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色彩默写过程

 

一、体会试题
  在拿到试卷时,切不可急于动笔,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先酝酿酝酿,打打腹稿,在脑海中构画出几张画面,然后加以比较,有意识地取舍,最后留下自己设想的满意画面。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好画面的预期效果,为下一步的构图、铺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立意构图
  静物画构图的物体主要有花卉、蔬菜、器皿、衬布等几大类。因此,在考试前就要对这些物体的形状、色彩、质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并通过临摹、写生、默写等一系列训练,做到成熟于胸、默记于心,只有这样,在默写时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构图时要充分利用形式美的规律,使构图饱满,富有创意和吸引人。静物画的常规构图主要有三角形、十字形、S形等,此时,不妨取之灵活运用。

三、确定色调
  色调是一幅画总的色彩倾向,构图之后,可根据题意和物体,首先确定几个大的色块,以便能确定出整幅画的色彩基调。在此,应着重处理好亮部与暗部,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画时可采取快速薄画平涂式,使画面色调能较快地体现。铺色时要胆大心细,从整体着眼,充分理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关系,以求大关系的准确性。

四、深入刻画
  深入刻画是色彩静物默写的艰难时期。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色彩充分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此时,宜采取厚薄相结合的画法,且注意运用笔触对物体的塑造和一些肌理效果的使用,以增强画面的效果。塑造物体要从大局出发,突出主体,切勿面面俱到。画局部时要不断地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进行比较,要经常调整画面不满意的地方,使一切细节服从于整体。考生在考试时一定要充分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原则,努力把静物的形体、色彩、层次、空间、质感塑造到位。

五、调整完成
  收拾调整阶段是考生能否获得高分至关重要的一环。调整的目的,主要是让画面更突出,更响亮,使自己的画能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调整时,通常要将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的物体多做比较,增强层次感和空间感,后面物体的塑造要概括一些,色彩也稍灰一些,前面的笔触要大一些,前面的物体塑造要结实一些,色彩纯度稍高一些,主要物体要多深入多刻画,用笔,后面的笔触要大一些,前面的小一些,丰富一些,只有这样,才会比较完整地默写出一张较为出色的色彩静物作品。

(一)、主动利用物体的高与矮、长与短、大与小、粗与细、前与后等使画面做到错落有致,生动有趣而富有层次感,使人赏心悦目。试以一默写试题为例:衬布两块,其中一块为白色,另一块色彩自定,深色陶罐一个,犁,苹果,桔子若干(各不少于2个),白色磁盘1个,面包一块,切开。在这里,我们要根据试题所提供的信息来分析:白瓷盘是圆的,梨、苹果、桔子也是不同形式的圆形或椭圆行。剩下的面包最好不要再将其画成圆形,可画成方行它形状。如果将陶罐与白磁盘都平放于桌面,那么作为主体物的深色陶罐,不宜将其画得太矮、还要注意陶罐与白磁盘的直径长短要有明显对比最好,否则,陶罐和白磁盘的直径长短接近,陶罐如果较矮,同一画面若出现两个直径相近的物体,那么画面会显得呆板、单调。因此,陶罐在造型上要有所推敲,力求跟白磁盘形成高矮,粗细对比。
    还有另外两种方法可以避免构图的单调:1或其、将陶罐放倒在桌面上,则白磁盘可以平放于桌面上。2、将陶罐平放于桌面上、白磁盘竖放于背景衬布处。这几种构图都能很好地避免画面构图单调、呆板。

(三)色彩默写,作为最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采用的考试形式。命题形式更趋灵活。它给考生提供了比写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有一默写试题为:衬布两块,其中一块为白色,另一块色彩自定,深色陶罐一个,犁,苹果,桔子若干(各不少于2个),白色磁盘1个,面包一块,切开。在这里我们要根据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充分考虑试题给我们带来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扬长克短。充分考虑色彩三要素(明度,纯度,冷暖)。另一块衬布“色彩自定”最好要选颜色较重一些平时画起来最拿手的衬布,这样既容易表现又能跟白色衬布在明度上形成较强的对比关系,相反,如果选择一块亮颜色的衬布就会跟白布明度对比接近,既不好表现画面效果也未必好;白色磁盘最好放在较重颜色的衬布上,深色陶罐最好放在白色衬布上,这样明暗对比响亮,且更容易描绘。白色磁盘如果放在白色衬布上。白色磁盘跟白色衬布在明度对比上基本相似,会加大描绘的难度,不利于正常发挥自己的绘画水平。

六、注意事项
  各步骤要统一协调,合理统配好作画时间。
  考试时要镇静,切勿急躁,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做到有条有理有序地完成画面。
  尽力避免作画时易出现的粉、灰、脏、火、碎、花等问题。
  要见好就收,切切不可大面积地修改与重来,以免弄巧成拙,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局面

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你知道么?首先,我们应把所要画的所有物体的整体都包括在我们的视线里,同时去看,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背景、光线等因素一块去分析,不要把注意力陷在某一物体或某一局部上。特别要排除对物体本身颜色的固有概念,要去具体观察被画物体在当时的光线和环境下所产生的具体色彩变化,感受物体环境的总体色调与气氛,确定画面总体的色彩对比与大的冷暖关系,在画某一物体的颜色时,要把它放在整体中去分析。也就是要把它放在它所处的环境中,同周围物体的颜色相比较,准确地把握住它的色彩关系。这时任何孤立的固有色、概念色对画面的色彩效果都是有害的。画家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地观察和表现物体在光线与环境等因素影响下能产生的丰富变化。
  任何一种物体的颜色,都会随着光线、季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一棵树,早晨在晨光的照射下,沐浴在淡黄和玫瑰色之中;晚霞时又被金黄、桔红色所笼罩;夜幕之中又呈现墨绿和青紫色。一棵树在春天时,叶子淡黄嫩绿,夏天又会变成深暗的墨绿,秋天则逐渐变黄发红,冬天树叶枯干变成灰褐色,这些变化都是自然界中,光线、季节、时间环境对色彩的影响。再如,一个穿白衬衫的人,当红光照射上面时,白衣服就会呈现红色,蓝光照射时,又会呈现蓝色不同颜色的光线,或不同颜色的环境,都会改变和影响它的颜色。一种颜色是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的,我们在画画时就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分析、研究物体颜色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不能只凭经验笼统地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僵硬的概括,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更真实地把握住色彩的变化。
  以上就是绘画中有关色彩方面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这众多因素和影响中,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起来:“整体观察,同时比较”。
  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初学色彩的美术爱好者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大色调
  在绘画过程中,大色调对于画面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画中主要物体的色彩倾向和主体光源的颜色决定着画面的大色调。
  在整体观察比较时,我们会发现,主体光源和主要物体的颜色会影响和改变其他物体的色彩,而这——点初学者在局部观察时是不容易发现的。局部观察和局部表现是初学者把握不住整体色调的主要原因。
  (2) 大明暗
  指画面中主要物体色彩之间的明暗对比。色彩的明度和亮度变化,在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学者在开始作画时,往往忽视这一问题,特别是素描基础不好的人,更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画面色彩如果没有明度变化,没有深浅对比,那整个画面不是漆黑一团,就是灰白一片。
  在绘画初期,开始铺色时就要非常重视色彩的明度对比,要十分肯定地确定色彩之间的明暗对比。甚至应比物体实际的对比更加强烈一些。因为,随着逐渐深入,画面的层次会逐渐增多,色彩之间的对比也就会被逐渐减弱,正好与实际对比一致。
  能够准确把握描绘对象之间的大色块的明暗对比关系,是提高色彩观察、表现力的重要一环。
  (3)  大冷暖
  指画面中物体颜色之间大的冷暖关系。画面中色彩的冷暖对比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某种颜色,如果不把它放在整体环境中去观察分析,是很难确定它的冷暖关系的。例如:一组水果静物,有杏、梨、苹果、李子、红枣等许多品种,如果孤立地去看,便很难分出它们的冷暖关系;总体来看,它们的颜色都是偏红、偏黄的暖色。要想确定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就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去观察比较。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青杏和黄梨之间,梨的颜色要比杏暖一些;苹果红中带黄,则比带一点绿味的黄梨暖一些;李子虽然也是红色,但李子的红色中带有一些紫色所以也比苹果冷一些;红枣虽然也是红色,但它是一种深暗的暖红,所以比李子、苹果都要暖一些。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就能比较正确地确定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
  在实际绘画中,除了要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具体物体之间色彩的冷暖差别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住画面总体色彩大的冷暖对比关系。在风景画中,天、地、物之间大的冷暖关系;静物画、人物画中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冷暖关系;同一物体由于前后距离不同,也会有冷暖关系上的变化。把握住这些大的冷暖关系,比局部冷暖变化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画面的整体关系与大效果。
  大色调、大明暗、大冷暖,是色彩绘画训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我们只有从这些方面去观察、分析被画物体色彩之间的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色彩的各种变化。
色彩静物色彩风景终极考试技巧:
画色彩不像素描那么理性,如果用文化课来打比方素描就是数学,那色彩就是语文或者英语,是需要感觉的。色彩感觉!
  色彩考试并不需要太多色彩感觉,但是你必须对自己有信心。
  画好素描是画好色彩的基础,这就说明了色彩的难度更高一些例如:画不好衬布主要是把握不好衬布的体积,画出来是平的,看上去像是衬布上脏了几条。那么你就要先从画素描的衬布开始训练了,因为你对于关系的理解不够透彻。分块面训练是很重要的,如果能画非常深入的分面素描,深入的去分析它的转折、体积和光影,及其之间的关系,用块面表现出来。如果画两三张,再来画色彩的衬布,那素描的块面就是画色彩的衬布的笔触,这样即使颜色上不太对,但是体积是出来了的,一看就是很实在的衬布,那就是成功的一步。其实色彩就是笔比铅笔宽点,你还会画吧?
  色彩上的大问题——色调不说细节,你画的色彩色调是什么?什么是色调?说白了就是你的画笼罩在一种怎样的颜色里?色彩考试中的画,色调基本上就是衬布的颜色,每种物体的暗部都稍微加一点点这种颜色,这样画面物体间才有联系。
  色调是色彩作品打分的基础,没有色调,一切都没有。风景更注重色调,千万注意。
  如果是画色彩风景,就把风景当作色彩静物来画。不要把风景写生看的很难,和静物写生一回事,主体物的罐子,就是房子。衬布就是大背景,大山,大水。树就是苹果,面包,一个道理,自己练习体会。
  很多考生都不注意的,色彩上不光有明度,色相,纯度的对比,最重要的冷暖对比。冷光下,亮部冷,暗部暖,暖光反之。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实际上需要很多的实践才能真正做到!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制胜法宝,整体观察,不光画色彩,画素描也要整体观察!别人眯着眼睛看物体不是近视,而是在比较物与物之间的颜色关系,同为红色哪个暖一点
高考色彩之三要素:色彩是历年来美术高考中的必要科目,常见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即写生和默写。如何在规定的3小时内画出构图完整、色彩关系和谐、空间关系恰当的好作品呢?下面,根据本人自身的教学体会和辅导经验,谈谈高考色彩应把握的三个要素。
  一、 构图
  近几年来高等院校美术专业联合统一招生和在外地设考点的色彩考试,大都采用默写形式。这就要求考生在构图中要合理组织画面,使它符合美学原则,让作品更具美感。在考试中,常见的构图问题有:板(物体分布在同一直线、斜线或纵横交错的垂直线上,显无变化、单调)、平(物体分布无疏密,无穿插,显平均、呆板)。
  出现以上问题,主要的原因是考生对形式美的法则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只有掌握构图三大规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是变化统一规律。绘画艺术的奥秘在于变化,但只有变化而无统一,变化就是杂乱,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显得单调、呆板。变化统一的构图规律使画面给人以富于变化又不失整体的感受。二是均衡规律。绘画构图要自然而不机械,要使构图保持“均衡”和“相对对称”,避免绝对对称。三是疏密规律。疏密是构图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疏没有密,画面分散,只有密没有疏画面拥挤,只有疏密结合处理得当,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才会有较好的视觉效果。一幅成功的色彩作品,除了色彩感人这一主要因素外,构图的成败也是一个先决条件。较为理想的构图形式有水平形、直立形、三角形和S形构图。
  二、色调
  在高考中,画面是否拥有良好的色调是“分档定量”打分的重要依据。由于现行的考试制度主要是考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是为造“形”服务,因此,在考试时,考生极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作品中过多地考虑了素描因素,而忽略了色彩本身的表现力。2.由于考生过多考虑了环境色、光源色对物体的影响而忽略了物体的固有色,导致画面出现“乱”和“花”。
  针对以上问题,拿到试卷后,应先确定画面的整体色调。这需要从色彩的冷暖、色相上入手,抓住色彩的统一色调,确定是冷调还是暖调,是红调还是蓝调等,在复杂的色彩关系中找到主色调,把握它的整体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反复比较的方法,思考形与色的关系,用色彩来塑造型,用色彩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质感和空间,明确色彩的形成是色彩间的相互作用。
  三、空间关系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特征的。画面的空间可以分为背景空间与物体之间的空间。背景分立面和平面两大面。物体间的空间,这是在整个作画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包括了对物体的深入刻画和调整,也就是用色彩充分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它决定了你的作品是否能在众多的的试卷中脱颖而出。考生在这一环节上极易犯的错误:1.当考试是写生时,物体的每一处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晰的情况下,考生极容易钻入局部,把每一处都刻画得非常精彩,造成面面俱到,画面“平”,即徐悲鸿说的“谨毛而失貌”。2.画面上有丰富的色彩,背景的两大面却拉不开距离。
  解决问题的措施有:1.画物体的局部时要不断地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进行比较,比如远近物体的比较,近处的物体实、色彩纯,远处的物体虚,要高度概括,色彩灰。同时,经常调整画面不满意的地方,使一切细节服从于整体。2.打腹稿,明确背景两大面的转折。比较两大面,处理立面时笔触要大一些,色彩稍灰一些;处理平面时可以稍亮一些,笔触也可丰富一些。之后再在平面与立面中各自拉开它们的空间,以增强层次感和空间感。
如何训练、提高自己对色彩的感觉:色彩感觉大部分人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首先大家要对颜色有亲切感,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塞尚这样称呼自己的颜色:“小白”、“小棕”、“小蓝”,大家只有和自己颜色的感情亲切了,才感觉到色彩不是那么难于控制。
提高色彩感觉的训练途径:
1、训练用几种简单的颜色来调配丰富色彩的能力。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考生来说,调配颜色无疑是基本的技能之一,通过五到十节课的训练,熟悉调色的基本规律,能用八九种颜色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色彩大师们作画,用色一般很少,但色彩往往很丰富、到位。大家往往要经过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开始练习,颜色种类不易过多,练习调色能力。中间阶段可能要练习所有的常用色,避免对哪一种颜色过分偏爱,尽可能掌握每一种颜色的性能。最后,大家又要努力简化画面的颜色,做到用最少的颜色表达最多的色彩感觉。
2、训练不断寻求变化明度、纯度、冷暖的能力。明度、纯度、冷暖是色彩基本的要素,几乎所有的色彩语言都与他们有关,三者的自身变化和三者的交叉变化才使我们画面的绚丽色彩有了可能。
3、训练捕捉光色变化能力。“光之不存,色之焉附”,没有光就没有丰富的色彩效果。同时,自然光也是变化最多的光,一天中,早中晚色彩就有明显的特点。即使同一时间段,光色变化也是瞬息万变。利用外光写生能很好训练捕捉光色变化的能力。
4、训练用色彩的纯度变化、冷暖变化表现空间的能力。空间表现是色彩写生中的一大难题,除了运用素描关系表现空间以外,大家更要充分利用色彩关系表现空间。对比强(鲜灰对比、冷暖对比等)有往前的感觉。反之,有往后退的感觉。
一般规律为:
冷退暖进(色彩的冷暖)
灰退鲜进(颜色的鲜灰)
湿退干进(水份多为湿、水份少或无水分为干)
薄退厚进(颜色的薄厚)
疏退密进(概括、细节少的往后、变化多、细节丰富的往前)
弱退强进(对比弱、边缘弱往后退,反之往前)。
5、训练利用色彩来表现背光部的能力。背光部的的颜色不易判断,要善于把它放到整体中来比较。背光的颜色也应该用一定的色彩倾向。
6、训练形色结合的能力。美术高考不但考察大家驾驭色彩的能力,还考察大家形色结合的能力,水粉画一般采用直接画法,不同于罩染技法,要求以色塑形,这就要求有素描造型的能力,在这里形和色是紧密相连的,做到形色结合是大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缺少冷暖的对比与变化就会缺少色彩的跳动感。
2、 色彩的丰富不是颜色种类的多寡,几种颜色也可以调配出丰富的色彩关系。
3、 笔触是为色彩服务的,不要本末倒置。
4、 充分利用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对比因素。
 5、 不要片面的追求色彩的丰富而破坏整体的单纯性。
6、 不要片面追求条件色而使固有色面目全非。
7、 充分利用白色和水这两种媒介,“粉气”不等于“粉味”。
8、 看一张画,要从色调去看。别人的灰色调并不全是灰色,不能局部使用灰色就可以达到效果。纯色调也并不全是纯色。大家要从色调出发全面的看别人的颜色。临摹一张灰色调的的色彩范画,不能一 上去就调和灰色。这中间有个过程,调子像药水里的胶片一样,是逐步显像的。

 美术高考水粉学习的重、难点:一:色彩与形体。
  就是色彩与素描的关系问题。素描是研究形体的绘画方式,而物体的色彩是依附于形体而存在的。马蒂斯曾说:"如果素描属于心灵,色彩属于感官,那么你就必须首先画素描,培养心灵,并能够把色彩导入心灵的轨道"。
二:写生色彩的观察方法。
  颜料表现的只是一种相对的色彩关系,最重要的是理解几点:
1、物体暗面和亮面的色彩冷暖对比规律。
物体的亮面颜色如果偏冷,暗面颜色就会偏暖。反之,亮面颜色如果偏暖,暗面颜色就会偏冷。这种冷暖对比关系是增强画面上物体体积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2、物体空间远近的色彩变化规律。
表现物体远近的方法是运用色彩冷暖对比和虚实对比,用概括的手法,减弱远处的色彩对比造成平面感,才能使画面充满空间感。
3、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关系。
a.亮面:受光源的影响比较明显,刻画时可以加入光源的颜色;
b.暗面: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刻画时可以加入周围环境的颜色,反光就是一个明显的特例。
c.灰面:则是以物体的固有色为主。
  不同质感的物体,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相互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物体表面质地粗糙(如呢绒毛料、粗陶器具等),反光弱则固有色强,反之如玻璃器皿、金属物体表面光滑,反光强则固有色弱。
三:颜色运用。
  1、画面是否有统一的色调。色调一词简单地说是画面色彩的总倾向,或者说是画面色彩的总特征。色调在画面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画面效果起重大影响。色调不统一会产生画面色彩紊乱。
  画面的色调可以按色相分为红调子、黄调子等,按明度分为亮调、灰调、暗调等,按色性分为冷调、暖调等。画面色调是由不同的色相构成局部色调,各局部色调和谐对比形成总的画面色调特征。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每画一笔颜色,都要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防止在调配色彩时出现等量混合或混合次数过多的毛病。
  2、纯色与灰色的运用是否适当。“大面积协调,小局部对抗”。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明暗关系是相对应的,物体的亮面明度高,刻画时需要加入白色,所以降低了色彩的纯度;物体的暗面明度低,刻画时色彩不宜混合过多,反而可以用中低明度较纯的颜色进行塑造。一幅画面,如果有大面积的灰色,需要有局部的纯色,画面才有精神。同样,完全用纯色,画面各部分都给人以强烈的刺激,这时就需要用灰色来协调,以突出主体。
  3、对光源色和环境色的观察是否正确。一般光源色以对物体亮面的影响为主,特别是高光,基本上就是光源的颜色,这部分比较简单。而环境色就稍微复杂一些,严格说来,在一组静物里边,每个物体相互之间都应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反映到画面中每个物体的上面都应该可以找到周围物体的颜色,但这些颜色应该是一些微弱的反射或折射的颜色,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强或者减弱,而不一定要照搬对象。
四、色彩感觉。
  在前期的写生训练中,可以有意强化色彩感觉的培养,多找变化,物体不同的面尽量用不同的色块来表达。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色彩的辨别和感知能力。训练一段时间后,再讲色彩的调和方法,使较"花"的画面协调,这样色彩作业就可以克服"寡"的毛病。也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调色练习。
  色彩关系和谐,能将画面控制在灰绿色之中,表现出灰而不脏的色彩气分,做到层次分明。体现了该考生对整体色彩的把握能力。画面结构节奏完整,造型明确,主体醒目。其是面包实体感很强线条的运用具有一定的运动性,但略显碎乱。
  构图大胆地采用线分割画面,较好地运用逆光处理光影效果,具有良好而特别的画面气氛。结构分布衡合理,技法娴熟,明暗对比强烈,爽浪明快,用笔概括、稳健,较好体现了考生独具心的巧妙构图和绘画技能。只是物体的边缘线略感机械和锋利,阴影部分色彩不够通透。
  该考生对形体光色变化较为关注,表现出了室内光结较强的光感。其是前面的一组物体,光色变化明确。持续法熟练。色、笔、形结合到位。刚柔相济,形体圆浑,厚重较充分表现出对象的形质。但后面的香蕉、罐子的暗面投影过于黑死,使画面整体关系大为失色。
  画面结构朴实浑厚,布局传统平稳,色彩丰富,笔触轻快肯定,对形体的塑造较为准确合理,立体感强,苹果的暗部和反光部的色彩都能够较为清晰地体现出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变化,整幅画的空间层次公明,色彩柔和、协调。信封袋、白瓷盘和浅色衬布之间的差异和质感略显不足。
  该考生采用勾线的方法对画面进行处理,经线面结合的画法把握色彩空间,暗部和阴影部分均能较好地用冷色进行表现,使得受光面色彩鲜艳明快,冷暖对比较为强烈,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技法熟练,笔触肯定、准确,淋漓酣畅,繁而不乱。在整体效果上略显拥满,缺少变化。
  本试卷画面构图饱满,色彩丰富、自然,画面效果明亮,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和较好的运用色彩关系表现对象的能力。衬布的褶皱和纸袋的细节处理得生动具体,前亮后暗,空间关系好,画面明确合理。主体突出,虚实得当,富有表现力。
  此幅画的表现方法较有特点,基本采用的是干画法。物体本身受光与背光的颜色关系较明确,形体关系处理较好,酒瓶后背景的亮部处理得恰到好处,更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不足之处是塑造物体的边缘线缺乏处理,所以空间感较差。
  画面色彩鲜亮清新、明快。浓谈虚实变化细腻,色相、明度与纯度对比能控制在明快透明基础内。形体塑造基本完整。与前面的水果相比,罐子显得大方,背景与台布在处理上应更整体概括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色彩六大提分点,速速拿走!
【色彩静物】如何区分这些色彩的色调关系!
【水粉】回答问题——如何区分水粉的色调
油画——如何改变画面空间感?
初学色彩记住这6点,迅速掌握色彩技巧。
色彩掌握这六点,让你的画面更出效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