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电子音乐发展大事记2010年——2014年 | 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

2010

■ 2010年1月30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多功能厅。由肯尼斯·菲尔兹教授策划、统筹,举办了首场由中国总协调的国际化异地实时网络电子音乐会。由加拿大卡尔加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新加坡,中国北京四地同时演奏张小夫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而作的【诺日朗】。北京现场在中央音乐学院201多功能厅,打击乐部分由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尊伟演奏。演出获得成功,实现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国际化异地实时网络化演出演出形式。(资料:演出实况录像,照片)

■ 2010年3月14-17日,英国,莱斯特。 应英国德·蒙特福特大学音乐科技中心主任李·兰迪教授邀请,张小夫、张睿博一行赴英出席德·蒙特福特大学音乐科技中心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活动期间举办了中国电子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了张小夫的【吟】、【脸谱 II】,以及关鹏、张睿博、米文博、王海旭共六部电子音乐作品,中国电子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首次在英国演出获得成功。(资料:演出照片)

■ 2010年3月20-21日,古巴,哈瓦那。 应2010年古巴哈瓦那之春音乐节组委会邀请,张小夫出席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2010年哈瓦那主席年会;期间举办了张小夫电子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了【诺日朗】、【吟】、【脸谱 II】三部代表作品。作为中国电子音乐作品在古巴的首次亮相,观众反响强烈。(资料:会议文件,演出照片)

■ 2010年4月,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首届“eARTS”数字音频大赛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大赛分A组录音艺术、B组歌曲编曲、C组多媒体配乐、D组电子舞曲、E组声音设计、F组音响评鉴,共六组分类进行比赛,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委在现场对参赛者及其作品进行的评分,并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获奖作品颁奖音乐会。

■ 2010年6月,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荣获2010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张小夫荣获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称号。 这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首次获集体奖,也是对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专业教学的充分肯定,获奖金15万元。(资料: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 2010年6月,中国,北京。由张小夫策划、组织,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组委会与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青年作曲家电子音乐作品】系列,暨【2009年第六届MUSICACOUSTICA-BEIJING电子音乐作曲比赛获奖作品选辑】(1),(2)两套CD唱片出版。包括:庄妍、石宇加、金帆、杨雪、李卉、李秋筱、董晓娇、王海旭、邓凤、魏方夏、赵晓雨、金帆、伍茜、周梦茵、张恬、王熙皓、张野、冯金硕、李昱霖、周晴雯等人的作品入选。(资料:CD唱片 ISRC CN-M26-10-376-00/A*J6)

■ 2010年6月21至24日,上海音乐学院电子声学音乐中心。2010年第七届EMS国际电子音乐研讨会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电子声学音乐中心成立八周年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音乐会演出了安承弼、Marc BATTIER、Leigh LANDY、Daniel TERUGGI、张小夫、叶国辉、刘健、吴粤北、周倩、赵菁文(台湾)、陈强斌、Mak Clarence(香港)的电子音乐作品。(资料:音乐会节目册)

■ 2010年6月23日,中国,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第七届国际电子音乐研究会(EMS)上海年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张小夫、刘思军、关鹏、周佼佼一行参会,并各自发表了学术研究成果。张小夫的主题发言是【探索之路-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电子音乐作曲课程体系建设】,首次在国际电子音乐学界发表并总结提出了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课程体系建设的6个基本特征。(资料:国际电子音乐研究会2010上海年会纪念册,照片)

■ 2010年6月24日,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7月24日晚,在2010年第七届国际电子音乐研究会(EMS)上海年会专场音乐会上,演出了张小夫为大曲笛、视觉影像与电子音乐而作的多媒体代表作品【吟】,著名笛子演奏家唐俊乔演奏大曲笛,此次演出为该作品的上海首演。(资料:国际电子音乐研究会2010上海年会纪念册,照片)

■ 2010年6月,关鹏的学位论文【声音对象与声音符号-论“幻听音乐”的理性感知与感性感知】被评为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张小夫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资料:中央音乐学院颁发的获奖证书)

■ 2010年6月29日至7月15日,西安,西安音乐学院。由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瑞士苏黎世数码艺术周组委会联办的国际数码艺术周在西安举办。“国际数码艺术周”是一场艺术、科学、音乐和技术跨学科的展示,也是一个推广、交流与展示当代最新数码科技在艺术领域应用的平台。”

■ 2010-2012年,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华东赛区比赛于6月-9月在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举行。大赛评委会集合了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等省内高校的教授及音乐人庄曜、庄元、谢力荣、吕振斌、王世安、范翎、黄承箱、黄忠、冯曦、陈雷等,参赛作品约80部。

■ 2010年9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王铉的电子音乐论文《理念与技术的创新——电子音乐作品《诺日朗》的创作特点分析》于《人民音乐》2010年第九期发表。(资料:《人民音乐》2010年第九期)

■ 2010年,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王铉的电子音乐学术论文《艺术与技术的交互》在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连载三期。(资料:2012年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

■ 2010年9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由王铉撰写的学术论文《艺术与科技并重—电子音乐制作专业的教学实践探讨》发表在《艺术教育》2010年09期。(资料:《艺术教育》2010年09期)

■ 2010年9月8日-12日;2011年9月12日-15日;2013年6月5日-8日,沈阳,沈阳音乐学院。英国电子音乐专家格拉穆·布斯(Graham Booth)应张睿博邀请,在沈阳音乐学院先后三次举办为期一周的Max/MSP初学者、中级班、深入课程讲座,内容主要围绕交互音乐协作,由格拉穆·布斯主讲。(资料:照片,网络资讯)

■ 2010年10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由王铉撰写的学术论文《多元文化碰撞下的电子音乐“语言”》发表。(资料:《音乐创作》2010年第五期)

■ 2010年10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王铉撰写的电子音乐专著《互动音乐:艺术与技术的交互》出版。电子音乐专著《互动音乐:艺术与技术的交互》作为国内第一部交互音乐领域中的著作,部分内容应邀在《乐府新声》作三期连续转载,其主要观念被后期大部分互动音乐论文引用。(资料:重庆大学出版社《互动音乐:艺术与技术的交互》)

■ 2010年10月25-31日,2010年第11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主题为“多元”(Diversity),9个系列的专业活动旨在体现电子音乐的多元化技术路线和多元化音乐观念,是电子音乐语汇创新、风格创新、样式创新、不断拓宽发展空间的必然发展趋势。共有约100位中外音乐家、艺术家出席本届盛会,该届音乐节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第一届“新媒体艺术日”;
二、第一届MUSICACOUSTICA-BEIJING电管风琴比赛及获奖作品音乐会;
三、第二届电子音乐学术论文评奖;
四、、第三届亚洲电子音乐日;
五、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
六、2010电子音乐专场音乐会(57部电子音乐作品);
七、2010国际电子音乐大师班讲座(10单元);
八、2010应用电子音乐讲座(5单元);
九、2010电子音乐新技术新设备展演(4单元);
(资料:2010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海报,纪念册,实况录像、照片)

■ 2009年10月25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张小夫为京剧青衣、美声戏剧女高音与电子音乐而作的【脸谱-系列之三】于2009年第10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世界首演(2009/12:50)。该作品为澳大利亚文化机构委约创作,京剧青衣表演王晓燕,美声戏剧女高音为澳大利亚歌唱家仙尼娅·哈钮丝雅克。(资料:作品乐谱,音响,音乐节纪念册,照片)

■ 2010年10月29日,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在2010年第11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期间,【诺日朗】- 张小夫师生多媒体电子音乐会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隆重推出。音乐会上半场演出了刘思军、关鹏、朱诗家、周佼佼的新作品;下半场演出了张小夫的三部代表性作品-多媒体电子音乐【脸谱-系列之二】,为大曲笛,视觉影像与电子音乐而作的幻想音诗【吟】,以及为组合打击乐,现代舞,电子音乐而作的多媒体音乐剧场版的【诺日朗】。该音乐会是21世纪以来首次在社会公共环境演出大型多媒体电子音乐会,是学术性电子音乐走向社会的重要事件和举措,获2010年北京新闻界评选的“年度厘米原创音乐”演出奖。(资料:演出节目单与演出海报;音乐会录像与照片)

■ 2010年,西安,西安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工程系正式成立,梁红旗任系首届主任。
相关人员有梁红旗、张凌、张大为、刘小山、周媛、王薇、周晶、娄云青、白皓。
(资料: )

■ 2010年,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为纪念中央音乐学院70周年院庆出版的“‘70 中央音乐学院校庆专辑”CD/DVD唱片,收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中心张小夫、吴粤北、金平、李小兵、刘思军、关鹏等人的代表作品。(资料:`70 中央音乐学院校庆专辑CD)

■ 2010年10月,南昌,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安承弼、杨音的努力下,南昌大学电子音乐技术研创中心(Nanchang University Electronic Music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Creation Centre)动工建设。

■ 2010年11月,武汉。武汉音乐学院举办为期3天的首届“武汉音乐学院应用电子音乐创作论坛”,论坛活动包括专家讲坛、应用音乐创编工作坊、流行歌曲创作及编曲制作比赛以及电子音乐作品视听会。

■ 2010年12月,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张小夫教授为课题组组长,韩宝强、吴粤北、钱仁平、金平、黄枕宇、关鹏等专家构成的的科研团队,承担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电子音乐特色研究》,2010年12月正式立项,2014年底完成。该项目将中国电子音乐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与总结中国电子音乐在发展道路,专业创作,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近30年的阶段性成果,并通过中国电子音乐大事记的形式,对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找出差距,为未来的发展铺路。该研究成果约250千字。(资料:教育部科重大课题申报书)

■ 2010年12月22日,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由张小夫带队,朱诗家、王海旭、王次恒等一行中国音乐家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期间由张小夫、王次恒、朱诗家举办了关于电子音乐创作的专题学术讲座;一行人在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厅演出了中国电子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包括张小夫的两部代表性作品:为大曲笛、视觉影像与电子音乐而作的【吟】(王次恒/大曲笛),多媒体电子音乐【脸谱 II】,朱诗家为筝与电子音乐而作的【琴声夜话】(蔡芳咏/筝),王海旭的电子音乐【炫】,刘雅秋的电子音乐【京韵秋华】等作品。该专场演出是在日本呈现的首场中国电子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资料:音乐会节目单,照片资料)

2011

■ 2011年4月,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专业周佼佼的博士学位论文《电子音乐作品的分层解读法研究》被评为中央音乐学院 2011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张小夫教授同时被评为中央音乐学院 2011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资料:中央音乐学院颁发的2011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指导教师获奖证书)

■ 2011年4月18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张小夫荣获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技术理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暨中国高等音乐专业教育领域该专业方向第一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料:2011年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 2011年4月25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由张小夫策划,冯金硕设计制作的【中国电子音乐信息中心】网站(Cemic.org)正式注册并试运行。中国电子音乐信息中心由中国电子音乐学会主办,是中国电子音乐学术研究的第一个专业网络平台。主要内容为“音乐创作”,“学术研究”, “音乐人物”,“中国电子音乐大事记”等,以不同的栏目形式进行学术信息的分类整理,以便于中国电子音乐的学术研究和推广传播。(资料:中国电子音乐信息中心网址为 www.cemic.org)

■ 2011年5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著名计算机音乐专家柯蒂斯·罗兹(Curtis Roads)等所著《计算机音乐教程》(Computer Music Tutorial)中译本上、下册正式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肯尼斯·费尔兹(Kenneth Fields)策划,张小夫、杜晓十、刘健等为专家小组统筹,李斯心、李岳凌、齐刚、黄枕宇、张睿博等翻译,金平任译文统筹。这是国内第一本中译本的计算机音乐权威著作,亦被推荐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的指定教材。中国电子音乐学会会长张小夫为该教材写序。(资料:柯蒂斯·罗兹著《计算机音乐教程》中译本上、下册)

■ 2011年6月,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和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张小夫教授为课题组组长的科研团队,承担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交互式多媒体电子音乐光敏控制装置】,2011年6月正式立项。(资料: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合同书)

■ 2011年6月,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由张小夫策划、组织,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组委会与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青年作曲家电子音乐作品】系列,暨【2010年第七届MUSICACOUSTICA-BEIJING电子音乐作曲比赛获奖作品选辑】(1)幻听类作品,(2)混合类作品,(3)应用类作品共三套CD唱片隆重推出出版。其中A组赵晓雨作品《妙竹滴翠》,B组王鹤霏作品《琼楼引——为筝与电子音乐而作》,C组李昱霖作品《百家争鸣》等作品入选。(资料:CD唱片ISRC CN-M26-11-0020-0/A*J6)

■ 2011年8月,美国。胡晓、陆敏捷、白小墨、韩彦敏、杨万均、陈大仓论文《装置艺术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入选 2011国际电子音乐研究网络组织纽约年会(2011 EMS)。(资料: )

■ 2011年8月,美国。白小墨创作的多媒体声音装置作品“鱼说”入选 2011国际电子音乐研究网络组织纽约年会(2011 EMS)。

■ 2011年9月29日,成都。白小墨创作的电子音乐与影像作品“ 晚的时间 II” 在2011成都双年展中首演。

■ 2011年9月30日,上海,上海音乐学院。 “2011第三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电子音乐周”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该届电子音乐周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带来10场音乐会;12场讲座;国际论坛/会议以及作为国内首次以声音艺术与电子音乐为主题的装置艺术展——“Touch Sound-触摸声音”声音互动装置展。

■ 2011年10月,成都。法国格拉姆(GRAME)国立音乐创研中心艺术家访问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

■ 2011年10月25日,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阶梯教室。法国格拉姆(GRAME)国立音乐创作中心艺术家在中国音乐学院进行学术讲座并举办时交互式计算机音乐会。

■ 2011年10月24—30日,中国北京,2011年第12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主题为 “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旨在体现电子音乐借助高超科技、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相互碰撞,以实现艺术与科学的高度结合。本届音乐节的年度人物为FM调频合成算法的创始人、斯坦福大学音乐系荣誉教授约翰· 乔宁(John Chowning),和来自世界各地的104位音乐家、艺术家出席本届盛会。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录音比赛;第二届新媒体艺术日;第四届亚洲电子音乐日;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电子/计算机音乐相关学科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峰会;2011电子音乐演出系列(65部作品);2011国际电子音乐大师班讲座(10个单元);2011应用电子音乐讲座(4个单元);2011电子音乐新技术新设备展演(4个单元)。2011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首次并重点推出“年度人物”活动项目,特别邀请到了FM调频合成算法的创始人、斯坦福大学音乐系荣誉教授约翰·乔宁(John Chowning)。大师应邀献上了个人专场音乐会《声·音》和两场大师班讲座《人声歌唱与计算机互动》、《声音合成与知觉》。本届音乐节成功举办的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录音比赛,比赛设立两个组别:A组(音乐会录音与缩混);B组(工作室录音与缩混),于决赛前增加限时制作环节,决赛时采取现场评分和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资料:2011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海报,纪念册,实况录像、照片)

■ 2011年10月24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张小夫为京胡与电子音乐而作的《脸谱IV》于2011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开幕式电子音乐会世界首演。(2010-2011/12:50)该作品为教育部“211工程三期”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乐精品”项目委约创作,是中国第一部为京胡和电子音乐相结合的混合类作品,京胡演奏于红梅。(资料:作品乐谱,作品录音、录像,2011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纪念册,照片)

■ 2011年11月,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和A8音乐集团合作,张小夫教授为课题组组长的科研团队,承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申报的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及应用示范》项目中课题六《基于专业网站的第三方版权服务》的科研项目,2011年11月正式立项。(资料:课题六《基于专业网站的第三方版权服务》任务书)

■ 2011年11月,北京。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张小夫、韩宝强、金平、吴粤北、李嘉、刘健、冯坚、伍健阳、蒋安庆、庄曜、林贵雄等音乐艺术院校电子音乐相关专业专家参与,历经三年,《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2011年第6版)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用于我国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指导性文献。书中在“知识领域 、艺术类音乐类计算机应用”一章中列出五个知识单元,包括:1.计算机音乐基础;2.电子音乐作曲;3.计算机辅助作曲;4.声音艺术设计;5.音频科技与工程设计。整个领域中共包含117个知识点,其中75个为核心知识点。根据这些知识点,针对文科“大公共”、艺术“小公共”、音乐“专业”的不同学习对象,该书还编写了27门与计算机音乐相关的课程大纲以提供给全国各高校在教学中作为参考。(资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高等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教学要求》(2011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 2011年11月,成都。四川音乐学院成立电子音乐系。

■ 2011年,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王铉撰写的学术论文《技术与艺术双平台上的互动音乐前景》发表。(资料:《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 2011年11月,沈阳音乐学院。在庆祝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60周年(1951-2011)系庆中,沈阳音乐学院举办首场电子音乐专场音乐会,邀请张小夫出席演出作品,并举办了题为【电子音乐创作的跨界思维】大师班讲座。(资料:庆祝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60周年纪念册,演出节目单,照片)

■ 2011年,山东。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电子音乐制作研究生陈姝婧创作的木偶剧《水仙花传奇》音乐,荣获第三届全国木偶皮影戏比赛最佳作曲奖。

■ 2011年12月2日-6日,希腊,克里特岛。张小夫赴希腊克里特岛参加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2011年主席年会,期间当选为常务理事。2011年12月5日晚,在希腊国际电子音乐节演出系列活动中,举办了张小夫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了《脸谱II》、《吟》和《诺日朗》三部作品。(资料:音乐会照片)

时间:2011年12月24日,成都。由白小墨创作的动作捕捉、体感控制的电子音乐与影像作品“没有声音的房间” 在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首展。

■ 2011年12月,南昌,南昌大学。经安承弼、杨音、周文斌、胡永新、校领导成员的努力,南昌大学电子音乐技术研创中心(EMTRCC)建设完成,通过校长办公会,成为校级独立建制科研机构。

■ 2011年,中国戏曲学院。谢振强、姜景洪牵头,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音乐制作教研室获得北京市教委项目“戏曲音乐伴奏新模式教学研究(一)”。本项目通过对数字采样声音的挖掘与研究,使之与传统的戏曲乐队相结合,探索一条新型的戏曲乐队创作与伴奏新模式,给戏曲音乐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

2012

■ 2012年2月,美国。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教师白小墨、陆敏捷、韩彦敏系访问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

■ 2012年2月,北京,中国戏曲学院。姜景洪撰写的电子音乐论文《数字音乐技术在戏曲音乐中的创新应用》在《戏曲艺术》发表。讨论了数字音乐技术的在继承戏曲音乐优良基因的同时借助、引进新的音乐技术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戏曲院团发展的问题,用最小的人力、财力投入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为戏曲音乐伴奏模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选择。(资料:《戏曲艺术》2012年第2期)

■ 2012年2月13日,武汉音乐学院。中国的电子音乐先驱者之一,武汉音乐学院计算机音乐实验中心主任刘健教授因病逝世。

■ 2012年2月,北京。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计算机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作曲》出版,作者庄曜。该书为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第6版—2011版)中“计算机应用作曲“课程大纲编写而成。

■ 2012年3月19日,西安,西安音乐学院。由梁红旗、Thierry Miroglio、Ancuza Aprodu
合作,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举办了法国打击乐、钢琴二重奏与电子音乐作品学术讲座及专场音乐会。 法国打击乐演奏家 Thierry Miroglio 与法国钢琴演奏家Ancuza Aprodu 出演。

■ 2012年3月,北京,中国戏曲学院。田震子创作的作品《戏趣》——为电子音乐和戏曲打击乐而作获得第十五届全国音乐作品比赛三等奖。

■ 2012年4月,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第二届数字音频大赛”由上海音乐学院举办。大赛分A、B、C、D共4个组别进行比赛。由国内外各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将在现场对参赛者及其作品进行评分,并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获奖作品颁奖音乐会。

■ 2012年4月,南昌,南昌大学音乐厅。南昌大学电子音乐技术研创中心成立音乐会——暨AKOUSMA系列音乐会演出了周文斌、安承弼、杨音、饶泽荣、黄琳、何一波、王彦、2011级作曲班学生的作品,杨立青教授为剪彩嘉宾。

■ 2012年4月,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张小夫的学术论文【对中国电子音乐发展脉络的梳理与评估】发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评论】2012年第4期,全文约19000字。文章首先回顾了自1948年以来电子音乐已经过去的60年历史,用分层、分类的原则细化了21世纪电子音乐“族群”的大概念,明确其内含与外沿,以及“专业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不同层次。在正视中国电子音乐的起步较西方发达国家“严重滞后”约40年的历史事实基础上,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对中国电子音乐发展脉络的梳理。将中国电子音乐从蹒跚学步到全面发展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1984-1993年,探索与起步认知阶段;1994-2003年,开拓与创业积累阶段; 2004-2012年,创新与全面发展阶段。第二部分则是对中国电子音乐发展脉络的评估,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性总结。分别为:专业创作蒸蒸日上;学术研究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渐入佳境;以及专业活动异彩纷呈。本文提出了中国电子音乐作为国际电子音乐的组成部分和发展亮点,是一个在较短时间段,以十分独特的“中国模式”快速成长范例的论断。(资料:【艺术评论】2012年第4期期刊 ISSN 1672-6243)

■ 2012年4月,南昌。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音乐技术研创中心与德国特罗辛根音乐学院师生举办电子音乐学术交流活动,安承弼教授为特罗辛根音乐学院学生讲授大师课。

■ 2012年4月,南昌,南昌大学音乐厅。由周文斌、安承弼、解路军、董卫红、杨音、饶泽荣、黄琳、何一波、王彦与德国特罗辛根音乐学院师生联合举办了中德电子音乐学术交流音乐会。

■ 2012年5月,北京。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和A8音乐集团合作,张小夫教授为课题组组长的科研团队,承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申报的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及应用示范】项目中课题六【基于专业网站的第三方版权服务】的科研项目,该项目通过专家论证,于2012年5月被正式批准立项,2014年底结项。(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书)

■ 2012年5月,成都,西村艺术空间。白小墨创作的多媒体声音装置作品“书读19英寸”在成都西村艺术空间首展。

■ 2012年6月,武汉。武汉音乐学院举办2012首届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新声”作曲比赛,并设立电子音乐组分赛。

■ 2012年6月,成都。白小墨创作的声音装置作品“安得广厦千间”在成都A4当代艺术中心首展。

■ 2012年6月22日,沈阳。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电子音乐教研室举办电子专场音乐会-“观”(The electroacoustic music concert: Guan),邀请了来自英国的李·兰迪教授与来自美国的杰弗瑞·斯托莱特教授。(资料:音乐会节目单)

■ 2012年8月15-16日,中国厦门,召开了中国电子音乐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大会。会前召开了主席团预备会,15日下午,张小夫做了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总结报告,各位理事对工作报告与学会发展以及未来的工作进行了研讨,提出了积极地建议。16日,召开了第三届理事会的换届工作会议,对理事人选进行了大会投票表决,最终大会表决张小夫连任中国电子音乐学会会长兼秘书长。(资料:会议文件,中国音协的批示,照片)

■ 2012年8月17日,中国厦门,中国电子音乐学会在厦门市举办“2012年海峡两岸现代科技音乐节”——“越界飞行杯”海峡两岸青年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比赛(资料:活动照片)

■ 2012年8月,天津,青年京剧院剧场。由谢振强、姜景洪、梁峰、孟茜主持,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戏曲伴奏新模式”课题组参与了天津青年京剧院排演的《风雨吴三桂》的演出,这是国内首次将电脑搬上台,参与戏曲舞台实时伴奏,演出获得文化部专家的充分肯定。

■ 2012年9月24日,沈阳。【脸谱】- 张小夫师生多媒体电子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以全方位、多声道、多媒体的形式向沈阳的广大观众展示了一场规模空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听觉视觉盛宴。作为【第四届沈阳音乐文化交流展】的特色演出,音乐会演出了张小夫师生的7部作品:其中张小夫的多媒体电子音乐【脸谱-系列之二】;为五组打击乐和电子音乐而作的【脸谱-系列之一】(沈阳音乐学院棍棒游戏打击乐团演出);为大曲笛、视觉影像与电子音乐而作的幻想音诗【吟】(特邀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张科威演奏大曲笛);为多重组合打击乐、视觉影像和电子音乐而作的【诺日朗】(特邀总政歌剧院王尊伟演奏打击乐)。音乐会演出了谢秉元为人声、现代舞与电子音乐而作的【喁】;张睿博为古琴,实时视频与电子音乐而作的【孕育&轮回】;以及谢秉元、张睿博、赵中野等联合为现场呼麦与工业噪音而创作的【恒卦三十二】。此次演出填补了学术类电子音乐在东北发展的空白。9月25日,张小夫在沈阳音乐学院举办了【当代电子音乐发展趋势与展望】专题讲座,围绕着单一媒体-多媒体-新媒体;以及声·音·乐三个审美层次,阐述了中国电子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与母语、语境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跨界的话题。(资料:音乐会演出节目单,第四届沈阳音乐文化交流展纪念册,张睿博沈阳音乐学院官网专题报道)

■ 2012年10月1日-16日,北京,中华世纪坛。由中央音乐学院张小夫教授带领团队打造的24声道电子音乐互动装置作品《声音·北京》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上展出。该作品打破传统文字和符号的语言形式,开辟了以声音为载体记录历史的新方式,作品中收集和梳理了北京城市最具代表性、时代性、地标性和文化符号意义的声音,用电子音乐再现生活、体现文化底蕴、以独特的声音艺术形态展示今天的北京。张小夫为该项目总设计,冯金硕,王海旭,李煜霖。任秀等多位在读硕士研究生参与。任秀为此撰写的文章【《声音·北京》互动装置艺术对情感感知的影响】发表在2012年第11期【演艺科技】期刊。(资料:作品音频,展演照片)

■ 2012年10月21日- 22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2012年主席年会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行,联合会主席马莱克,秘书长莱格里奥,财务总管弗朗索瓦兹等悉数出席。会议听取了各分会主席关于本国电子音乐一年来发展现状回报,讨论了2013年的主要工作和出版事宜。张小夫作为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中国分会主席和东道主组织了此次活动。(资料:2012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纪念册,照片)

■ 2012年10月22—28日,2012年第13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主题为“跨界”。旨在弘扬电子音乐跨专业、跨学科、跨媒体、跨领域开拓创新的理念追求。本届音乐节的年度人物为美国作曲家柯蒂斯·罗兹(Curtis Roads),104人位中外音乐家出席本届盛会。主要内容包括:9场电子音乐专场音乐会(演出中外电子音乐作品96部);8个单元国际电子音乐大师班讲座;4个单元电子音乐新技术讲座和2个工作坊;成功举办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第三届电子音乐学术论文评奖;第三届新媒体艺术日和第五届亚洲电子音乐日等活动。该届音乐节特邀美国作曲家、圣巴巴拉大学媒体艺术与技术工程系主任柯蒂斯·罗兹先生作为年度人物,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和大师班讲座及“国际计算机音乐权威著作《计算机音乐教程》中文版签名售书”特别活动。本届音乐节此外还增设了特别环节:开展与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合作项目——美育论坛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国内外各领域艺术家及学者,以跨界理念为核心,对音乐、文学、美术以及建筑等多种艺术领域创作理念、创作型态等问题进行探讨。(资料:2012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海报,节目纪念册,实况录像、照片)

■ 2012年10月26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717会议室。张小夫在2012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第五届亚洲电子音乐论坛作主题发言【用母语说话, 构建自己的音乐语境 –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取现代电子音乐艺术创新的基因和灵感】,阐释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文化观念。(资料:2012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纪念册,发言提纲,照片)

■ 2012年,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王铉撰写的《建立具有传媒大学特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电子音乐制作方向教学改革模式》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资料:获奖证书及中国传媒大学网站)

2013

■ 2013年1月16日,北京。由张小夫、张朝霞、刘言韬合作的学术论文【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中的三个重要范畴】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本文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三所不同艺术院校新媒体艺术探索研究方面的专家联袂、跨界合作的学术研究成果。文章阐述和强调了新媒体艺术创新发展中艺术语言的民族性,发展路径的独特性,以及评价体系的整合性是三个重要的研究范畴的基本观点,约14千字。(资料:201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ISSN1000-5420)

■ 2013年3月,北京,中国戏曲学院。由谢振强、姜景洪、孟茜、梁峰主持,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音乐制作教研室再次获得北京市教委项目“戏曲音乐伴奏新模式教学研究(二)”,本项目是“戏曲音乐伴奏新模式”项目的延续。

■ 2013年5月23日,南京。由庄曜等主持,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成立“江苏数码音乐委员会”。该委员会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旨在组织和推广与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音乐创作相关的各种活动和教育活动。(资料: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官网“协会机构”)

■ 2013年6月3日,上海,上海贺绿汀音乐厅。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举办电子声学音乐中心成立10周年教学实践音乐会《纹》,演出了刘沫晗、周倩、董晓娇、王甜甜、José Miguel Fernández、沈叶、安承弼的电子音乐作品。

■ 2013年6月5日-8日,沈阳,沈阳音乐学院。荷兰电子音乐专家格拉穆·布斯(Graham Booth)应张睿博邀请,在沈阳音乐学院举办为期一周的Max/MSP深入课程讲座,内容主要围绕交互音乐协作,由格拉穆·布斯(Graham Booth)主讲。

■ 2013年6月21日,西安,西安音乐学院学术厅。由梁红旗主持,张大为、冯勇、刘小山、周媛等以及系内学生参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举办“2013年学生新作品音乐会”,音乐会展示了17首作品,从创作、制作等多方面均为音工系师生独立完成。

■ 2013年6月26日,张小夫为课题组组长的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交互式多媒体电子音乐光敏控制装置】,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与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强强联合,双方选派了冯金硕等多位研究生,历经两年的攻关克难,终于以较好的研究成果顺利通过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组织的专家论证会。(资料:2013年验字13号文件,验收证书,照片)

■ 2013年6月,南昌,南昌大学康定斯基厅。安承弼、杨音主持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幻听——AKOUSMA系列讲座。讲座嘉宾:José Miguel Fernández[法]、Garry Schyman[美]、许海龙[中]。

■ 2013年7月,云南,昆明莲花池公园。由姜景洪创作音乐的当代第一部原创庭院戏曲《圆圆曲》在昆明莲花池公园内的真实环境内上演,剧情穿插在开满睡莲的池塘边,在曲径通幽的长廊间,在绿意满园的美景中。该剧艺术手法简约,通过多声道实现真实声音定位、环绕,把有限的空间变换、营造为不同的环境与情境。

■ 2013年8月,瑞典。胡晓、白小墨代表四川音乐学院参加2013 SMC(声学与计算机音乐)会议。

■ 2013年8月17日,张小夫在参加海峡两岸现代科技音乐节之际,在厦门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多功能厅举办了大师班讲学活动。张小夫以【应用类电子音乐的节奏设计与组合创新】为题的讲座受到了海峡两岸音乐家和参会师生的热烈欢迎。(资料:照片,录像)

■ 2013年9月,北京,中国戏曲学院。由谢振强、姜景洪、孟茜、梁峰主持,通过申报、专家评审、答辩,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申报的“数字音乐技术在戏曲音乐中的创新应用研究”,获得北京市教委首批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计划项目。该项目除了在教学教改方面的创新,即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侧重对音乐技术在戏曲音乐的应用研究,以及研究成果对社会产生的实效性。

■ 2013年9月,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率先在全国招收【电子音乐技术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张小夫为该专业的首位指导教师,王鹤霏作为该专业的首位研究生,在完成了该专业的硕士学位后于2013年9月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资料:中央音乐学院2013研究生名册)

■ 2013年10月,上海,贺绿汀音乐厅。“2013第四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电子音乐周”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该次活动举办了5 场专题音乐会;2 个国际论坛;声音艺术装置展;多场学术讲座与大师班;新作品征集与展演、教学、创作与技术研讨会等。在此届的音乐会系列中,上演了来自Pierre Boulez、Steve Reich、Luciano Berio、Phillipe Manoury等大师的代表作;同时,Kaija Saariaho与Jean-Baptiste Barriere联手制作了交互多媒体形式的《新视觉电子音乐会》。延续前三届电子音乐周的传统,2013 电子音乐周继续推出《委约作品音乐会》、《声之创想——征集作品音乐会》等来自世界的新作品首演音乐会。

■ 2013年10月,成都,四川音乐学院。法国格拉姆(GRAME)国立音乐创研中心访问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

■ 2013年10月,山东,济南。由谢振强、姜景洪、孟茜、梁峰组织实施,中国戏曲学院“戏曲伴奏新模式”项目组应黑龙江省京剧院《月照塞北》剧组邀请,参加了第十届艺术节的演出。该剧目获得文华剧目奖和文华音乐创作奖。

■ 2013年10月8日-17日,沈阳,沈阳音乐学院举办音乐科技创研中心之数字文化系列讲座,邀请李·兰迪全面介绍二十世纪音乐发展脉络。

■ 2013年10月21—27日,北京,2013年第14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主题为“创新”。旨在强调当今电子音乐的发展面临着技术创新、形式创新、理论创新和思维创新的种种挑战,这也是自1994年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创立以来,近二十年间始终秉承的、最核心的理念追求。本届音乐节的年度人物为法国作曲家让-克罗德·里赛特(Jean-Claude Risset),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波兰、台湾等地的79位中外作曲家、艺术家出席本届盛会。主要内容包括:2013电子音乐专场音乐会(62部电子音乐作品);2013国际电子音乐大师班讲座(12个单元);2013年国际电子音乐新技术新设备展演;第四届北京新媒体艺术日和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资料:2013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海报,纪念册,实况录像、照片)

■ 2013年10月29日-30日,厦门,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音乐厅。由 张小夫、王大伦策划组织,“美丽厦门–中国梦”–2013海峡两岸现代科技音乐节闭幕式在厦门举办。此次活动由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组委会主办,中国电子音乐学会与台湾电脑音乐学会联合承办。在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音乐厅成功举办两场不同风格的音乐会,演出了张小夫(中),杰弗瑞·斯托莱特(美),克里斯蒂安·克罗奇埃尔(法),黄志方(台)等近20部电子音乐作品。作为在厦门以及大东南地区举办的第一场全方位多声道多媒体电子音乐会,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填补了厦门电子音乐发展进程的一个空白。(资料:演出纪念册,演出照片及实况录像)

■ 2013年11月1-2日,西安,易俗大剧院。由张小夫、杨曦文策划组织,2013“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经典作品西安巡演”在西安易俗大剧院隆重推出。此次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中国电子音乐学会承办。11月1日,召开了演出之前的新闻发布会;11月2日晚,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举办了“西安首场全方位多声道多媒体电子音乐会”,演出了张小夫的【诺日朗】、【吟】,克里斯蒂安·克罗奇埃尔的【潘格罗斯·金诺佩蒂】,杰弗瑞·斯托莱特的【彩球的剧场】,【绳索的仪式】,王鹤霏的【琼楼引】和王驰的【指尖传情】共7部作品。作为在西安以及大西北地区举办的第一场全方位多声道多媒体电子音乐会,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填补了陕西与西北地区电子音乐发展进程的一个空白。(资料:新闻发布会照片,演出纪念册,照片及实况录像)

■ 2013年11月3日,西安,西安音乐学院。应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梁红旗教授的邀请,张小夫教授以及美国俄勒冈大学杰弗瑞·托斯莱特教授赴西安音乐学院举办大师班讲学。杰弗瑞·托斯莱特教授讲学的题目是【21世纪音乐演奏的新机遇 — 使用计算机新科技】;张小夫教授讲学的题目是【应用类电子音乐创作中节奏的设计与组合创新】。(资料:讲学照片及录像)

■ 2013年11月,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由谢振强、姜景洪、孟茜、梁峰主持,“戏曲伴奏新模式”项目组举办了“弹指黑白、流芳溢彩”音乐会。这是国内首次运用电子音乐技术呈现的戏曲音乐会。

■ 2013年,上海音乐学院电子声学音乐中心。周倩的《当代电子音乐创作思维与观念》入选国家级课题“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资料:证书)

■ 2013年11月,武汉,武汉音乐学院举办题为“庆”的武汉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电子音乐专场音乐会。

■ 2013年12月13-15日,中华台北桃园,开南大学国际会议厅。由张小夫教授带队的中国(大陆)作曲家小组全程参加了2013台湾国际计算机音乐与音讯技术研讨会(WOCMAT 2013)。14日下午,张小夫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大陆)电子音乐创作现状】的学术报告,分析和梳理了近30年来中国(大陆)电子音乐创作的三个阶段及三代作曲家的分类情况,以及重要的电子音乐作品与创作思想。15日上午,在开南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了亚洲电子音乐研讨会(EMSAN 2013)。张小夫作了题为【中国(大陆)电子音乐特色研究】的专题发言。结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科研课题项目,重点阐述了中国电子音乐在专业创作、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四个主要区域的发展历史与阶段性成果,引发了国际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资料:2013台湾国际计算机音乐与音讯技术研讨会纪念册及照片)

■ 2013年12月15日,中华台北桃园,开南大学国际会议厅。由张小夫教授带队的中国(大陆)作曲家小组全程参加了2013台湾国际计算机音乐与音讯技术研讨会(WOCMAT 2013),活动期间举办了中国(大陆)专场多媒体电子音乐会。音乐会演出了张小夫的多媒体电子音乐【脸谱II】,为大曲笛、视觉影像与电子音乐而作的幻想音诗【吟】(台湾采風樂坊蔡佩云演奏大曲笛);关鹏的【极】,王海旭的【倒影 II 】,亓梦婕的【戏鼓】和金帆的【梦回西藏】三代中国(大陆)电子音乐作曲家的6部作品,这也是在海峡对岸举办的首次中国(大陆)专场多媒体电子音乐会。(资料:2013台湾国际计算机音乐与音讯技术研讨会纪念册,演出照片及录像)

■ 2013年12月26日-28日,南京,南京艺术学院。由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举办,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承办的 “2013江苏数字音乐大赛”于 2013年12月26日-28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此次“江苏数字音乐大赛”是江苏省音乐家协会数码音乐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全省性专业比赛活动。庄曜、庄元、谢力荣、吕振斌、王世安、范翎、黄承箱、黄忠、冯曦、陈雷等任评委,比赛共收到省内外及部分海外参赛作品120余部,共决出三个组别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音乐制作专业2017级本科毕业音乐会即将举办
追思 | 缅怀恩师吴祖强
听箫筝平叙,观天下云景——箫与古筝《云》
上海文广民族乐团,带您感受春风拂面,一品戏曲韵味
当代作曲家系列•人物篇 | 周娟 —— 温暖的响度
当代三弦演奏家系列——王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