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淳化阁帖》——黑白剪影中的经典风骨

                               锦弦|文

 

前言:薄薄的一张纸,几行墨迹,因为寄予了书者的情思和生命,而显得格外晶莹美好。然而岁月是无情的,朝代更迭,战乱流离,将那些动人心魄的墨迹最终化为乌有,似乎是宿命一般不可避免。但岁月又是仁慈的,无论怎么毁灭,却也总会在不经意间留下只言片语、蛛丝马迹,又像是有意留下了一串密码,等待有心人去开启,将美好的弦音代代相传。

 

 

注:本文中所载书法作品均为慕晋堂主刘建平临摹《淳化阁帖》王羲之部分

 

 

 

 

 

 

 

 

翻开《淳化阁帖》,一千多年的书法轨迹跃然眼前,仿佛能看到一串串黑白“密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更记载着中国人生命的华彩篇章。赵孟頫盛赞其“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启功称它为彩陶般的魏晋至唐法书的原始留影,可见其历史地位之不可比拟。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到魏晋时期、唐代达到巅峰。然而历经晚唐、五代之乱,到了宋初,整个社会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书法艺术,所受摧残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淳化三年(992),宋太宗赵光义令翰林院侍书王著甄选内府所藏历代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并装订成帖,成为《淳化阁帖》。《淳化阁帖》传为十卷,一卷为历代帝王法帖;二至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六至八卷为王羲之书法,九至十卷为王献之书法。

 

 

 

 

 

 

 

 

《淳化阁帖》共收录历代书家102人共计420帖;这部中国书法史的第一部大型图典中,“二王”作品233帖,占总帖数的55.25%,继唐太宗之后,进一步正式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亦确立了正统书法审美标准,即二王的中庸、中和、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与中国正统的孔孟之道相合,使“二王”书法成为一条看不见、但处处感觉得到的中国书法审美发展“中轴线”。

 

 

 

 

 

 

 

 

最初纯粹为贵族专享的《淳化阁帖》,其原版材料采用的是当时最上等的歙州贡墨和轻似蝉翼白如雪的澄心堂纸,捶拓极为考究,拓印的量很小,只赐给亲近大臣,因而外间流传不多。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失火,原版不幸全部焚毁。

 

 

 

 

 

 

 

 

 

“祸兮,福之所倚”,这一场火灾,彻底改变了《淳化阁帖》的命运,使它终于从贵族的神坛上走下来,见到了众生。

 

 

 

 

 

 

 

 

一方面自万庆失火毁版后,陆续有以初刻本为本加以修订重摹的翻刻本出现,各本精芜不一,但在历史上都非常著名。这些帖本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再加上屡屡翻摹,版本繁多,到明清民国时代,有世间《阁帖》不胜数之叹。这说明,《淳化阁帖》的艺术价值,不再仅仅局限于少数权贵和精英阶层,整个社会需要它,而且认可它,进一步发挥了其存在价值。

 

 

 

 

 

 

 

另一方面,《淳化阁帖》的出现,也带动了其他丛帖的出现,个人集帖也纷纷出现。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可以说,《淳化阁帖》带动了当时的字帖出版业,极大地促进了民间书法的传播,带动了文化的繁荣。

 

 

 

 

 

 

 

 

 

同时,以《淳化阁帖》为滥觞,后来考证法帖源流、真伪,研究书家行略,就成为一门专学,称帖学。一部书法集帖,最后导致了一个国学学科的产生,可谓泽被后世。就好比书法这么一门古人留下来的艺术财富,对于今天已经习惯了打字机的我们,依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可以无尽地探索、追寻、发展,产生出种种相关的文化艺术事业。

 

 

 

 

 

 

 

 

由此可见,《淳化阁帖》的历史功绩不可估量。时至今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部法帖的经典中的经典,更是象征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宝贵遗产。尤其是北宋祖刻本,经历千余年的劫难,辗转流传(甚至流出国门),至今已是凤毛麟角,价值连城。现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四卷《淳化阁帖》,第四、七、八卷为北宋祖刻本,第六卷为宋代重辑、翻摹的北宋(泉州本)祖本。

 

 

 

 

 

 

 

 

 由《淳化阁帖》展开,纵观整个书法历史,会发现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实用性的导向、科技的进步(譬如印刷术),对于艺术来说,一方面具有在“面”上的推广作用,形式上的普及作用,但是对于保留艺术本源精神来说,却又带来极大的危机,这也许和现代化所带来的人的“异化”有关。但是我们不能阻止历史发展的车轮,正如《淳化阁帖》原本只是少数贵族的精神财富,最终依然需要走向大众。换句话说,美好的东西不可能只为少数人所垄断,唯有“藏天下于天下”,才是最终的出路。书法这么一门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到今天也必然会走向更多人,甚至走向全世界。那么如何在向外生发的同时,保留好艺术的“原汁原味”,守住初心,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书法墨迹原本不容易保存,经过拓印,固然会失却不少原来的神采和风姿,尤其是经过一而再、再而三地拓印,神韵或已损失大半。这不能不说一种无奈和遗憾,却也是一种必然,正如同生命的本质一样——一切美好必然逝去。徒然叹息是没有任何益处的,不如尽心尽力地去爱护好我们所拥有的经典,哪怕只是黑白剪影,亦足以让我们惊心动魄,描摹不尽,爱之不尽。从经典中吸收营养,也必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翻开这一部从贴,就仿佛看到了岁月中的黑白留影,时光把一切绚烂都最终磨砺成了平淡的黑白,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最终化为斑驳的影像,然而那时的人们情怀是如此的高远,风骨是如此的高逸,一切都是无意于佳而佳,无意于美而格外美,故而成为经典。故我们在描摹其形的同时,更应领会经典的精神、风骨,方能把经典真正化为生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让我们一起欣赏慕晋堂主临摹的这组《淳化阁帖》(王羲之部分)作品,一起感受魏晋笔韵,或能有所得。

 

 

 

 

 

 

 


 

堂主介绍

 

刘建平,字叔安,号慕晋堂主、晋堂、心斋,1969年12月生,湖南邵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湖南)理事;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成长在古老而灵秀的湘中大地,自幼醉心山水,热爱艺术。于16岁韶华初次接触书法,便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格外钟情,倾慕魏晋风流,故自号“慕晋堂主”。2002年获得全国书法首届“兰亭奖”,2004年获得全国(书法)“五一文化奖”。2009年获湖南省书坛“十大人物”称号。2015年5月,在长沙举办了第一场大型个人书法展“梦回经典”。其书法于西安碑林、浯溪碑林、橘子洲头、河南白马寺等地刻碑或收藏。

 


 

 走近经

 走近魏晋

 品读书法艺术

 承中华文化

把碎片化阅读变成诗意

慕晋堂书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淳化阁帖》7
宋拓善本《淳化阁帖》第五卷
淳化阁卷-“丛帖始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是中国书法方向
淳化贴卷一:历代帝王法帖
淳化阁帖 十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