵也一定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激励人们蓬勃向上、奋发有为;人们将在朗读中获得日常生活中不易得到的那样集中、明确、生动的高尚精神享受,使思想更加纯净、生活更加充实,使那些旧的污垢、那些低级趣味显得更加卑微,无处藏身。

  这一切,在朗读中,伴随着声音传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纯真的心灵,也同时流入听者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着他们的精神境界。

  不论是听别人朗诵,还是自己朗诵,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艺术素养和造诣;这不但包括从文字语言到有声语言的转变能力,从有声语言推及文字语言的判断能力,还包括着深广的学识、熟练的技巧,更包括着语言的感受力和对语言完美的鉴赏力。语言的美感给人的高尚精神享受常常使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素养和造诣,即使听到好的朗读,尽管旁人在那里拍案叫绝,自己也只是茫然,又怎能领会有声语言的精妙!没有这种素养和造诣,尽管朗读时全力倾注,字字认真,也表达不出原作的精髓,文字作品中那些画龙点睛、一唱三叹的妙言警句就会黯然失色,朗读的作用也便付诸东流了。因此我们说,听者和朗读者的造诣越深,才越能体会到和体现出朗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今天,广插、电视、戏剧、电影、朗诵等日益普及,并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定的语言艺术素养和造诣,就不会从中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或者只取其末节,或者只感其皮毛,甚或会反其主旨,接受某些消极的东西。如果在朗读中加深了语言艺术的基本规律的认识,提高了语言艺术的表现力和鉴赏力,力求达到高尚的精神享受的境界,那所得就全然不同了,不但可以明其是非、辨其真假,而且修身养性,其乐无穷。这样看来,重视朗读,学习朗读,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五、朗诵是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重要的途径

  我们的朗诵,必须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从语音上要求标准,从词汇、语法上要求正确。虽然文字作品的多种多样、古今中外都有,朗读时要尊重原作,但是,声、韵、调、轻重格式、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声音样式,不能不讲究规范。这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时代的要求。不学习普通话,不掌握普通话,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朗读者。而学习朗读的过程,同时就是学习普通话的过程,通过朗诵学习普通话,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我想今天在座的很多朋友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来学朗诵。

  (朗读者要朗读某篇文字作品,这作品里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要首先解决声母、韵母、声调、轻重格式、儿化、音变等问题,真是字斟句酌、不能马虎的事。初学普通话时,在朗读中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错误。诸如把“南方”读成“兰帆”;把“农村”中的“村”字的调值读成33或22,而不是55;把“战士”读成中重格式,而不是重中格式;把“好啊(哇)”读成“好呀”……这都不标准,不能说是普通话。在说话时,既没有文字依据,语流又快,口腔再松软无力,就不容易感觉到存在的问题,事过境迁,纠正起来也实在困难。如果加上方言土语掺杂其间,与普通话的距离拉大,当面校正更觉吃力。因此,在朗读文学作品中使语言规范化,就成为朗读的重要作用之一。)

  总的来说,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重要途径.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以上我们了解了朗诵的概念和朗诵的意义和作用.大家是不是对朗诵充满了信心啊?下面我们一起根据朋友们在朗诵中出现的问题谈谈朗诵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我认真听了一下一些的朋友们的朗诵我觉得主要存在一下问题需要提高和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我自己存在的,并且一直再努力探索学习的,因此,借此机会和朋友们共同探讨学习体会。

  第一:朗诵前的案头准备不足。

  第二:吐字归音存在缺陷。

  第三;朗诵的情感表达不尽如人意。

  那么我们就针对以上三点来探讨一下解决的方法

  首先,朗诵前的准备以及准备什么,如何准备

  我们判断一个朗诵作品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朗诵者把文字作品的内容表现出来没有,表现的准确不准确,表现的完整不完整,表现的生动不生动,形象不形象,深刻不深刻。这个标准也是很多朗诵大赛评委们给选手打分的重要标准。为什么说这个标准呢?我发现我们房间也包括很多喜欢朗诵的朋友,在朗诵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把文字作品的内容表现出来,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当你朗诵结束的时候给人的感觉你就是在照本宣科,你读的是文字,听者听的还是文字,不能直观让听者感觉到你刚才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你描述了一个什么景色,你到底要告诉听者一件什么事情或者什么道理或感受。总之从你的从你的诵读里,我看不到、听不到、嗅不到、尝不到、触不到,没有一个完整的情感,和故事画面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在朗诵的时候把文字作品的内容很好的表现出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朗诵前理解文字作品的内容。这里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理解。我们拿到一篇文字作品的时候不能草草看几遍,就上麦开口读。我的建议是什么呢?就是首先先要理解好作品

  如何理解呢?当你拿到文字作品的时候,你首先要用心地默读这篇作品,为什么要默读呢?刚开始看的时候,你不知道内容,你要从头到尾,静下来、用心地读,不出声,用心读,用脑子去理解。这时候的理解是第一步,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对通篇文字的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 然后要作第二步理解,对通篇作品结构的分析,把课文分几段,找出主要段落,把他的主题思想找出来,我们要作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表达的坚实基础,分析结构我们就能找出文章情感的变化,在我们读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自己的情感也要随之改变。

  再有,就是规定情境。情是感情的情境是环境的境.规定情境就是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人物关系事件 矛盾 .一切从规定情境出发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请大家注意我们读的不是字,是句子,要出来完整的意思,不要让别人去想,你读得是什么,你读出来的要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要用自己的感情,带出一个完整画面,带大家进入情境.所以我们要在朗诵前充分的理解文字作品,这样我们才能明白作为朗诵者,要传达给听者怎样一个信息,在朗诵的时候要用怎样的语调语气,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来处理文字作品。

  一切从内容出发,具体分析规定情境,规定情境在变化随之才产生语调语式的变化节奏和速度的变化,等等等等. 再有在做案头准备的时候你可以根据你对文字作品的理解.在文本上画出停连的标记.标出哪里应该换语气,语速的变化。标出生僻字的读音。这样我们读的时候就会轻松许多。

  下面一个问题就是吐字归音的问题

  朋友们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有的朋友对普通话的发音都存在系统的缺陷南方的朋友一般有平翘舌问题、(zhi chi shi zicisi不分)前后鼻韵问题、(eng en 舌边音和舌尖音问题;北方的朋友呢则有双唇音(bo发成了be、po发成了pe、mo发成了me等)问题、平翘对换问题和尖音(“想”说成siang3 等)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

  练习二:(n、l)

  男子 篮子 脑子 老子 能力 理论 老练 蓝绿

  纳凉 内力 奴隶 闹铃 哪里 南宁 泥泞 逆流

  牛腩 努力 暖流 恼怒 拉泥 瘌痢 拉拢 蜡疗

  来路 褴褛 劳累 老娘 农历 老年 勒令 雷鸟

  里拉 联络 年龄 嘹亮 料理 林立 玲珑 流浪

  打南边来了两队篮球运动员,一队穿蓝球衣的男运动员,一队穿绿球衣的女运动员。男女运动员都来练投篮,不怕累,不怕难,努力练投篮。

  新郎和新娘,柳林底下来乘凉。新娘问新郎:“你是下湖去挖泥,还是下田去扶犁?”新郎问新娘:“你坐柳树下把书念,还是下湖去采莲?”新娘抿嘴乐:“我采莲,你挖泥;我拉牛,你扶犁。采完了莲,挖完了泥,扶完了犁,咱们再来把书念。”

  插手 茶水 差事 拆穿 禅师 生产 铲除 长城

  长征 手抄 潮湿 车站 撤职 沉着 成熟 诚挚

  迟滞 驰骋 赤诚 冲撞 充实 崇尚 臭虫 杀伤

  纱窗 山茶 删除 闪失 善事 擅长 商场 上升

  少数 扎实 债主 展出 战胜 掌声 照常 真昭

  侦察 争吵 整数 正常 染指 饶恕 热忱 人身

  人事 认真 日食 溶质 冗长 柔顺 入耳 软弱

  > Z——zh 在职 杂志 栽种 增长 自重 宗旨

  > Zh——z 渣滓 张嘴 种族 长子 沼泽 振作

  > C——ch 财产 草场 猜出 采茶 彩绸 餐车

  > Ch——c 车次 场次 蠢才 纯粹 差错 陈词

  > S——s h 三十 丧生 扫射 私塾 四十 四声

  > Sh——s 哨所 山色 深思 神速 上诉 深邃

  朱家一株竹,竹笋初长出。朱叔处处锄,锄出笋来煮,锄完不再出,朱叔没笋煮,竹株又干枯。

  日头热,晒人肉,晒得心里好难受。晒人肉,好难受,晒得头上直冒油。

  锅里煮猪肉,肉里包着骨,取肉去猪骨,放上一点醋,都吃熟猪肉。

  史老师,讲时事,常学时事长知识。时事学习看报纸,报纸登的是时事。常看报纸要多思,心里装着天下事。

  认识从实践始,实践出真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知道说不知道,也不要不知道装知道,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一定要做到不折不扣的真知道。

  en 于 eng 认真-斗争 阵势-正视 吩咐-丰富 姓陈-姓程

  身体-生产 根深-更生 沉默-成效 人类-仍旧

  慎重-胜利 痕迹-横竖 盆子-棚子 深入-升降

  关于北方人 b p m 的问题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 在普通话里 只有 什么的么 读成me 其他的都是mobopo .

  吐字归音最重要的练习诀窍是:在平时就要说正规到位的普通话,不要仅在朗诵时才想到这一点。

  最后我们说朗诵的情感表达

  朗诵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是有声语言创作的一部分。有声语言的创作有3个要素,是哪3要素呢?就是说什么、为什么说、怎么说。

  说什么是内容;为什么说是目的;怎么说是方法,我简单的解剖一下。先说,说什么,就是内容。你必须了解你在说什么,就是理解作品。做到心中有数,言之有物,心中有形,言之有情,你心中没有形象出来的情感是虚假的,是不贴切的。再说一边,为了心中有数,言之有物、心中有形,言之有情你必须得准备,得理解(作品)。我们把关键放在怎么说上,也就是方法。

  朗诵的情感物理表达手段,我们可将其概括为:停连 重音 语速 句调

  (一)停连

  停连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连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非语法停顿。

  1.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3.非语法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例如:

  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 “║”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

  如果不仔细揣度作品而任意作强调停顿,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来呵!让我们紧紧挽住雷锋的这三条刀伤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影响理解的正确性。

  (二)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非语法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

  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非语法重音

  非语法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非语法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也就是说:是从规定情境出发的.我们这里的规定情境还是感情的情,环境的境.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

  我今天晚上和朋友交流朗诵知识。(回答“谁和大家交流朗诵知识?”)

  我今天晚上和朋友交流朗诵知识。(回答“我和大家交流什么知识?”)

  我今天晚上和朋友交流朗诵知识。(回答“我什么时候和大家交流朗诵知识?”)

  我今天晚上和朋友交流朗诵知识 (回答"我和谁交流朗诵知识?")

  怎么样,你别小看这个练习,刚才我们谈了要从规定情境出发,你光理解这一句,我觉的理解不准确,你要看这一段是什么,整个文章是什么,才能产生这一句应该怎么读。

  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非语法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

  ①从音量上看。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②从出现的位置看。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③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

  (三)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如: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

  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

  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

  (四)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如:这个毛头小子,给我们谈朗诵,他谈的明白吗?)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如;你别说啊?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3.平调。(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如:我和大家在这里交流朗诵知识)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这个毛头小子,给我们谈朗诵,他谈的明白吗?你别说啊?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除了以上说的我还要强调几点就是

  一: 朗诵的语言要生活化。不要一朗诵了,就感觉与平时说话不一样了。作品的语言来自于生活,拿到作品就感觉不一样了,气也提起来了,声音也拿捏起来了,这种处理,就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实际,脱离了你自己。朗读的语言来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要做一些语气、速度、停连的加工,成为艺术语言,让人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们的朗诵,大家千万不要离开生活。我们生活里的语言,通过你的朗读,再现出来。生活化,就是要口语。不要认为,朗诵有一种固定的语言格式,没有的。我们朗诵者的语言,一定要朴实,自然。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朴实、自然。让听者被感召了不觉得哪里错了,被感动了不知哪里做了处理.这样就融会贯通了把自己真实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和文章揉合在一起变成自己讲的生动的故事。举例 包子 馒头

  二:不要满足于光把内容读清楚了,更主要的是,要出形象,要情景再现、绘声绘色.要让听者看到、听到、嗅到、尝到、触到。

  (一)理清头绪:脑海里连续活动的画面----开头是?----接下来的变化?---如何发展?---结果?---那里是特写?---要心中有数,不温不火。

  (二)设身处地:处于事件的情理之中,主要是获得现场感,产生“我就在”的感觉。

  (三)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朗读中特别强调积极的反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引起具体的“情”,又要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

  (四)现身说法:既然稿件中的情景始终“再现”,那么,把这情景再现的过程转述出来,朗诵者在脑中再现了文章中的情景,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听众产生某中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现在朗诵大体有两类情况,第一类,看的是文字稿子,说的是文字,听的还是文字,没有立体感和形象感。包括我们今天的朗诵,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念的是字,不是形。我主张看的是文字,说的是形,形象的形,形中有情,情中有个性,这才是正常的创作路线。这是第二类,第一类是由文字到文字,看的是文字说的是文字,没有形象感。第二类看的是文字,说的是形,绘声绘色,形中有情、情中有个性。这个性一个是作品的个性,一个是演播者的个性。

  三:朗读时要感情深厚、爱憎分明。

  朗诵好一篇作品,声音表现技巧要和你的真挚感情相配合,把作品内容准确生动的呈现给听者,光有好嗓子、读得流利清楚是不够的。没有情就是一杯白开水,不能打动别人,要取得好的效果,朗诵者要满怀深厚的感情。你爱什么,恨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要求朗诵者要情动于衷而形于声,声和情是并茂的。朗诵者的感情是由作品引发的,朗诵者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燃烧,要和作者的爱憎完全一致。作品本身非常的深情,朗诵者绝对不会无动于衷。听者也会引起强烈的共鸣。

  四:朗诵还应该是想象丰富,真实生动。

  朗诵者要突出作品,形象思维。朗诵者看到作品时,被作品感动。作者和诵者,融入在一起。但是,作品的文字,是有限的,而朗诵者,你在案头准备时,要想到作者没有写进作品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去联想,发挥想像力,使作品更加丰富、真实,把作品活灵活现地朗诵出来。朗诵者进行第二手创造,要发挥想像。充实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朗诵作品时,不要孤立地停留在字面上,要发挥联想,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素材。生活方方面面的积累,都是我们朗诵的很重要的素材。大家要借鉴。我很欣赏爱因斯坦这样一段话: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像力,在艺术语言的创造中,是绝对不能少的。通过想像,能够把作品理解得更深更透,同时,要让听者受到感染和启迪。所以,想像、联想,是朗诵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同的朗诵者,想像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要尽量体会作者的本意。< 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朗诵艺术点滴谈
张颂教授谈朗诵状态四要点
半小时学会写格律诗词
古诗词朗诵技巧│虹云示范
在“朗诵作品”表达中,要警惕为了“表演”而表演!
诗歌朗诵的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