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点 | “你太敏感了”,这句话扼杀了多少才华青年

1

你是高敏感的人吗?

提到内心敏感或玻璃心,许多人印象中最典型的形象,莫过于《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比如有一回,因为袭人一句话,黛玉怀疑自己送给宝玉的荷包,被他送了别人。还没等宝玉解释,她就赌气回房,并将宝玉之前劳烦她制作的香袋给剪了。

宝玉见她生气,从自己衣服里面取出荷包给她看,“你瞧瞧,这是什么!我哪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

本来事情讲清楚就好了,她应为自己的冲动道歉。但她没有,反而因为“怀疑未遂”懊恼起来,继续剪香袋。

宝玉有点生气,说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得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完,他把荷包扔还给她。

结果林妹妹愈发生气了,眼泪汪汪,拿起剪刀,把荷包也给剪了。最后,宝玉好言相劝,才化解这场小闹剧。

在过去,荷包有时是古代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林黛玉紧张,也说得过去。

她越是紧张,表明她越在乎宝玉。

在自己的怀疑被打破之后继续生气,一是她被自己先前的无理和莽撞绑架;二是气宝玉扔荷包的动作,表明他未能明白,自己仅仅是因为在乎。

高敏感的人,有时候确实就是这么难搞。

日常生活中,高度敏感的人聊微信,最喜欢能秒回的人。如果对方半天没回应,他多半会胡思乱想:我是不是说错什么话了,是不是打扰人家了,是不是太主动,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如果对方一直不回应,简直能把他们给急死。 

书单君在知乎上看到有些高敏感的人留言说,“平时和同事打招呼都有困难,如果同事不够主动或稍有冷淡,自己能胡思乱想一整天。”

要命的是,这种胡思乱想往往指向自己。他们会怪自己表现不好,才会招惹同事冷淡;或者反复琢磨是不是什么时候得罪了人;甚至会疑心到自己的穿着不对等等。

伊尔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中说:

高敏感的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有非常发达的触觉,能够迅速感知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但如果没有及时得到验证,他们就会在自己脑海中迅速幻想和构思出各种情节。

比如,林妹妹只因为当时袭人的一句话,就联想到自己送给宝玉的荷包,是不是也被他送人了,还没等核实,就在脑海里幻想了一个最坏的结果。

但是,伊尔斯·桑德说,高敏感之人虽然情绪容易波动,但同样具备超强的共情能力。

这点很多人理解不了,似乎林黛玉就不具备这样的共情能力。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如果仔细看“荷包风波”,就会发现这段互动中,林黛玉一直是处在情绪主导地位的。也就是说,宝玉的情绪被她牢牢掌控,就算她自己错了,或者宝玉有轻微反抗,最终还是要屈服于她。

说白了,这是因为她内心相当笃定,宝玉是喜欢她的,否则她不会将自己的任性直接表现出来。在很多其他的场合,她一直是个习惯将痛苦内化,默默伤心、暗自流泪的人。

当然,有时候她也会利用这种能力,故意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而这些话往往直戳人的心窝子。事实上,她是撒娇和伤人的高手,因为她最知道别人喜欢和忌讳什么。

一般来说,高敏感的人,内心戏都十分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伊尔斯·桑德还在书中特别指出:

跟许多人的印象不一样,高敏感的人并不都是内向之人,其中有30%都表现出热衷于社交——这多半是迫于社会压力,预防别人把自己视为边缘性人格。

但社交对高敏感之人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强大的信息感知能力,会在这种频繁的社交中让自己筋疲力尽。

2

高敏感有利有弊

那么,内心高度敏感,就一定是坏事吗?未必,高敏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如果确定自己真是这类人,大可不必自卑或羞愧。

也不知道是不是曹雪芹故意为之,在赋予林黛玉这个人物脆弱伤感气质的同时,也赋予她极其敏锐的感受和洞察能力,无论是写诗、咏对、作文,还是日常谈吐、调侃,又或者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她在一群整天吟诗作赋的同伴之中,处处都不遑多让。

有人统计过,《红楼梦》中光黛玉一人所作诗词就占了全书的1/3,每首都出类拔萃。刚说过,她平时挖苦和讽刺人的功力也是一绝。

其实这是一种深刻洞察和直抵事物本质的能力,否则无法戳心戳人。贾宝玉、李纨、王熙凤、刘姥姥,都没逃过她那张尖牙利嘴,比如她嘲讽刘姥姥是“母蝗虫”,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当然,林黛玉是个虚构人物。不过她确实能说明:高敏感之人身上脆弱、伤感与感受力、洞察能力兼具的特征。

伊尔斯·桑德认为,高敏感之人如果能善加利用自身特质,不仅不会阻碍人际交往,反而能在交际中发挥无与伦比的天赋。

比如,因为高敏感之人总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深度共情,所以他们常常是非常好的倾听者。这个特质已经足以让他们交到好朋友,并建立起很深的交情。

洞察力深入这个特质,更是不用多说其优势。事实上许多高敏感的人,都是写作、绘画、科研方面的高手。

比如乐坛的大人物李宗盛、林夕,都有极其敏感的一面。

李宗盛从小就不是什么优秀学习尖子,学习差得一塌糊涂。偏偏当老师的母亲对他的期望又挺高,这导致他的童年长期生活在一种低自尊的压抑环境里。因此,也造就了他那种敏感脆弱的性格。

直到他在音乐里找到自信,才将一生的苦楚和自卑全部倾注在作品中。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他会说:“我一生的创作,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

林夕的童年有相似的经历。他的父亲有严重的躁郁症,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就连小孩子洗澡时间稍微长一点,都会破口大骂。整天活在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环境里,自然容易敏感得像一只担惊受怕的小猫。

但好在成年之后,他找到了一条表达自己的渠道,那就是文字。林夕的词作纤细唯美,婉转动人,几乎就是他敏感细腻心思的投射。比如这段著名的“喜欢一个人就像喜欢富士山”:

“其实喜欢一个人,就像喜欢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移动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过去。爱情也如此,逛过就已经足够。”

文坛中,最知名的高敏感之人莫过于创作《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

这位大师敏感到什么程度?一块蛋糕的味道,楼梯间里发霉的气味,历经半生他依然记忆犹新;母亲如果某天忘记说晚安,可能让他一整个晚上辗转难眠。但《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巨著,最伟大的特征之一,正是这种触达回忆深处的细腻描述。

另外,因为高敏感之人能知道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所以他们做事往往会考虑得更加周全,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许多时候,不是外在压力在逼迫高敏感之人,他们自己就能把自己逼到一个极限。他们做起事情来,因为接受信息太多,所以总能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于是不断修正,反复修改,苛求完美。

当然,什么事情都有两面,任何一种特质,都要学会如何发挥它的优势,避开它的短处。

3

高度敏感的人如何发挥天赋

日常生活中,高度敏感的人,一般很难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林黛玉有个贾宝玉宠着她,大多数人如果整天凄凄切切、病病殃殃的,不止“玻璃心”,“公主病”或“巨婴症”这样的词,可能很快就会扔过来了。

在这种压力下,别说发挥自身天赋优势,就是正常的生活恐怕都会受到影响。

因为高度敏感的人,在日常相处中,总是给人一种膈应、心眼小的感觉,所以许多人总是建议他们多见一些人,多敞开自己的怀抱之类的。

但其实高度敏感的人,最核心的特质是信息触觉过于发达,而并不是他们心眼小,或者胸怀不够宽阔。

因此,伊尔斯·桑德说,高敏感之人如果想发挥天赋优势,不是去学习接受新的信息,或加大胸怀的敞开程度,也不是像许多人建议的那样,增加社交机会,恰恰相反,他们最需要学会的东西,是做减法,停止内耗,以及适当地断、舍、离。

书单君结合伊尔斯·桑德的论述,总结了下面几个建议:

 ● 给自己独处的空间,允许生命留白

我们的主流文化,总是教我们热情好客,但这对高敏感之人却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交负担。适当地放空,才有时间深入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千万别迫于压力逼着自己假装喜欢社交、聚会。

书单君见过不少那种在聚会里局促不安,但又故意笑脸盈盈逼着自己参与各种话题的人。其实他自己是不开心的,回到家中更是感觉空虚得要命。

允许生命留点空白,无需事事圆满,不用人人爱自己,最重要的是自己先爱惜自己。

 ● 偶尔做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做什么事情,高敏感之人会倾向于准备得尽善尽美。

比如做一个演讲,临近上场,他们可能依然在准备,但如此一来,现场发挥可能会不好。如果能允许自己轻松一点,演讲前多听听音乐,做一些没用的事,反而效果更好。

做其他事情,也类似,学着去做点“无用”的事情,比如看看书,看看电影,反而能放松,也是给自己充充电。

人的灵魂,需要忙碌,更需要闲适,如果阳光正好,在阳光底下懒洋洋地躺一下午,也未必就是浪费,记得不用逼自己太紧,不必把时间都填得满满当当。

 ● 勇敢表达自己,降低刺激侵蚀

因为敏感之人共情能力强,所以很容易去倾听,但如果成为他人的垃圾桶,却不是什么好事,很容易把自己整抑郁了。

但如果反过来,多表达,少倾听,就能减少外界信息的刺激。

表达,不一定是面对面的交谈,写日记、绘画、唱歌都是内在表达,也是在跟自己对话。

学会听自己怎么说, 跟学着去听别人怎么说,一样重要。

 ● 学会移情,停止纠结

信息触觉一旦过于发达,自然是很容易分心的。外界稍有刺激,就会有各种联想。

比如,听到地下室有响动时,可能脑子里就开始想象下面是不是有贼了。

所以,当意识到自己有这些脱离现实的内心活动时,不妨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想法上,停止想象,或者给想象迅速编造一个结局。

这点在深夜里准备入眠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内心戏太丰富,想停都停不下来。

这时候,不妨坐起来听听音乐,看几行林夕那种唯美的文字。

4

任何人要发挥自己的天赋,首先要做的,是深刻地认知自己,然后接受自己,承认自己缺点的同时,也找到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许多高敏感人群,外界的评价往往集中在他们的“脆弱”和“想太多”这样比较显在的缺点上,所以他们时常处于低自尊或群体压力之中,这造成许多高敏感的人不太愿意接受自己,于是学着去迎合,学着去陪笑脸,学着假装喜欢社交等等。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不仅把自己逼得人不人、鬼不鬼,时间久了,也让人觉出言不由衷的虚伪来。

这世界没有完美的人格特质的,任何一种特质都有利有弊。与其伪装自己,何不专注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人要真正地开心,或者想要真正地释放自己的潜能,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正确认知自己,认同自己。

可可·香奈儿说,人什么时候开始做自己,就什么时候开始变美丽。

是啊,你就是你,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这类人总是特别容易成功?我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
林黛玉的破涕为笑有多开心?
内向就一定不好吗?
宝玉黛玉为何越吵越亲密
抄检大观园时的一个细节表明: 宝玉和黛玉做了出格的事
宝玉扔了黛玉的荷包,说出7个字后,林黛玉当场摔了手里的剪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