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座独特古迹,过于低调了
userphoto

2022.06.22 广东

关注

之前,我们曾在《八?十?十二?十四?历史上汉阳有“几景”?》一文中提到过“武昌八景”。历史上的“武昌八景”,有些景点并不在今天的武昌区,有些甚至不在武汉市,比如“龙蟠晓渡”,就位于今天的鄂州市。

历史上,“鄂州”、“武昌”这两个地名来回折腾的故事,本文暂不多论,单论“龙蟠晓渡”这个景点,是个极具特色、颇为惊艳的古迹,放在国际上都可以吹一吹,眼下的宣传力度实在过于低调。

龙蟠矶上观音阁

“龙蟠晓渡”,其名来自长江中的“龙蟠矶”,又名蟠龙石,位于鄂州市城北长江之中。石矶周长约200米,冬出夏没,“隆隆起江中,去岸不盈一里,石势蜿蜒如龙,因名”。

公元221年,吴王孙权迁都鄂县(今鄂州),营建吴王城。相传,孙权定都称帝前,有“黄龙”盘卧矶上(或许是一只比较大的扬子鳄),积日方去,百官皆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便将此岛取名“龙蟠矶”。

此地真正惊人之处,是在石矶之上,有一座寺庙,名唤“观音阁”。整条长江之上,只有这一处修建于江心的寺庙。远远望去,一船形古阁突兀于矶首之上,凌空悬虚,横江而峙。

观音阁坐东朝西,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厚1米余,由长60厘米、宽20厘米、厚25厘米的条石垒成。阁身以红石青砖砌就,为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大字。

对于观音阁的独特位置,笔者原以为是水文变化,把本来在陆地上的寺庙淹进了江心;查阅资料后才发现,这座寺庙从一开始就修在江心。其初建年代大约在宋代,具体年份已不可考,应该是当地人为祈求行船平安、洪灾不兴而建。同时,寺庙中的灯火也能为夜间行船提供类似灯塔的导航作用。

此地可考的建筑记录,在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主持修建的是武昌县监邑“达鲁噶齐铁山”。他在原有庙宇的基础上,扩建观音阁,大体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此公虽为蒙古人,但对鄂州的文化工程颇为上心,还曾在鄂州古井“四眼井”上兴建“寿井亭”。

之后数百年间,观音阁饱经风雨,江流涤荡,霜摧雪压,屡废屡建。1488年,僧人觉寿募修;公元1527年,知县许穑卿重修;1904年,主持和当地绅民共修;1931年长江特大洪水,民国政府重修;1982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重修观音阁;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观音阁老君殿南墙严重受损,政府拨出专款对观音阁进行了重修;2006年5月,观音阁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至2017年,鄂州市相关部门研究制订整体维修方案,经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又对其进行了整修。

为何成为“阁坚强”

在鄂州有个传说,“观音阁,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无论水涨多高,“观音阁被神鳌驮着,它可随水起落。如果观音阁被淹了,鄂州也就被淹了。”

虽然经历过多次重修,但观音阁的主体建筑,累遭天险而固若金汤,绝非偶然。

观音阁的稳固,应该归功于观音阁的底座龙蟠矶。观音阁建在坚固的矶石之上。其建筑的正面,是一座呈弧线形的红石垒成的挡水墙,长江正面而来的江水冲击力,被弧形墙分散减弱,较好地抵消和减小了长江洪水的压力。同时,观音阁内的最低处建有排水洞口,能在退潮时迅速将洪水排出。

从龙蟠矶本身的形状来说,有似船舷,能够很好地分解水流,顺势而卸力,多年来才能够保持不倒,而观音阁又与龙蟠矶巧妙融为一体。在雨季,寺庙的地基被淹没在水中,这栋古建筑看起来就像漂浮在水面上。弧形的流线让观音阁也似船舶那般具有浮性、稳性、抗沉性,减轻了水体流动的冲击,因此观音阁才能这么多年防水避浪。这是古代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并据此设计出了风格独特的建筑造型艺术。

2020年,长江中下游再度爆发汛情。观音阁在这次洪水来袭时受到了国际关注。当时,CNN旗下的短视频平台报道了观音阁。视频上显示,整座观音阁在长江洪水的包围中,受到巨大冲击却仍然屹立在江心,纹丝不动,很多观众留言表示“不可思议”。一分多钟的短视频迅速在美国走红,当日点击量16万。

洪水中的观音阁

此外,早在2017年,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称,“在过去几周里发生的最近一次洪水中,水位涨到大约35英尺(约10.67米)的高度,中国南部和中部正处于雨季,洪水不断袭击这些地区,但这座拥有700年历史的建筑依然屹立不倒。”这一报道,同样引起许多国外网友的关注。

宣传还是太低调

这么独特的建筑,在宣传上似乎过于低调了。直到去年12月底,鄂州当地还是将其作为“再现武昌八景”的一部分,写入相关报告,似乎并未意识到,仅仅凭观音阁这一古迹本身,就足以吸引大量注意力。

一方面,这或许是因为与黄鹤楼、岳阳楼这样的顶级流量相比,观音阁在人文史料方面比较欠缺。虽然号称“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吟咏诗篇”,但其作者,如明代孟建柯、清代姜愃等,知名度比较一般;同时,到访过此地的名流,能拈得上筷子的只有一个清代湖广总督官文——给观音阁题过“龙蟠晓渡”的牌匾——份量有点不足。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将其作为中国古建筑工程与宗教文化的结合体,放到国际上去宣传,这种人文底蕴的不足,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从之前英美对观音阁的报道反馈来看,大多数国际友人更关注的是观音阁的工程奇迹,而不是谁在这写过什么诗。

笔者初见观音阁时,立刻联想到了法国的著名景点“圣米歇尔山”。圣米歇尔山是建在海边滩涂岛礁上的一大片修道院,同样是孤悬水间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公元8世纪,13世纪大规模扩建,年代与观音阁差不多,后来也是历年修缮、扩建,直至今天的规模。此地每年接待游客350万人左右,影响力堪与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并论。

退潮时的圣米歇尔山

当然,圣米歇尔山所在的岛礁,周长900多米,山势也高,总体建筑规模远胜观音阁,与观音阁不能简单加以对比。眼下,鄂州江滩上已建起了观音阁公园,游客可以临江眺望。观音阁本身,则因为文物保护的缘故,尚未对外开放。

以后,这里若是能有更加完备的文保措施,在恢复对外开放的同时,将寺庙原本的功能也一并恢复,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到达黄鹤楼、归元寺的高度,成为鄂州市的标志性古迹。

参考资料

《万里长江第一阁》,今日湖北,2000.05.01

《龙蟠江中立琼阁》,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05.05

《杰阁峻崢傲石矶》,世纪行,2014.09.15

《江心“钉子户”》,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5.20

《鄂州观音阁:700年“阁坚强”成网红》,科学中国人,2020.09.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江上唯一寺庙吗,八百年无数次被洪水洗礼,至今傲然挺立的寺庙
中国最霸气的寺庙!800年来淹没无数次,网友:长江的心脏
700年古寺观音阁,在超级大洪水中屹立不倒
鄂州“阁坚强”:万里长江中唯一寺庙——观音阁,洪水淹到二楼了
700年古刹洪水中安然无恙
湖北700年观音阁屹立洪水中不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