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像锻炼肌肉一样重塑大脑

1. 两种思维方式

心理学家卡罗尔·徳韦克 (Carol Dweck) 在她的著作《看见自己的成长》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中,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僵固型思维模式」的概念,研究不同的人在面对失败时如何应对。

什么是僵固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拥有“僵固性思维”的人,把智商与能力看成是一个人固定不变的特质,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在于“证明我很好”,因此他们会为了获得赞扬而掩饰自己的不足,在面对可能失败的任务时直接选择放弃。这样的人是“表现型人格”(Be-good type):“我不太在乎我是不是在进步,我只在乎别人是不是认可我。”

与之相对的,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智商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习得的,因此他们关注点不在于证明自己好,而在于自我成长。即使遇到失败和挫折,也能继续努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不断进步。这样的人是“进取型人格”(Be-better type):“我不太在乎现在别人怎么看我,我只在乎自己是不是在进步。”

那么问题来了,惯性思维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改良的吗?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2. 重塑大脑:FEED

约翰·雅顿在《大脑整理术》中花了很多篇幅讲解大脑的生理结构,额叶、杏仁核、海马体、神经递质等的作用和大量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洋洋洒洒的一本书,其实就围绕一句话展开:

大脑真的有很大的可塑性!

这是一剂科学的鸡血啊,意味着人人都可以选择成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进取型选手,为什么呢?因为大脑天生有这功能啊!就看你练不练了。

我们每周花时间健身,锻炼心肺功能,锻炼肌肉强度,塑造自己的身材,却没有想过,我们的大脑同样可以被塑造地更乐观、更积极、更高效、更灵敏

锻炼的方法其实就是刻意练习,作者把练习的步骤归纳为FEED:

Focus:聚精会神

Effort:努力练习

Effortlessness:轻松自如

Determination:坚持不懈

第一步,要打开大脑的重塑流程,需要我们启动元认知能力,集中注意力感知大脑的思考内容。

举个例子,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总是为要做的事情找借口,而不是找方法,我们想启动重塑流程。

假设此刻,我们正在做的项目遭遇阻力,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们的大脑相当擅长寻找不是自己的原因),进展不顺,而我们习惯性地开始抱怨:“真的不是我的问题啊!我下面做事的人不给力,上面的老板又甩锅。。。”

这时,你需要调用注意力启动一个弹窗来提醒自己:停止抱怨!

第二步,努力练习将注意力从感知转移到行动上来,尝试启用新的思维模式,努力让大脑活跃,形成新的神经元连结。

接着上面的例子,弹窗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做无用的负面思考了,这时我们主动切换到需要练习的正向思维上,开始分析项目的问题,确认手中能调用的资源,寻找解决方法。这时的大脑在快速运作,新的突触连结正在形成。

第三步,经过上述N次的刻意练习之后,我们的新思考方式渐渐代替原来的思考方式,成为一种很轻松的下意识的思维模式。这一步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第四步,坚持实践,反复练习。持之以恒,最终形成肌肉记忆,变成一个固定的神经元连结,真正实现“重塑大脑”。

这就是FEED大脑重塑步骤,可以运用于不同的场景。

3. 主动面对恐惧

在面对可能的危险时,大脑中的杏仁核会释放恐惧的信号,让我们陷入焦虑之中。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本意是保护我们更好地存活,但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我们还沿用面对狮子老虎时的“战或逃反应”时,就产生各种问题了。

举个例子。假设小A不喜欢社交,但被邀请参加一个聚会,聚会上有一个曾经与小A发生过冲突的人。眼看聚会的日子就要到了,小A很烦躁。

这时小A该怎么做呢?他可以考虑不去聚会,理由是“人何苦为难自己”。但小A觉得一直躲着也不是个事,所以决定出发去聚会。

他对自己说,好的,就去吧,去认识一点新的朋友,说不定有有趣的人。

这样想完之后小A稍微淡定了一些。

到了聚会地点之后,小A和几个朋友聊了起来,其中一个人给了他一条有用的信息,他觉得自己在做的一个方案有戏了。

这时和他曾经发生过冲突的人也过来加入了讨论。小A心里有点不爽,但自我安慰说,没啥大不了,聊聊又不会使人。结果对方好像完全忘了上次吵架的事,气氛轻松愉快。

回家之后小A回忆今天的聚会,决定以后再有这样的活动也会参加。

这个故事有点鸡汤了,其实是想说明一点:

不逃避,而是选择最大程度地面对焦虑和恐惧,反而可以减轻焦虑和恐惧

那如果我们选择躲避,结果会怎么样呢?

逃避行为:在聚会上感到焦虑,决定找个理由离开。久而久之,焦虑加深,更细小的事件也会引起不适感,焦虑的阈值降低了。

回避行为:因为害怕,决定不去聚会。结果是,长期焦虑感加强,因为没有到现场,所以没有机会发现自己其实有适应能力。

拖延行为:拖延出发的时间,不到最后一刻不走。结果在等待的时候就开始越来越恐惧,心情很差,到了会场之后发现,果然很糟。

安全行为:借助类似于玩纽扣等行为来转移注意力。结果是,变成一种紧张性习惯,一紧张就做,一做就紧张。

总结,一旦觉得怕什么,就爽快点快去做吧,躲避拖延都会加强恐惧,反而真的豁出去做了也就那么回事。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

4. 调节负面情绪

大脑的左额叶负责增进积极乐观的情绪并采取行动,右额叶则会加强消极情绪和习得性无助。

所以要解决负面情绪的问题,说简单也简单:激活左额叶

当发现自己又陷入了不良情绪,士气低落时,就对自己说:“看来我的左额叶又不够活跃了,要想办法叫醒它。”接着利用FEED的步骤把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

这样给情绪贴标签的行为本身就有利于负面情绪的消除,当我们开始区分“我”和“生气”是两码事,就已经开始理性看到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操控了。

接下来再配合积极的行动,可以更快摆脱负面情绪。

总之,积极的思考方式是一种主动选择,面对挫折,如果我们选择刻意练习正向思考、积极主动,并持续练习,就会成为一种良性的乐观主义。

我觉得《重塑你的大脑》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摆事实讲道理,说明大脑是可塑的,积极思维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带着这样的信念,才能拥有成长型的思维模式。结合刻意练习的方法,就可以升级一个更积极高效的大脑,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实践的事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总是担心和焦虑--你的大脑已经受到了“胁迫”
Ta们用21天的书写,改善了焦虑,增加了自我了解
如何减少精神内耗?
如何停止胡思乱想 | 为何我们会焦虑?不要担心,会好的
周末快读:想战胜焦虑,你得靠哪些东西?
战胜焦虑抑郁失眠,把自己的负面思维抽离出来,你才能战胜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