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软蒺藜,见过吗?清肝明目;祛风止痒。主目赤肿痛;头晕,瘙痒

软蒺藜

来源产地

为藜科植物西伯利亚滨藜和中亚滨藜的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后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去净杂质。.生于盐碱滩、湖边、河岸和固定沙丘上或见于草地和路边。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等地。

别名白蒺藜碱灰菜、麻落粒,大灰条、灰菜。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钝四棱形,通常自基部分枝,有白粉粒;枝斜升,有条纹。

叶互生;叶柄长3~6mm;叶片卵状三角形至菱状卵形,长3~5cm,宽1.5~3cm,先端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的1对齿较大,成裂片状,下面灰白色,密生粉粒。

团伞花序,几遍布叶腋;花单性;雄花花被片5,雄蕊5,花丝基部连合;雌花无花被,为2个合生苞片包围;果期苞片膨大,木质,表面具多数不规则的刺状突起,顶缘牙齿状,基部楔形。

胞果卵形或近圆形,果皮膜质,白色,与种子贴伏。种子直立,红褐色

性味功效

《中药大辞典》

苦微酸咸,平。

祛风,活血,清肝,明目。治结合膜炎,头痛,皮肤瘙痒,肿毒,乳汁不通。

《中药学》

辛、苦,微温。入肝经。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眼花等症。

白蒺藜具有平降肝阳的作用,临床常与橹豆衣、苦丁茶、菊花、生白芍等配伍治疗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等症。

2.用于肝沏郁结等症。

白蒺藜苦泄辛散,功能疏肝而散郁结,对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不舒、及乳闭不通等症,常与橘叶、青皮、香附等配合应用。

3.用于目赤多泪、风疹瘙痒等症。

本品又有祛风明目之功,故对肝经风邪所致的目赤多泪,常与橘花、蔓荆子、决明子、青箱子等配合应用。对身体瘙痒,有祛风止痒的作用,常与荆芥、蝉衣等配合同用。

《中华本草》

苦;性平

清肝明目;祛风止痒;活血消肿;通乳。主目赤肿痛;头痛;头晕;咳逆;喉痹;风疹;皮肤瘙痒;肿毒;乳汁不畅

【归经】

肺;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刺蒺藜(附图片)
《中草药手册》软蒺藜的功效与作用:清肝明目,祛风止痒,活血消肿,通乳。
《本草精荟》:祛风明目:刺蒺藜
这种植物的种子,能平肝疏肝、祛风止痒,还有降血压、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蒺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