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204:桓魋石墓在徐州城北洞山村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204:桓魋石墓在徐州城北洞山村

梅庆吉

20141024日的行程,是去徐州考察桓魋墓和吕梁洪,沈烨老师有事,不能陪我们,找来他的一个朋友郝帅给我们开车,拉着我们一家三口从大屯出发,鹏子有事没有跟我们走。因宋司马桓魋墓徐州城北的茅村镇洞山村,所以我们第一站就是这个地方。去桓魋墓最明显的标志就洞山小学,找到了这家小学,就找到了桓魋墓,墓就在小学的后面。接近11点的时候,我们到达洞山小学。小学门前有一个广场,广场的北侧竟然有一座汉墓,这得去看看。

汉墓入口

大门是仿汉阙建筑,两侧各一座,中间是用铁栏杆做的门。走进院内,迎面是一座五开间仿汉建筑,为汉墓的展室,门上方写着“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两侧各有一方文物保护碑,一方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于198610月。另一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961120日由国务院公布。看来,这座汉墓级别不低。展室里展出的是这座汉墓的一些出土文物,还有一些考古挖掘时的照片。这座汉墓是收费的,每人10元,因游客不多,只收了我们20元。

灶房

展室直接连接着墓道,两壁有灯,灯光很昏暗,显得有些神秘与恐怖。有个突出的地方,旁边立的牌子上说是门阙。过了门阙,就进入了中墓道,墓道两侧,凿出七个很小的壁龛,里面东倒西歪地放着些兵马俑,每龛大约30人左右,这应该是墓主人的侍卫吧?在中墓道与内墓道的交界处,有个向东的门,有台阶继续下行,落差约2.6米左右,那里有一大片建筑,属于墓室的附属建筑,位于主体建筑的东南,总面积为335平方米,四进1118个房间。这里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长15米、宽3米的乐舞厅。为什么给它取名乐舞厅呢?是因为在这里出土许多乐舞俑及歌舞乐器,还有一些饮宴用品。说明墓主人在这里,一边观看歌舞,一边饮着美酒,享受着人间的快乐。在这个范围内,竟然有三个厨房,两个厕间,一个放柴禾的地方,有更衣室、仓库,一间放冰的凌阴,还有一口仿真水井。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有牌子对附属建筑介绍说:“'凿山为藏’,由墓门、甬道、耳室、侧室、厕间、前堂、后室等部分组成。建筑复杂精细,通体协调,室壁皆涂朱砂,为王陵所罕见。”

乐舞厅

后室

从附属建筑出来,进入主墓道,继续北行,就进入了中墓道,两侧各有一个耳室。在两个耳室里,出土了七万余枚钱币。中墓道往前就到了大门,门旁有块塞石,是封堵大门用的,共四块,呈“田”字形。门两侧有东西两个侧室,这里出土了许多重要文物,如金带钩、金耳饰、玉衣片、透雕玉饰、铜带钩、大量漆器残迹等。进大门往北就是甬道,向北通向前室。这里出土了玉衣片、金缕、玉饰、铜印章等文物。这个前室功能,相当于墓主人的会客室。前室东北角有一条向东的走廊,通向两个厕所,厕所内有蹲坑。前室后面就后室,即放置墓主人棺椁的地方。因此墓被盗过,后室内的文物已经一无所有。这就是这座汉墓的全部,归纳起来就是:南北总长77.65米,面积447平方米,中轴结对称方式前堂、后室布局,由外墓道、门阙、中墓道、石龛、内墓道、耳室、墓门、甬道、侧室、前堂、厕间、后室组成。

厕所

示意图

看了这座摹古室,大家一定有个强烈的感觉,这里陈设的一切,跟墓主人在人间生活完全一样,充分体现了视死如视生的观念。这种把人间的生活场景搬到阴间来,在我国古代的墓葬中,仅发现了这一座,这就突显出了它地位置,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阙门

说到这,人们一定想急于知道墓主人是谁,这还真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专家们也对此进行过探讨。有人根据出土“楚御府印”、“楚武库印”、“楚邸”、“楚宫司丞”四枚印章,以及墓主人身着玉衣等,可以认定为王一级人物。刘邦登基后,封其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徐州),之后有多位楚王。这座墓主人是王的话,应该是哪一代楚王呢?有人把目光放在了第二代楚王刘郢客身上,也有人认为是第五代楚王刘道,此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我们从汉墓出来,向附近村民打听桓魋墓的位置,他们说在洞山小学后面,学校北面有一条上山的路。我们走到那一看,哪里有什么路,除了山石,就是树木和杂草。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爬上了山,山不很高,上到山上,就看到了石墓,墓门朝西,正对着洞山小学,在洞山小学围墙下,立着一通石碑,石碑很完整,但字已经被凿得无法辨认,碑首的4个字可能是《游桓山记》,但不是苏东坡写的那篇。

洞山小学

被凿得面目全非的碑刻

墓道口正对着洞山小学,窗口挤了好多学生,看到我们顺着墓道口往下走,有个学生高喊:“那里不能去,有鬼!”接着好多学生跟着一起喊。我端起相机给他们照像,他们竟然还挥手示意。

洞山小学的学生们

墓道向东,向深处延伸,两侧长满了杂树,中间有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通向墓穴,说明经常有人下去。墓道长约45米。洞口立着一通方碑,上书“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桓魋石室墓”等字,为徐州市人民政府于1985125日立。洞的上方用条石砌成拱形,像个雨搭。洞口两侧的石壁上有人工凿出的槽,旁边有个侧室。洞内很空旷,十分潮湿,不时有水珠滴下。地上堆积着一些乱石,也有一些建筑构件。有数据显示,洞宽8.9米,高6.33米。

桓魋墓墓道

洞外两侧的石壁上刻着许多历代题刻。有记载说,明钦差曹运总兵官杨茂曾书有“桓魋石室”四个正楷大字,今仅一个“石”字看得很清楚,其他皆已经漫漶。其中有两首诗可以完整地辨认出来,一为明正德三年(1048)孟春戊午日钦差广东都知监傅伦所书《茅村洞山诗》:“春风吹上洞山巅,满野云烟接碧天。梵宇崔嵬留古迹,窟岩幽邃滴寒泉。数声音乐空中响,几树松楸雪后妍。欲纪盛德还刻石,蓬莱何必觅飞仙?”另一首为正德七年(1512)的《游桓山》诗:“苏公文未泯,桓子恶难湔。俯仰皆陈迹,登临亦偶然。涧光当向午,石洞湿生烟。王事遑宁处,乘风欲放船。”落款为:“正德七年闰五月初四日,新安刘恺、懋源潘旦、海阳郑琼、临清德儒、成都李揖、闽县张孟中、安肃冯显同游。”据旧志记载,山上原来有桓山亭、桓山寺,还有纪念孔子的石室,这些现在均已不存。

墓道石刻

孔子取道徐州,是为彭祖而来,前面已经谈过。可孔子在徐州期间,听到街谈巷议都是桓魋造石墓的事,民愤很大,怨声载道。孔子治国主张“仁者爱人”,统治者要爱护臣民,反对对百姓进行盘剥和压榨。孔子在任中都宰期间,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路不拾遗,器不雕伪,市无二价”。丧葬提倡节俭,不要铺张浪费,对棺椁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四寸之棺,五寸之椁”,要埋在无法耕种的丘陵地带,以免占用耕地,并且“不封不树”。(《孔子家语·相鲁》)桓魋因造石墓而产生了这样大的负面影响,这是与孔子的民本思想相违背的,他决定一看究竟。

孔子一行来到桓魋石墓的施工现场,顿时被这浩大的工程惊呆了,对这种劳民伤财的行径进行了猛烈抨击:“若是其糜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像这样铺张浪费,不如快点死了赶紧腐烂的好。孔子这话,载于《礼记·檀弓上》。对这番话由于理解的不同,在孔子弟子有若与曾参之间还发生了一番争执。有若问曾子:“闻丧于夫子乎?”有若所问丧,指失去官职。孔颖达疏:“问丧,谓问失本位,居他国礼也。有子问于曾子云:'汝曾闻失位在他国之礼于孔子否乎?”而曾子则答非所问:“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曾子说的“丧”,指的是办丧事。他的意思是说:希望丧后赶快贫穷,希望死后赶快腐烂。与有若说的不是一个意思。所以有若听后,当即反驳说:“是非君子之言也。”那不孔子说的。曾参不服,说:“参也闻诸夫子也。”我是亲自听老师说的。有若又盯上了一句:“是非君子之言也。”再次进行否定。

文物保护碑

曾参还是不服,又拉出子游说:“参也与子游闻之。”我跟子游一块儿听夫子说的。有若又说:“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意思是说,即便是夫子说了,也是有针对性的,不是泛泛而言。听了有若的话,曾参还是不服,又去问子游。在孔子弟子中,子游最推崇有若。当子游听了曾参的话之后说:“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意思是说:真的太像了,有若说的话就像夫子一样。随后子游谈了孔子所说“死欲速朽”这句话的背景:“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糜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接着又说:“'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矣。”子游明确地说,孔子“死欲速朽”的话,就是针对桓魋说的。而“丧之欲速贫”的话,则是针对南宫敬叔说的。南宫敬叔即南宫适,也是孔子的弟子。关于说南宫敬叔的话,《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作了补充:“南宫敬叔以富得罪于定公,奔卫,卫侯请复之,载其宝以朝。夫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若速贫之愈。’”南宫敬叔得罪了鲁定公,逃到卫国,卫君从中做了工作让他回国,他回国带了很多财宝献给鲁君。孔子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合适,所以说了“丧不若速贫”这句话。事后曾参把子游的话告诉了有若,有若又强调了一句说:“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参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有若说了下面两件事:“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墓室内的建筑构件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亦有记载,文字略有不同:“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孔子家语》所载,比《礼记》要生动些:“工匠皆病”表明这一事件的严重性,“夫子愀然”表明孔子对桓魋的行为深恶痛绝。

孔子批评司马桓魋的话,至少有有若、曾参和子游三位弟子亲耳聆听过听到孔子这番话的,还应该有司马桓魋的亲信。我分析,孔子的话应该是在桓魋墓施工现场说的,被他的亲信听到后告诉了桓司马,便怀恨在心,当孔子到达宋国都城商丘时,险些被桓魋杀害。从徐州到商丘,构成了因果关系,徐州是因,商丘是果。

墓室里经常有人来

关于桓魋石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载:“泗水又南迳宋大夫桓魋冢西,山枕泗水,西上尽石,凿而为冢,今人谓之石郭者也。郭有二重,石作工巧,夫子以为不如死之速朽也。”这段文字,坐实了桓魋墓的具体地点。在这段话后,民国时期著名地理学家熊会贞曾加了一段按语:“《续汉志注》引伏滔《北征记》:彭城北六里有桓魋石郭,皆青石,隐起龟、龙、麟、凤之象。《御览》五百五十二引郭缘生《述征记》:桓魋石槨,在九里山东北,槨有二重,青石光凈如镜。《地形志》:彭城有桓魋冢。《环宇记》:在县北二十七里。今桓山在铜山县东北二十七里,以桓魋葬此,因名。”民国十五年刊行的《铜山县志》载:“明《一统志》云:'桓山,一名魋山,下有桓魋墓,故名。’旧志:山西临泗水,旧名圣女山,今俗名洞山……孙曰:'石椁由山顶凿下数十尺,西向,向埏道,门高数尺,宽如之,广二丈,深三四丈。两旁有耳房,上皆版石,四壁凿痕阔二指。入夏,上版滴水不绝。’”

综合以上材料得知,桓魋石墓所在的这座小山,原名圣女山,又名洞山,因桓魋在此造墓,所以又名桓山、魋山。这座石墓“由山顶凿下数十尺”,其规模“广二丈,深三四丈。两旁有耳房”,其椁有二层,材料皆为青石,且“光净如镜”,上面还有龟、龙、麟、凤等图案。

我觉得《礼记》中关于“石椁”的表述不确。椁即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桓魋所造石椁工程再大,也不至于用了三年时间还没造成。《水经注》所云“郭有二重,石作工巧”,这应该说的是棺和椁,若是石墓,用“石作工巧”来形容恐怕不合适,并且还有“龟、龙、麟、凤之象”,这显然是椁上的图案。所以我认为《礼记》中的“石椁”应为“石墓”。至于民国刊行的《铜山县志》云“石椁由山顶凿下数十尺”,是直接沿用了《礼记》之误。

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期间,曾两游桓山,并写下了《游桓山记》一文。文中写道:“仲尼,日月也,而魋以为可得而害也。且死为石椁,三年不成,古之愚人也。余将吊其藏,而其骨毛爪齿,既已化为飞尘、荡为冷风矣,而况于椁乎?况于从死之臣妾、饭含之贝玉乎?使魋而无知也,余虽鼓琴而歌可也;使魋而有知也,闻余鼓琴而歌,知哀乐之不可常、物化之无日也,其愚岂不少瘳乎?二三子喟然而叹,乃歌曰:'桓山之上,维石嵯峨兮。司马之恶,与石不磨兮。桓山之下,维水弥弥兮。司马之藏,与水皆逝兮。’”苏东坡把桓魋斥之为“愚人”,而明嘉靖大学士夏言则建议把桓魋墓改名为“愚穴”。皆因其欲害孔子,而遭到后人的讨伐,说他的罪恶,像岩石一样永远磨不掉。

202292日诲一稿

2023721日第二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州的龟山汉墓埋的哪位汉朝王爷?
我在徐州拍汉墓
楚山汉陵
江苏一座54米小山, 考古队说是战国墓, 挖开一看大喜, 是一座王陵
徐州北洞山楚王墓楹联
徐州博物馆(3)汉室遗珍(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