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还没成为高手?

俗话说,学习使人进步。很多人都愿意花时间学习,希望自己变得更厉害。

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努力往往却事倍功半,没有实际效果

我身边有几个朋友,就很沉迷学习。

他们热衷于看书、上课、购买各种知识付费产品。

比如《得到》上的专栏,有朋友一口气就买20几个,每天上班路上要学,健身的时候也要学,就连睡觉前也得躺着听一会儿课程。


家里的书买了一本又一本,甚至书柜都放不下了,还忍不住剁手。他们不仅买,而且还真看,经常能看到他们分享读书笔记,偶尔聊天,话题也常常是我最近又读了什么书...


在朋友圈里,也经常能看到他们各种晒自己的证书、成就。甚至有时候彼此之间,还会比拼自己买课的数量,看书的速度...

然而,久了以后,很容易发现,这些积极的学习过程并没有带来理想的回报:

  • 他们了解很多学科的知识,却没有一门足够精深。甚至有时候跟稍微懂行一点的人聊,人家追问了几个有深度的问题后,就答不上来

  • 他们懂得了很多知识概念,却不知道该如何应用与落地。除了跟人吹吹牛,并没有多少实际的价值

为什么他们这么努力,却没有成为高手呢?

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学习只停留在记忆层面,而没有通过深度加工,成为技能的一部分

看似很努力,其实没有实效。

“费脑”才是掌握技能的正确方式

笔者曾经在全国性的大型互联网教育公司工作过,期间深入分析过学生的行为和考试数据。


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像听课时长、出席率、互动频次等等指标,都无法预测这个人的考试成绩。而只有做题数量能显著预测成绩的好坏

换句话说,一个学生再怎么认真听课、跟同学互动,都不如实实在在做题来得有效。

为什么呢?因为做题是个需要深度思考的“加工”过程,为了做对题目,你需要理解问题、回忆概念、复现解题步骤。每一步都在深化你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

一旦你“费力”思考过某个知识点,它就会成为你记忆的一部分,久久难以遗忘


相反,听课、互动、甚至背知识,都很被动轻松,加工深度很浅,因此也就容易遗忘,难以应用。

敏锐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深度加工通常意味着“费脑

的确如此。喜欢健身的朋友,可能会听说过这样的理论。如果你某次锻炼完后,没有感觉到自己练的那块肌肉酸痛,就相当于没练到位,肌肉也就不会变大。

这是因为对身体来说,现在这个肌肉大小就完全足够你用了,没有必要消耗额外能量长得更大。

对大脑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你在完成练习任务的时候,感觉一切都轻松惬意,那也就意味着现在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完全足够你用了。大脑没有必要费力长出新的神经连接,来服务你的需求。

因此,好的学习是需要你“费脑”的。比如努力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努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努力思考自己还有哪些改进空间等等


很多人都害怕费力,不愿动脑,希望能找个人帮自己把事情做了。这样确实很轻松愉快,但其实这恰恰是错过了很多学习的宝贵机会。

如何才能更好的“费脑”?

出于节约能量的目的,人类天生就不喜欢“费脑”。这也意味着,学习是个非常反人性的事情。要让自己坚持“费脑”,你显然需要一些策略。

策略1.带着问题学习

被动学习时,我们难以深度投入。如果我们能把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就能更有效果。

带着问题学习,就是提升主动性的一个好方法。

好的问题,就像是罗盘,能引导着你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更进一步,如果我们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我们甚至还可以将该领域需要的知识技能,拆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子问题,逐个突破。

举个例子,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可能如下图所示:

这个模型里,有些能力你可能已经掌握了,有些还没有。针对那些你需要补足的部分,你可以拆分成具体的问题和目标,并带着这些问题和目标去工作和学习。

假如你觉得自己项目管理能力还不够好,可以提出这些类似的问题:

  • 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 如果项目做到一半,突然需求有变动我该怎么办?

  • 如果项目里有特别不配合的成员我该怎么办?

  • ......

这些问题会成为你“费力”思考的催化剂。当你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时,你会发现自己不自觉的就开始“深度思考”了。

当然,问题单一次没有整理完整也没有关系,它可以随时更新。当你学得越多,能力越强时,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深。

策略2.创造实战机会

相信我们都有体验,学过的知识不一定记得牢,但是一旦我们亲手实践过,印象就会非常深刻。

举例来说,很多朋友都尝试学过编程,也没少在这方面花钱花时间。

一般来说,编程学习都会从基础知识开始,把变量、循环、IO处理等等基本知识全学一遍,顺带完成课程要求的一些编程习题。

学到这个时候,学习者基本上掌握了编程的基础知识,也能写出一些简单的程序。

此时,学习者通常感觉自己神功将成,觉得编程似乎也没什么难的。但是如果这个时候,身边朋友一说要帮忙做个什么网页、APP的,还没等动手,就立马会发现自己其实啥也不会。

为什么有了基本技能,离真实的应用却还差了这么远?

因为在基础知识技能和实践应用之间,还隔着至少三道关卡:

  • 识别应用场景:在面对一个完全未知的场景和条件时,我们需要快速找到可能的解题方法

  • 熟悉应用方法:某个技能的应用,需要通过大量重复,才能达成熟练应用的效果

  • 分辨细微差别:同一类方法,在面对不同的场景问题时,也需要做出微调,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

基本功的重复训练,只是让我们掌握了这个领域最基础的知识。至于识别应用场景、熟悉应用方法、分辨细微差别,只能靠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专业的软件工程师,往往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实践练出来的

因此,如果你学完了编程基础知识后,就开始做大大小小的真实项目工作。那么不出几个月,就能把这些基础知识全都有机串联起来。这个时候再接个网页/APP之类的需求,基本上就不在话下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想学的东西并不是本职工作涉及的,这个时候如何寻找锻炼机会呢?

答案是把自己的能力封装成一个轻产品,向外部推广出去

举个例子,如果你写作能力非常好,那么你就可以尝试签约、投稿。创造一些外部需求,让自己应对各种各样的复杂选题、用户群体、写作风格,全方位的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又比如在公司内部,如果你的沟通能力特别好,而你又有心锻炼。那不妨主动跟领导申请参与各种商务洽谈、内部会议,让领导每次都带着你。期间主动发现沟通机会,主动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实践出真知,只要你练得足够多、足够丰富。你就能熟练掌握技能应用的方方面面,成为货真价实的高手。

策略3.突破舒适区

普通人开一辈子车,也很难成为赛车手。不是因为实践练习不够多,而是因为低水平的重复,不会“费脑”,因此也就不能带来技能提升。


一般来说,人的能力存在三个区域:

  • 舒适区: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在这里完成任务完全无压力

  • 恐慌区:个体完全不会的内容,当前无法解决这个区域的问题

  • 学习区: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人们既不会不知所措,也不会过于轻松,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领域



顾名思义,学习区是最佳的训练区域。在这个区域,你可以给大脑足够的锻炼,习得以前不会的知识


相反,如果直接越级到恐慌区,会带来压力,甚至导致放弃。而如果停留在舒适区,更不会带来什么进步。


还是以开车举例。如果你普通道路已经开得非常熟练了,已经进入了舒适区。那此时就需要做一些突破,比如尝试越野赛道。等越野道路也熟练了,可以试着参加业余比赛,直到真正进入职业赛场...

当然,要想练习充分发挥作用,还有两点要留意:

  • 有及时反馈:如果你练习的是错误的步骤,你练得越多,错的也就越多。因此每次实践,你都需要关注结果,及时修正错误动作,提高练习效率。

  • 进行分解练习: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要掌握的技能可能非常多。比如开车至少就需要加减速、过弯、换挡等等操作,直接进行综合训练很困难,拆分步骤逐个击破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学的东西,实在想不出什么提升难度的方式,比如背单词。你仍然可以使用两个小技巧,来增加练习的难度:

  • 增加学与练的间隔:有间隔就有遗忘,间隔训练就是在增加回忆的难度。例如你可以把1个小时的背单词时间,拆分成3个20分钟,中间各自穿插30分钟休息,轻微的遗忘后再复习,效果会大大提升。

  • 穿插不同练习任务:比如背一会儿单词,看一会儿书。穿插会要求我们快速切换大脑“进程”,每次切换都需要重新找到状态,看起来非常浪费时间,但是提升了回忆和思考的难度,因此也就间接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总结:

我们都想成为高手,也愿意付出大量时间学习。但是被动记忆那些精心制作的知识,只是看起来很用功,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

真正能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技能的,其实是“费脑”的学习过程。如果你真的有心成为高手,那么下面这三个策略都能给你帮助:突破舒适区、带着问题学习、创造实战机会。

请你思考:

就像本书所讲的,看完这篇文章不会带来变化,只有认真思考才会。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从这篇文章中到底学到了什么,又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呢?




刘子勋

作者


搜狐高级产品经理,北师大心理学硕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开课吧签约导师。

参考资料:

  • [1] 《认知天性》

  • [2] 《刻意练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的真相
【杂谈】什么是我心目中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的标准
三种方法帮你从知识搬运工变成应用知识的高手
《逻辑思维》:高手必备技能,学会有逻辑的思考
知识敏锐度的八个模型——让你成为深度学习者
刻意练习,快速让你成为真正的高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