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忙里偷闲看了一眼灵应宫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忙里偷闲看了一眼灵应宫

                   梅庆吉

5月月5日上午,到泰安一家广告公司修改《孔子一生足迹岱下展览馆》展板的内容,我查了一下地图,这个位置在泰安的西南方向,林秋成的徒弟赵清阳陪着我。中午我们出来吃饭的时候,小赵告诉我,街对面有座灵应宫,不知道开不开门。我说等吃完饭去看看。我们吃完饭从饭店出来,走到灵应宫门前,发现门竟然开着,不由感到几分欣慰,决定进去随喜一番。

灵应宫面朝灵山大街,路边立着一方文物保护碑,上面写着“泰安灵应宫”,从上面的文字得知,这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看来级别不低。灵应宫比面前的灵山大街要高出一些,要走几个台阶才能来到山门。上到台阶,你就会感受到,与车水马龙喧嘈杂的灵山大街相比,顿时清净了许多。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呈拱形,面阔5.25米。进深7米,通高6.9米。门的上方写着“灵应宫”三个隶书大字,门两侧有对联一副:“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严第一山。”两侧各有一尊憨太可掬的大狮子,看样子年代不近。

走进拱门,就进入了灵应宫的第一进院落。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钟楼和鼓楼。一般庙宇内的钟鼓楼,形制一样,左右对称,而这两座建筑却截然不同。东侧的钟楼为单间方形两层红砖建筑,卷棚硬山式建筑。始建时间不详,此为民国时所建。楼上原有一口铜钟,1972年移入岱庙。2002年复建设灵应宫时,在钟楼对面,发掘出了鼓楼遗址,因此在原址上重建了鼓楼,分上下两层,五脊歇山顶,鼓置于二层之上,是一座仿明式建筑。

鼓楼

钟楼

正对着中轴线的是穿堂,为灵应宫的第二道大门,上书乾隆皇帝御匾行书“灵应宫”,面阔三间,一明两暗,悬山式建筑。门前两侧立着许多通石碑,大多跟灵应宫有关。堂内两侧原供奉着哼哈二将,现在则是西方白虎监兵神君之神位、北方玄武执明神君之神位、东方青龙孟章神君之神位、南方朱雀陵光神君之神位等“四灵”神位。

走过穿堂,就进入了第二进院落。在中轴线上,有座不大的建筑,那就是灵官殿,里面供奉的王灵官。殿前有个好大的香炉,比灵官殿还要高出一块。王灵官是道教的守护神,一般道观的第一座大殿就是灵官殿,而灵应宫内的这座灵官殿,则是在二道门之内,并且很小,算是一个特例。

灵官殿

从灵官殿往北,有一座长方形的高台,上到台顶,看到中间放着块牌子,上面写着“崇台”二字,才知道就是这个台子的名称。这就是古籍中所说的“殿庑崇丽、回廊周密、中为崇台”。现在的崇台,是2002年按清代原来的样子所建。

崇台

从那块牌子上得知,以前台上还有一座铜亭。这座铜亭的名气可不小,并且进行过多次搬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最初安放在泰山顶上的碧霞元君祠内。到了明崇祯十六年(1643),铜亭被移到山下,安放在岱庙南边的遥参亭内。到了清顺治五年(1648),又一次搬迁,才来到灵应宫内。说到这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现在台上空空如也,铜亭又去了哪里?原来又搬家了,1972年搬到了岱庙,安放在后花园内。以前多次去过岱庙,也看过这座亭子,其来龙去脉,到现在才对上号。这座亭子全为铜铸,为重檐九脊歇山顶,原有四面隔扇,能移动开关,另有四壁和天花板等,内祀碧霞元君铜像。如今除了亭子之外,其他均已不见了踪影,据说被侵略者给偷走了。

当年放在崇台上的铜亭,今存放在岱庙

站在崇台之台,整个灵应宫尽收眼底。由此往南是灵官殿、穿堂和山门,东西两侧南端是斋堂,北端有眼光殿和送生殿。眼光殿在崇台之东,殿内供奉的是眼光娘娘。据说若眼睛不好,求眼光娘娘则十分灵验。殿内两侧,还供奉有关圣帝君和西王母。送生殿在崇台西侧,正面供奉的是送生娘娘,两侧有痘疹娘娘和药王帝君。崇台的正北,就是灵应宫的主体建筑——元君殿。

元君殿建在方形石台之上,五脊硬山顶,前有月台,面阔五间,21.5米,进深12.75米,通高6.75米,上覆灰陶瓦,绿琉璃瓦剪边,前有6根明柱。中间两根柱子上有对联一副:“碧落高居金台传妙诀;沧生溥佑木德仰慈恩。”两边的柱子上也有一副对联:“道德齐天九州信众朝灵应;福恩降地四海黎民仰仙宫。”正门内侧柱子上亦有一副对联:“碧波润九州灵地仙境;霞光照万民应天顺人。”门的上方有许多匾额,其中正门上方的匾额写着“赞化东皇”四字。大殿内端坐着碧霞元君,两侧有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等。

元君殿

说到碧霞元君,人们并不陌生,因为泰山顶上的碧霞元君祠名扬四海,可说到灵应宫内供奉的这尊碧霞元君,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我也是到灵应宫才知道,泰安有上、中、下三座碧霞元君祠,上庙在泰山顶上,就是人们熟知的那座。中庙在红宫门,民国十八年《重修泰安县志》载:“红门宫,在一天门北,元君中庙也。明天启六年重修……”灵应宫这座为下庙。在这三座庙中,下庙的面积最大。在元君殿内,还曾供奉过清咸丰年间移过来的天书观内的铜像“九莲菩萨”、“智上菩萨”,后遭民国五年火灾,现被分别安放在斗母宫和红门宫。在元君殿两侧,还有北半殿和月老殿,要从门洞走到北面,才能上到两座大殿。

月老殿

据记载,这座庙宇最早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相传为北京咸侯宫的香火院,当时称天仙祠。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由明神宗下诏进行拓建,形成现今南到山门、北至宫后门、东到东更道、西至西更道的规模,并赐额曰“灵应宫”,一直沿用至今。清代进行过重修。民国五年(1916)的一场大火,大部分建筑物被付之一炬,仅存南面的山门、钟楼、铜阙、正殿、北斗台与禅房等。解放后被两家企业长期占用,正殿曾一度成为企业的仓库,殿内11尊铜像被拉到殿外受尽风雨侵蚀。1982年6月,国家文物局曾拨款用于正殿的维修。到2002年由泰安市政府投资立项对灵应宫进行了第一期复建,将南半部分院内厂房、仓库拆除,恢复鼓楼、穿堂、回廊、崇台、东西配殿及月老台等建筑物,再现当年“前后殿庑崇丽、回廊周密”的旧观。

北斗殿

2006年,泰山灵应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恢复道教活动,交由泰安市道教协会管理使用。2008年,灵应宫二期工程(东路)修复方案获得批准,2009年12月,泰安市道教协会自筹资金1800多万元进行了二期工程修复。2009年11月1日,泰山灵应宫举行了隆重的修复落成及神像开光仪式,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香港地区的道教界人士500余人参加了活动。

现在我们看到的整座宫观,南北长约150多米,东西宽约40余米,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东侧还有一组仿古建筑,为泰安市道教协会的办公场所。

2021年6月10日第一稿

2021年7月18日第二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宫观巡礼|天仙道场 灵应福地
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之二
泰山奶奶的下庙——泰安城中灵应宫
泰安铜亭
乡宁县史家沟老君庙
拜太白庙有感:满足老百姓需求的神灵,就能得到信任,得到敬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