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01:兰考“封人请见夫子处”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822日上午11点多,我们离开菏泽,前往开封。本来在我的行程中没有开封,在曲阜,骆承烈先生得知我们要去河南,他让我们到河南后去找河南孔子学会会长孔岩,并把孔岩的电话给了我们。

我们到达开封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找了家饭店简单吃了点饭,就去孔岩家,他家住在包公湖边上。孔岩的声音在电话里就听到过,今天又见到本人,感到十分亲切。孔岩个子较高,身体瘦削,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精神矍烁,待人十分热情。他说前些时候,他们也像我们一样走孔子路,不过他们走的仅限于河南,对河南的孔子遗迹进行调查,他们在河南找到了89处孔子及其弟子的遗迹。他还告诉我,他们正在编一本《孔子周游河南考》,把孔子在河南的一些考证文章汇集成册。书出版后定名为《孔圣足迹遍河南》,程子良先生寄给了我一本。

晚上,他把我们安排在“世家快捷酒店”住下,因在这家酒店还住一位台湾朋友,名叫张蓓茂,也是来拜访孔岩的,他让我们也认识一下。在开封,还认识了开封市委党校原校长程子良,他跟孔岩一起,在共同打理河南孔子学会的事务。

为了赶路程,我们没有在闻名遐迩的古都开封逗留,23日一早,便驱车前往兰考县仪封乡,去看封人请见夫子处。

大约10点左右,我们到达仪封乡,过了一座小桥,右手方向就是封人请见夫子处。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广场,迎面立着一块巨石,上书“封人请见夫子处”7个行书大字,题字者为徐光春。巨石后面是鲁枢元所书《重修封人请见夫子处记》,记述了封人请见夫子和重修封人请夫子处的经过。

转过巨石碑前行不远,有一座亭子,亭子里面有一口井,俗称琉璃井。因孔子曾饮用过此井之水,所以亭内立有一碑,写着“夫子饮泉亭”。在请见亭上有一通石碑,上书元代诗人王恽写的《琉璃井》七绝一首:“闻道东昏即古仪,封人从此见宣尼。空馀百尺琉璃井,万古无穷圣泽施。”

在井的东侧,有一尊巨大的孔子立像,两手握在一起,面目慈祥,笑容可掬。基座四周为孔子行迹图浮雕,其中一幅便是《仪封仰圣》。

过了琉璃井,前边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东通请见书院,西通请见亭。请见书院最早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当地乡绅、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佰行所建。《清史稿·张佰行传》有云:“丁父忧归,建请见书院,讲明正学。”请见书院后圮。今所见请见书院为2012年所新建。书院大门上书有一副对联:“循礼循道一部论语教化天地;至圣至尊万世师表辉映古今。”

正对着请见书院的是请见亭,是请见处的核心建筑。亭为四角双檐,建在很高的基座上,基座正面刻有陈先义所书《重建封人请见夫子亭赋》。站在亭上,放眼田畴,绵延无际。亭中立有石碑一通,上书“封人请见夫子亭”,碑的后面,便是《论语·八佾》所载封人见夫子的那段话:“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关于“仪”,《论语》郑玄注曰:“仪,盖卫邑。”这为仪划了一个大致范围。清焦循《论语补疏》云:“《郡国志》'浚仪’注引晋《地道记》:'仪封人,此邑也。’《水经注》引《西征记》亦以仪封人即浚仪县,而郦氏非之。浚仪在开封,汉属陈留。”不过他对此持保留意见,说:“使仪封人在浚仪,当今祥符、兰阳之间,虽为由陈至卫之道,而邑非卫邑矣。郑云盖卫邑,'盖’者疑词也。”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也说:“又《一统志》以仪为开封府仪封县,其地在兰阳之东,去浚仪更远。考仪封,汉名东昏,后易东明,宋元始改今名。”不过他认为:“谓仪即仪封者,尤非也。”杨伯峻《论语译注》上说:“仪,地名。有人说当在今日的开封市内,未必可靠。”但不管怎么说,上述说法基本没有离开开封的范围。

今天的兰考县,属开封地区,1954年由兰封、考城合并,取二县首字,因名兰考。而兰封又是在兰阳、仪封基础上合并而成。今兰考县的仪封乡,就是清代仪封县旧址。而仪封之名,显然与仪封人请见的事情有关。早在金代,这里就建有先圣过化碑亭、封人请见亭、封人庙、圣井等纪念设施,我们在仪封乡见到的这组建筑群,就是依据金代的建筑重建的。

封人,指守卫疆界的小官。宋邢昺《论语注疏》云:“畿上有封,若今时界也。天子封人职典封疆,则知诸侯封人亦然也。《左传》言颖谷封人,祭仲足为祭封人,宋高哀为萧封人,此云封人,皆以地名。封人盖职典封疆,居在边邑,颖谷、仪、祭皆是国之边邑也。”但这位仪封人,则非一般守卫边疆的小吏,在朱熹看来,是一位“贤而隐于下位者也”。

他与一般边疆小吏不同的是,凡是到这里来的名人他都要拜见,正是这个理由,使他顺利地见到了孔子。他听完孔子的教导之后,果然有了不同凡俗的见解。他出来之后对孔子的弟子们说:“你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没人任用而发愁。天下无道已经很长时间了,上天就是要让孔子来号令天下,扭转这无道的局面。

封人所说的木铎,指的是一种有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他把孔子比作木铎,是对孔子的极高评价。如黄式三《论语后案》所说:“盖封人所见君子既众,一旦见出类拔萃之大圣,遂以为天生君子,复生大圣,此天心之复,即否极而泰之候也。”《四书发明》亦云:“封人一见夫子,能知圣道之不终穷,世道之不终乱,天意之不终忘斯世,可谓智足以知圣人且知天矣。”

这是孔子周游列国14年,唯一一次受到肯定。诚如鲁枢元在《重修封人请见夫子处记》所说:“是时诸侯争霸,政局板荡,大道陵替,民不聊生,夫子明道济世之心,多遭人忌而鲜为人知,故王者灵公慢之,智者晏婴诋之,贤者子西惧之,狂者接舆讽之,隐者桀溺避之,惟仪之封人仰慕之,求见之,赞叹之,视夫子为天下木铎,将为苍生振德音,徇道路。封人虽栖迟下位,然深明大义,知圣知天。”可谓至论。

孔子是在什么时候过的仪?也有不同说法。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云:“夫子五至卫:第一去鲁司寇辄适卫;第二将适陈,过匡过蒲,皆不出卫境而反乎卫;第三过曹而宋而郑而陈,仍适卫;第四将西见赵简子,未渡河而反卫;第五如陈而蔡而叶,复如蔡而楚,仍反乎卫。夫子之至仪邑,不知在何时。焦氏以为由陈至卫之道,是指第三次至卫,此假设言之。阎氏若璩《释地》以'丧’为挫位去国,是第一次适卫,并恐未然。”他这里列举了几说,最终也没有结论。有人认为,孔子南行至楚,求职未果,应在卫弟子之招而北返,孔子正是在北返期间路过仪邑。这一年为鲁哀公六年(前489),孔子63岁。此说为是。

                 20131121日第一稿

                 2014年5月31日第二稿

梅庆吉简介:

 著名孔子研究专家,跟着孔子去游学项目创始人。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四次重走孔子路。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曲阜孔子文化学院教授。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梅庆吉跟着孔子去旅行展览专刊》《跟着孔子去游学·曲阜七日》等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溜腿兰考——谢家双楼、请见书院
朝圣之旅:沿着孔子的足迹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没有那么难
童解《论语》之孔子拍棺系列21患而不患
2009年9月5日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第64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24章》仪封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评价说明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