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根据民歌改编的一首诗,最后一句一语双关,惊艳了千年

一直觉得刘禹锡就是唐朝版的苏轼,两人都是一贬再贬,却在贬谪的生涯中悟出了人生哲理。

他们不像一般人那样颓废,而是活出了自己的潇洒豁达。

阳光总在风雨后,他们的很多传世名作都是在那落魄的谪居中写就的。

吃货苏轼是到哪儿,就吃到哪儿,“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而刘禹锡却是个“歌谣迷”,他每到一处,便会收集当地的民间歌谣,学习其格调进行诗歌创作,清新朴素,欢快自然,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竹枝词》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全诗如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本是巴蜀一带的民间歌谣,多写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

刘禹锡在元贞革新失败后,就被便被贬到了朗州一带。

后来奉诏回京,却因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被驱除出政治中心,一贬再贬,最后到了夔州(重庆奉节)。

对于中原地区而言,夔州就是个荒凉之地,天气恶劣,风俗迥异。

本就因为被贬而苦闷,再加上又是个贫瘠偏僻之地,刘禹锡身心俱疲。

但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却渐渐由内而外地治愈了他。

钟灵毓秀的山水,热情朴素的人民,给了他无限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惊艳千年的《竹枝词》。

这首诗是以一个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口吻写的,她还不知道对方的心意,所以显得忐忑不安。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诗歌开头写的便是少女眼前所见之景。

岸上的杨柳青翠欲滴,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江上风平浪静,湖水清澈,宛如一面镜子。

女子正沉浸在这湖光山色中,忽然听到了心上人的歌声。他一边走着,一边唱着歌,悠扬的歌声令女子心泛涟漪:他是不是想跟自己表白呢?她不清楚。

诗歌第一句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女子所见之景看似和下文无关,其实却是为抒情作铺垫,就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春天的杨柳最易引发情思,所以第二句就自然而然地传来了“踏歌声”。

当年李白离开桃花潭时,汪伦也是踏歌相送,“忽闻岸上踏歌声”,这是民间一种边走边唱的歌舞形式。

原本女子的心就如水面一样平静,但是情郎的歌声却如石头入水,在她的心间荡起了层层的波澜。

所以女子才会发出“有情还是无情”的疑问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两句看似是在写天气,其实是一语双关,问出了女子的心声。

东边是艳阳高照,是晴朗的好天气,而西边却是阴雨绵绵,一直以为是阴天,没想到却是晴天。

都说女人心,海底针。

但是在怀春的少女看来,男子也是阴晴不定。

一句“有晴”“无晴”便将女子迷茫、忐忑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初初陷入情网的男女大都如此吧,渴望对方的爱,心底怀着憧憬,又害怕被拒绝。

但这里的女子是幸运的,一个“却”字说明,男子对她是有情的。

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此,你爱的那个人也爱着你。

全诗清新活泼,兼具诗歌和民歌的特色,通俗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尤其是最后一句“一语双关”,惊艳了千年。

因为刘禹锡这首诗太过出彩,后来《竹枝词》便成了描写爱情和乡土风情的题材。

也说不清到底是《竹枝词》成就了刘禹锡,还是刘禹锡成就了《竹枝词》,或许都有吧。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禹锡的两首竹枝词,明快活泼,道是无晴却有晴,一语双关
刘禹锡变法失败被贬,结合民歌写下竹枝词,千百年来传唱不绝
刘禹锡被贬夔州,写下一首诗,最后7字一语双关惊艳千年
读刘禹锡诗歌,道是无晴却有晴,看古诗词里的谐音双关
刘禹锡《竹枝词》解析
刘禹锡,铮铮铁骨,写《竹枝词》让人惊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