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的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技术活,但它的基础在于自身的修养。怎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呢?

1、读一读,穿心醒脑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金字塔式的发展,只有博览百家形成厚重的塔底,才能筑就坚实的塔尖。信息往往以文字为主要载体,阅读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为创造新知识提供智慧和灵感,还可以开启人的心灵,塑造充实完善的人生。

阅读是吸取养料,写作是思考的理性表达,它们是一切学习、创造过程的基本环节。要在阅读中开发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把阅读当成搜寻和处理信息的重要途径,尽量选择经典的文章书籍或独具特色的优秀文章。阅读方法应精读与博览相辅相成,一般文章的阅读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博览即可,从事的专业和所做学问的主干读之宜慢宜精,力求烂熟于心,真正掌握阅读这把开启智慧和心灵的钥匙。

2、走一走,脚跟点地

调查研究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有效途径,是沟通认识与实践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好思想好文章是用脚板写出来的。调查研究更像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有人做过统计,蜜蜂酿一公斤蜜,需要在一万朵花上采集原料。这就说明要对一个事物全面、客观地了解认识,必须有大量的调查,否则就很难看出复杂事物的全貌,很难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有的文章看上去很“花哨”,引用了许多东西,名言名句也很多,可自己的话不多。要讲实,基本的是要把大道理与小道理结合起来。

要注意所讲的这些不能把你自己的观点给掩盖了,提倡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讲自己的话。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用自己的耳朵倾听声音,用自己的腿脚调查研究,给文字注入清新的气息。这样形成的文字就会调查清、分析精、措施实,文章贴近工作实际,有指导性、有实践性。

3、剪一剪,手边备料

文章写得好,摘抄剪贴不可少。高手功夫下在平时,关键时刻发力,方才有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博学纵览会潜移默化地开拓人的视野,知识丰富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判断表达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起草材料,必须把广泛涉猎作为增强驾驭材料能力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方法。写文章要大量占有资料,好题材需要有精辟的观点、生动的事例、经典的格言佐证,引用摘抄是撰写文章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当然,抄要抄“意”而不抄字,要精于原稿,高于原稿,通过加工提炼,达到“找不到取处”的程度。此外,像社论、理论研究、评论员文章等,都极具价值,坚持收集整理,思维的层次就会逐步提高。特别是应急性文字材料,时间紧、要求高,手边要有一堆分门别类的资料作支撑。平时预有准备,遇有写作任务方能挥笔而上,材料果断出手。

4、辩一辩,抬杠学艺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在寂寞中写作,在与人讨论中形成思想。这句名言道出“辩”的重要性。“辩”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求得别人帮助。你“侃”的时

候,别人可以挑剔,也可以引申,相互启发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的观点。民间也有“抬杠学艺”的说法。一个脑袋想问题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走偏,甚至会被不良因素所限制。对拿不准的热点、难点问题,先立起个靶子,来点“引火烧身”,展开讨论,汇集体之智慧、结能人之才气,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去虚存实的过滤和筛选,三抬两抬,不明白的明白了,拿不准的拿准了。

5、想一想,思接千载

事物在思考中感悟,认识在思考中深刻,思想在思考中鲜明,语言在思考中生动。撰写文章是一个选定课题、深入调研、收集资料、文字表述和成果转化的复杂过程,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脑力劳动。思考越经常,头脑越灵活;思考越

深入,论述越深刻。没有思考的写作就没有质量,如果看了问了而不去思,就难以在脑子里留下东西,最终是学而无获或收效甚微。有的同志不善于思考,报也看了,书也读了,眼睛忙、脑子闲,这样的读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缺会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

思考的果实虽然甜美,但思考的过程却很辛苦。想,不间断地想,是砥砺思想之剑的磨刀石。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思考,对一天的事过过电影,把偶尔的火花、零散的思绪归归类。这样坚持一段时间,确实受益匪浅。正如“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灵感也总是惠顾有准备的头脑。长时间的思想沉淀,就像有了一个零存整取的思想存折,存进去的是只言片语,取出来的是整体观念。

6、讲一讲,意纳心胸。

职场文案坐下来能写,上司满意;具体事能办,各级放心;站起来能讲,听众服气。讲是一个思辨结合的过程,更是一个意纳心胸的过程。通过讲,对社会大环境认识越加准确深刻,工作的视野越加宽广,分析问题越加精准,写作思路亦随之越加深邃。当前,形势任务发展很快,各种新情况、新事物、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困扰官场、职场、商场的现实问题多。要针对各层人员的成长成才成家问题进行解疑释惑。要把理论性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真正能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力争讲实话、讲自己的话、讲对团队建设管用的话,一句话,就是要讲令人耳目一新的话。

7、熬一熬,坐热板凳

岗位是安身立命之本,工作是快乐生活之源,事业是人生价值之标。干写文章这一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把它当作事业去干。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八小时之外,是一个有丰富弹性的空间,谁利用好,谁就会有收获。有人做过计算,每天读1小时的书,能读18000 字,一周读12.6万字,一年可读650多万字,相当于30万字的书20多本。一篇有实际价值、有思想冲击力的材料,往往需要加班加点,绞尽脑汁,熬心费神“爬格子”。从事文字工作,要吃得起清苦,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把冷板凳坐热。白天工作8小时,晚上再熬上几小时,一天变两天,一年变两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终有收获。

8、逼一逼,妙笔生花

真正的写作高手都是逼出来、苦练出来的。有写作任务,要积极参与,勇挑重担;没有写作任务,要自己给自己压担子,时有所思、日有所写、周有所文。“光看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看进步很慢”,就是说,只看材料而不动笔去写,就会觉得别人弄的水平不行;可自己一弄,还不如人家。有个名记者介绍他写作的诀窍只说了两个字—多写。

第一要敢于写。不要把写看得太神秘,不能有自卑感。万事开头难,敢写就不难。

第二要不停地写。写东西的同志有个共同的感受,一停笔就懒得动笔。休一个月假,再拿笔就打怵,望写生叹。因此要有马不停蹄的精神,如武术界和戏曲界常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第三要马上写。对好的信息、线索,要趁热打铁,立马动笔;一放一拖就凉了,冲动少了,灵感也没了。

第四要逼着自己写。从某种意义上讲,水平是逼出来、压出来的。要逼着自己坐下来,把笔拿起来,把第一行写出来。没有劳作苦,怎识五谷香。实践表明:写是最好的学习。苦学多练常写,涉猎愈加广泛,思想愈加深刻,笔锋愈加犀利,领导愈加赏识,工作愈加出色。

9、挖一挖,开掘活水

文似观山不喜平。独创性的一个标志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将它充分发挥,使读者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下发现这么多的东西。文章要写得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有震慑力,必须抓问题。不抓问题,就会缺乏深度和力度,让人“不解渴”。因此,无论是文章的主题确定、观点提炼、正式行文,都必须是针对问题而来,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对问题有深刻的研究,写出的东西才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写出的东西才有实效性。实践证明,抓的问题越尖锐、越突出,引起的反响就越大;抓的问题越普遍、越难解决,影响就越长久;抓的问题越及时、越鲜明,指导性就越强。抓问题是写材料的基础,要写好材料必须细致了解问题、深入研究问题,针对问题去写、去做。问题是一切文字的灵魂。要关注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问题、复杂性问题、倾向性问题和“老大难”问题等,要做到突出重点、关注热点、攻破难点,这样写出来才可能出典型、出经验、出精品。

10、改一改,精益求精

思路不清,什么材料也写不好。确立思路的过程,实际上是思考、研究、深化、梳理的过程。思路清,文章才能写得好。写好一段材料,需要先临摹,求其形,然后反复修改,进而求其神。现在有些朋友,特别是刚开始接触材料的朋友,往往对自己初步写出来的文章,不敢或不好意思给他人看,有的甚至害怕别人指问题。这种想法是正常的,但也是必须纠正的。一定要认识到,文章就是要别人看的,如果别人有异议、看不懂,就说明有问题,就要尽可能解释透自己的想法,结果肯定只有两种:要么说服别人;要么被别人说服。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初稿形成之后,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坚持反复讨论、修改和补充,然后才能定稿。不要以为初稿写出来了,就完事大吉,其实这只是完成工作的一小半,还是比较粗的“半成品”。要想从半成品到成品再到精品,还得反复研磨材料,反复请同事、领导进行修改把关,吹毛求疵。只有对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每一个观点进行反复修改琢磨,才能最后定稿

【欢迎亲爱的朋友留言、互动、点赞、关注、收藏、转发。更多精彩分享给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氓网校拽着我,学习公文写作、文案写作技巧,可就是写不出来啊,简直崩溃了。别急,给你2条建议。
《回眸人生》工作历程(十二)
县委政研室:“如何敲开材料的大门”“让思想行走在巅峰之上”
天才的思维方式
171|​写作如何精进?这里有你要的答案!
掌握这些公文写作技巧,从此写材料不再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