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诗经》之五一部周王朝的兴衰史——《雅》、《颂》中的史诗、颂赞和怨
三、一部周王朝的兴衰史——《雅》、《颂》中的史诗、颂赞和怨刺
上古时代,有邰——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武功县一带——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蛮荒蒙昧的土地,人迹罕见,怪兽出没。这天,有邰姜氏的女儿姜螈在野外踩到巨人的脚印,忽然怀孕,十月之后,生了个鸡蛋一样的东西。族人认为这是个不详之物,便将他丢弃。可是,这个带着胞衣的弃婴却天生具有神奇的本领,把他撇在狭窄的街巷,牛羊见了,便绕道而行,将他弃于树林之中,正遇上砍伐森林,使他得以生还,将它扔在冰河之上,竟有鸟儿张开翅膀覆盖着他,几经磨难,他居然逢凶化吉活了下来。姜螈族人以为神谕,于是收养了他,起名叫做弃。这个男孩儿就是周王室的始祖,他应该是最后一代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周人。
他是个天生的农师,他播种的种子总是生机勃勃。他在舜的时代作农官,遭遇到天灾,他教百姓耕地播种,解决了天下黎民的饥荒,被舜封在他的诞生地有邰,号为后稷。
这就是《大雅~生民》中记述的神奇的故事,它讲述了周民族始祖的诞生过程,在叙述中夹杂着各种神奇的传说,充满了超现实力量的奇迹。
后稷之后,经过了数代传承,周人在夏世丢掉了农官的职位,奔窜到西北的少数民族区域,数代之后,伟大的公刘成为部落领袖,他带领族人,辗转迁徙到了豳地,在这个富饶辽阔的地区建立了新的家园,这次迁移,是周民族繁荣兴盛的前提。公刘在部落内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族人共同选举部落头领,主要以农业为生,时或有人还粗通一些锻造的手艺,他们还懂得观察太阳的影子来辨别方向,用土地的干湿程度来辨别质量,这样一边累积粮食,一边操练武功,修缮兵器,扩大统治疆域。几代之后,周民族人丁兴旺,军事力量也日益强大,为周王朝的建立奠定了最初的基业。
国人在《大雅~公刘》中,用平实的史笔,如实地纪录了公刘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业绩。比之《生民》,这部作品剔出了神话传说的原始痕迹,真正具有了史诗的特征。
此后又经过了约八、九代的时间,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的时代,周民族又举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他们从豳地来到了周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岐县一带,开始筹建家天下的周王朝。《大雅~绵》中,記述的就是古公亶父的业绩。
这时他们已经有了“司空”、“司徒”等官员,有了带有“皋门”、“应门”的宫室,有了祭祀的“冢土”,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周文王这样的继嗣,古公亶父的妻子也有了不同凡响的地位,而这一切,正说
明了周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他们不仅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而且王国内部等级明确,行政机构也趋于完备。古公亶父被后代谥为“太公”,成为周王朝名副其实的奠基者。
在《皇矣》、《大明》中,主要叙述文王和武王励精图治、振兴周室的功绩,这五篇史诗,基本上勾勒了周王朝兴旺的历史概况,有很重要的史学价值。
周王朝在文、武、成、康诸王统治期间,是它的鼎盛时期,《诗经~周颂》和《大雅》中保留的颂赞诗,大多赞颂文、武、成王的业绩,像《周颂》的《维天之命》、《天作》、《噫嘻》、《载芟》等,此外,《大雅》中也有些此类的颂赞,如《文王》、《文王有声》、《下武》等。《大雅》中还有少数的几篇颂诗作于西周后期,赞颂宣王的短暂中兴,如《江汉》、《常武》等。从这些祭祀和颂歌中,可以见出周王室繁荣昌盛的情景之一斑。
成康之后,周室便逐渐走向衰落,传四世到懿王年间,开始出现了抨击时弊的怨刺诗,此后,厉王的暴虐和幽王的浑噩,不仅彻底地遮蔽了宣王短暂的中兴给西周王室带来的最后一抹夕阳的余辉,也将不可一世的周王朝淹没在一片感世忧时的海洋之中。这一时期,是《诗经》中怨刺诗的鼎盛时期,集中在《大雅》中的这部分诗篇,尤其代表了《大雅》作品的最高成就,也体现了它的最大价值。
在厉王朝,召公怀着悯时伤世的忧国之心作《民劳》,哀叹“赋敛重数,徭役繁多”的形势下百姓生活的艰难,重臣芮良夫更作《桑柔》揭露厉王朝的贪吝无度终于导致“天降丧乱”,生灵涂炭。
在《大雅~板》中,作者叹道:上天倒行逆施,人民无所适从,君王进退无礼,失之诚信,鼠目寸光,恣意妄为,不遵循圣人之道,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我这样一个深负使命的重臣,决不是危言耸听,我以一颗赤诚坦荡的拳拳之心劝诫我的君王,平民愤就如同救火,一定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远离使威仪迷乱的浮夸小人,倾听百姓的怨望忧惧和一片呻吟之声,树立正道因势利导,否则到众叛亲离,大厦将倾,就悔之晚矣。
召公目睹厉王暴虐无度,百姓噤若寒蝉,路上熟人相见,只敢用眼色相互问候,忧心如焚。一边上言力“谏弭谤”,一边作《大雅~荡》来讽谏厉王,一派忧时感事的炳炳忠贞昭然可鉴,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这些有识之士的奋然努力,为周王朝迎来了一次昙花一现的复兴之光,就像临死前的回光反照一样,终究还是无力回天,无法挽救西周王朝的一派颓势,到了幽王时期,全国上下已经怨声一片,退出历史舞台的一天越来越近了。《小雅~正月》就是作于这一时期,开篇即用不合节气时令的“正月繁霜”来起兴,预示了周王朝气数已尽,大厦将倾的命运,全诗笼罩着忧郁绝望的气氛,这位不知姓名的士大夫连像召公那样的“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机会也被剥夺了,只留下一片凄凉的惋叹和愤怒的抨击。《雨无正》和《节南山》也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尤其是《节南山》,“家父作颂,以究天讻”,借分析天灾人祸的根源,指名到姓地抨击幽王任用师尹等一班奸佞小人,致使天怒人怨,国势日衰的局面,且不提作者“忧心惨惨”、“忧心慇慇”的忧国之情,他的大义凛然的勇气和胸襟坦荡的赤诚也足以成为后代许多知识分子“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榜样。
西周王朝终于在百姓们怨天尤人的呻吟声和士大夫“怅然吟式微”的咏叹声中走向了毁灭,幽王之后,平王东迁,周天子成了徒有虚名的牌位,地位与一般诸侯已没有差别,西周宗室的所在地镐京(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人去楼空,一片荒凉,放眼望去,竟是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庄稼,昔日的繁华,先人的基业,都已成了昨日黄花,一去不返。一位周室大夫偶然路过,步履艰难地徘徊在坎坷不平的田间小路上,心中怅然,一时竟分不清今夕何夕。这里华美的宫室,庄严的宗庙,怎么转眼成了一片废墟?
往日的辉煌已化为尘埃,他匍匐在地上,捧起一把列祖列宗留下的黄土,不禁仰天长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一声痛彻心扉的感叹,这让人肝肠寸断的《黍离》之悲,就这样成了周王朝最后的挽歌,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回荡了几十个世纪,久久不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诗经】方伟|周王朝波澜壮阔的史诗
史诗级重大新发现!中国夏商周历史与文化之谜终于彻底解开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诗经》的内容
236 大明 | 诗经·大雅 | 儒家
《诗经·大雅·大明》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