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河弯弯 / 钱向荣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87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小河弯弯




文/钱向荣

我生长在汤峪川,我的老家就在汤峪河东岸。东靠黄土台塬秀岭,南有逶迤连绵的秦岭,发源于秦岭终南山的汤峪河从村子脚下流过,岭、川、河构成了村子的基本格局。我喜欢那绿翠苍茫、极目含黛的老岭秀色,喜欢那碧野春色、麦浪紫烟的长川野景,喜欢那高天流云、青山白鹭的空朗闲适,更喜欢那悠悠曲水、坝柳随风的汤峪河 。



新石器时代,汤峪河两岸就有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河水偶尔也会冲刷出他们留下的一些石制的尖角、利器。那条曾经孕育了古老文明的汤峪河,从终南山缓缓流出,从古流到今,从容而淡定。河在村子南面拐了个大弯,在那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湾—罗敷湾,“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乐府民歌里那位不攀附权贵,勇敢而又高傲的古代女子罗敷的传说是不是沿着汤峪河流向西安、流向全国也未可知。在那拐弯处的下边,挖出了几百亩养育家乡父老的河滩稻米之地,几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村民。

桃花三月汤河水,春风醉人不思归。春暖花开的时节,就别提这条河流有多美。在丝丝春雨沁润下,堤柳春心萌动,千丝万缕,随风舞动,柳絮霏霏。堤坝漫步,春风拂面,柳是绿的,水是绿的,心也是绿的。清澈的河水洗去了尘埃,荡涤着尘世的喧嚣和心底挂怀的俗事,使人心绪宁静。一河两岸,秧苗青青,鸭鹅成群,水、桥、柳、人自是一幅最富中国古典意境的田园画面,超凡脱俗。
 

炎炎夏日,河道是孩子们玩乐的天堂,中午时分,撒野的孩子们放学后不顾大人们的阻拦,争先恐后地相互邀约跑向河边,不嫌其累的在被河水冲刷的某一段河道里,搬石头、扯澡衣,堵起一处天然的“游泳池”。凫水、追逐、打闹,比谁游得快、游的远,看谁潜水时间长。玩累了,便在泳池的旁边,用沙子、淤泥把全身涂遍,只留下一双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趟在沙滩上,享受那太阳的暴晒。一会儿,便晒得脊背、肩膀发烫,不堪忍受,便又纷纷爬上河岸的高崖上,眼睛一闭,一声高喊,咕咚咕咚跳进水里。初次往下跳的时候,没有经验,大鹏展翅般的平扑而下,肚皮与河水拍了一个洽洽,整个肚皮都被水激成了紫红色,生疼生疼的;下次跳的时候就学乖了,用扎猛子的方式,钻水而下。耕田归来的乡亲们,穿着被汗水浸透的衣裳,脱了鞋,脱了衣,跳到河里,痛快地游上一阵子,消消暑,解解乏,游完洗毕,穿衣上岸,一屁股坐在堤坝大垂柳下的草地上,乘凉、观景、抽烟、聊天。或是几个人捡起石块土块、折断树枝,玩起“丢方”的游戏,起初兴趣盎然,几个人拉扯着,走子、提子、记输赢,不一会,就脸红脖子粗的争吵开来,这个嫌对方提子“心短”,那个嫌对方掐子“手狠”,果真方是泥的、输了是急的,争罢吵毕,一句话,不赢庄子不赢地,不计前嫌,再开一方或是换人重来。一个人的时候,就在大柳树的浓荫之下,懒洋洋席地而卧,枕着一块石头,翘起二郎腿,听着那高一声低一声有节奏的蝉鸣,或是拿一个老式的小收音机,听着刘茹会那激昂而又婉转的《辕门斩子》,昏昏欲睡。村里的姑娘媳妇也一群一帮的,提着笼、端着盆,在稍远的地方,淘菜、洗衣、搓洗,家长里短,谝闲传、拉家常,时不时的撩水嬉闹,银铃般的笑声在河道回响。


河的两岸,到处是稻地。栽稻子前,在稻地上端的河道里,堵一条斜斜的拦水坝,把河里的水收到稻地边沿的渠里,清清的河水顺着水渠流进稻田,滋润着泥土。歇了一冬的稻地便活跃了起来,水草、蜗牛、青蛙也活跃了起来,到了稻苗长起的时候,绿油油的一片,随风起伏,再往高长,便是稻浪滚滚,蛙声阵阵,田园诗意般的感觉油然而生。有时候,前往河道逮鱼抓螃蟹的孩子们,提上一袋发绿的生涩的柿子,埋在稻田的边上,用泥糊住,做好记号,利用稻田水的温度温柿子,过几天,便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熟柿子了。在河道里,随便用几块石头,垒起一个小灶,捡来一堆柴禾,在那大大的薄薄的石片上烤螃蟹,那是最原始的石板烧,待到螃蟹烤的焦黄,便放进嘴里,咯嘣咯嘣,吃起来别提有多香了。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拿着一个小玻璃瓶子,来回捕捉在低空到处盘旋的萤火虫,然后装在玻璃瓶里当夜明灯。

金秋时节,河水更显得丰盈,河岸外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飘着馨香,待到水稻熟透,就满都是收割稻子、用打稻机脱粒的人群,河道里便充满了隆隆的机器声和人的欢声笑语,这时的孩子们便跑前跑后,和大人们相挤着尝试打稻子的新奇和兴奋,憧憬、期待着那香喷喷的红豆米饭。稻谷收完后的小河没有了夏天的奔放、热烈,但它显得格外的静谧,金秋的阳光洒在小河水面上,小河披上金灿灿的薄纱衣,粼粼波光,晶莹剔透。

小河也有发怒的时候,每当秋季阴雨季节,终南山连降大雨,山洪爆发,河水猛涨,水漫河滩,黄色的洪水,携带着泥沙,裹挟着树枝和柴草,打着旋,冒着沫,倾泻而下。水舌舔着河堤,一旦决口,那些稻田及菜地便被洪水摧毁。在这危急时刻,沿河的大人孩子齐上阵,用装满沙土的袋子、装着小石块的铁笼、有时还要用砍倒的大树堵修决堤口,力保良田不被冲毁,此时的河道便是一幅蔚为壮观的战洪图。

冬天,小河冻结了,大雪过后,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银装素裹,分外迷人,所有的动物、植物都静静地沉睡了,一切的一切,显得宁静和萧杀。其实,冬天的河流也有充满生机的时候,犹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到冬季,村上组织青壮劳力,在干涸的河道里,用玉米杆搭起工棚,战天斗地,用最原始的铁锤、铁镐,肩扛手抬,筑堤垒坝,保护良田,河道里便满是高音喇叭里高亢的革命歌曲和开石夯土雄壮的劳动号子。小朋友们则在下雪的时候,穿着厚厚的棉衣,来到村口河边的大桥旁,玩雪仗,堆雪人,学溜冰,嬉戏打闹,小手冻得通红却毫不在意。有时,小孩子又展现出顽劣的一面,大桥到村子里的道路是一个缓坡,大家便在这里玩滑冰,把这一处道路溜得又光又滑,看到村外大道上过来的一个个的行人在此处滑个仰面朝天,大家躲在一旁偷笑取乐看热闹。
 

小河湾湾,水流潺潺,默默流淌的小河记录了村庄千百年来的变迁,也见证了村庄踏着时代的步点一点一滴的发展。先辈们正是跨过小河,踏上追逐梦想的征程。想当年,改革开放前,交通不便,地肥产薄,土房瓦屋,村穷户贫,食不果腹,缺衣少穿,富裕的梦想好像被小河阻隔了。为了求生存,先辈溯河而上,进南山肩椽贩檩;沿河而下,去渭北拉米换麦。探索求饱暖的步伐从未停歇,但时势不济,贫困依旧,面貌依然。改革开放后,政策归心,春风送暖,小村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图强思变,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水泥道路,通组到户;安全饮水,甘霖到家;修建大桥,汤河飞架;农家小楼,鳞次栉比,安乐小康的靓丽新村逐渐形成。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 ,在离家的日子里,在闲暇的时候,也曾游过一些名山秀水,也曾追寻那大江大河的雄壮辽阔,寻觅那山间小溪的曲水流觞,那只不过是观景赏景,走过了也就罢了,人在旅途,云烟过眼,留在心底、时不时浮现在脑海里的,还是老家那条弯弯的小河—它伴我成长,陪我长大,刻录下我太多的欢乐和童年的梦想,让我时不时放下忙碌的身心去追忆那逝去的年华。



关于作者


  

钱向荣,男,1965年生,蓝田汤峪人,现在县教科局工作,爱好广泛,喜爱下棋和书法,闲时习练太极拳兼顾打乒乓球,偶尔也做文字工作,上不得台面。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棋乐 / 钱向荣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消失的干沟河
【来稿选粹】许学琪|读雪无定河
河长林建民:五个步骤老办法 治出新清河
少年下河游泳溺水身亡,村民怀疑有蹊跷,排空河水后发现真相
我记忆中的暑假4:
寻梦遇仙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