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物文化趣谈之三十八:玉米的引进与栽培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的《植物大观园》一书,该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植物文化趣谈之三十八:玉米的引进与栽培

梅庆吉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世界第三位。在现在的世界上,玉米与所有的人都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可见到玉米的影子:夏天大街小巷传出黏玉米的香味,一袋袋香甜可口的爆米花,贫困时期吃的窝窝头又回到了人们的餐桌上,一碗金黄润口的玉米面粥,还有品类众多的玉米小食品,等等。此外,它还是猪禽等家畜的主要饲料,以及制药的主要原料。总而言之,玉米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在现在的社会上要想找到一位不知道玉米的人,恐怕比登天还难。可是要问玉米是从哪里来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玉米是真正的舶来品,它的故乡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据历史记录,本世纪初,在墨西哥地层70米深处发现了野生玉米花粉化石,表明玉米的祖先在该地发展至少已有8万年了。墨西哥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玉米穗轴化石和石制磨盘,说明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墨西哥人就已种植和食用玉米了。印第安人最早发明和种植的是一种原生玉米,名叫大刍草。在印第安人长期选择和培植下,把原来果穗很小的玉米,改革成果穗硕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后来才进一步发展成为今日天下广泛种植的玉米。玉米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文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常把“玛雅文明”叫“玉米文明”。在墨西哥印第安人的语言中,玉米最早的名字叫“印第安谷”。墨西哥传说中的特拉洛克神,便是阿兹蒂克族的玉米神。每年祭祀玉米神时,都要举行谨慎而隆重的仪式,把新收获的最美的玉米作为主要祭品,雄穗、花丝则作为神像的装饰品。

墨西哥玉米神

墨西哥人对玉米的感情,近乎达到了崇拜的程度,在古代印第安人的宗教文化中,玉米已经超出了普通食物的概念。在玛雅人的神话中,人的身体就是造物主用玉米做成的;在乡土文化中,“玉米人”已经成为对中美洲印第安土著人的一个代称,危地马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斯图里亚斯的长篇小说《玉米人》,写的就是玛雅人在现代社会的遭遇。

墨西哥街头的宣传画

以玉米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激发出许多以玉米为题材的文艺创作。从古印第安诗人的玉米诗歌,到现代艺术家们的有关玉米的各种作品,都可以从中看出玉米文化在墨西哥的根深蒂固和推陈出新的生命力。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当属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医学系大楼上的巨幅壁画《生命、死亡与四要素》,作者为墨西哥著名壁画家弗朗西斯科·埃朋斯。玉米就在这幅巨作的中心位置,其中蕴涵着非常生动的象征意味。

墨西哥人的玉米食物

玉米文化在现代的墨西哥社会依然受到呵护和弘扬。20033月,由墨西哥城人民文化博物馆协同全国土著人学会、查平戈大学等单位举办了以“没有玉米,就没有我们国家”为题的展览会。在有关展览的主题说明上这样写到:“玉米是墨西哥文化的根基,是墨西哥的象征,是我们无穷无尽的灵感的源泉。我们创造了玉米,玉米又造就了我们。我们永远在相互的哺育中生活,我们就是玉米人。”

危地马拉作家阿思图里斯亚的小说《玉米人》

在墨西哥玉米文化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玉米烹饪文化。墨西哥人除将玉米煮熟食用以外,还用玉米烹饪出花样繁多的小吃和菜肴,例如墨西哥的传统小吃塔哥(玉米卷饼)、玉米粽子、玉米饺子等。据统计,用玉米制作的小吃和菜肴有605种之多,其中塔哥的吃法就有166种。墨西哥人一日三餐离不开塔哥,因此,西方人把塔哥称为墨西哥人的面包。墨西哥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对玉米果实的利用上,他们还利用玉米皮、玉米秆等制成生动有趣的手工艺品,在墨西哥的文化市场上,各种以玉米材料制作的小玩具随处可见,墨西哥人对玉米的热爱几乎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的墨西哥人,对玉米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可以说是已经发展到了极致。他们最先培育并推广了彩色玉米,像深蓝色、墨绿色、紫红色,还有红、黄、蓝、白、绿各色间杂的五彩玉米。超市的货架上,颜色繁多的玉米食品,足以让人为之瞠目。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西班牙,以后又由西班牙传遍全世界。玉米传入中国大约在16世纪中叶以前。

中国关于玉米的记载,最初见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巩县志》。首先对玉米作出具体叙述的是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平凉府志》,书中写道:“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其中的番麦就是玉米。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的记载,说明当时的玉米栽培还不普遍。

18世纪初撰修的《盛京通志》记载,当时辽沈平原也已有种植。由于玉米的适应性较强,易于栽培管理,且春玉米的成熟期早于其他春播作物,未全成熟前又可煮食,有利于解决粮食青黄不接的问题,因而很快成为山区农民的主粮。19世纪以后,玉米栽培发展到平原地区。到20世纪30年代,玉米在全国作物栽培总面积中已占9.6,在粮食作物中产量仅次于稻、麦、粟等,居于第四位;50年代起,玉米栽培有了更大的发展,播种面积远远超过了粟而跃居第三位。

玉米的使用大体经历了作为人类口粮、牲畜饲料和工业生产原料三个阶段。玉米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起到很大作用。时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国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无论贫富贵贱,都非常喜欢食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玉米也被作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铁、镁等矿物质的来源为人们广泛食用;在某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玉米依然是人们廉价的裹腹之物。

饲料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饲料总量的70%左右。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初期,人们对肉、蛋、禽、奶的强劲需求,拉动了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大发展,导致饲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玉米增产的主要动力;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对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将保持平稳,饲用玉米的消费也有所下降。

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费的主要渠道。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可得到化学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产品,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酒精是一种清洁的 “绿色”燃料,有可能在未来取代传统燃料而被广泛使用。

玉米传入中国后,就由华南、西南、西北向国内各地传播。因为是新引入的作物,每在一地推广,当地便给它取一个名称,因而玉米的异称甚多,有番麦、西天麦、玉蜀黍、包谷、六谷、腰芦、玉米、苞芦、玉蜀、玉茭黍、大蜀黍、棒子、苞米、玉菱、玉麦、稀麦、玉高粱、御米、御麦、玉豆、芦黍、珍珠米、红颜麦、薏米包、金豆等数十个之多。而其中“玉米”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据说“玉米”一词的由来,还跟慈禧太后有关。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等仓皇出逃,当日夜宿京郊西贯市村。他们进村之时,各家门户紧闭,屏息无声,唯恐惊动圣驾。在当地老乡的引领下,慈禧等人住进了贯市清真寺。他们突然来到贯市,首要的是饮食。寺中掌教蔡万春等人急忙备膳,最为便捷的,就是给饥肠辘辘的慈禧、光绪及臣工人等,煮鲜玉米吃。不一会儿,村民奉上蒸熟了玉米面窝头。经过长途颠簸、水米未进的慈禧,吃着热气腾腾的大窝头,甚觉可口。于是便问这是什么做的,李莲英回答说是是棒子做的。太后听罢言道:“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叫棒子,改叫'御米’吧。”从此棒子有了御封的新名。久而久之,以讹传讹,“御米”便写作了“玉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西哥【圖文】
从大刍草到玉米
墨西哥的玉米文化
墨西哥人的玉米崇拜
采访墨西哥馆
成都烤玉米震惊北方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