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到中年,脑动脉硬化,需要及时预防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简称CCCI,是20世纪90年代,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的疾病诊断概念,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狭窄,以及大脑血液低灌注,导致脑血流量轻度低于生理需求量,在血流减少和代谢降低的基础上,引起区域性、波动性轻度脑功能障碍,病程超过2个月。研究表明,中老年群体中,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超过60%,是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及时预防,才能减轻健康危害。

大脑,是人体内的耗氧大户。通常,人到中年,年龄超过40岁以后,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在此基础上,血管的管腔会逐渐变窄,动脉壁上会形成微小血栓,并且脱落,从而造成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减慢。而且,年龄增大以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也相对降低,脑血管的自主调节能力开始下降,因此,只要大脑供血发生轻微变化,就会引起相关症状。

慢性脑供血不足,还有1个相近的概念,叫慢性脑缺血,或慢性低灌注,简称CCH,是脑血管结构病变,以及血液浓度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性低灌注,导致大脑整体,或前、后循环的区域性供血减少,每百克脑组织的每分钟血流量,低于25至45毫升,不能维持正常的脑组织代谢需要,从而引起慢性、波动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但是,没有明确的局灶性神经缺失体征,或者导致脑梗死及急性血管性痴呆等血管危险因素,病程多数在3个月以上。

慢性脑供血不足,起病隐匿,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整天昏昏沉沉,头部钝痛或胀痛,有紧箍感,发生睡眠障碍,早醒或醒后难以入睡。 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容易忘事,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同时,还会导致精神异常,情绪波动、烦躁易怒、心情抑郁、沉默寡言、淡漠无语、欲望降低。躯体症状主要包括听力下降、眼花、耳鸣,偶尔发生单侧或双侧肢体麻木、无力、僵直、行走不稳、流涎、舌头或面部发麻、喝水呛咳、心悸、多汗、小便控制能力下降、晕倒等。

慢性脑供血不足,有1个显著的特征,是神经系统检查无法找到明确的定位损害表现,影像检查,也缺乏特异性依据。彩色超声检查,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斑块、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表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或计算机断层灌注成像CTP,可以发现多个区域的脑血流降低。根据相关的检查,可以将慢性脑供血不足,按照缺血部位,分为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缺血型、颈内动脉缺血型,或者按照缺血程度分为3种类型。

日本的脑卒中学会,于2000年修订的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共有8项条件,其中,前5项为必备条件。第1,有头痛、头痛、头沉等症状。第2,伴有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改变,或者闻及脑灌注动脉的血管杂音。第3,没有大脑的局灶神经体征。第4,T或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血管性器质性脑改变。第5,排除其他疾病。第6,年龄超过45岁。第7,脑循环检查确认脑血流降低。第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多普勒检查,提示脑灌流动脉存在阻塞或狭窄。

慢性脑供血不足,会导致脑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比如,大脑皮质萎缩、神经元变性、脑白质疏松、胶质细胞增生,也会诱发氧化应激、炎性因子表达增多、细胞凋亡、神经递质水平紊乱。因此,需要及时识别,尽早采取应对措施。比如,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血流量、维持充足且稳定的血液供应。目前使用的药物,主要是钙离子拮抗剂,比如,西比灵。同时,需要控制血压水平、降低血脂水平,对于慢性头晕及认知障碍,可以使用丁苯酞治疗。如果炎性血管狭窄超过70%,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球囊扩张术、脑动脉支架置入、动脉吻合术等手术治疗。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供血不足 知识集锦
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可掉以轻心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有哪些?
“脑供血”不足,身体可能有3个提示,占一个,也要趁早检查
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及疗法
脑供血不足较为常见的病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