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蓝田 · 爱故乡人物】张效东——一个文化传承者的自觉坚守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61期︱
编辑︱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一个文化传承者的自觉坚守
——记蓝田文旅开发中的张效东


                       文 |  马福荣   刘向东   
                                   蔺玉昌   王晓兰


2017年9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大型纪录片《蓝田白鹿魂》播出后,在我县引起了热议,好多人都打听:电视片第一集《诗出辋川》中的那个叫张效东的老汉,怎么对王维辋川文化知道得那么多,研究得那么深?也有稍知情况的人不明白:一个年过古稀放着退休清福不享的人,翻沟爬坡在山旮旯一钻几年,他在做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


带助手深入辋川考察


融入心底的地方文化情结

张效东是我县教育局一位退休干部,他曾用六个字“念书、教书、写书”概括自己“普通的一生”。但是,我们笔者几人作为他的朋友,以我们对他的了解,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人,有一根红线贯穿他的人生,这就是融入心底的文化情结。

张效东自幼喜好古典诗词,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联络了一帮文学爱好者,在驻村作家胡丹阳的帮助下,办起了一份油印乡土文学小报——《红河》,从此和地方文化结下了一生情缘。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是一个兴趣和特长广泛的“杂家”,但文化类书报典籍始终是他阅读的最爱,尤其钟情于地方人文历史的探究。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担任职改办繁重领导工作的同时,主动承担了县教育局《教育志》的主编工作,主笔完成了《蓝田县志·教育》分志稿,被省市评审专家认为是较好的一部志稿。这期间,他还著成了近10万字的《蓝田教育史话》(因版费困难未出版),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乡规民约》发表在1992年10月26日《西安晚报》,是最早一篇在报刊上宣传蓝田乡约文化的文章。


在旅游点签名售书


前些年,有感于我县虽有几种“历代蓝田诗”方面的辑注书籍,但错讹疏漏较多,也都没有提供背景资料和对诗意作法的点评。他深深为这份宝贵地方文化遗产不能得到准确解读和广泛传播而焦虑。他知道关于蓝田诗的研究,学界基本无人涉猎,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甚缺,但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决定编写一本《历代蓝田诗选析》,为热爱蓝田诗的读者提供一部比较详实、严谨且有一定深度的文学鉴赏读物。为此,他在省、市和大学图书馆泡了一年多,搞到了近百万字的参考资料,与省内外10余位专家学者联系讨论,又分批将初稿分送给40余位诗朋文友审看。该书出版后,有人形容为“好评如潮”,是多年来县上最受欢迎的一本书,被作为蓝田文化的名片和礼品,赠送来蓝的各级领导、省市在我县召开的会议和外地来县学习参观的领导干部。仅2016年国庆旅游活动中,县上就将3000本《历代蓝田诗选析》和10000本《白鹿原》设点赠送给了全国各地游客。

这本书的书舌上印有一首他写的《贺新郎·书成》词,透露了他写书的初衷和动力:


薄薪不惮丰与歉。更无须、煮字疗饥,媚俗献谄。忍见时风靡浊躁,心旱更甚天旱。最可怕、文明荒苑。自古圣贤崇诗教,献绵薄、期汇甘霖返。聊洒下,雨数点。


正是这这种播洒文化雨露的神圣使命,促使他凭着初中文化底子上的孜孜矻矻,为脚下这块热土奉献出了一份文化精品。


蓝田文化讲座


文旅开发中的历史担当


几年县上开展全域旅游开发,张效东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他应邀为县文化局协助搞旅游文化研究,为县文化馆和图书新馆的宣传、展览、非遗项目申报等工作谋划献策,心织笔耕,作了大量被认为是“别人拿不下来的大活儿”。


几年下来,经他手出品的文章有近百篇,提供的文化宣传资料有几十万字。他主编的《蓝田文化调研资料汇编》《蓝田地域文化概览》(副主编)《蓝田文化普及读本》等,多次受到县领导的褒评和政府机关、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为北大、哈佛等学者们讲蓝田文化


他酝酿创作、反复打磨而成的《蓝田文化颂》七律诗18首,庄重大气、凝练典雅,被2016年县春节灯展选为12根巨型灯柱的诗文和文化读本的题头诗。他把多次考察的成果写成的长文《蓝关古道考记》,偶然被某文学青年用公众号发表后,立即在网上引起轰动,《蓝田宣传》《幸福蓝田》等官方和不少个人公众号、朋友圈纷纷转载,几天时间阅读量达3000人,很多读者留言说是“值得收藏的珍贵资料。”


为蓝田爱故乡文学小组讲解王维辋川文化


他随处热心宣讲蓝田十二大文化。几年来除举办了5场主题讲座外,还利用各种场合,为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社会团体讲解几十场次,包括有:省、市、县领导;人民日报、西安日报、华商报记者;央视九套、十套及中纪委、市秦岭办摄制组;全国、省文联及民间艺术家协会;北大、哈佛、台湾及西安数个高校教授;省市设计院、规划院;我县“爱故乡文学小组”等团体……他如数家珍的讲解,令听者在慨叹蓝田文化厚重底蕴的同时,也每每为他殷殷的桑梓情怀而感动。


职工文化讲堂


为打造“月亮”而竭智尽力


为打造“月亮”而竭智尽力我县旅游开发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短暂热潮之后,现已进入了瓶颈期。张效东认为,我县是旅游资源大县,可开发利用的文旅资源众多,之所以旅游温度不能持续,是因为“满天星星,没有月亮”。但我县的王维辋川文化和四吕乡约文我县旅游开发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短暂热潮之后,现已进入了瓶颈期。张效东认为,我县是旅游资源大县,可开发利用的文旅资源众多,之所以旅游温度不能持续,是因为“满天星星,没有月亮”。但我县的王维辋川文化和四吕乡约文化,是全国唯一且具有国际影响的稀缺文旅资源,若能以此二者为重点,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打造世界文化标识的大思路,将王维、四吕纪念馆和文姬、红色纪念馆,蓝田史前文化、蓝田玉、蓝田勺勺客博物馆整合,建成文旅馆群,以点带面,组网联动,就会下活一盘棋,实现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蓝田县王维 / 四吕文化研究会”发起人


他为实现这一目标卯足了浑身力气。以王维辋川文化研究为例,从2015年9月起,他在大量查阅古籍文献资料的同时,百数次深入辋川进行实际考察。在此基础上,写成了水平较高的王维辋川文化调查报告,对王维辋川文化遗产、王维辋川轶事与民间传说、王维辋川别业的遗迹及现状等,都做了全面总结和清晰梳理,同时完成了《辋川集》40首王裴诗的注释今译、唐以后历代辋川诗集注和王维墓、二十景考辨论文。2018年4月,县领导要求县级各部门以最快速度为项目开发商提供相关完整资料,他两天时间内整理拿出了10万字的全套王维辋川文化开发基础材料。他指导协助县图书馆,利用网络和人脉各种资源,购齐了目前能搜集到的有关王维的新旧图书60余种1000余册,令曾任清华大学领导的胡和平省长参观后连连赞叹“很不容易”。


张效东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要做好文化这篇文章,靠的是深入挖掘和研究。为此,他承头组建了“蓝田县王维 / 四吕文化研究会”并任会长,主编出版了我县首份学术期刊《蓝田文化研究》。通过这一平台,和全国10余位王维、四吕研究权威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联系,并促成了我县“王维四吕文化旅游开发高层专家研讨会”的成功举行。


和知名学者郦波在一起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他的探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千古之谜的王维墓,被他找到了;基本找齐了王维辋川别业二十景原址;完成了《王维及其母崔氏二墓调查》《王维辋川二十景考辨》《王维辋川三辩》《王维生卒年问题及隐居辋川时间》等论文。央视两套摄制组制作的部分有关他事迹的纪录片,10套《蓝田白鹿魂(诗出辋川)》已在全国播出,9套《跟着唐诗去旅行(长安)》即将播出。《长安》摄制组用较大篇幅拍摄了他寻找二十景《金屑泉》《白石滩》《鹿柴》的动人过程。例如他仔细分析王裴《金屑泉》诗提供的线索,确定了该泉应该所在的地理范围,带着助手、司机用撅头刨铁锨挖,硬是刨出了这个已隐入地下而消失了40多年的古泉。他确定的鹿柴原址,其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准确地诠释了为什么“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道理原委,令协拍嘉宾郦波感慨不已,说是解开了他好多年的教学困惑,慨叹这趟蓝田拍片不虚此行,激动地说:“你做了我们专业学者都难以做到的事,真是功德无量!”返京后还就此连发3天微博,并在文尾郑重写到:“再次深深感谢……张效东老先生!”


张效东清醒地知道,打造蓝田文旅的“月亮”困难还很多,路还很长,有些全局性问题自己也是无能为力的。但他信奉“尽人事,听天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信条,立志为在有生之年看到王、吕纪念馆的落成而竭智尽力,死而后已!


学术研究中的严谨追求


多年的学术历练,张效东养成了认真、严细的作风,不管是讲话写文章,力求质朴本真,看不惯机巧卖弄和哗众取宠。他一再告诫编辑部的同事说,搞地方文化研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自觉态度,唯一的追求是历史的真实,凡我刊发表的文字,都要有理有据;我们的一切研究结论,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有时哪怕有所“冲撞”也在所不惜。


这里举出几个例子:


他在编写《历代蓝田诗选析》中牛兆濂《登华岳南峰绝顶》一诗的解评时,针对小说《白鹿原》把“踏破白云千万重”误为“踏破白云万千重”的平仄格律差错,借题发挥,对社会上一些人明明不懂却爱拿古典格律装潢门面、附庸风雅、亵渎传统文化的不良现象进行严肃批评。陈忠实看后转短信给他,表达了转抄先贤诗文不慎的歉意并对他的研究表示敬佩。


查阅资料


他在《蓝关古道考记》中,用雄辩的地理考证和历史依据,纠正了“蓝关在商州”的错误观点,从而为我县古道文化的开发扫清了纷乱。为了纠正我县长期流行的韩湘子作诗谶韩愈的讹传,他查阅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关于“官至大理丞的韩湘为韩愈侄孙”的有关记载,用准确的文献史料,证明韩愈“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诗是写给侄孙韩湘,和在蓝关附近碧天洞修道的神仙韩湘子风马牛不相及,指出佛教的“大颠禅师化韩愈”、道教的“韩湘子度韩愈”一类编造,是对韩愈忠贞形象和其蓝关诗精神价值的恶意贬损。


关于汤峪温泉的最早发现和利用,一些宣传材料和报纸文章,曲关于汤峪温泉的最早发现和利用,一些宣传材料和报纸文章,曲解《汉书·昭帝纪》中关于“复以蓝田益长公主汤沐邑”的一段记述,错误认定石门汤泉早在汉初甚至秦时已经利用。为了纠正此错误宣传,他在原县志有关 “唐初异僧发现”记载的基础上,又在北宋《册府元龟·水利卷》中查到了重要史料:“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宁民(县)颜昶开渠引南山水入京城,至石门谷,有汤泉涌出。”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这种严谨的治学作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央视纪录片《蓝田白鹿魂》的旁白字幕如是介绍道:他“是蓝田最有学问也最严谨的先生。”


本文作者与张效东老师合影
自左至右:蔺玉昌、马福荣、张效东、刘向东、王晓兰


作者附记 -


此文由我们几人酝酿写出初稿,经征得效东同志(老师)同意,最后集体讨论定稿。这个过程持续两年、反复5次才得以完成,原因是前4次都因他婉拒而搁浅。我们几人,或为效东多年同事,或与其有师生之谊,这几年目睹他的辛苦付出和突出贡献,强烈地感到我们有责任出面将其诉诸文字而公之于世。如他做学问的执着与坚持一样,我们终于也执着地坚持了一回。


往期精彩回顾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编审:马晓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去看辋川 去访王维(原载《北京晚报》)
王越峰||  辋川诗路行
王维与终南山隐士文化
王维:我从辋川来 (秦岭深处的文化)
田园诗韵流淌千年 酉阳深情拥抱陶渊明
西安蓝田辋川,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归隐之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