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宝巡礼之十四:《中秋帖》和《伯远帖》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本文收录在我的《书画巡踪》一书中,该书由黑龙江少儿出版社2013年出版。

国宝巡礼之十四:《中秋帖》和《伯远帖》

梅庆吉

参观故宫,沿中轴线一直往北走,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过乾清门,就到乾清宫了。靠乾清宫西南不远处,便是著名的养心殿,殿旁有个西暖阁,由前后两室组成,前室虽只有六平方米,但名气很大,那就是“三希堂”。今天,我们仍能看到墙上挂着的乾隆御笔“三希堂”三个字。公元1746年,乾隆得到了王珣的《伯远帖》,连同他已有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以及王献之的《中秋帖》,被认为是三件稀世之宝,并作御批珍藏于此,所以称为“三希堂”,用来专门收藏这三件墨宝。关于《快雪时晴帖》的故事,后面再讲,这里主要讲《中秋帖》和《伯远帖》。据专家研究,《中秋帖》不是真迹,相传为唐人钩填,也有人认为是宋代米芾所临。这幅帖风格独特,六字一笔写下,笔画浓壮浑厚,笔势流动,情绪充沛。米芾称它为“天下子敬(王献之的字)第一帖”。《中秋帖》曾存于北宋、南宋的内府,明朝时为大收藏家项元汴所收藏,清朝归入皇宫。乾隆把这幅字称为“至宝”,不但自己题字,还令其它大臣题跋或绘画。

北京故宫三希堂

《伯远帖》是王献之的堂兄王珣写的一封信,是“三希堂”中的唯一真迹,也是东晋书法家流传下来的唯一真迹。此帖行笔粲然可辨,遒逸典雅,结体娟秀俊俏,流畅稳健,灵活自然,笔断意连,顾盼生姿。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枚图章。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王珣《伯远贴》

王羲之之子王珣

三希墨宝在“三希堂”内,历经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均安然无恙。可是到了清朝末年,“三希”宝帖便各自流出皇宫,走上了蒙难的道路。一开始清帝逊位后,皇室仍住在紫禁城内,由民国政府每月拨给300万银元津贴。可一向挥霍无度、奢侈成性的皇室成员,这点钱怎么够他们开销,便开始倒卖宫里的珍宝。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太妃首先看上了“三希”宝帖,决定先从它们入手。由于《快雪时晴帖》名气太大,怕惹事端,便先拿了其中《中秋》《伯远》二帖,她又怕卖给大古董商招风,便嘱咐小太监卖给一个不大的店铺品古斋。

王献之《中秋贴》

王献之像

北洋军阀袁世凯的账房先生郭葆昌,一次光顾品古斋时,掌柜的给他打开一个布卷,郭葆昌一下子愣了,半天没说出话来,他看到的是两幅纸张泛黄、年代久远的书法。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就是藏于深宫、只闻其名不见其踪大名鼎鼎的三希宝帖中的两希《中秋帖》和《伯远帖》吗?毕竟是古玩收藏的老手,他很快掩饰住内心的激动,跟掌柜的随便讨价还价了几个回合,就一掷千金把它们买了下来。自从他意外地得到《中秋帖》和《伯远帖》之后,就将它们深藏家中,秘而不宣。

郭葆昌

1932年的一天,郭葆昌请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在家中吃饭,酒后炫耀自己的收藏,谈到故宫文物时说了真情,将《中秋帖》和《伯远帖》取出来,展示在马衡面前,马衡立刻被震惊了。他知道在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以前,紫禁城里大批文物珍宝被偷盗变卖,流散丢失,此时,他正在为整理和寻找这些文物珍宝而奔波,不想却在这里与大名鼎鼎的《中秋帖》和《伯远帖》意外相遇。如今三希宝帖在故宫里只剩下《快雪时晴帖》这一贴,面对连做梦都在寻找的宝贝,他多么想马上就把它们带回故宫,让这三希宝帖重新团聚呀!可是他没做到。

马衡

国民党败逃台湾后,一天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找到刚刚从大陆迁台组建的台湾故宫博物院,要将手中的两幅书法卖给他们,这两幅书法就是《中秋帖》和《伯远帖》。惊喜与感叹之余,台湾故宫博物院表示出无奈,捉襟见肘的经费使他们拿不出钱来收购,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刚刚浮出水面的宝帖又沉了下去。

台北故宫博物馆

时隔不久,1951年,两希宝帖出现在香港的一家英国银行里。宝帖的持有者已经不是郭葆昌,而是他的儿子郭昭俊。两年前,就是他把《中秋帖》和《伯远帖》带到台湾,准备卖给台湾故宫博物院,后又转到香港,将两希宝帖抵押给了一家英国银行,赎宝期限定在1951年的年底。

眼看抵押期快到了,英国银行极力诱使他把宝帖卖给银行。当时广东省银行香港分行的经理叫徐伯郊,他和郭昭俊为世交。当他得知郭昭俊要卖宝帖时,十分着急。他深知这两件国宝的价值,于是,他一面力劝郭昭俊将国宝卖给祖国,一面迅速将此事报告了时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父亲徐森玉和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很快又报告了周总理。

郑振铎像

此时他们都知道,若要把国宝抢救回来需要一大笔钱,虽然新中国百废待兴,但周总理还是立即做出了批示:“同意购回王献之《中秋帖》及王珣《伯远帖》,唯须派负责人员及识者前往鉴别真伪,并须经过我方现在香港的可靠银行,查明物主郭昭俊有无讹骗或高抬押价之事,以保证两帖顺利购回。所需价款确数,可由我方在香港银行与中南胡惠春及物主郭昭俊当面商定,并电京得批准后垫付,待《中秋帖》及《伯远帖》运入国境后拨还。”

为了确保国宝的真实可靠,国家派出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上海文管会主任徐森玉等人前去鉴宝。但是,他们没有去香港而是去了澳门。这是因为当时在英国管辖的香港,社会情况十分复杂,为确保国宝万无一失,所以特意安排在了澳门。经过鉴定,证明《中秋帖》和《伯远帖》都是真迹,终于以当时的天价35万元重金买了下来。

从那以后,《中秋帖》和《伯远帖》这三希宝帖中的两帖又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希帖
中秋夜赏《中秋帖》
王羲之家族的唯一真迹!只展出一个月! | 故宫镇馆之宝
国宝探秘:28个字1600年,揭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404《三希》宝帖及五大书法绝品(1)
历经劫难回归的稀世珍宝|《中秋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