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工荒真相:年轻人不进工厂都去哪里了?

企业招工难,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基地,最近这十来年,'企业招不到人“一直都是热门话题。
想想2008年前,在那时候,刚毕业的年轻人要进个不错的工厂,还得托关系,请客送礼之类的。
现在呢?反过来了,年轻人都不想进工厂了。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不做工人了,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过日子。
一大批小型制造业如今环境不好,之所以还能维持,是因为有一批60后、70后的工人在支撑,上有老下有小,拼命干活的动力是让子女有出息,改变家庭命运。
大家去了哪里?
如今部分城市子弟依靠父辈的积累,基本上完成了转型。
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
社会上观念也在发生转变,对于工人,缺乏正确认识与理解。
“农二代大学生”,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怀揣希望奋斗。
他们的职业居多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年纪超过30岁就难办了,这也是经济的困难之处。
我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30岁,倒是在管理职能,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
考证和自己玩
曾和某熟人聊天,谈到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待在家里考证,各种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
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玩自媒体。
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1:8是合理的,德国约1:4。但中国大学生录取率超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一旦楼市遇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不进厂。
不要过分迷信高科技研发的噱头,很多是买套进口机器, 比如“机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有一点儿波折,企业就垮了。
站在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会形成失业潮。
用工荒的真相
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需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
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其实大学生也过得差,企业也活得差,双输。
企业只想要熟练工,一方面找不到人,企业和工人僵持,却被人报道和解读为用工荒。
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
一是毁掉了“技校”,德国75%的中学生是去了技校,中国90%的中学生是去了大学。
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为了赚钱,大家越来越不会干活,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
做坏一批产品,损失远远大于节约的工资,熟练工培养周期慢,所以出现抢工人。说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点儿技术的不多,企业没法用。
我曾观察了一个企业,普通制造业,企业员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做得也很好。
该企业前几年也招聘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们上班就是拿着“考公务员”或者“英语六级”书复习,和工人无法交流,工作马马虎虎,抱怨一大堆。
二是苦工种,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我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
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4000元。装修工月入8000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
90后们的好日子
90后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
90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
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4000~7000元的工资,其实是“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
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10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
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辞退赔偿”。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
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越来越难。
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
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对制造业而言,财税、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税,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满意。
现在情况是:财税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
要为中小企业减负,优化民企经营环境,怎么搞?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那样才是90后们好日子的开始。
最后,认知要升级,思考要深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 End -
| 编辑:小质
|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旨在传播知识,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制造业困境:“用工荒与高税负的双杀”
黄陂,工资4000以上的工厂多吗,大学生还愿意进制造业发展吗?
工人日报刊文:制造业靠什么吸引年轻人?|就业
宁送外卖不去工厂,这些年轻人“抛弃”的是什么
工人兼职外卖员如何看“鼓励年轻人进工厂”
职校生不愿去工厂:现代年轻人真的不愿意吃苦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