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 痹 心 得

治 痹 心 得

焦树德

西医学诊断的风湿性关 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尿酸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从其临床表现看来 ,大多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 笔者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 中医治痹 的理论与经验治疗 上述疾病 ,每获良效。 今在继承前人治痹理论的基础上,参以个人临床经验 ,结合实际病例,谈谈治痹的心得体会 。

l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 为 “风 寒湿三气杂 至,合 而为痹”。 就是说风 、寒 、湿各邪 ,都可以各 自为病 ,若风寒湿三种邪气杂至 ,合而为一而致 的病 ,则称 为痹证 ,这 是大家一致公认 的。但是,笔者认为“合而为痹”的“合”字 ,除上述的意义外 ,还有以下两种含义 :①痹 证不但是风寒湿 三气杂至合而 为痹 ,而且风寒湿三气杂至还要与皮肉筋骨血脉脏腑之形气相合 ,才形成为 各种不 同的痹 ,不能 与之 相合者 ,则不为痹 ,例如<素问·痹论》中说 :“帝 日 :荣卫之气 ,亦令人痹乎?岐伯日 :荣者,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于五藏 ,洒陈于六府 ,乃能人于脉也 ,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 ,行于经脉 ,常荣无已。 卫者 ,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傈疾滑利,不能人于脉也。 故循皮肤之中 ,分肉之间 ,薰于肓膜 ,散于胸腹。 逆其气则病 ,从其气则愈 。 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隋·杨上善注 日 :“营卫血气循经脉而行 ,贯五藏⋯⋯故与三气合以为痹也。”“卫之水谷悍气 ,其性利疾 ⋯⋯是 以不与三气合而为 痹也。”但明代 张景岳注说 :“营卫之气 ⋯⋯然非若皮肉筋骨血脉藏府之有形者也 ,无迹可著 ,故不与三气合 ,盖无形亦无痹也。”以上二说,前者认为营气能人于血脉脏腑 ,能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合而为痹 ;卫气则傈疾滑利不能与三气杂至之邪相合故不 为痹。 后 者则认为营卫之气 ,无迹可著 ,皆不与三气杂至之邪相合 ,故不为痹 ,虽然两家之注解 ,不尽相同,但其与三气合者则为痹 ,不与三气合者则不为痹的看法 是一致 的。 ②风寒湿三气杂至不但可与皮 肉筋骨血脉脏腑之形气合而为痹 ,并且还因与四季各藏所主之不 同的时气相合而为 不同的痹。 例如< 素问 ·痹论> 中说 :“以冬遇此者为骨痹 ,以春遇此者为筋痹, 以夏遇此者为 脉痹 , 以至 阴 遇此者 为肌痹 , 以秋遇 此者 为皮痹。”又说 :“所谓 痹者, 各 以其时重感 于风寒湿之气也。”“故骨痹不 已,复感于邪 ,内舍于肾。 筋痹不 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 脉痹不已,复感于邪 ,内舍于心。 肌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 于脾 。 皮痹不 已, 复感 于邪 , 内 舍于肺 。”所以,笔者在反复学 习<素问 ·痹论> 时,体会到对“合 ”字 ,要做深入全面的理解 ,这对分析痹证 的病 因病机 ,有很 大的帮助。 关于<素问·痹论》请参阅下表(补充了 痹) 。

2 辨证 论治

痹证为风寒湿三种邪气杂至 ,合而为一 ,乘虚侵入所致。 三邪入侵 ,壅蔽经络 ,乱于真气 ,血气不能照常宣行 ,邪气不能随时祛散 ,久闭成痹。 或痹于皮肉,或痹于筋骨 ,正邪相搏而出现肢体、肌肉 、关节 、筋骨等处疼痛 、酸楚 、肿胀、麻木 、重着 ,甚至变形等 。 由于邪气有偏盛 ,部位有深浅,体质有强弱,阴 阳有盛衰以及邪 入人 体从化各 异等不同情况 ,有的仅患于肢体、皮 肉 、血脉 、筋骨 、关节等处 ,有的则深入脏腑而形成种种不同的痹证 。 因限于时间 ,今仅把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于肢体 、关 节、肌 肉、筋骨等方 面的痹证 ,分述于下 :

2 .1 行痹

辨证 :此痹最突 出 的症状特点是疼痛 之处 游走不定 ,有时痛在 上肢 ,有时痛在 下肢, 或在肌 肉 或在关节 ,各处串走。 这是因为三气之 中, 风气偏盛所致 。 正如《素问 ·痹论》所说 :“其风气胜者 为行痹。”因为风 为阳邪 ,善行而数变 ,故其病 痛游走而不拘于一处 , 同时 【乜可伴有酸、麻 、沉 、胀等症状 ,但不甚突出 ,其疼痛 的程度 , 也不如下述的“痛痹”严重。 舌质舌苔一般无大变化。 脉象一般可见 浮象 ,如 浮弦、浮紧、浮滑等;但也 有时可见弦滑、弦紧、弦滑数等 。

论治 :行痹的病因病机,既然是以“风气胜”为主 ,所 以治疗行痹也要以疏风为主要治法 。 又因为痹是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合为病 ,所以 ,祛湿 、散寒二法也不能没有 ,还要结合前人“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 自灭”的经 验,佐 以活血之品。 总之 ,行痹的邪气 尚不太深,对气血经脉的影响 【乜还较轻 ,故在行 、痛 、著三痹之 中 ,相对来说 ,行痹 尚较易治、,正如《素问 ·痹论》中所说 :“风气胜者 ,其人易已也。”

治法 :疏风为主,辅以散寒、祛湿 ,佐 以活血通络。

处方 : 防 风 10 g, 羌 活 、 独 活各 9 —10 g , 寻 骨 风l5 —2o g,桂枝 9 —12 g,制附子 6 —12 g,白术 9 g,防己9 g,威灵仙 lO 一15 g,千年健 l5 —20 g ,当归 9 g,甘草 5 g ,丹参l5 —2o 异(或赤芍药 12 g)。有时也可不用 当归 (大便溏泄者) 而用 红花 6 9 异;有时不用 赤芍药而改 白芍药 lO g,或赤芍药 、白芍药同用 ,使与当归相伍 以益血 ,而做到“疏风勿燥血”。 方解见著痹。

2.2 痛痹

辨证 :此痹以肢体关 节或筋骨肌 肉等处有严重的疼痛,痛处 固定遇寒加重 ,得温略减为主症 。 这是由于所受风寒湿三气之 中 , 寒邪 偏盛所致。 正如《素问 ·痹论>所谓:“寒气胜者 为痛痹”,“痛者 ,寒气 多也 ,有 寒故 痛也”。 寒为阴邪,经 络气血受 寒所 侵则凝 涩不通 ,不通则痛 。 因寒邪胜 ,故喜暖畏冷 ,遇寒加重,上午、中 午较轻 ,下午 、晚上较重 ,晴天 较轻 ,阴 天加重。 也兼 有沉重 、酸麻 、肿 、胀或时轻时重等症状 ,但以疼 痛最 为突 出。 舌 苔薄 白或 白腻 。 脉象多见沉弦、弦涩、弦紧、沉迟等 。

论治 :本证既为“寒气胜”所致 ,治疗 当然要 以散寒为主。 但痹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病的 ,故疏风 、祛湿二法 ,仍不能缺。 在选药要考虑到寒邪 阴凝 闭涩,非大辛大热之品 ,不能驱散。 还要结合 古人 “真阳煦熙 ,寒凝可释”的理论与经验 。佐用 一些补 肾阳 的药物。 寒性 阴凝 ,对气血经络的影响较为 深重 。故 比行痹较为 难治。

治法 :散寒为主,辅以疏风、祛湿 ,佐 以温壮肾阳。

处方 :制附子 12 g,干姜 5 g,细辛 3 g, 白术 6 g,羌活、独活各 9 g,威灵仙 12 g,生薏苡仁 30 g,桂枝 10 g,赤芍药、白芍药各 10 g,补骨脂 9 g,淫羊藿 10 g。大便偏于者 ,可加生地黄、熟地黄各 lO 一12 g,以防附子 、桂枝之燥 ;小便黄或舌尖红者 ,可加黄柏 6 —12 g,既可苦以坚肾 ,又可防温热药化火 ,而做到“温散不助火”。

2 .3 著痹

辨证 :著痹的主症是受病的肢体、关节或筋骨肌 肉 ,感到疼痛和沉重 ,举动费力 ,好像带有重物 ,或有局部肿胀 ,或有顽麻不仁 ,虽可兼有游走性,但不似行痹之明显,疼痛也不似痛痹之剧烈 ,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侵入 ,但湿邪最为严重所致 。 正如'素问·痹论》中说 :“湿气胜者为著痹。”《金匮要略》所说 :“肾著之病,其人身 体重,腰中 冷 ,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腰如带五千钱。”湿性濡渍 ,故有的可见局 部多 汗 ,患处经常濡湿。 湿性黏腻 ,故病 程缠绵不易速愈 ,湿为阴邪故患处喜暖恶冷,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 ,或白厚而腻 ,或苔虽不厚但腻或水滑。 脉象可见滑 、濡 、沉、弦 、迟缓等。

论治 :著痹既为湿邪偏胜所致 ,治法当然应以祛湿 (化湿 、利湿)为主。 但还有风寒之邪与之杂至 ,故疏风 、散寒之法 ,亦要同用 。 并且风药也有胜湿的作用,湿邪虽为阴邪 ,黏腻重浊,不易速愈,但能注意到其特性 ,并结合前人“脾健湿邪可去,气旺顽麻 自除”的理论 ,是能够治愈的。 因而 ,治疗著痹除祛湿 、疏风散寒之外 ,还要兼以健脾益气之品。

治法 :祛湿为主,辅以疏风 、散寒 ,佐 以健脾益气。

处方 :生薏苡仁 20 g,炒薏苡仁 l5 异,茯苓 l5 —20 g,苍术 5 —10 g,羌活 、独活各 9 g,威灵仙 15 g,制附子 9 g, 千年健 15 g,寻骨风 15 g,汉防己 lO g,桂枝 lO g,生黄芪 10 g,白术 6 —9 g ,当归 9 g。疼痛亦较重者 ,可加海桐皮 15 g。 也 可去 千年 健, 改为稀莶草 30 g,老鹳草 30 g。 为了 “化 湿勿劫 阴 ”,所 以原方的当归不可去掉 ,有时还把炒 白术改为生 白术等等。

以上治疗行、痛 、著痹的 3 个药方,都是由笔者 自拟的“治痹汤”稍事加减而成。 治痹汤可用 于行 、痛 、著三痹症状都存在的情况,如风邪胜 ,可加重祛风之品,寒邪胜可加重散寒之品 ,湿邪胜可加重 利湿 、燥湿之品。 因为 风、寒 、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在辨证论治时 ,既要注意区分何邪较胜 ,但又不能截然分开 。 所 以制订了治痹汤 ,以治疗行 、痛、著三痹。 今把药方组成和方解 ,介绍于下 。

治痹汤 :桂枝 9 —12 g,制附子 6 —12 g, 白术 9 g,羌活 、独活各 9 —10 g, 威 灵 仙 lO 一15 g, 防 己 9 g, 千年 健15 —20 g,寻骨风 15 —20 g, 当归 9 —12 g ,海桐皮 9 —12 g ,甘草 5 g。

方解 :本方是 由甘草附子汤和蠲痹汤加减变化而成 。方中用桂枝配羌活、独活、寻骨风 、海桐皮 、当归 以疏风 活血 ;制附子配桂枝 、千年健 以下阳散寒; 白术配威灵仙 、防己(并借桂枝 、附子及风药之助 )以祛湿健脾 ;甘草和百药 ,并能缓桂枝 、附子 、白术之温燥 ,缓 防己之苦寒 ,且能益 中焦 . 并汲取前人治痹时要求“疏风勿燥血 ,温散勿 助火 ,化湿不劫阴”的用药经验 ,故在疏风药 中配以当归养血活血 ;温阳散寒药中 ,配以防己制桂枝 、附子之热 ;祛湿药 中配以甘草和当归 以缓其燥 。 所 以本方可以作为三痹同治的总方 当然要随时 注意“谨 守病机”随证加 减 ,不可呆板 硬套,一定要辨证论 治,才 能达 到“令其条 达, 而致 和平 ”的目的 。

还有一点须注意, 即痹证有时会兼见 一些热象 ,如舌苔黄 ,或大便偏于 , 口苦 ,或脉见数象等。 这时仍须使用桂枝 、附子等辛温药物 ,但用 量可稍减。 因为风寒湿三气之中,寒与湿均为 阴邪 ,风性又善 变, 可从 寒湿之气 而化阴寒 ,故痹证一般多为阴证。 除非 已经转化成热痹者外 ,一般均应 以桂枝 、附子为治痹要药。 如兼见热象较多者 ,可加牡丹皮、丹参、知母 、赤芍药之类 ,以制桂枝 、附子之燥热即可 ,不可把辛温之品全部去掉而改用 一派寒凉,正如前人在治痹经验中 ,有“治热勿过用 寒”之戒。

2 .4 热痹

辨证 :热痹的特点是患病 的关节或肢体某处红肿热痛 ,局部发热,或兼有全身 发热 ,痛处喜凉爽 ,甚至剧痛手不可近 。 还可兼有 口渴 , 口唇干裂 ,尿黄赤,便秘等症 。 此为三气之邪从 阳化热所致 。 正如《素问 ·痹论》说:“其热者 ,阳气多 ,阴气少 ,病气胜 ,阳遇 阴,故为痹热。”若患者 阳气素盛 ,或为阳性体质 ,或受邪之前已有伏热 ,或病久伤阴 ,则 三气之 邪从 阳化热 而发为热痹 。 也有因受湿热 ,风从阳化 ,寒从风化 ,闭而成热痹者。兼有表证 者 ,可见 于初起 时 发热恶寒 (发热 多 于恶寒) ,头痛,全身酸痛,甚或肢体挛痛,或走注疼痛, 口干或渴 ,脉象浮数。 里热证者 ,则可见高热 ,但恶热不恶寒 ,无明显头痛 ,关节、肢体热痛不欲盖衣被 , 口渴有汗 ,舌苔黄 ,脉象洪数。 若湿邪郁蒸 ,郁于经络不得宣散者 ,则身热缠绵不易退 ,或兼有轻微恶寒 ,骨节烦痛 ,红肿嗜 卧,面色萎黄不泽 ,舌苔或黄或白 ,或灰滞 ,但多厚腻, 脉象 滑数。 兼有血瘀者 ,关节 、肢体等处可见红斑或红疹 、红点、紫癜 ,舌上可有瘀斑。

论治 :热痹为风寒湿三气杂至痹而化热所致 ,病机 以热盛为主 ,治疗总则是“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贵乎宜通”。 有时还要结 合通腑泻热 、清热解 毒 、活血祛瘀 等法 ,随证出人 。

治法 :祛风 ,清热 ,通络,宣痹。

处方 : 以 自拟 清热 散痹 汤随 证加 减。 基 本方 :桑 枝3o 一50 g,荆芥 6 一lO g,羌活 、独活各 6 g,忍冬藤 3o g,黄柏9 —12 g,防 己 9 g, 木 瓜 10 g, 丹 参 l5 —20 g, 透 骨 草20 —3o g,伸筋草 3o g,炙穿山 甲 6 —9 g,茯苓 15 g。

加减法 :兼 表证 ,有恶寒发热者 ,去丹参 、黄柏 、防 己,加桂枝 6 一lO g、赤芍药 9 g、白芍药 9 g、麻黄 3 —9 g、生石膏 20 —4o g、生姜 6 g。 有里热证者,去羌活 、独活、荆芥 、丹参 ,加生石膏 3o 一50 g,知母 lO g,桂枝 10 g。 湿热郁蒸者,去透骨草 、荆芥 、黄柏 、丹参 ,加杏仁 9 g、滑石 9 一l2 g、栀子 lO g、生薏苡仁 3o g、蚕 沙 9 —12 g。 疼痛重者 ,去黄柏 、防己,加片姜黄 lO g、海桐皮 9 —12 g、穿 山龙 9 —12 g。 关节肿大 ,活动不利者 ,可加松节 l5 20 g、地龙 9 —10 g。 兼有瘀斑者 ,可加茜草 lO —l5 g、牡丹皮 lO g。赤芍药 lO g(或红花 6 —10 g) 。

2 .5 尴痹

辨证 :尴痹的最大特点是关节 、肢体变形 。 如<医学统 旨》所说 :“肘膝肿大 ,臂骨f彳细小 ”“或 只有两膝肿大,皮肤拘挛 ,不 能屈 伸,骨行腿 枯细。”张仲景也 曾指 出:“身体尴赢”,“脚肿 如脱 ”。 而且 常有两手指 、腕关节及足趾 、踝关节出现对称性的胀痛 ,其疼痛常表现为夜间痛重。兼有病程较长 ,有 的手足心或患处发热等特点 ,这是因为寒湿邪胜 ,久郁不解而出 现的“标热”之象 ,此时舌苔也 可见黄色 ,脉也可见数象。 还有 的脊柱弯 曲变形 ,身体不能随意屈 直 ,甚至形成《内经 所说“尻以代踵 ,脊 以代头”之状而成废疾。 此为风寒湿中寒邪胜而深侵人骨所致 ,肾主骨,肝主筋 ,肝 肾同源 ,肝 肾受邪 ,筋骨 失养 。故 见关节变形。 脉象多见沉弦 、沉 滑、沉细或弦滑 、沉弦滑 ;尺脉常见沉细 .弱等 ,证属肾虚寒盛。

论治:尴痹虽然也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 痹 ,但 又有肾虚寒邪深侵和久痹不已,复感三邪 ,内舍肾肝的特点。肾主骨与肝同源,肾虚 ,水不涵木 ,精血不足 ,筋骨失养 ,痹而不已可致“筋缩”、“挛节”、骨质疏松而关节肢体变形 ;脊柱属督脉与肾脉相连 ,故也可见弯曲、僵硬。 肝为“罢极之本”,“肾为作强之官”,肝肾受邪 ,故见患者“几成废人”状 ,治疗此证 ,必须抓住肾虚寒盛的特点,进行 以补肾祛寒为主的治则设计。 若有的出现标热症状时 ,要兼佐清热之品 ,将标热症状治愈后 ,仍治 肾虚寒盛之证。 由于肝肾同源 ,也要照顾养肝。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 ,还要照顾到保护脾 胃,因为服药也要靠脾 胃的吸收 、运化。

治法 :补肾祛寒为主 ,辅以化湿散风 ,养肝荣筋 ,佐 以壮骨利节 ,活血通络。 以自拟补肾祛寒治尴汤随证加减。

处方 :补骨脂 9 —12 g,川 续断 l2 —15 g,生地 黄、熟地黄各 l0 —15 g, 骨碎 补 9 —15 g, 淫羊藿 9 —12 g,桂 枝9 一l5 g,制附子 6 —12 g,赤芍药 、白芍药各 9 —12 g,独活l0 g,威灵仙 l2 g,知母 9 一l2 g,麻 黄 3 g,松节 15 g,牛膝9 —12 g,防风 6 一lO g,伸筋草 3o g,苍术 6 —10 g,炙穿山 甲6 —9 g。 水煎服 ,每 日 l 剂。

上肢关节较重者 ,去牛膝 ,加片姜黄 9 g、羌活 9 g。 瘀血明显者 ,加血竭(分冲)O.7 —0 .9 g、乳香 6 g、没药 6 g、皂角 刺 6 g。 脊柱僵直、变形者 ,可加 狗脊 l5 —30 g、白僵蚕6 一l 0 g、羌活 6 —9 g、鹿角胶 9 g。 兼 有低热或患病关 节发热者, 可减轻桂枝 、附子用量 ,去淫羊藿 、苍术 ,加 黄柏l0 一l2 g(黄酒浸 3 h 以上) 、地骨皮 lO 一12 g。

此汤必须多服久服。 并且应在服汤药数 十剂或百余剂 ,病情约已减轻 2/3 时 ,需将此汤药 5 剂 ,共为 细末, 每次服 3 g,每 日 2 —3 次 ,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服完后 ,可再据证稍事加减 ,共为细末 ,继续服 6 个月 ,重者也可服 1年左右。 虎骨现已禁用 ,在此可用 透骨草 15 g, 寻 骨风15 g,自然铜(先煎)6—9 g,三药 同用代替之。

3 验案举例

例 l 陈某 ,女 ,20 岁 ,学生。 1979 —07 —14 初诊 。 全身 关节疼痛已 2 个多月 。 去年曾患风湿性关节炎,并且并发风湿性心肌炎 ,红细胞沉降率快 (52 rmn/1 h) ,心电图不正常。 经在我院服 中药 治疗 数月 ,关节炎及 心肌炎均 治愈 ,红细胞沉降率 已恢 复正 常, 能恢 复正常学习 。 最近 2个月来 ,天多阴雨,全身关节均感疼痛 ,两膝怕冷 ,走路膝痛加重,吃力 ,肩部发沉 ,纳差。 舌质略红 ,苔白腻 ,脉沉弦细。 辨证:据其 全身 关节痛 ,遇 寒及 阴 雨时加重 ,两肩 发沉 ,舌苔 白腻 ,脉有弦象 ,知为风 寒湿三气杂 至而致 之痹证,其邪气以寒邪较胜。 治 法:散寒 , 祛风, 利湿 ,佐 以和中。 方予治痹汤加减:桂枝9 g,制附子 8 g, 白术 5 g,甘草4 g,丹参 l5 g 威灵仙 l2 g,羌活 、独活各 9 g,千年健 15 g,寻骨风 15 g,防风 10 g,黄柏 12 g,生 、熟薏苡仁各 15 g,藿香 l0 g,佩兰 10 go 日 1 剂 ,水煎服 。 6 剂。 1979 —08 —16复诊 :上方服后有效 ,即连服 22 剂 ,关节及膝腿均已不痛,但于 1979 —08 —13 感到咽喉痛 ,舌苔略黄 ,脉数。 据此症,知已有化热之象 。 改投清热活络之法 ,处方 :玄参 15 g,生地黄 15 g,桔梗 6 g,天 门冬 、麦门冬各 9 g,生甘草 5 g,黄芩9 g,板蓝根 l0 g,桑枝 30 g,威灵仙 12 g,锦灯笼 5 g ,生石膏(先煎)3O 日 1 荆,水煎服。 6 剂。 1979 —09 —18 末诊 :守上方稍事出人 ,共进 20 剂,关节一直未痛 ,咽痛亦全除。舌苔根部微黄,脉数而略滑。 病邪已退 ,即改投丸剂,缓治以除根 。 丸药方如下 :桂枝 50 g,桑枝 100 g,白术 25 g,千年健 120 g, 制附 子 80 g, 羌 活 60 g, 威灵仙 70 g,炒 黄柏50 g,炙甘草 20 g,桑寄生 120 g,川续断 100 g,玄参 8o g,生地黄 、熟 地黄各 50 g, 川I 芎 30 g, 板蓝 根 60 g, 焦四仙 各40 g,远志 5o g,珍珠母 120 g,红花 50 g,生石膏 50 g。 共为细末 ,炼蜜为丸。 每丸 9 g,每 日 2 次 ,每次 1 —2 丸温开水送服。 1981 一O1 追访 :关节一直未痛 ,身体健康。

例 2 杨某 ,女,2l 岁 ,工人。 1962 —05 —03 初诊。 20日前 ,在劳动后 ,突然两膝关节肿痛 ,两踝 、两脚亦肿痛 ,不能行走 ,肿处皮肤略红 ,扪之发 热, 内有热痛感 ,两小腿有散在 的几个小红斑 ,僵硬有触痛。 由其父亲背来就诊。 舌苔略黄 ,脉滑数。 辨证 :风寒 湿三邪杂 至,痹于经 络,关 节郁闭化热而发为热痹。 治法 :祛风 ,清热 ,活络 ,散痹。 方予清热散痹汤加减 :桑枝 15 g,桂枝 6 g,赤芍药、白芍药各l0 g,知母 l0 g,地龙 6 g,木瓜 10 g,防己 10 g,槟榔 10 g,忍冬藤 15 g,威灵仙 10 g,乳香 、没药各 3 g,牛膝 10 go El 1剂,水煎服。 3 剂。 1962 —05 —08 其 父代诊 ,连 续服药 5剂,现膝足关 节疼痛 、红肿 均显著减轻 , 已能下床扶杖行走 。 嘱续服 上方 3 6 剂。 1962 —10 追访 : 上方 共服 l2剂,膝足关节肿痛完全消失 ,未再复发。

例 3 高某, 女 ,l4 岁 ,学生。 1976 —10 一l8 初诊 。 3年前,先发生脚及踝 、膝关节肿痛 ,继即手腕关节肿痛 ,皮色不变 ,经县 医院诊断为类风 湿性关节炎 ,治疗无效。 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 ,进行 x 线拍片及血液等检查 ,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此时两腿关节变形 ,已不能行走 。1975 —10 到北京某医院骨科、外科治疗 ,诊断同前 ,治疗不效,嘱找中医诊治。 现两膝、踝 、两腕关节均肿 大疼痛 ,关节变形 ,不能行走已 3 年 ,双手不能端碗 、拿筷 ,进食困难 ,需人背行 ,小 便多 ,大便正常 ,舌苔薄 白,脉 弦滑。 月 经 尚未初潮 。 辨证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 痹。 寒湿邪胜 ,深侵肾、肝 、筋骨,经络气血痹阻 ,关节失利 ,渐致变形 、僵硬 ,骨, 斤腿赢瘦, 而成旭痹。 治法 : 补肾祛寒 ,活血 通络 ,壮 筋骨 ,利关节。 方予补肾祛寒治旭汤加减 :补骨脂 9 g, 骨碎补 10 g,制附子 6.5 g,桂枝 12 g,赤芍药、 白芍药各 9 g,知母 10 g,防风 6 g,苍术 6 g,牛膝 10 g,透骨草 25 g,麻黄 3 g,红花 6 g,威灵仙 12 g,松节 l5 g,炮穿山 甲 6 g,羌活、独活各 9 g,熟地黄 12 g,生薏苡仁 30 g。 日 1 剂 ,水煎服 。 l0 一l5 剂,有效还可以继服 。 l977 —08 一l8 复诊 : 上方服用 百剂左右,各关节肿痛 明显减轻, 已能 自己走路 , 平地可行500 m , 可上 3 层楼。 舌脉同前。 上方加防己 9 g、黄柏 6 g、泽泻 9 g、寻骨风 12 全蝎 6 细辛 3 g。 El 1 剂 ,水煎服 。30 剂,效可继服。 1978 —11—02 三诊 :上方又服百余剂 ,诸症更为减轻。 已能每 El行 2 000 m ,并能洗琬、做饭 等。 舌苔正常,脉略滑。 上方去泽泻 、防己、黄柏 、全蝎 ,加桑寄生25 g、川续断 15 g、白芥子 5 g、泽兰 10 g。 再服 3o 剂,有效继服 3o 剂。 服 6o 剂以后 ,用 本方 5 剂 ,研为细粉 ,每次服3 g,每 日 2 次温 开水 送服。 1979 年秋追访 , 各关 节均 不痛 ,肿亦消退 ,不但能上学学 习 ,并能胜任洗衣 、做饭 等家务劳动 ,继续服用药粉 ,巩固疗效,准备久服 , 以冀痊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痛风方,看到就学到了,这个经方很管用!「仅供参考」中医素来有肉生
痛 风+类风湿+关节炎积水+身痛
上中下通用痛风丸,痛风患者必知的方剂
痛风,不用怕!看看古人如何治疗痛风的,可以借鉴
看了16年的痛风,我有句肺腑之言,想告诉...
痛风丸搞定痛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