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71:广州现存唯一孔庙——番禺学宫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广州现存唯一孔庙——番禺学宫

                                梅庆吉

在广州,“农讲所”的知名度很高,地铁、公交都有“农讲所”站,全称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个农讲所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旨在培养农民运动骨干,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运动。1924年,由共产党人彭湃提出建议,经由国民党中持委讨论通过。从19247月至19269月,共举办了六届,第一、二届在广州越秀南路惠州会馆,第三、四、五届在广州东皋大道1(今中山三路永兴街6),第六届迁到广州市惠爱东路(今中山四路42号),即现在的位置。前五届主任分别由彭湃、罗绮园、阮啸先、谭植棠、彭湃担任,第六届的举办时间为19265-9月,改主任为所长,由毛泽东担任。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等人曾参与教学活动。前五届培养了754名学员,第六届招收学员327人。他们主要学习农民运动、军事、政治等课程,同时进行军事训练,并到农村实习。学员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因为有了这样的红色基因,所以解放以后,其遗址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2012年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三口都在广州,对广州的旅游景点地毯式地乱跑,22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农讲所。农讲所大门为三组六柱三门式石质牌坊,门之间有墙相连,中间那座比两边的要高一些。中间的坊额上写着“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953年成立旧址纪念馆,周恩来同志亲笔题写了这个匾额。

走进大门,正前方有个半圆形的水池,上边有座桥。见此情景,我的第一反映就是,这不是天下文庙都有的建筑格局吗?莫非这里曾经是座文庙?顺着眼前的甬道向前望去,前面是一道大门,门上悬挂的匾上写着“番禺学宫”四字。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农讲所这个位置,就是广州现在的唯一文庙——番禺学宫。

广州的名称,番禺最早,始见于战国时期,当时有人根据其辖境内有番、禺二山,取二山前一个字,组成番禺,到现在,已经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第二个名称是南海。秦朝推行郡县制,在广东设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这个名称已有2200多年的了。广州的名称最晚。三国时期的孙权,将原来的交州分成交州和广州,广州的名称才正式出现,到现在也有1700年的了。隋唐以后,番禺和南海两县并存,形成一城两县的格局达千年之久。

番禺学宫的历史跟它的名称一样也十分的久远,至少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文献里。熙宁年间就有记载说,广州知州程师孟礼请学者康夫“主番禺学”。南宋乾道四年(1168)始置番禺、南海两县县学,而番禺县学则依附在广州府学的西庑。南宋淳佑元年(1241),在番禺县衙东南五里江岸重修县学,后毁于元末战乱。元至元三十年(1293),南海县学在西城高桂坊菊坡祠故址重建,番禺县学则与其挤在一起,合署办公。明初洪武三年(1370),番禺县知县吴中、训导李昕又在番禺县衙东侧再建县学,就是现在农讲所的位置。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十六有记载:“县学在郡东门内。初附郡学西庑。宋淳佑元年,知县诸葛钲相地于东南五里创建,前俯大江。后提举李鑑摄帅事,捐赡军田四百亩,以助养士。经略使方大琮临流筑浴沂亭,后毁。元至元三十年,暂附南海县学,分析其半,以东为南海,西为番禺。明洪武三年,知县吴中、训导李昕度地于东城外建焉。十三年建东城学宫,遂在城内,即今学也。”

之后历代不断维修和扩建,到了清乾隆十二年(1747)至二十二年,历时十年,进行了全面整修,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建,最终奠定了三路五进格局。当时主讲于番禺学宫的著名学者车腾芳参与了这次的修建工作,事后写了一篇长达千字的《重修番禺学宫记》,刻于碑上。文中对这次修建有详细的记述:“先请修大成殿,平其基而新之。凡下而基盘,上而结架,栋桷榱题,一皆如制。其前为月台,周围翼以石栏,重阶叠城,弈然改观矣。其下为甬道,旁为拜位者二。又旁为两庑,东西森向,屏以罘罳。又前为戟门,凡左右为夹室,备憩息也。前为肃容门,又前为泮池,视旧加厚,栏楯周焉。其外为棂星门,次第具举。最后为明伦堂,深广悉仍旧制。先是崇圣祠在东北隅,而名宦、乡贤两祠参差错落,今改建于圣殿之后,明伦堂之前。崇圣祠居中,而名宦、乡贤列于左右,规制一新。又前开东角一门,乃于西边买铺屋二间,新创一门,与东相称,厥观备矣。”这是亲历者的亲眼所见,故写来十分具体。

毛泽东卧室兼办公室

根据以上介绍得知,我们刚才进来的有周恩来题匾的那个门,就是棂星门。同治《番禺县志》载:“成化四年,知府吴中易棂星门以石,建东西'贤关’、'圣域’两坊。”前面还有照壁,在棂星门前中山四路对面。同治《志》上亦有载:“厥先师庙居中南向,庙道南为照墙,庙道北东西下马牌各一牌,内陆周以石栏,栏北为门曰棂星,构石筑为牌坊,镂以云龙。”这就是说,在棂星门的东西两侧,原来有两通下马碑,还有两座牌坊,对面还有照壁,这些今已无存。

棂星门内的泮池和泮桥,同治《志》上亦有载:“棂星门内为泮池,池之中跨以拱桥,池之畔护以石栏。”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清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前面挂着“番禺学宫”牌匾的大门,无疑就是大成门(戟门)了。同治《志》上说:“池北为大成门,重檐崇基,彤扉两观。”门为歇山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黄琉璃瓦覆顶。农讲所时期,大成门被用木板分隔成了许多房间,设有好几个部门。一进门就是值星室(传达室),当时军事教官轮流担任值星官,从事军事化管理这里还设有教务部、庶务部,分置在门的两旁。大成门外的草地上,还有学员运动时用过的单杠。西耳房被布置成了图书室,东耳房就是毛泽东办公和休息的地方。里面的陈设十分简单,东南角有一张木板单人床,床放着一对方形竹箱,是毛泽东存放衣物和书籍的地方。靠西窗下,放一张办公桌和一把椅子办公桌上摆着笔记本、书报和文稿,还有、笔架、毛笔等文具。还有一个用绳子编起来的书架。

图书馆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曾三次来到广州:第一次是1923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秘书;第二次是19241月,参与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工作,并出席国民党“一大”,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第三次19259月,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持国民党政治委员会机关刊物《政治周报》。第二年5月至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任所长。毛泽东在担任农讲所所长期间,除负责主持日常工作外,还给学生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等三门课程,还主持编辑了《农民问题丛刊》,并为之撰写了序言《国民运动与农民运动》,这个刊物一共出版了26期。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就是在农讲所时讲授的。

走进大成门,向前望去,就看到了番禺学宫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顶上,金黄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前有六根明柱,面阔五间,宽24.72米,高12.62米,进深三间,14.22米。同治《志》载:“门内甬道左右为两庑,东西向。甬道北为露台,周以石栏,饰以狮子。又北为大成殿,崇基石栏,重檐四出,覆黄琉璃瓦,门楹皆丹雘。”大成殿的房脊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设计精美而繁复。房脊中间是个放着光的圆球,一般称宝顶。两边各有一条动感十足的龙,面向宝顶,这就是人们熟悉的“二龙吸珠”。再往外两边各有一条倒立着的鱼,有人说它是螭吻,其实跟北方建筑上的螭吻完全不一样,且位置也不对,北方建筑上的螭吻都在房脊的紧边上,这条鱼则靠里了一点。我分析,鱼的寓意是用来防火,因为木建筑最怕的就是火,而水克火,但水不好表现,只好用鱼来代替。

大成殿是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的地方,据记载:“先师之礼,以四配十二哲侑飨殿中,以先贤先儒从祀两庑。”但自从农讲所进来之后,大成殿就成了学员们上课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孔子的位置。如今则变成了展览馆,不定期展出各种相关的内容。我们到的时候,正在展出《青少年毛泽东与毛岸英烈士》。大成殿前还有东西两庑,原先是供奉先贤先儒牌位的地方,农讲所时期为学员的宿舍,除少数架子床外,都是用竹子搭起来的统铺。东庑按当时宿舍的样子复原,床上铺着凉席,被褥叠得整整齐齐,还挂着蚊帐。现在西庑为农讲所历史展览,其中大量图片及资料,展示了六届农讲所的发展历程,以及学员们学习、生活的情景。

大成殿

大成殿后是崇圣祠,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歇山顶最早的名字叫启圣祠,专祀孔子父亲叔梁纥。雍正年间,封孔子上五代祖为王,便将启圣祠易名为崇圣殿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位同治《志》载:“后为崇圣祠,东西回廊,左右掖以围垣,表以门楼,东西向,与两庑相属。”农讲所期间,崇圣祠为学员用餐的地方,现在的摆设仍是当年膳堂的样子。崇圣祠的回廊,跟前院东西两庑一样亦是学员宿舍。崇圣祠前也有东西两庑,东庑为农讲所的军事训练部。

崇圣祠后还有尊经阁,今已不存。

现在我们看到的整个学宫的中路,虽然建筑还是当年的,但内里的陈设则都是农讲所的内容。那么把孔子安放在什么地方了呢?原来委屈在了东路的明伦堂。大成门前,有一条东西向的甬道,两头各有一门,都叫“肃容门”,是分别进入东路和西路的门。明伦堂在东路。我们来的时候,看到门上悬挂着一条标语,上面写着“《孔子生平与儒学》《中国科举文化》展览”。进门左拐,就看到了一座大门,上面悬挂着“明伦堂”三字匾额,原名叫“八桂儒林”。门两侧有对联一副: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靠东墙立着一通下马碑,上面写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原有两通,分别立于棂星门两侧。民国扩修马路,将碑移开,其一不知下落,另一通被立在这里。

进门后就是明伦堂。此处本来是古代学生上课的地方,属于左庙右学的格局。因大成殿成为农讲所的教室之后,便将孔子请到这个地方。什么四配十二哲,先贤先儒,一概从免,只有孔子自己,孤零零地站在这里。孔子像居中,两侧设有编钟和编磬,上方悬挂着“万世师表”匾额,两侧柱子上有对联一副:“读圣贤书;行仁义事。”两侧游廊里,展出的是孔子生平事迹。

明伦堂后面是光霁堂,原名“霁月光风楼”或“光风霁月楼”,后易名为“光霁堂”。明弘治十五年(1502),知县赵继宗重修,对有些建筑作了调整:“建东西两斋,移仪门于东斋之南,撤御书楼,扩霁月光风堂五间,填左右污池,建号舍七十余间,自明伦堂后至北魁字亭。”原来这一带是原来考试的号舍,怪不得在这办起了科举考试展,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也有广东教育史上的一些事情。为让人对科举考试有个清晰的了解,这里还复原了一部分贡院,用蜡像展示当年考生在狭小空间考试的情景,让人过目不忘。

前面不是说番禺学宫共有三路五进的布局吗?现在我进行一下总体梳理:中路:照壁、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东路:土地祠、科庠、儒学署、明伦堂、光霁堂、八桂儒林、名宦祠;西路:节孝祠、训导署、忠义孝悌祠、射圃、乡贤祠。但经过历史的变迁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现在这个结构已经缩了很多水,中路前面没有了照壁,后面没有了尊经阁,东路只剩下了明伦堂和光霁堂,而西路则全部荡然无存。

就这些仅存的番禺学宫的建筑,足可以让它在广州的历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历史上在广州城内共有三座学宫,即广府学宫、番禺学宫和南海学宫。这三座学宫都建于宋代,广府学宫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南海学宫次之,番禺学宫最小。

广府学宫是广州官办的最高学府,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南宋绍兴三年定址番山今文德路一带,历经多次迁徙、扩建、重建,至乾隆时期臻于完备,被称为“岭南第一儒林其范围包括今中山路、文德路、文明路至府学西街之间的一大片区域。如今市第13中学、中山图书馆少儿部、文德路小学、第一工人文化宫等都在其遗址上。上世纪50年代,因学宫已成危房,遂拆除。目前仅存的遗迹只有孙中山文献馆内的番山亭、翰墨池和十余株古树。

南海学宫始建于宋代,最初称“南海县学”。元至元三十年(1293)迁到现在的朝天路、米市路以东,解放中路以西,玉华坊(在学宫街南面)以北地块,大致呈长方形。明代南海学宫已有相当规模清初曾遭破坏乾隆、嘉庆年间两次重修。嘉庆年间的重修,把原名“南海县学”改称为“南海学宫”。南海学宫被占用和毁坏始自民初。上世纪20年代,这里曾被作陆军医院。至1982年进行广州市文物普查时,南海学宫仅存后殿、两庑廊及名宦祠。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殿等被彻底拆除改建只剩下米市路与解放中路之间一条狭窄的“学宫街”以及当年栽于学宫中的一批参天大树。如今,原学宫旧址内有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省台办、省工商联等单位的办公楼和宿舍。

由于广府学宫和南海学宫已经成了历史,现在唯一幸存下来的番禺学宫,就彰显出其地位的重要性了。

在广东,除番禺学宫外,还有两座保存完好的学宫,一是德庆学宫,二是揭阳学宫,并称为广东“三大学宫”。

1961年,农讲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没有提到番禺学宫,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农讲所就是番禺学宫,但这客观上对番禺学宫起到的保护作用。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提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番禺学宫的地位将会不断得到提升。

2022110日第一稿

20221116日第二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最古老的“学校”,现在还被万人敬仰!
广州古时三大官办“名校”,竟都出自越秀!
从番禺学宫到广州农讲所,从宣扬封建礼教到讲习先进思想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53)螺洲孔庙
广东的省会“广州”名字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叫“广州”?
微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