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34:楚狂接舆耕于方城山下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论语·微子》载:“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落?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却还来得及。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的人太危险了!”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他却飞快地避开了,孔于没有能够和他说上话。”)

孔子见楚狂接舆

名之曰“楚狂”,其实他是一个头脑十分清醒的人,他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周游列国四处碰壁的孔丘,他要用自己的歌声来唤醒孔丘的执迷不悟。孔丘知道接舆用“凤”来指自己,凤本该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出现,可孔丘这只凤却在政治不清明的时候出现,并且到处奔走求为世用,这不是凤“德之衰”吗?诚如皇侃所说:“知孔子有圣德,故以比凤,但凤鸟待圣君乃见,今孔子周行屡适不合,所以是凤德之衰也。”(《论语义疏》)他诚恳地劝孔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意思是告诉孔子,“言及今尚可隐去”(朱熹《四书集注》),因为现在从政的处境太险恶了。

显然,孔子听明白了接舆歌中的含义,所以他准备下车跟接舆交谈一番。对于接舆这位高蹈之人,他十分清楚孔子要跟他谈什么,无非济世救民之类,所以根本没必要听他唠叨,飘然远去。我想孔子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一定有些失落。康有为对此事评论说:孔子下车,盖知为异人,欲告之以救世之义,楚狂自有旨趣,故不欲闻而避之,此亦大隐之至。特发歌以致讽,不可谓不勤拳急;趋避而不言,不可谓不淡泊。隐士之高远奇僻,及圣人之优容接引,皆可见焉。”(康有为《论语注》卷十八)

孔子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接舆,至今没有确定的说法,但他生活的地方却有明确的记载,《水经注》卷三十一引《尸子》的话说:“楚狂接舆耕于方城。”方城山在今河南省叶县最南端的保安镇。我们的保安之行,就是为楚狂接舆而来。

95日下午,我们离开叶邑镇政府,沿郑南公路南行,快到保安镇时,下了公路,走上了一条路况极差的土路,路过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到了一个叫杨令庄的小村庄。李元芝说,这个村子原来叫仰脸庄,后来叫白了叫成了杨令庄,意思是说,在这只有仰着脸才能看到方城山。听了他的话,知道我们已经到了方城山下。我们把车停在村里,开始徒步上山。

方城山

上山的路是一条坎坷不平的路,沟沟坎坎,堆着一些乱石,有时还可见极瘦的水流。李元芝指着这条路说,这就是叫千年古道变成河。别看它很破,但在历史上却起过重要作用,是当年楚国进入中原的交通要道,就是史书上说的“夏道”。他指着前面两山之间的豁口说,那就是进入楚国的关口,在楚国没有经营叶邑之前,为防止中原各国入侵,曾在山上修建长城,还设有兵营。他指着左边的一座山头说,那就是楚国建的方城寨,寨墙还十分明显。我们顺着他的手望去,果然看到了用石头垒起的墙。我问李元芝,可以上去看看吗?他说可以。这时我才感觉出,上山对于他来说无所谓,他是担心我们。

方城山上的千年古道

方城山并不高,地图上标着海拔404米,因没有路,十分的难走。李元芝在前面带路,我们紧跟在他的后面,只见他身轻如燕,而我们却累得不行。我发现登山这件事,丕羽还不如我。

我们在后面跟着李元芝,磕磕碰碰,终于来到了山顶,来到了方城寨前。显然当时垒寨时是就地取材,山上有的是石头,现在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石头垒的寨墙,但多数已经坍成了一堆乱石。我们从西边进“寨”,寨子里到处散乱着石块,石块中间长着一人多高的蒿草,还有荆棘之类。李元芝在前面开路,我在后面紧跟,很是吃力,丕羽则看不见影,不时听他在喊:“梅老师,你们在哪里?”我们横穿寨子,到了寨子东边,李元芝把我领到一个水坑前说,这就是当时兵营用的水井,前几年对井进行过考古发掘,在里面还挖出个水盆。这真是个奇迹,在这个荒山顶上,竟然还有水。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没水那些驻守的士兵怎么活呀!

方城山上的方城古寨

过了一会儿丕羽也走过来了,我们坐在石堆上稍事休息。李元芝说,这座兵寨在郦道元《水经注》中就有记载,该书卷三十一引郭仲产的话说:“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经测量,这座城东西长260多米,南北宽130多米,呈椭圆形分布,周长约1公里,残墙高2-3米不等,寨内还可看到房舍的痕迹。东面有座山头,那里正在建风力发电站。李元芝说,那座山叫花山头,也就是《水经注》中说的苦菜山。

我们沿着围墙转到寨子的南边,向南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李元芝说,在楚国未经营叶邑之前,这座山就是边界,山的南边是楚国。接着我们又转回了我们上山的西坡,向西望去,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李元芝告诉我们,那面的山叫余沟山,也就是《水经注》中讲的于东山。这个位置完全符合《水经注》的记载。关于这个兵寨,当地人叫它闯王寨,说是明末闯王李自成所建。清同治《叶县志》上说是刘盆子寨。而李元芝则认为,应该是楚国为把守关隘所建的兵营。

方城山上水井

李元芝指着对面山上的土埂说,那就是我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对楚长城进行考察,发现从南召到泌阳有许多楚长城遗迹,20103月公布确认的楚长城墙体有30.51公里,其中仅方城山遗存的墙体就将近20公里,占已确认的墙体一半还多。听完他的话,我开始对那道土埂产生了兴趣,向那道土埂望去,看到有一群羊在土埂上吃草。

我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

站在方城山上,开始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我问李元芝:“能确定楚狂接舆是在这见到的孔子吗?”

他说:“不能。因为孔子到了叶邑见到叶公之后,求职无果便开始北返。”

“那应该怎么理解《水经注》引《尸子》的那句话?”

“只能说楚狂接舆曾在这一带生活过,确切地说应该是楚狂接舆耕于方城山下。但具体位置已经无法确定。”

“那你认为孔子和楚狂接舆是在什么地方见的面?”

“应该在北边,即孔子往回走的路上,大概在洪庄杨乡那一带。”

我们下山的时候,遇到一位放羊的农民,问我们来干什么,我说是来寻访孔子见楚狂接舆的地方。他说孔子没到过这个地方,他到了旧县之后就往回走了。跟李元芝说的一样。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方城山跟我们这一行所爬过的山相比并不算高大,但难度却一点也不逊色。我感觉山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活动的,踩上去晃晃的,石头之间还长着杂草,不知有多深,也不知会不会有蛇蝎之类。我们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下走。一不小心,我的右脚别到后面去了,只听“嘎吧”一声,我的第一反映就是这下完了。我没有多想,又“嘎吧”一声掰了回来,继续下山,感觉还能走。我原以为会影响以下的行程,可一宿之后,只是有点肿,并不影响走路,真是谢天谢地。要知道,我们的“尊孔之旅”全靠旅,路不能走了,旅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和叶县文化局长李元芝在方城山上

到了山下,有一条十分清澈的东流溪水,李元芝说,这就是《水经注》上说的“方城山下有东流水”,与记载完全符合。我真佩服古人,做事是那样的一丝不苟。

关于楚狂接舆,皇侃《论语义疏》载:“接舆,楚人也,姓陆名通,字接舆。昭王时政令无常,乃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关于接舆,翟灏《四书考异》则认为:“'接舆’非名,乃接孔子乘舆耳。”黄怀信也为:“'接’当谓接触、触摸。接舆,谓以指尖触摸着孔子之舆。歌而欲孔子听,故接其舆,亦见其狂。”(黄怀信编《论语汇校集释》)

陆通淡泊名利,是个世外高人。有一次,楚王听说他很贤德,便派使者带着百镒黄金,两辆四匹马拉的车来招聘他说:“国王请先生去治理江南。”使者见陆通只是笑了笑没有表态,便转身走了。他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看见门外的车痕很深,知道有大人物来拜访过她的丈夫,便严肃地跟他说:“先生从小就十分讲究节操,怎么到老了却违背自己的节操了呢?我听说正义之人非礼不动。我跟先生耕种为食,纺织为衣,食饱衣暖,这种生活自足而快乐。还是离开的好,不然他们还会再来搅扰。”于是陆通带着锅碗瓢盆,妻子带着纺织用具,改换了姓名,浏览名山大川去了。他们以桂栌的果实为食,服用黄菁子,隐居于峨眉山,活了好几百岁,传说已经得道成仙。此事载于皇甫谧的《高士传》:“楚王陆通贤,遣使者持金百镒、车马二驷,往聘通,曰:'王请先生治江南。’通笑而不应。使者去,妻从市来曰:'先生少而为义,岂老违之哉?门外车迹何深也?妾闻义士非礼不动。妾事先生,躬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食饱衣暖,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于是夫负釜甑,妻戴纴器,变名易姓,游诸名山,食桂栌实,服黃菁子,隐蜀峨眉山,寿数百年。俗传以为仙云。”至今峨眉山上还有歌凤台。

2014216日第一稿

2014年6月5日第二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周游列国究竟去了哪些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情,路线图是怎样的
西峡楚长城相关参考资料
中国长城史 第二章 春秋长城
楚狂与孔子
人间世13
论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18-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