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

文丨张遵策(甘肃华池)

我的故乡在城壕乡火连湾村曹大坪。虽称为大坪,却是宽不过千米,地不过千亩的小山沟。而地名前冠以曹字,据说很久以前,曹姓人在这一带发达过,有财产万千,骡马牛羊无数。今已无从考究,权作历史翻页罢了。

从城壕南沟口入,两边是丘壑遍布、绵延不绝的山。山脚左侧,村径蜿蜒曲折,绵延不绝。与村径不离不弃的是日夜奔流不息、清澈明净的溪水。我早年生活的曹大坪,在距沟口五里行程的地方。这里天高地阔,水欢林茂,地壮田肥,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文革前后,曹大坪是村里的政令发布所和新闻集散地,时刻呈现热闹欢腾的景象。整齐划一、依山而建的10余孔窑洞,是火连湾大队队部所在。代销点、医疗室、学校都设在同一个院子里。我家就在队部左侧的山洼上,据说在这里安家时,爷爷刚刚从省城回来,干了半辈子革命,又扛起了锄头,白天在队里干活,早晚加班修窑洞,历时年余,才在荒坡上建成家的雏形。后经多年修缮,建成了城堡的样子。我们兄妹都在'城堡'里出生长大。那些年,我既看到了大集体的劳动场景,也领略了白天黑夜千人批斗大会的情形,被皮带捆了的人们,低头弯腰交代问题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稍大一些,就走出'城堡'到村里玩。那时村部已日渐萧条,人烟稀少,原有的集体财物被分到千家万户,而宽阔平坦的场院,却成为伙伴们嬉戏的乐园。说起好玩的地方来,还有一处,就在村部脚下,新建的小学隔壁,有十多个像蒙古包一样的粮仓,原是贮藏公粮的地方,被人们称为土圆仓。废弃后的土圆仓周围蒿草成堆,蛛网密结,与白杨树寂寞相伴。伙伴们经常去那里桶马蜂窝、搜鸟蛋、探寻秘密。

另有一处所在,绝对算得上故乡里的名胜。在村部对面,两水交汇之处有一山,名曰庙山,山的鼻梁上下,有两座古庙,分别为玉皇和菩萨。传闻曾有殿宇数座,图写禽兽,画彩仙灵,终日烟雾缭绕,香火鼎盛。文革初期破'四旧',庙宇被打砸抢掠一空。为探寻神仙足迹,我曾串掇着伙伴们去看,但见到的不过是些残垣断壁,破瓦碎石,满目荒凉景象,从此就不再光顾。后来在村子里发现一块断碑,碑上的文字模糊不清,叫了人来辨认,说是关于庙山的记述,说这座庙山从前叫作恶鱼山。于是人们便传播开来,庙山本是一座神仙宝地,就山的外形看就和别的不同,山上的庙宇早该恢复重建等。记得某年伏夏,大旱,村民聚于破庙荒滩前乞雨,须臾冰雹大作,大秋被毁者十之四五。人们大都说些庙宇未建,神仙震怒的话来,让我惊愕不已。 到了上学年龄,我入了附近的曹坪小学,有着其他孩子没有的荣耀,我的两个哥哥也是,不过已是中高年级。学校设施简陋,只几间瓦房,几十张破旧桌椅。村里没有别的学校,远到十多里地的孩子都到这里来上学。学校不安排食宿,远处的学生自带干粮,近处的可回家吃午饭,每天早晨8点开课,下午4点放学。学校里有4名老师,都是当地文化人,教学严谨,至今还清晰得记得他们授课时的情形。才入学时,家里买了台收音机,每天早晨都能听到小喇叭的声音,在评书盛行的年代,受《杨家将》《岳飞传》的影响,每天课外活动时,就跟着两个哥哥,在土圆仓周围空地上,带领各自的队伍厮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后,村里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平日里各家各户都在忙活,争着、抢着过好日子。那些大哥大姐们高中毕了业,就在村里带头发家致富。我们小孩子也不甘落后,个个是家里的得力小帮手。当时每家每户喂头猪,寻猪草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放学回家后,伙伴们就聚集在庙山,揪苜蓿、拔野菜,捋榆钱、摘杏叶。假期里,我们割草、压粪、洗衣、背庄稼、放牛羊,帮着家里干各种农活。那时候,粮食的连年丰收,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改善,我能亲切地感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喜悦心情。

生活好了,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炽烈。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每每听到公社放电影的消息都激动不已,看一场电影往返几十里,还都抢着去。公社成立放映队后,电影片被送到村里来,每次都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早早聚在学校院子里等候。八十年代后期,村里迎来了历史性事件:告别了煤油灯、通了电,人们个个春风满面,接二连三的爆炸性新闻事件的发生,让这个原本封闭落后的小山村一次次沸腾。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电视机、第一个小卖部,第一家面粉厂……生活在攀比中改善,在改善中超越。故乡在封闭中开放,在开放中发展。 外出上学工作后,就很少回家了。偶尔回到故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每次离开故乡,都有说不出的滋味。闲暇时回想过往,总是怀念童年的那些伙伴和往日时光,梦里也经常梦到童年捉蝌蚪、套麻雀、耍水、滑冰的情形。最近一次回家祭奠爷爷,遇到了当年在村里开设第一家面粉加工厂的张大哥,他笑容可掬地告诉我,他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我暗自感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再看故乡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口承载村子里人畜饮水的泉子已经废弃,纯净的自来水送进了家家户户。新修的学校和村部窗明几净,在以前土圆仓的旧址上,新建了文化广场。一条条柏油路通向了山山峁峁,一辆辆小轿车在公路上驰骋。家家房楼屋舍,户户绿树成荫。唯一不变的是,那些山野里的小花,还是开的那样起劲:红色的山丹花,蓝色的莎牛花、黄色的野山菊,都在频频地向我招手,在热情迎接着我的到来。

(作者简介:甘肃省华池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不去的故乡,割不断的乡愁
常春藤 ‖ 故乡,那么大那么小,那么近那么远
故乡情
赵树理的故乡 —— 沁水县尉迟古村
故乡情21我对小溪学校寄语
故乡小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