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蓝田 · 爱故乡】 马晓毅:让爱故乡的种子落地生花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51期︱
编辑︱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让爱故乡的种子落地生花 
——在蓝田县爱故乡文学小组“情归故里”创作分享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马晓毅
尊敬的各位老师、文友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蓝田爱故乡文学小组举办的“情归故里”创作座谈会。


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大家进行分享:一是我们为什么聚在这里?二是我们如何定位乡土文学的书写?三是如何快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四是如何使我们的“爱故乡”行动深入人心,落地开花?


一、我们为什么聚在这里?


因为文学我们相聚。我们在座的老师都是文学爱好者,大家对文学都怀着敬畏之心,都不间断地在纸媒或新媒体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其中有的老师作品曾获奖,或者已出书。我们都不是职业作家,但大家一直孜孜不倦,在文学的青草地上不懈耕耘,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在功利至上、国民普遍精神浮躁、漠视文化、轻薄文学的今天。


因为故乡我们相聚。我们都来自一个共同的故乡——蓝田。我们的童年、少年时代都在乡村度过,从小耳濡目染,浸润熏陶,我们熟悉家乡的田野、小河、池塘、大山、小沟四季变幻的风景;我们亲身经历了秋播夏收一系列的田间劳作。故乡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已成为我们心灵深处的精神慰藉。前天晚上,有位文友在滋水美文核心作者群上传了一篇《麦收的记忆》的文章,马上引来好多朋友关注,大家很快把自己书写的跟夏收有关的文章传进了群里,并津津乐道,在午夜十二点之前引发了一场回忆和讨论,足见大家眷恋故乡之深情。


今年的8月12日,在西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永红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聚一起,成立了蓝田县爱故乡文学小组。我们被“爱故乡”这三个字深深吸引,开始了解它背后的一系列。


“爱故乡计划”简称“爱故乡”,此项计划在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正式发起。这项计划启动之后相继开展了发现故乡之美图片展、爱故乡公益活动、寻找爱故乡人物等活动,旨在通过故乡情怀换取更多的人关注家乡,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


2017年8月在湖南汨罗市成立了全国爱故乡文化与文学专业小组,推动走出故乡的人进行返乡书写。各省也相继产生爱故乡团队,两年间,我们陕西省已相继成立了洛南、蓝田、旬邑、旬阳四个爱故乡文学小组,更多的底层文学爱好者聚在了一起,参与乡土文学书写和实践。


因为文学,因为故乡,我们聚到了一起,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精神家园使大家心灵相通,步伐一致。


二、我们如何定位乡土文学的书写?


故乡是我们童年、少年成长的印记,好多年来,故乡的景、故乡的人和事,已深深植根入我们的精神深处。我们许多书写者都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了童年、少年时期故乡的美景、亲人、以及自己的劳动经历。我们常常追忆过去,怀念那段美好的童年、少年时光,怀念中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故乡。我们写就的乡土文学作品生动形象,有血有肉,饱满得像六月里鲜红的西红柿;悠远得像爷爷吹奏的唢呐;深情得犹如母亲轻吟的摇篮曲,我们沉醉其中,留恋不已。


好多年后,当我们怀着深情,追忆故乡过往的时候,美丽而富有生机的故乡已经不再,大多数的农村中青年人进城打工,村里只剩下了老人与儿童留守,好多的房子大门紧锁,学校里学生少得可怜,大片的土地荒芜着,或者种满了白皮松,传统农耕文明正逐渐地走向衰落,我们的故乡变得破落而衰败。


上周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利用周末给村上的一位留守老人拍张照片,捕捉一个生活化的场景画面,拍成功之后再做一段文字注解,结果本周完成任务的只有六人,许多同学甚至说他村里边已经没有人了。看到学生们拍的拉柴禾或拄拐杖艰难行走的老人,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身处我县半岭地区的我们村或邻村已经有很多老光棍了,平时与同事或朋友谈论,他们说他们村子里边也有许多老光棍,这些人多没本事或先天缺陷一直单身,没有女子愿意嫁给他们,这些人未来的养老也是一个大问题。


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因为缺失母爱、父爱,缺乏长辈的引领,时间长了性格内向,性情孤僻,胆小,自私甚至偏执,自然也缺乏悲悯与爱的能力。


目前由于城乡的二元对立,大批的农民涌入城市,他们通过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换取微薄的收入,来解决老人的养老、儿女的教育以及家庭的必要支出。突遭大的疾病和人生变故,则根本无力去面对和承受,就像全国爱故乡文化与文学专业小组组长黄灯老师的代表作品《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中讲的那样,四姐夫因为被政府拖欠工程款,结果导致一群人包括作者的大哥大嫂,打工多年的工资付之于炬,陷入困顿,愁苦不堪。目前农村第一代打工者已经回乡留守,第一代留守儿童成年后生儿育女,又匆匆涌入城市成为第二代打工者,他们的孩子成为第二代的留守儿童,如此继承循环,着实令人心惊感叹。


目前的农村干部贿选的问题,农村干部素质低下也是不争的现实。村上老百姓好攀比,谁家的房盖得高,官做得大,钱挣得多,自然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乡村传统文化逐渐消亡,村民的传统美德缺失,长大了的八零后根本不愿再回到故乡。


鲁迅先生以改良社会,疗救国民精神为己任,以其作品揭示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其麻木不仁,这种为文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陈忠实先生曾书写“文学依然神圣”几个大字在省作协院里的大石上,也在提示我们文学神圣的地位。


洛南县作协主席刘剑峰提倡“绿色写作”,号召文学爱好者不带功利地去搞文学,用纯粹的、虔诚的、敬畏的心去对待文学,书写文学作品。


黄灯老师说,真正打动人心的好作品,来自于情感的感染力,也来自于对他人,尤其是对底层人民的体恤和理解。在社会的转型期,作为走出乡村的人,更应该关注底层,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发声,写他们真实的喜怒哀乐,反映他们当下的生存状况。


今天我们以成年人的视角审视故乡,在举全国之力扶贫,大力进行乡村振兴的今天,我们故乡这些底层人民的当下的真实生存现状到底该不该书写?我们是沉醉在对儿时乡村的永久的怀念里呢?还是跟着主旋律高大上地对所谓的美丽乡村高唱赞歌呢?还是把视觉投到当下的乡村,书写乡村的当下呢?试想,如果连明明看到了问题,发现了问题的我们都不能进行真实的书写,那么,我们故乡的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又怎么能被他人所知呢?


可见,我们乡土文学书写的定位不能只停留在对儿时故乡的抒情歌吟上,我们更应该以我们的笔去关注当下的乡村现状,书写底层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书写我们真实的思考和感悟,这样写成的乡土文学作品则更有生命力。


三、如何快速地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这个问题是我们这些爱好者经常要谈到的话题。通过学习交流,以及自己的体会,我整理出以下几点,与诸君探讨。


1、多读政治、历史、哲学、人文等各方面的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学习名家的长处,积淀自己的文学修养。


2、坚持书写。坚持天天记日记。欧美好多知名作家在谈到写作的时候,第一个提议就是记日记,把自己每天的生活和思考记录下来,对写作是有大有裨益的。我从六月中旬参加三秦乡土文学培训班以来,又重拾学生时代记日记的习惯,已经尝到了甜头。


3、不放过灵感,在合适的时间书写。在生活中不断积累,有了灵感的瞬间,不放过,迅速地书写,即使只写很少的一些零碎的文字。如果觉得没什么可写,不妨在清晨的五六点就起床书写,那个时候,迷幻的梦境刚刚过去,大脑极度地清晰与活跃,写起来自是文思如泉涌。我最近写的《永远的怀念》、《探访蓝关古道》和今天的发言稿的初稿都是在清晨写成的。


4、走出狭小的个人空间,融入社会,多观察,多思考,积累大量的素材。


5、多与其他的文学爱好者交流探讨,多参加名家的讲座培训,自会受益匪浅。


当然,在文学追求的漫漫长路里,我还只是一个无知无畏的小孩子,见识单纯而浅薄,但我愿意与诸君分享我的体会。


四、如何使“爱故乡”理念深入人心,落地开花?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们如何使爱故乡理念深入人心,落到实处。爱故乡不仅仅是口号,也不能仅停留在文学书写层面,我们要真正地关注乡村,走向乡村,进行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做乡村振兴公益事业,这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来自农村,都饱含着对乡村的一腔深情,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美,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幸福。我们也希望乡村的父老乡亲们文化素养越来越高,希望乡村的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成才。


那么我们如何做呢?如何为故乡尽一份爱心呢?这是参加完培训之后,常常在脑子里面思考的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的尝试思路,作为一名底层教师,我首先从我们学校做起,针对目前学生爱玩手机不阅读的不良陋习,本学期我已在学校下发了爱故乡读书会的招募启事,我的目的是让爱好阅读的师生都能参与其中,加入阅读纸质书籍的行列中,用书籍来抢占手机的阵地,进而影响更多的师生爱阅读,爱故乡,回馈家乡。目前学校已有近百名师生报名参与,下周我们就要开会正式运作读书会。


在洛南参加完培训之后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为什么不能每月组织一次核心成员团队互访行动呢?每次一群人走入一位文友的村子,去采访村里的那些留守老人或孩子,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了解他们的心声,发现乡村有什么需要保护弘扬的,亲近了乡村,亲近了底层老百姓,我相信,我们的素材将源源不断,同时我们的乡村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以一个归来者的身份回馈乡村,你可以把给你的村子编村史,你也可以在你们村里建一个图书馆,或者给村上的小学生们编一本乡土教材,年末在村上组织一次联欢会,还可以做一些保护我们的灞河、保护我们的古村落、保护鸟类的实践活动,这些都是很有操作空间的,也是做弘扬正气,推动家乡发展的大善事。希望大家下来静下心思考,给咱们建言献策。让我们爱故乡小组的有益探索,能够落地生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顺便透露一下,我个人就有一个小小的计划,计划今年大年初一早早吃完饭,然后带上相机回到娘家,给村上的每每一家都拍一张全家福,促使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增强,让留守老人和孩子快乐地笑。最后我希望大家在今天的交流会上畅所欲言,分享出自己关于乡土文学创作和乡村振兴实践最想说的话,我都会记录整理下来,以推动我们小组今后的活动和实践。


最后我想说,故乡是我们大家的,无论是书写还是实践都要我们一起来,让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我们的爱故乡、爱文学的事业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关于作者


马晓毅:《滋水美文》公众号平台总编,陕西散文学会会员,蓝田爱故乡文学小组组长,摄影爱好者一枚。微信昵称:小蚂蚁。信奉生活是一门应该以毕生去学习的艺术和事业,文学最需要真诚温暖的情怀,真实的力量最能引发共鸣!


往期作者部分精彩文章回顾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编辑:小蚂蚁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友情提示:滋水美文(zsmw1199)有一个姊妹号璞玉有约(zihan20180812,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璞玉有约,主编微信:wangzihan680121 


留一处空白 随时浓墨重彩
识别二维码 关注璞玉有约
           
      微信公众号:zihan20180812
喜欢就点个赞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土文学】唐毅 || 故乡四季吟
乡土写作的可能性
文学课 | 苏童:乡土是滋养作家的最大粮仓
【主编推荐】牛士中:浅谈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乡土文学
大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学到底何为?
陈晓明:刘震云是最早对乡土中国叙事动大手术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