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雕塑
图3、图4
青瓷堆塑罐
图1、图2
图5 青瓷辟邪烛台
浙江“婺州窑”人物堆塑瓶
“婺州窑”人物堆塑瓶
“婺州窑”独创的多角瓶
               
东汉婺州窑人物堆塑瓶             北宋婺州窑铁店窑址出土乳浊釉盘口瓶
东汉 婺州窑鸡首盘口壶
 
大体定窑装饰技法可分为两类:
1、胎与釉的结合,或化妆土与釉的结合,创造出釉的深浅及色彩明暗的装饰。如:各种颜色釉及窑变等等。
2、用不同的装饰技法,达到改变器物外观和造型的装饰。
如:划,刻,印,雕塑,贴塑,捏塑,旋纹,堆贴,浮雕,削边,镂空,戳印,按压,三彩,点彩,红绿彩,压棱,卷边,颜色釉刻印花,模印,珍珠底,及纹样秀丽典雅的多种剔花和金彩描花等等。
每种技法又有复杂的变化,如雕塑就可分为两种:
1、大致模印后,再进行细部雕塑和刻划。如枕类大多如此,有些人俑也多用前后两片分别模印后,在进行粘合修整。
2、直接用手工捏塑而成。适于较小器物或器物局部,尤以小动物居多。
定窑大多时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装饰技法共同使用,有时甚至是多种技法共用。元代文人刘祁在《归潜志》一书中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赞誉,花瓷瓯是对白瓷上刻划剔印等多种装饰而言。
定窑图案装饰,根据器物的造型,巧妙运用花,叶,枝,梗,动物等的疏密转折,比例大小,从而达到适于器物最美的装饰。
所以,定窑器物造型与装饰二者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5eec3855g783f56b28dce&690.jpg (229.57 KB)
5eec3855g783f56ba2c6a&690.jpg (174.32 KB)
5eec3855g9719123683bb&690&690.jpg (163.86 KB)
产品内容:
作品名称:《古婺遗韵》婺州窑灰釉尊
规格尺寸:高31cm,直径24.5cm
获奖证明: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金奖
作品简介:
高31cm,口径17cm,腹径24.5cm,底径12.1cm,侈口,方唇,高颈,
丰肩,鼓园腹向下敛,圈足。作品采用传统婺州窑,贴、塑、刻、划、印、
跳dao等综合技法制作。器体造型稳重,工艺精细,通体施灰釉,更显古代婺
州窑之遗韵。
浙江省博物馆 元 龙泉窑盘
浙江省博物馆 东晋 瓯窑青瓷点彩鸡首壶
浙江省博物馆 东晋 瓯窑牛形灯
浙江省博物馆 东晋 德清窑熏炉
浙江省博物馆 清 青瓷刻花瓶
浙江省博物馆 北宋 婺州窑壶
浙江省博物馆 元 清瓷瓶
浙江省博物馆 东晋 越窑鸡首壶
浙江省博物馆 元 龙泉窑人物
浙江省博物馆 元 龙泉窑人物
浙江省博物馆 元 龙泉窑人物
浙江省博物馆 元 龙泉窑人物
浙江省博物馆 东汉 婺州窑堆塑罐
浙江省博物馆 东汉 婺州窑堆塑罐
浙江省博物馆 东汉 婺州窑堆塑罐
浙江省博物馆 东汉 婺州窑堆塑罐
浙江省博物馆 东汉 越窑洗残片
浙江省博物馆 元 龙泉窑盘残片
浙江省博物馆 北宋 龙泉窑青瓷刻花碗
浙江省博物馆 南朝 青瓷褐彩罐.
浙江省博物馆 三国` 越窑兔形砚滴
浙江省博物馆 南宋 蟠龙瓶
:
[器材]:
[器材]:
[器材
[器材]:
[器材]:距今都五六千年啦;他们是怎么发明的呢?太强了吧
龙山文化红陶鬹   公元前2400年-2000年
上海博物馆
马家窑文化彩陶圆圈纹壶  公元前2200年-2000年
上海博物馆
崧泽文化黑陶刻纹盖罐   公元前3800年-3200年
上海博物馆
看到这个竹节瓶实在是太......了,这设计这工艺,漂亮漂亮漂亮
崧泽文化灰陶竹节型瓶   公元前3800年-3200年
上海博物馆
商的年代无定说,如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商朝取代夏朝的时间约前1600年至前1556年之间,大约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共510年(或554年)。
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前期屡屡迁都。
原始青瓷至晚出现于商代,盛烧于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以后衰落。
实在太遥远了,而且商朝人估计都忙着做青铜,陶器几乎很少见
商 白陶刻纹尊   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表面制作工艺复杂了,但觉得造型太硬了,可能是青铜器设计师附送的设计图纸
印纹硬陶方格纹曲柄罐 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战国
东汉
25年-220年
东汉时期,青瓷已经可以很成功的烧造
日常用具的展品较少,出现了陶俑,我想大概都是墓葬用途。
东汉 彩绘陶俑
东汉
东汉 彩绘陶俑02
东汉
三国 吴
东汉时期至三国(吴)西晋青瓷烧造技术有很大发展。
很俏皮的罐子,出土于浙江武义,看相貌不像人类,像猫头鹰,鼻子好挺啊!
三国(吴) 婺州窑青釉堆塑人物罐   公元222-280年
三国 吴
西晋
公元265-317年
烧造产区有所扩大,但产品质量有下降趋势。
大概是因为这段时期战乱动荡,国号更迭,设计师估计连安全都不能保障,也没什么心思创作了吧。这个是夜壶吧,怎么中间还有透气孔?
西晋 青釉虎子   公元265-317年
西晋
西晋 青釉狮形辟邪    公元265-317年
西晋
公元581-618年
朝代时间比较短,看到了不少陶俑类,还是更喜欢东汉的
隋 白釉弹琵琶女佣
隋 白釉吹箫女佣
隋 白釉陶捧罐女佣
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历史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
唐五代南方越窑青瓷烧造的精益求精,北方邢窑白瓷制作的尽善尽美,代表了南北两大不同瓷系的烧造水平。而唐代彩色釉陶器的制作标志着我国古代制陶工艺在这时期的突飞猛进。
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较以前朝代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细节体现都要精细生动的多,的确国力强劲啊;
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朗,五代以后逐步消失。
唐 彩色陶文吏俑
唐 彩色陶文吏俑
唐 彩色釉陶镇墓兽
唐 彩色釉陶天王俑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这一时期,中国陶瓷业进入一个全盛时期。
在宋代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为宫廷烧造。
著名的景德镇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
之后很少看到墓葬品,基本都是日常用具;喜欢明清时的色彩斑斓,更喜欢宋人清雅的白釉。
北宋 白釉莲花口弦纹六管瓶
北宋
北宋 定窑白釉执壶
北宋
北宋 定窑酱色釉盏托
北宋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是北宋的延续,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后被蒙古人在灭到金国之后侵占。
不奢华,却是如此的雅致
南宋 郊坛下官窑瓶
南宋
南宋 哥窑五足洗
南宋
公元1271-1368
1271年蒙古人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1276年攻占临安,宋亡。
原以为草原民族时期的瓷器应该是粗线条的,但两宋时期的青白瓷实在是太令人心动了,蒙古人也一定超爱。
元 哥窑葵口盆
元 景德镇窑青花骑兽吹螺人像
元 景德镇窑青白釉佛像
公元1368-1644年
明朝商品经济发达,专门为皇家烧瓷设御器厂于景德镇,使之成为举世公认的"瓷都"。
明代被部份学者视为中国瓷业的最高峰,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青花。
宋元罕有青花记载;明初人鄙薄其流俗,加之因憎恨外族入主而不提元人艺事,致使青花来源不明,其始制年代存疑,令后人误以为明代首创青花。文献记载的最早带有款识的青花器物就是永乐青花压手杯,且有实物存世,现藏北京故宫。
实际上元代中期青花业就已成熟,有大量精品输出海外。
元末,江西很早就脱离蒙古政府实际控制,景德镇也为朱元璋麾下所控制,甚至成为其重要的军费来源之一。
可惜拍的都不行,见谅。
十五世纪中期 景德镇窑青花双狮戏球纹盘
明 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
明 德化窑白釉执壶
明 德化窑白釉执壶
明成化 漳州窑佛像
明宣德 景德镇窑白釉暗花双耳扁壶
明崇祯 景德镇窑白釉漏雕上元侍饮诗碗
清 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华丽丽的瓷器,雍容华贵,黄釉、红釉、甚至还有金釉;皇室的风范。
清康熙 景德镇窑虹彩加金开光鸟兽纹瓶
清 康熙
清康熙 景德镇窑金柚碗
清 康熙
清康熙 景德镇窑豇豆红釉瓶
清 康熙
清康熙 景德镇窑釉里红鱼藻纹缸
清 康熙
清康熙 景德镇窑黄釉碗托
清 康熙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
清 康熙
清 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乾隆官窑款以青花款为主,色调深沉,也有抹红和珐琅料,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
珐琅的运用让瓷器尊贵味十足,乾隆时期的瓷器特点明显,色调都比较深沉,即使青花也较前朝色泽偏暗。
清乾隆 景德镇窑蓝釉金银彩陶果纹瓶
清 乾隆
清乾隆 胭脂红釉珐琅彩碗
清 乾隆
清乾隆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四联瓶
清 乾隆
清乾隆 景德镇窑粉彩百鹿图尊
清 乾隆
以上是位于上海博物馆二楼的“中国古代陶瓷馆”。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古代汉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时沙门室利防等18人到中国的记载。
展品多为佛像,从北魏开始,正是西晋灭亡五胡乱华的时期;这段时期大汉民族几近亡种灭族。
北魏
公元386~534
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拓跋魏。
北魏时期定都洛阳,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
拓跋鲜卑人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北魏时期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道教和琐罗亚斯德教。比较著名的有云岗佛教石窟约兴建于460年,历时约35年。之后,北魏孝文帝亦于龙门兴建石窟。
北魏 交脚弥勒菩萨石像
北魏
南朝
公元420—589
中国南北朝时期,是据有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四朝的总称。因四朝都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市,故后人或借指南京。
这不是金属雕像哦,而是鎏金的石像;于南朝梁中大同元年造,即公元546年。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当时宗教兴盛程度可见一斑。
南朝梁中大同元年 释慧影造释迦牟尼夫佛鎏金石像
南朝
北齐
公元550年—577年
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史称后齐。后为北周所灭。
这段历史可能了解较少,大家熟知的兰陵王即是北齐大将,名高长恭(公元541年- 573年)北齐大将,乃北齐高祖高欢之孙。
尽管前后只有27年即被北周灭,但公认部分中国史上最精致的佛像是座落于北齐的佛寺洞窟寺。
北齐时期佛教石窟以响堂山石窟为代表,北响堂山石窟开凿于邯郸峰峰鼓山西麓,南响堂山石窟开凿于邯郸峰峰鼓山南麓。
北齐 菩萨石像
北齐
北齐 佛石像
北齐
佛祖,您额头的宝石是被谁夺走了呢?
北齐 释迦佛石像
北齐
北齐 释迦佛石像
北齐
北周
公元557年—581年
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宇文周”。为人熟知的是周武帝灭佛一事,公元574年到578年,下令“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古代雕塑馆看到太多的破坏,失去佛头的,没有佛手的,自然损毁的,被盗的;在灭佛运动中能保存下来的这千佛碑也许已经无比幸运。
北周 千佛石碑
北周
北周 千佛石碑
北周
北周 千佛石碑
北周
公元581年—618年
大定元年(581年),北周静帝受禅帝位于大丞相杨坚,改元开皇,建立隋朝。因为杨坚原为随国公,但“随”字的“辶”意思有忽走忽停不稳定之意,于是他便弃了“辶”,创了“隋”这个新字作为王朝之名。
自南北朝以来,佛道儒统称三教,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隋文帝主张调和宗教与儒学,采用三教并重的策略,由于国家开放,流行于西亚的祆教也在中国广为流传。
北周武帝灭佛时,智仙隐藏在杨家,预言隋文帝日后会做皇帝,重兴佛法。隋文帝深信自己得佛保佑,佛教成为隋朝国教。由此隋朝期佛教进入极盛阶段。
隋 观世音菩萨石像
隋 大势至菩萨石像
这是铜质哦,少见,工艺精湛
隋 阿弥陀佛三尊铜像
隋 大势至菩萨石像
公元618—907年
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
自汉族的名门陇西李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著名的有西汉飞将军李广等;同时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了。
唐朝以道教为国教,王公贵族皆以道士为荣,并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经典开科取士。
唐朝初年玄奘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这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祆教也随着交流传入中国。
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佛,使得除禅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
唐 天王石雕头像
唐 菩萨石像
唐 天王石像
唐代有以胖为美的说法,环肥之美起源于北方,李唐王朝深受鲜卑血统影响,保持著游牧生活的一些习性;因此实则崇尚剽悍、以健硕、丰腴的体魄为美;
这尊菩萨像让人着迷,是我最喜欢的一尊;材质为汉白玉,更使其不同于其他石像,肌肤犹如弹性一般。
美哉!!!
唐 菩萨石像
唐 菩萨石像
唐 菩萨石像
唐 菩萨石像
唐 菩萨石像
唐 菩萨石像
你怎么这么美!
公元960—1279年
终结五代十国,分北宋和南宋。
太惊奇了,木制的,这是什么奇木啊!
宋 菩萨漆金彩绘木像
公元1115-1234年
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王朝,后为忽必烈所灭。
佛教早在女真族时期即有流传,金灭辽及北宋后,受中原佛教的影响,如华严、禅、净、密教、戒律各宗都有相当的发展,其中禅宗尤为盛行。
又是木质!!!
金 菩萨漆金彩绘木雕像
金 菩萨漆金彩绘木雕像
我想为什么古代雕像几乎都是石材质,宋后几乎很少有展品?
想了三个原因
1、唐朝初期佛教鼎盛,后朝不及,没有大规模的石窟开凿;
2、唐朝之后僧侣更多运用木材雕刻,比较易燃,也容易腐烂,留存后世难度太大;
3、保存较好的都还在寺庙中供奉,不会存于博物馆中。
第3天
2009-02-16
神秘的公元前,中国古代青铜馆里有一半的字是不认识的,本就没文化,倒也不伤自尊心。
当然面对这些时间铭牌,敬畏之心我是有的。
中国古代青铜馆位于上博一楼。
商代 中期
公元前七世纪上叶半-前七世纪上叶半
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原夏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帝国后建立。经历17代31王,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兽面纹
商代中期 兽面纹壶
商代 中期
商代 晚期
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据商代的甲骨资料来看,殷商时代的万物崇拜依旧盛行,信仰对象包含大自然的各方面,例如:河神、山神、日月星辰、地神等对象。“帝”是商人心中的最大神,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也是社会秩序的主宰。
一定有灵负载他们身上
商代晚期 戨觚
商代 晚期
商代晚期 戨觚
商代 晚期
瓿是一种盛酒器。此瓿大口,短颈,广肩,深腹。肩部置羊首四具,间隔一鸟。
商代晚期 四羊首瓿
商代 晚期
觥是盛酒器。觥盖前端是昂然而出的兽首,牴角、双耳凌空翘起,两目圆睁,神态肃穆。盖后端作牛角形兽面纹,双耳翘出于器表。盖的中脊浮雕一条小龙,长体卷尾,两侧是凤纹,凤的前方各有一条小蛇。觥体周身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冠飘逸,昂首伫立,凤爪置于圈足。其余诸凤长尾逶迤,各择空间而居,因所处部位不同而各具形态。
商代晚期 共父乙觥
商代 晚期
腹内壁铸一以钺斩人首形的象形字,为“刘”之本字。
商代晚期 刘鼎
商代 晚期
西周 早期
公元前11世纪
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
西周早期 蕈头剑
西周 早期
西周早期 湀古方尊
西周 早期
爵,斟酒器,盛行于商代与西周时期,商代较多,至春秋战国时期爵就少见了。
爵是斟酒而非饮酒用的,爵与觚成组出现,觚为饮酒之器。
西周早期 旅祖丁爵
西周 早期
西周 晚期
公元前9世纪上叶半-前771年
1940年陕西扶风法门镇出土,器主名梁其,官名膳夫。
梁其钟传世共五件,另一说法为6件,其中上海博物馆藏3件,南京市博物馆1件,法国吉美博物馆1件,另一件不知下落。
西周晚期 梁其钟
西周 晚期
西周晚期 龙纹钟
西周 晚期
春秋 早期
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叶半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春秋时期的得名,即是因孔子修订鲁国史书《春秋》而得名。
是用于盥洗的青铜器。形体较大,整器风格质朴浑厚。盘壁的两侧有一对宽厚的副耳,外侧饰有云纹。盘的前后各攀一条曲角形的龙,龙首耸出盘沿,作探视状;龙身躬背曲体似于跃入盘内水中。盘内底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鱼为七条一周,龟、蛙为相间排列。盘的中心是一只带有头冠的雄性水鸟,边上为四条鱼,外圈为四只头上无冠的雌性水鸟。有趣的是,所有的动物可以在原位作360度的转动,神奇吧。
春秋早期 子仲姜盘
春秋 早期
春秋早期 子仲姜盘
春秋 早期
春秋 晚期
公元前6世纪上叶半-前476年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交龙垂鳞纹鼎不似一般青铜,微微泛着蓝紫色光彩
春秋晚期 交龙垂鳞纹鼎
春秋 晚期
出土于齐国属地临淄,牺尊为盛酒器。
春秋晚期 牺尊
春秋 晚期
春秋晚期 透雕蟠龙鼓座
春秋 晚期
鉴是盛水器,日常中也可用来盛冰。此器形如大缸,平底。器腹两侧有虎头状兽耳,两耳间的口沿旁有小虎攀缘器口,作探水状。通体饰繁密的交龙纹三周。器内壁有铭文两行十三字,记吴王夫差用青铜作此鉴,为吴王夫差宫廷中御用之物。
春秋晚期 吴王夫差鑑
春秋 晚期
战国
公元前476年-前221年
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
战国晚期 春成侯盉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欣赏| 上海博物馆【典藏精选】:【陶瓷】,美不胜收!
CHINA——瓷的祖国!中国陶瓷赏析(图文)[170P]
【原】上海博物馆-1:中国古代陶瓷展
[转载]上海踏春行(11),上海博物馆之陶瓷馆(下)
赣博藏元代陶瓷器精品鉴赏(上)
馆藏的经典元青花!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三)辽金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