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夫子告诉我们:没有雄辩的能力,也敢做夫子?

虽然在普罗大众的心目中,孔子是个谆谆教诲、诲人不倦的师者形象,但是……

没有但是,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哈哈。

《论语》中,孔子薄唇轻启,就把他的教育思想、政治理念等,传达给学生,徒又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再通过学生的一支笔,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人人皆知的秘密。

估计他也没想到,自己绣口这一吐,就吐出一个“半部《论语》治天下”来。

《季氏将伐颛臾》是孔子课堂外对学生的一次再教育。在这次再教育中,通过自己的一张利嘴,把学生教育了一番,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再次宣讲了一遍。

在这次对话中,孔子生动地告诉世人:没有雄辩的能力,是不敢称夫子的,分分钟就被PK下去了。

孔子弟子三千中,有七十二个身通六艺者,世称“孔门七十二贤人”。其中有两个,冉有和季路,后来成为季氏的谋臣。

季氏,也就是季康子,是鲁国的权臣,冉有当时是季氏的管家,季路也是季氏的家臣。

故事就由此开始了。

季氏有一天,也不知是不是脑袋瓜子突然一热,决定想起要去攻打颛臾。冉有、季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得知信讯,立马跑去告诉老师此事。

冉有、季路的行为有点可疑,至少是不值得提倡的。你两个虽说是孔子的学生,但是,军国大事,岂能随意外传?尤其是这种军事机密,是需要保密的,结果行动还没开始,就跑去告诉老师了。

须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三人不能守秘,两人谋事一人当殉。你俩可好,一知信息立马就外传。这个性质的严重性,可与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闺蜜参政案相比了。

冉有是孔子向季康子推荐的。季康子曾经问孔子:“求也可使从政与?”冉有这个人能不能让他管理政事呢?

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这个冉有,多才多艺,让他参政有何难的?小菜一碟。

于是,冉有在老师的推荐下,顺利进入季康子的谋臣行列。

孔子对季康子这个人不大感冒,知道季氏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但孔子为什么还要向他推荐自己的学生呢?孔子是太相信自己的学生了,尤其是冉有。

孔子认为,这个冉有,道德上是没有瑕疵的,即使是面对一个无德的权臣,他也一定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的。

殊不知,发生了季氏将伐颛臾这样的事,而自己的学生却似乎没有守住应有的底线,因而,孔子张口就批评冉有(“无乃尔是过与?”),然后滔滔长论一大堆不能讨伐颛臾的理由。

总之一句话,这个季氏,讨伐颛臾,师出无名。

孔子的态度很明确,季氏要伐颛臾,你们两个作为季氏的家臣,居然做出这种于己无利的事情来,平时为师教你们要以仁治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居然去讨伐颛臾,脑子进水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很奇怪的一点,那就是,明明是冉有和季路两个学生跑去告诉孔子事情,为什么孔子却偏偏指名点姓批评冉有,而对季路采取无视的态度?

嗯,孔子偏袒季路,这是肯定的了。

诸位看官肯定心里是如此嘀咕的。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时有发生。就像曾经看过的一个笑话,课堂上两个学生睡觉,老师却对喜欢的一个学生这样说,你看,人家睡觉都在看书。而对另一个讨厌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你看你,一看书就睡觉。

好了,一碗水向来端不平,在孔子这里,看来也不过如此。

当然,可能这也正显示孔子对学生的了解,避其锋芒,因材施教。这两个学生,性格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两学生的不同性格,在另一篇《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里就很完整地表现出来了。在那一次的师生交谈中,孔子问他们当有机会干事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本事,将会干什么。

话刚一落,季路就急吼吼地站起来,高举双手,我来说我来说,毫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了。

相信这种毛毛躁躁,一站起来就带倒板凳的学生,各位见得不少了。这种学生,一般来说都是眼高手低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季路,毕竟也是孔门七十二贤士,想来能力不低的。

在那一回合中,季路的鲁莽直率,冉有的谨慎谦逊就表露无遗。当然,季路有如此的性格,在孔子面前如此“目无尊长”,是有原因的。

在孔门弟子中,季路只比孔子小九岁,在这个学院里,如果孔子算是院长,那他好歹也算教务主任。虽然出门的时候也要称孔子一声老师,但是,显而易见,他是弟子里面最不把孔子当老师的人。

而且,此人好勇力,性直爽,多次顶撞孔子,毫不给老师面子,人称“孔门痴人”。

你想想,遇到这样一个年龄上跟你差不多,脾气又暴躁的学生,如果当面批评他,他会有怎样的反应?只怕到时大家脸上都无光。

而冉有,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一道德标兵的形象,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没有做到为人臣的责任,实在该骂。

孔子的“论季氏不能讨伐颛臾”的长篇大论刚一说完,冉有立马就撇清关系,老师,这可不能怪我们,是季康子要去讨伐,我们两个做臣子的可不想。

所以,老师,嘿嘿,你批评错人了。

哟呵,你居然也敢当面顶撞老师了?孔子一听,毛了。有能力就干,没能力就下,在其位不谋其政,占着茅坑不拉屎,简直浪费粮食。

你们两个做为人臣,作用就相当于是管理关老虎的笼子和放珍宝的匣子的人,如果老虎跑出来为非作歹,珍宝在匣子里毁坏,你说说,到底是谁的责任?

孔子双手一指,你们两个做臣子的,脱不了干系。

冉有的话把孔子气得够呛,孔子都还能够耐着性子摆事实讲道理,一副和蔼可亲诲人不倦的师者模样,这种气度,这种涵养,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不过,像这种好脾气,这种含蓄的批评,也是有选择的。

你想啊,冉有和季路,再也不是当初在孔子席下听讲的学童了,都已经是季康子的家臣了,再摆一副好为人师的面孔给谁看啊。

要知道,孔子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好脾气的。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宰予昼寝》了。学生宰予大白天在课堂上睡觉,孔子大骂他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

你看,向来温文尔雅的孔子大动肝火,骂起人来,也毫不手软,不,毫不口软啊。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也是古代,换到现代试试,如此大骂祖国的花朵,戕害幼小纯真的心灵,估计孔老夫子的教师资格证得没收了。

冉有一看老师发火了,不得了,一定得表明正身,作为拿了高俸禄的谋臣,可不是只管拿钱不管事的。

冉有开始摆出一副要与老师辩论的架式来了。

老师,请听我细细道来。这个颛臾,可不是等闲之辈,它在,就如同养虎为患,不早日铲出,那可后患无穷,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今天去讨伐它,可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子孙后代。

一句“后世必为子孙忧”可谓杀伤力无穷了。做国君的,做父母的,所做的一切,哪一样不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呀。

打下的江山,还得一代一代传下去呢,秦始皇还想着始皇帝,二世,三世下去呢。

这样一来,你老师没话可说了吧?

这一来,可真把孔子肺都气炸了。

好哇好哇,君子最讨厌的就是口是心非,没想到我孔某人却教出你这种阳奉阴违的家伙来,男子汉,一人做事一人当。讨伐就讨伐,非得要找各种理由,又是季康子的主意,与你无关,现在露出马脚来了吧?

于是撸起袖子,给冉有和季路,再来了一次坐而论道。

来来来,敲黑板划重点,为师就再来告诉你们,作为臣子也好,作为君王也好,到底该怎么做。

不管是国君还是大夫,要的不是多少,而是公平,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动乱。

只要做到公平和公正,做到了国家社会稳定,才能让百姓顺服,才能让外邦的人归顺,而不是乱征伐。

冉有、季路,你们两个现在做为谋臣,做到了哪一点?不但没有让外邦的人归顺,也没有让国家统一,反而搞窝里斗,枉费我一番苦心教你们。

孔子从“德”“仁”“礼”,各方面,有理有据,有条有理,从旧实到现实,从当今世事到国情,一一道来,把学生辩驳得哑口无言,心服口服。

直到夕阳西坠,孔子意犹未尽,最后告诫弟子,听明白没有?听明白了就回去告诉季康子,就说孔丘说的,你的忧患,不在颛臾,在内部,以防后院起火。

季路和冉有,再也无话可说了。

这一番师生大战,以孔子全胜而结束。

孔子告诉我们,没有那种雄辩的才能,是做不了老师的。

唉,没有那个金刚钻,也揽不了瓷器活。

孔门弟子厉害,还是因为有个教他们的人厉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说:先学会做人啊
《论语》中的孔门弟子
从“季氏将伐颛臾”故事的编造看孔门弟子之间的恶斗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门十哲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_古诗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