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知雄守雌才是柔弱胜刚强之大智慧

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道德经》中第二十八章的解读。世上总有一些人喜欢锋芒毕露,深怕别人不知道其才能,可纵观古今,真正成大事者,皆懂得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此章中老子就为大家解说了《道德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知雄守雌才是柔弱胜刚强之大智慧: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释义:深知雄强之道,却能安处柔弱之位做天下的溪谷。做天下的溪谷就能常德不离身,回归婴儿般的纯洁状态。

深知亲民之德,却能安处忧魅之地,做天下的榜样。做天下的榜样就能常保美德而无过失,回归宇宙之原初状态。

深知荣耀之理,却能安处卑屈之地,做天下的深谷。做天下的深谷就能常德完足,返璞归真。真璞的状态分散就成为具体的物,圣人领会这一原则就可以领袖群伦,因此完善的政治是不可损害和分割的。

老子生活的春秋末年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纷纭扰攘。针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老子提出了知雄守雌的原则。”守雌“含有持静、处厚、守柔之意,又有内敛、明练、含藏之意。

守雌不是退缩逃避,而是提醒人们以柔弱退守之道来保身处事,过安宁的日子。守雌与知雄相辅相成,先对”雄“的一面透彻了解,然后居于雌的地位。

这个道理正如人们说提倡的”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因为卑贱者更注意体察信息,谦虚谨慎,不得不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而高贵者更容易有骄娇二气,易犯刚愎自用,脱离实际,心图侥幸,大意失荆州的错误。因此把自己看得低下一些,更容易接近真理。

老子主张”复归“,明确反对用仁、义、礼、智、信等清规戒律束缚人,塑造人。反对用这些说教扭曲人的本性,提倡让人们返回到自然素朴的状态,即返璞归真。

守雌、守黑、守辱类似的说法还有守拙、安平、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等。《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就是一个能守拙的人。

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过老子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而是为天下溪,为天下式,为天下谷,也就是虚怀若谷,从零开始;谦恭纳士,从善如流;宰相肚里能撑船,退一步天高地阔等等。

此章值得深思的是最反对用智谋取天下的老子,所提倡的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却成为最大,最深,最神奇的计谋。

一个人最难做到的,是在崇高的荣辱面前保持平静。知道自己强大,却安于在柔弱的位子,才能强而不折得以保全。

姬昌被纣王囚禁七年后,得到黄飞虎还有雷震子的帮助返回朝歌。西岐大将军南宫适因为伯邑考世子的冤死,而请求姬昌发兵讨伐商纣。

姬昌精通卜算,更懂周易,他深知水满则溢,日满则亏,月圆则缺,器满则倾。商纣虽然气数将近,但却未到真正的时机。此时天下虽有四百诸侯发兵造反,可四大诸侯只剩下崇侯虎,还有他俩人,他更被纣王封为诸侯长,欲让自己来平定天下叛乱。

一般人只看到身居高位的人处于花团锦簇之中,而没有看到他们正处在荆棘,陷阱,沼泽之中。他们正处在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稍有不慎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如何才能在水深火热中避祸呢?

周文王运用知雄守雌,以退为进的策略,一边寻访明贤明之士的辅佐,一边继续效忠大商,使纣王认为他老实敦厚,所以在能力不及的时候逃过来灭顶之灾。

善于韬光养晦,懂得隐忍之人多能成就大业,且能功成身退,全身保命。而锋芒毕露,力压群雄者,下被嫉妒上被猜疑,自然难有所成,甚至不得善终。

白起仗着自己曾经在长平一战大胜赵军,之后屡次不奉秦王号召,最后被悲惨赐死;韩信仗着自己战胜项羽,而在刘邦面前无礼,最终被吕后所除。

这些都是历史上最真实的事情,也是非常形象的例子。做人还是应该谦虚一些,大气一些,就如老子《道德经》中,其实整本都在强调的”柔弱胜刚强“,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得以简单,而灵魂更加无所牵挂,最终也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中的“知雄守雌”究竟是什么意思?
老子崇尚柔弱不争的思想,为何朱熹却说老子的心最毒
如何理解“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句话?
知雄守雌,以柔胜刚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知雄要达到什么程度?知雄守雌哪个重要
《道德经》精解第二十八章,常德乃知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