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穴位五食疗防治贫血 教你养出好脸色


一、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贫血及其治疗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贫血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而不是一个具体疾病。本病属中医'血虚','虚劳'范畴。

    由贫血所致的表现有:面色苍白,唇口指甲亦苍白,精神不振,肌肤松软,毛发枯槁,头昏,纳呆,乏力,便溏或皮肤轻度感染或出血等症状。中医认为贫血的原因多由先天不足,或遗传因素,精髓不足或其中功能缺陷,化生血液困难。出生后失于调养,营养不良,化生迟滞,或外邪干扰,脏气受损,加之小儿生长发育迅速,血溶量增加快,故易造成供不应求而出现贫血。

    西医认为造成贫血有两大原因:

    1.红细胞丧失过多:失血、溶血。

    2.红细胞制造减少。

    (1)造血原料缺乏:①铁盐;②维生素 B 族。

    (2)骨髓造血功能不全。

    (一)中医辨证治疗

    1.气血不足。

    主证:唇口、指甲轻度苍白,面色欠红润,纳呆,懒动,间有头昏,舌体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

    北蔑 10 克,党参 10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2 克,炙甘草 5 克,当归 6克,川芎 5 克,熟地 12 克,白芍 12 克,桂枝 3 克。

    方解:参术苓草四君子汤益气,芎归芍地四物汤养血,加入桂芪补气温阳,助长造血功能。

    2.脾胃虚弱。

    主证:唇口指甲苍白,面色不华,■白不泽,精神不振,肌肤松软,毛发枯槁,纳呆便搪,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健脾养血。

    方药:参等白术散加减。

    党参 10 克,白术 10 克,获菩 12 克,陈皮 3 克,砂仁 3 克,肉蔻 3 克,淮山 12 克,杞子 12 克,红枣 3 枚,谷麦芽各 15 克,炙甘草 5 克。

    方解:参术苓草加陈皮为五味异功散,补气健脾,砂仁、肉蔻醒脾健胃,淮山、杞子、红枣养血而不辛燥及滋腻,谷麦芽重用,以增强消化能力。

    3.心脾两虚。

    主证:面色■白,心悸气短,头昏目眩,虚烦少寐,纳减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减。

    北芪 12 克,白术 10 克,茯神 10 克,远志 5 克,熟枣仁 8 克,圆肉 10克,当归 5 克,广皮 3 克,砂仁 3 克,炙甘草 5 克。

    方解:北芪、炙甘草补益元气,白术、广皮、砂仁健脾化气,当归、圆肉补血养血,枣仁、远志、茯神宁心安神。

    4.肝肾阴虚。

    主证:皮肤、粘膜、面色苍白萎黄,发育迟缓,智力呆钝,头晕、耳鸣耳聋,腰膝痠软,低热,盗汗,颧红,口舌干燥,甲床凹陷易脆、发白、衄血,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补益精血。

    方药:左归丸。

    熟地 15 克,杜仲 10 克,杞子 12 克,山萸肉 6 克,牛膝 8 克,茧丝子 8克,鹿胶 5 克(熔),龟胶 6 克(熔)。

    方解:熟地、杞子、萸肉补肝肾之阴,杜仲、牛膝、丝子补肾益精,鹿胶、龟胶补血养血而滋阴。

    5.脾肾阳虚。

    主证:皮肤、粘膜、指甲较苍白,倦怠乏力,肢冷畏寒,腹胀便溏,低热,自汗,皮肤出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养血益气。

    方药:右归丸加味。

    熟地 15 克,山药 12 克,山茱萸 8 克,杞子 10 克,菟丝子 8 克,杜仲 8克,鹿胶 5 克,当归 5 克,熟附子 5 克,肉桂 3 克(焗),党参 10 克,白术8 克。

    方解:熟地、山药、山萸肉、杞子补肾阴;熟附子、肉桂温养肾阳;菟丝子、杜仲强壮益精;鹿胶、当归补血;党参、白术益气健脾。

    营养性贫血验方:

    1.红枣、乌豆、瘦肉煲汤。

    2.鸡血藤 15 克、何首乌 15 克、菠菜适量煮汤,吃菠菜及喝汤。

    3.花生衣一撮,红枣、核桃树枝各 60 克煎水服,治营养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西医治疗临床上西医把贫血分为:

    1.营养性贫血。

    (1)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

    由于缺铁所致,多见于 6 个月至两岁小儿。

    临床表现:

    喂养中有缺铁质史,患儿呈进行性贫血、易倦、烦躁,生长发育滞缓,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心脏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血液化验见低色素性小红细胞贫血,红细胞大小不一,可见中空及异形细胞。骨髓中有正常幼红细胞增生,以中幼及晚幼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比较小,胞浆少,嗜碱性增强,血清铁含量减低。

    治法:

    ①改善饮食;增加蛋黄,肝类、疏菜、水果等。

    ②铁剂治疗:用硫酸亚铁 0.03g/kg/d,分 3 次口服,或用 25%硫酸亚铁合剂(硫酸亚铁 2.5 克,稀盐酸 2.9 毫升,葡萄糖 12.5 克加水至 100毫升)。1.2m1/kg/d,分 3 次口服,加维生素 C 助铁吸收。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自 2 个月后可给少量铁剂预防。

    ③严重者可输血。

    (2)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为乳儿期常见,主要缺乏维生素 B12 和叶酸所致。

    临床表现:

    多为 3~16 个月之乳儿,单纯母乳或牛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起病缓慢,有进行性苍白,头发黄稀,不规则发热,常伴感染,厌食呕吐,腹泻,精神淡漠,反应迟钝,重者舌及双手有震颤,膝反射亢进,腿反射消失。可有轻度黄疽及出血,肝、脾稍大,心脏扩大,心前区有收缩期杂音。

    血液化验红细胞明显减少,多在 100~200X k012/L 血红蛋白少于 7克,红细胞大小不均,大红细胞多,染色稍深。白细胞总数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有巨多核中性细胞,血小板常减少。

    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各期均较大,原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增加,晚幼粒细胞常见胞核分叶,出血时间可延长,血块回缩不佳,血清胆红素升高。

    治法:

    ①改进营养:给足量维生素 C,必要时输血。

    ②有神经系统症状者以维生素 B12 治疗为主,用 0.1mg 肌注,每日或隔日 1 次,共 1 个月左右,以后改每周 1~2 次,至血象恢复,神经系统症状消失。

    ③叶酸每日 5~20mg,分 2~3 次口服。

    ④有震颤者,给少量镇静剂及维生素 B6。

    ⑤预防及积极治疗继发感染。

    2.感染性贫血。

    由多次反复或长期感染寄生虫引起,小儿期多见,贫血原因为骨髓受抑制,铁的吸收、利用受阻,红细胞寿命缩短。

    临床表现:

    ①原发感染及营养不良常同时存在,面色苍黄,食欲不振,肝、脾轻度肿大。

    ②红细胞计数中度减低,贫血多呈正红细胞正色素性或小细胞低色素性。白细胞及分类随原发病而异。

    治法:

    ①治疗原发病。

    ②增加营养,供应各种维生素。

    ③贫血严重者输血。

    3.再生障碍性贫血。

    为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障碍而致的贫血。伴周围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二类。先天性少见,现只述后天性。

    临床表现:

    ①有用氯霉素,抗癌药物史,放射性物质接触史,肝炎史等。

    ②进行性贫血,乏力、鼻衄、紫癜等,肝脾无肿大。

    ③临床有急性型及慢性型。慢性型多见,以贫血为主,出血及感染较急性型轻。

    血液化验:全血细胞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网织红细胞减少或缺如。

    骨髓象:骨髓细胞总数低下,涂片多见成熟红细胞。

    治法:

    ①支持疗法:防止外伤出血,无明显感染切不可用抗菌素,输血应减到最低限度,以免发生严重输血反应。贫血重者可输浓集红细胞,出血严重者输血小板。

    ②睾丸酮类药物,如丙酸睾丸酮 4mg/ky/d,每周 1 次;羟甲雄酮(复康龙)1~2mg/kg/d;17-去氢甲基睾丸酮(大力补)0.3~0.6mg/kg/d;康力龙 0.1~0.15mg/kg/d。剂量宜大,疗程宜长,不少于 4 个月,治疗半年无效,才可认为无效。

    ③激素可短期试用,强的松 0.5mg/kg/d。也可与睾丸酮类合用。

    ④免疫抑制剂:0.25 氯化钴 2~4mg/kyd,分 2~3 次,饭后服。

    ⑤脾切除,骨髓移植。

    4.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为遗传缺陷病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少时,在药物。感染或蚕豆作用下,红细胞膜完整性遭破坏,发生溶血。引起溶血的药物有伯氨喹琳、奎宁、磺胺类、呋喃类、阿斯匹林、非那西丁、安替匹灵、氨基比林、对氨水杨酸、萘及萘酚衍生物(樟脑丸)及维生素 K 等。鲜、干蚕豆,蚕豆制品均能引起急性溶血。

    临床表现:

    ①有家族史或过去发作史。

    ②食蚕豆或用上述药物,数小时至 2~3 天出现血红蛋白尿(酱油尿),并有发热畏寒、疲倦、乏力、黄疸等。轻者仅轻度贫血、腹痛、恶心呕吐;重者可高热、昏迷、惊厥。

    ③化验: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下降,血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增加,小便潜血阳性,但无血红细胞。血间接胆红素增高。G-6-pD 活性测定,出现活性降低。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

    治法:

    轻者一般 2~3 天能恢复,严重者应迅速输血;氢化可的松 5~10mg/kg/d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纠正酸中毒,防止肾功能衰竭。



来源:  由【医览】微信公众号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贫血膏方
缺铁性贫血
贫血怎么办?古老的针灸疗法有威力!
肾病贫血疾病的中医疗法
缺铁性贫血中医中药
缺铁性贫血——Earls360馨醫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