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物趣谈之二十四:唯有牡丹真国色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植物趣谈之二十四:唯有牡丹真国色

提起牡丹,人们自然会想到洛阳,因为人们都知道,洛阳牡丹甲天下,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说:“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直到现在,每年4月15日到25日,洛阳都要举办牡丹花会,届时,海内外的游客都会云集洛阳,观赏被称为“花中之王”的牡丹。关于洛阳牡丹,历史上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唐朝天授二年(691)腊月初一,唐朝女皇武则天已经改唐立周,初定天下,踌躇满志,召集满朝文武大臣,设万人宴以庆功业。宴会上,人们酒兴正浓之时,开窗赏雪观景,忽觉一股清香飘来,众人仔细察看,发现蜡梅花冲寒开放。当时有位大臣乘兴作诗一首:“上林初就群臣,黄梅同心各自新。谁见小园春雪里,破春一萼更惊人。”众大臣连声称赞,并争先献媚讨好地说:“天助吾皇,万物皆贺。”这时武则天已喝得半醉,对大臣们说:“百花齐放,群芳争艳,不更好么?”当时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奏本说:“想必是众花未见圣旨,若皇上下旨,百花也不敢抗旨不尊。”武则天便命人笔砚侍候,乘酒意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御花园上林苑众花,接到圣旨后,一夜之间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愿向皇上献媚讨好,没有开放。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第二天早晨,大周朝群臣兴致勃勃地同游上林苑,但见百花怒放,不见牡丹花影,这下惹怒了武则天,下令火烧牡丹两千株,其余赶出京城,发配洛阳,并改名叫“洛阳花”。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依然挺立,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被称作“花魁”。由此,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

其实,武则天并没有完全把牡丹全部赶出西安,后来的杨贵妃,也是一个牡丹的粉丝。一天,兴庆池沉香亭边数本红紫通白牡丹盛开,唐玄宗带领杨玉环等嫔妃和李龟年的宫廷乐队,一齐来到沉香亭赏花。

西安兴庆公园沉香亭

唐玄宗雅兴大发,立即传旨奏乐,于是李龟年指挥乐工奏乐助兴。可是玄宗听着这些旧词老调,感到索然寡味,了无兴致,他突然想起了那位“翰林供奉”李白,于是向李龟年下旨:“速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为朕填词。”李龟年找了半天,才在酒肆里找到了李白,此时他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李龟年无奈,只好让人把李白搀下酒楼,扶上马背,抬进沉香亭。玄宗让人用凉水擦他的脸,等他醒来,把写诗的意思告诉给他。李白挥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巫山云雨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李白醉卧

唐玄宗看了李白的三首《清平调》欣喜异常,当即命李龟年谱曲吟唱,自己亲自指挥乐班演奏,杨贵妃则长袖起舞,沉香亭立即仙乐飘飘,仿佛人间仙境。

贵妃起舞

我国对牡丹的认识,由来已久。成书于东汉年间的《神农本草经》,就曾对牡有所记载,说牡丹具有治疗寒热中风,除瘀血,安五脏的功能,并把它列为中品。牡丹正是因为它的药用价值被炎帝发现后,才得以进入人类的视野,开始了和人类的亲密接触。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禹锡合著的《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又据《太平御览》记载谢灵运曰:“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达尔文在《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1400年,指的就是南北朝时期。

隋代开始把牡丹植于宫廷内。隋炀帝“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是牡丹作为观赏植物首次进入人们的记载。

到了唐代,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开元时期在长安达到了鼎盛。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人,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同的牡丹。从“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牡丹芳》)这些唐诗中的句子,就可窥见长安牡丹盛况的一斑。据充卡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

宋代的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转移到了洛阳,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系统完善,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书中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北宋末年,由于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南宋张邦基撰《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园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又由北方的洛阳移向西南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小西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往游赏,并撰《天彭牡丹谱》一书。

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明代牡丹栽培的中心移至安徽亳州和山东曹州。清代曹州牡丹达到了鼎盛时期。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注重牡丹的培育与研究,以牡丹为龙头,把洛阳打造成了集旅游、观赏、科研、培育、食用、药用、美容为一体的牡丹花城。1982年9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定牡丹为洛阳市花,并决定每年4月15~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每年清明谷雨前后,在洛阳牡丹盛开的日子里花开如海人似潮涌古都洛阳举城欢。来自国内外的观光旅游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向洛阳的各大公园涌去人们以能一睹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为莫大的荣幸。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目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

海外牡丹园艺品种,最初均来自我国。早在公元724年,中国牡丹进入日本,据说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1330年至1851年间,法国对引进的中国牡丹进行了大量繁育,培育出许多园艺新品种。165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牡丹引入荷兰,1789年英国引进牡丹,从而使中国牡丹在欧洲传播开来,园艺品种达100多个。美国于1820年才从中国引进牡丹品种,后来培育出一种黑色花朵的名贵牡丹品种。

如今,牡丹就像友好的使者,足迹遍及世界,带去了中国人的友谊与问候。

本文收入我的《植物大观园》一书,该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唯有牡丹真国色(3)国色天香》【原创】
唯有牡丹真国色,洛阳赏花正当时
花之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图文】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花与中国古代文学
【专题活动】众议院|四月牡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