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混凝土系列(四)|六个经典案例,三招教你混凝土塑性创新(宜精读)


各位建筑师大家好

原谅我们炒个冷饭,这篇文章我们发布过,如果你仔细看过请忽略,如果你没有细看,或都没有点开过,那你一定要读,而且是精读。所以我们重新编辑组织,为的就是你能读的更好,因为实在太重要!


我们在混凝土系列最早的一篇文章《混凝土系列(一)|全球十大混凝土项目经典,没有安藤!》文章就说到,混凝土的塑性才是混凝土的最重要特质,当然这是一家之言。

今天,我们大部分更习惯于混凝土作为结构体系或者建筑表面存在,其实大大忽略了它的这一本质。所以今天我们希望一起来研究下,如何围绕混凝土的塑性来展开创作的思路,探讨下混凝土塑性下的哪些特征会是创作的突破点,小编也就是支招,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创造出更好的混凝土作品!


但是有个问题,小编不是资深的建筑师,也不可能拿出非常NB的作品来阐述我们的思路哈。所以我们能想到的唯一方式就是向历史和经典学习,我想向经典学习总归没错吧,今天我们就以留个经典作品,理清背后的思想,也许就会带给我们无限的启发!


 声明:本文根据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孙菲论文《基于清水混凝土建筑设计的关键问题研究》为思路而转换发展而成,很多内容为精简版或者有直接引用,得到授权,再次表示感谢!如需阅读原版,请联系原作者。




开始正文,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塑性?(我们都是非官方版,理解大概意思就OK!)


塑性——没有形态的材料


结合混凝土,我们暂且定义:没有固定形态,通过流动与硬化最终成型并作为整体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塑性。这点对于混凝土很重要。这是区别于传统木石固定形态的根本点,这也有别于金属融化流动的特质。混凝土的这种特性,可以使得它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状而同时觉又强度,这是木石所不具备的。表现自然的生物,植物的形态,流畅的有机形体,以及各种可能,就像文章开始的那把椅子!还有什么能够做到呢?这正是混凝土能够发挥更多的起点!


混凝土的椅子

 那围绕混凝土的这个特征,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建筑创新呢?今天,小编就结合历史经典,教各位三招小思路!


第一招,我们可以从混凝土结构表现方面入手。

混凝土毋庸置疑的是因为结构强度而成为建筑材料,从万神庙整体分层浇筑到马赛公寓抽屉盒体系,混凝土都扮演着结构体系的表达功能。但直到与柯布同期奈尔维的出现,开创性的实现了混凝土结构表现可能。我们先来看下混凝土历史上的结构经典!



奈尔维(1891~1979),意大利建筑师。1891年6月21日生于意大利北部小镇桑德利奥,1979年6月9日卒于罗马。曾设计佛罗伦萨市体育场、为意大利空军设计的8座飞机库、罗马奥运会体育馆等。

奈尔维毕生致力于探索钢筋混凝土的性能和结构潜力,凭借他超群的结构直觉,运用他创造的钢丝网水泥和多种施工方法,创造出风格独特、形式优美、有强烈个性的建筑作品。在变革建筑结构和施工工艺中,为创新空间形象作出贡献。

 罗马体育宫

奈尔维认为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质是可塑性和整体性,这不仅为创造合理结构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多种可能,而且在造型上也有取之不尽的多样性。通过设计者的创造,结合建筑传力逻辑的思路,可以转化为一种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混凝土经典结构罗马体育宫

另一个将混凝土性结构性能表现到极致的建筑师就是卡拉特拉瓦先生。他思路巧妙的决结构空间使用等问题,同时让结构体系发挥到最大效益,同时也是最经济方案。根据结构体系原理,根据传力特性来设计构件,追求建筑空间和美学的同时,完美的取得充满张力的结构表现方案。



坦纳利佛音乐厅

卡拉特拉瓦的作品利用了最少资源满足兼顾围合和覆盖等基本需求,并达到感官上的刺激,成为美好形式结构的最高境界,这都是基于混凝土塑性的深刻理解。

但是是毋庸置疑的是他是结构建筑师出身的典范,建筑师们想,是不是模仿难度太高?好像有点是......


那我们换个思路吧,做不了结构的创新,那做个雕塑感的建筑是不是容易得多哈!


首先,建筑一直被视为空间的雕塑。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这种雕塑感的存在一直在不断强化和进化。但是到目前为止,材料上能够实现雕塑感与结构高度统一的材料,还是混凝土莫属。

我们还是要来看看经典作品! 最早的混凝土雕塑作品要属柯布的朗香教堂。朗香是继中世纪后教堂的一次飞跃,也是柯布走向艺术表现倾向的重要转折作品。朗香可以被视为一件雕塑的作品,而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堂。他完全脱离了中世纪教堂的形制,更像一个精心塑造的空间雕塑。柯布深刻的认识混凝土的塑性可能,才做出如此厚重的卷顶的飞檐。



朗香教堂

其实,在柯布在低潮时期,他就有过类似的尝试。曾经像疯子一般迅速地将岸上的湿砂做成模型以快干灰浆填盖,于潮水再涨之前干燥完毕将雕塑取下,获得直觉粗犷的雕塑作品。所以,最终终于用混凝土做了个巨大的空间雕塑!

 

松露住宅

柯布的思路看起来好像有点眉目,但好像还有没有更简单易于操作的方式呢?


作为雕塑作品的极端案例那就是松露住宅,后边我们会介绍到这个创新的事务所!小编表示很震惊!敬请关注!

设计师模拟松露在土中的状态,用稻草充当建筑内模板,周围泥土当建筑外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去除表面覆土与内部稻草,切割出门窗洞口,安上玻璃就成为最简单的混凝土住宅。这个坑,就形成了这个雕塑般的混凝土作品。这都是利用了混凝土本身的塑性,自然的完成了形式的塑造,设计师们有没有启发呢?

 

那可能有些建筑师会说,这是不是也太先锋了,一般不带这么玩的。那好,我们就结合当今的建筑浪潮,看看有没有结合的可能?


第三招:围绕当代参数化,创造充满流动感的建筑!

混凝土在凝固之前是一种类液态物质,这种特性让混凝土能够流动填充任何一个角落,最终呈现的固态实现了完整无缝的连续性。这种形体的流动带来的是空间的流动,成为现代建筑空间形式语言流动,最好的完美的载体!

同样是经典案例:


 非诺科学中心

刚刚故去的扎哈,给我们留下的这个05年建成的非诺科学中心,是扎哈阐释流动性最好的案例之一。材料在线在第一时间也发表了这个项目,仅以表示对大师的怀念之情——《扎哈远去,唯有项目可以纪念》大家可以再次细品!


六个巨大的空间混凝土柱体从地面托起巨大悬浮体量,上层的内部空间也没有一个独立的柱子,整个空间流线的转换均通过形体的暗示来实现,空间一气呵成,贯穿形体到空间的流动概念。

这一个建筑完全得益于自密实混凝土,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整体混凝土建筑!模板填充浇筑而成。这种强化流动性的材料像液体一样完全贴合了空间的界面,塑造了一个个充满动感的建筑案例,不是吗?


瑞士劳力士中心

另外一个更新的案例大家肯定也都了解,SNANA事务所设计的瑞士劳力士中心。同样也是混凝土展现流动概念的经典案例。混凝土顶板与底板像极度柔软的纸张,在平面上起伏,完成了内部外部空间的折叠。起伏的混凝土板更强化了空间的一体感,直接将这种物理的流动感传递给给空间,完成了完美的流动感觉!


小编觉得,以混凝土来表现充满流动感的建筑依然是未来混凝土的又一主要应用!包括我们今天的GRC也都是混凝土塑性的一种发展!




6个混凝土杰作,都是围绕混凝土塑性创作中的经典!我们讲了这么多,都一直没有涉及到混凝土的表皮作用。依靠混凝土塑性展开创造的优秀建筑不管是古代还是到当代都不胜枚数,我想这也是我们视混凝土塑性为其核心的原因所在!


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这点。如果多了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对混凝土的创作也将更加多元。我们也不会再纠结于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和工人手艺的不足,我想这对设计应该是有一定启迪和积极意义的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是楼梯,还是雕塑?
斯蒂文·霍尔在北京的第二个项目即将建成,形如雕塑
粗野主义建筑:水泥铸就的巨大沉默物体
建筑技术发展史小论文
示范建筑博物馆和画廊
墨西哥‘雨林别墅’,混凝土和钢筋完美结合的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