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70:广州有座千乘侯祠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这是我的第二次尊孔之旅的第三篇文章。

           广州有座千乘侯祠

                                                                  梅庆吉

        2014年924下午,我们从香港乘2:32的火车,经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广州。我的老朋友高润联到车站来接我们,晚上住在他大学城的公寓。广州中共三大纪念馆馆长荆友才给黄学民安排了住处,广东省博物馆彭科长设宴给我们接风。25日上午,我们到广东省博物馆参观,然后又参观了中共三大会址。中午荆主任请我们吃饭。26日早饭后,和我爱人一起去参观青云书院。

     

      青云书院位于起义路和惠福东路交口处,门牌号为惠福东路389号。我们到的时候还没有开门,我们就在外面转转。从侧面看,算上大门,共有三栋建筑,面积并不大。从正面看,大门为四柱三开间硬山式结构,前出檐,檐下有精美的浮雕。门为两扇,右边挂着块牌子,上面写着“青云书院艺术馆”。左边也挂着块牌子,写的是这座书院为广州市越秀区文物保护单位,2010814日公布。门楣上方还有一块石制匾额,'

写的是“先贤千乘侯祠”,有“同治六年”字样,为公元1867年。

从街对面看青云书院

先贤千乘 

    “先贤千乘侯祠”这几个字出现在人们面前,是一件十分偶然的事情。这还得从2010年广州举办第十六届亚运会说起。为迎接亚运会,早在前一年的2019年,广州市便开始了市容市貌的整顿与修缮,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有部门提议,位于起义路和惠福路口的千顷书院在广州文化史上,曾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遗址还在,应该进行保护性修缮。这件事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当时就立了项。可经调查发现,这里并不是千顷书院,而是青云书院,所以又把千顷书院改为青云书院。施工开始了,人们在清理门楣上方的覆盖物时,突然,“先贤千乘侯祠”六个大字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千乘侯”何许人也?经查,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梁鳣的封号。梁鳣是梁氏家族的九代祖,又被梁氏后裔尊为先祖。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梁氏家族计划在广州城内建一座本家祠堂,出于对梁鳣的崇敬,便取名为“千乘侯祠”。由此得知,这是一座梁氏宗祠。梁氏家族应该有许多祠堂,可能大部分都供奉着先祖梁鳣,但以他的封号命名的祠堂,应该这是唯一的一座。

千乘侯梁鳣像

关于梁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的十分简略:“梁鳣,字叔鱼,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的记载内容则相对多了一些:“梁鳣,齐人,字叔鱼,少孔子三十九岁。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商瞿谓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过。’从之,二年而有子。”从《家语》得知,梁鳣是齐国人。但在年龄的表述上,则跟《史记》整整差了10年,到底哪一说为是,迄无定论。梁鳣30岁的时候还没有生子,想把妻子休了再娶。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商瞿劝他说不要休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跟梁鳣说,他在38岁的时候也是无子,其母想让他另娶。孔子对他说,没事的,年过40,会有5个男孩。果然如孔子所说。他跟梁鳣说,你可能是晚生,不一定是妻子的问题。两年后,果然生了个儿子。

    《家语》说梁鳣为“齐人”,而梁氏宗谱里则又具体化了,指明梁鳣的出生地为“千乘”。修于民国九年的《千乘侯全书》载:“始居齐千乘(今山东青州府),继徙鲁曲阜。”那么“千乘”在什么地方呢?在今山东省高青县唐坊镇卢家村南2500米处,杜姚沟南侧,遗址南北400米,东西300米。

高青千乘城遗址

    梁姓始祖康伯,被周平王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建立梁国。其玄孙梁益耳率族众迁居晋国,为晋公子重耳建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梁益耳被权臣赵盾所杀,其子孙被迫迁往齐国,在千乘这个地方定居下来。齐景公热衷于养马,孔子说他“有马千驷”,可见数量之多。这里是齐景公养马的苑囿,他见此地景色优美,水草丰茂,且有碧波荡漾的长芦湖,便起名为“千乘”。《齐记》载:“千乘城在齐城西北百五十里,有南北二城,相距二十余里,其一城县治,一城太守治。此二城即千乘县与千乘郡治。”东汉永平三年(60),千乘郡改称千乘国,翌年复为千乘郡。三国魏时置千乘县,西晋时省千乘县。南北朝时复置千乘郡,并移治广饶。现在的这个遗址,就是春秋至南北朝时期的千乘城,1978年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子弟子、梁氏先祖梁鳣,就出生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梁鳣的“鳣”字,有两个读音,一为“zhān”。发这个音的时候指的是一种体形较大的鱼,即鲟鳇鱼。《尔雅·释鱼》“鳣”郭璞注:“鳣,大鱼,似而短鼻,口在额下,体内有邪行甲,无鳞,内黄。大者长三丈。今江东呼为黄鱼。”一为“shàn”,通鳝,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黄鳝。《后汉书·杨震传》上说:“后有冠雀衔三鳣鱼,习潗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由此得知,鳣有高升的美好寓义,且与学习有关,古时候有鳣序、鳣舍、鳣庭、鳣鳣堂等词,都跟学校、讲堂、学习有关。元伊士珍《琅嬛记》卷下引《贾子说林》讲了一个梁鳣出生时的传奇故事梁鳣母秦氏大雨中见火光自天降,中跃一物,赤色,形若鳣,飞入室中即不见,是夜生鳣,故名鳣。及长,从孔子游。”鳣作鲟鳇鱼解,没有任何寓意,只有与鳝通,才有上面所说的美好寓意,所以我认为,应读“shàn为是。

    我们正在门前观察的时候,门打开了,我们走了进去。我们看到有三栋建筑,两进院落,面积大约700多平,建筑面积接近500平。说是院,其实就跟天井差不多,面积很小。在第一进院落中间,有一尊不锈钢雕塑,看上去像个鱼鹰。

第二栋南向是敞开的,里面放了几把红木椅子,墙上还挂着一些油画,周边有些旧家具。后一栋建筑南向,也是敞开的,里面放了一张像是席梦思的大床垫,上面放了五个牛的造型,不知道是不是出土文物,也不知道是什么用意。东西两侧有游廊,把这三栋建筑连接起来。现在的千乘侯祠,已经没有了祠堂的功能,变成了书画艺术展览馆,我们去的时候,正在展出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历史上的千乘侯祠,是一座功能齐全的梁氏宗祠,且面积要比现在大出许多。在祠的西墙上,还镶嵌着两通珍贵的碑刻,一为《梁氏先贤千乘侯家庙碑记》,立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一为《重修梁氏先贤千乘侯家庙碑记》,立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这两个碑文,记录了千乘侯祠的发展历史。

关于创建千乘侯祠的动议,最早起于清康熙八年1669)。当时新会梁贻寿顺德梁学原等梁氏先贤,遵前朝元老梁储等人的遗志,倡议在广州城建一座梁氏家庙,根据九世祖梁鳣的封号,取名为千乘侯祠。一直到30年后的康熙三十八年冬,才开始动工在广州府肇庆府各房梁姓鼎力响应支持,至四十年(1701)春已初具规模。当年秋祭,各地梁氏宗亲七千多人云集千乘侯,举行祭祖大典,场面之热烈隆重,惊动省城。

梁氏先贤千乘侯家庙碑记

康熙年间的碑记里,对千乘侯祠的格局作了具体的描述。文中写道:本祠前堂三进,俱西向,大堂匾额曰'忠孝堂。二堂中间高屏一座,缮写当今圣谕以劝族众。此堂与三堂俱有楼阁,及左右厢房,俱为各子孙应试寓。此堂之左有治事小厅,为递年值事公馆;馆之后为大厨房。三堂后南向八柱大堂,深若干,阔若干,为先贤正寝室。学使左公颜其额曰'道开南服从后人绘制的一幅“千乘侯祠示意图”上得知,现在我们看到的书有“先贤千乘侯祠”匾额的建筑,应该是这座祠堂的正门,前面还有影壁,应该在路的对面。进正门的第一座大殿为大堂,匾额上书有“忠孝堂”三字。“忠孝”二字,是梁鳣为梁氏家族制定的家训。大堂后的二堂内书有“当今圣谕”用来劝诫“族众”,具体内容不详。三堂后“为先贤正寝室”,即供奉梁鳣塑像的大殿。有人在大殿上题匾额曰“道开南服”。在二堂三堂的东西两侧,是供梁氏子孙应试居住的寓所,以及治事小厅和大厨房。这一番话说的是中路建筑。

重修梁氏先贤千乘侯家庙碑记

接着又写道:“寝室之东为始封夏阳祖祠,题额曰'先河堂。寝室前牌坊一座,寝室东角有余屋,今改建青云书院暨前面朝廊,俱为各房子孙读书舍。夏阳指的是梁氏先祖康伯。康伯秦仲少子,秦庄公之弟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杀。秦仲的五个儿子继承父志,率兵攻打西戎,收复失地。他们兄弟五人均被周平王封到各地秦仲的小儿子梁伯被封于夏阳梁山(今陜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位,史称梁康伯后世便以“夏阳”来称呼先祖康伯公先河堂供奉的就是梁姓先祖康伯。在东北角还有房屋数间,改建成了青云书院。到这我们终于弄明白了千乘侯祠与青云书院的关系,青云书院原来就是梁氏家族的子弟学校,为梁姓子弟进省城学习和乡试提供住所。这里说的是东路。

接着又写道:正寝室西北角曲巷内有斗室四间,系倡建支孙穆庵、甫山、愚圃、浅洲、仰生、芝体等捐料修置。祠之西南头门,即大街右有便门出入。其大门楼有厢房一间,为杂货铺,租若干;左厢房一间,为纸笔铺,租若干;祠之右茶馆一间,租若干;祠之左酒楼一间,租若干。大小四间每年共银三十二两,为祭典公费。这里说的是西路。在西路有杂货铺、纸笔铺、茶馆、酒楼等,是用来出租的,所得费用,用来补贴祠堂的开支。

千乘侯祠建成后,到了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开始了第一次重修,到第二年冬重建告成。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春,由乡进士出身文林郎揀选知县南海樵西房支孙梁云池撰《大宗祠千乘侯家庙重修碑》碑,详细记述千乘侯重修过程和建筑规模。

到了同治五年(1866六月至同治七年八月历时三年,千乘侯祠又进行一次重修扩建。因入祀的房主增加较多,所以又增建西斋,即昌后堂,并对先祖神主排位作了必要的调整。

经过几次的修建与扩建,千乘侯祠形成了东、中、西三路、三进院落,是一组极富岭南建筑风格的庞大建筑群。千乘侯祠内,除供奉先祖梁鳣、始祖康伯之外,还供奉有参与建筑的各房的先祖神位。

千乘侯祠平面图

民国七年(1918),广州市政府计划修建一条由巡抚衙门(今人民公园)到珠江边的中轴线,为纪念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朝,咸与维新,取名为维新路,使之成为广州市的一条中轴线设计路面宽阔,两旁不建骑楼,而是种植路树,与惠福路构成十字型的绿化带。这条中轴线1948年改称中正路,1950又改回维新路。1966年更名为广州起义路(简称起义路),以纪念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广州发动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当时计划的是一条直线,可是我们现在从地图上看起义路,从人民公园到社会主义学院,路还是笔直的,可是再往前,就拐了一个弯,而拐弯这个地方,正是青云书院。这个弯,还真的就跟青云书院有关。

当时这个地方,除了青云书院,还有千顷书院。规划中的维新路,正好从这两个书院通过,均在被拆除之列。千顷书院是黄姓人家的大宗祠。时任海南岛镇守使的黄志桓将军闻之此事立即致函负责规划开路的广东省警察厅厅长魏邦平,强硬要求保留千顷书院。时任铁路总局局长和交通银行董事长的梁士诒紧急致电广东省当局,声称对梁氏宗族的千乘侯祠不得变动秋毫。梁士诒对广州开马路提出了一个建议:只求通不求直。魏邦平不敢得罪梁黄两家,无可奈何地改变了原来笔直的马路计划。黄姓人的千顷书院在千乘侯祠之后,幸免于拆,而新开的马路到了千乘侯祠处不得不拐弯让开。不过千乘侯祠以西部分的西斋,及铺位、房间均遭拆除,拆除的面积为整个青云书院总面积一半略多,原西斋供奉的先人神位移入东斋,只保留了祠堂部分这就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

解放以后,千乘侯祠又几经波折。其主要产权归越秀区房管局,剩余部分相继被蚕食,有的用作街道工厂,有的用作五金仓库,有的成了百姓的住宅祠东厢的先河堂及八间商铺,为某单位拆高层的住宅楼。“文期间,有关部门出于对祠堂的保护,将“先贤千乘侯祠”匾额用灰沙覆盖起来才得已完整保留下来。经2009年的抢救性维修,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建筑,才又得已重见天日

202034日第一稿

20221111日第二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寺和庙有什么区别,作为炎黄子孙要了解
《漫谈中国祠堂文化》第五章重点梁氏祠堂简介(四)
公冶长书院
【孔门】公冶长:善辨鸟语,因囚成婿(下)
祠堂落成暨先祖升龛记
世界梁氏家族世系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