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什么灭亡了春秋的第一大国
userphoto

2023.07.02 广东

关注

通篇概要

本文讲述的历史主要由晋国建国到骊姬之乱的叙事,这段时间是晋国最主要的开疆扩土的扩张史,也在这儿奠定了晋国最终的毁灭。

地理位置

春秋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晋国作为一小国却能够迅速崛起,并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了许多周边国家,最终也成为春秋国土最大的诸侯国,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最主要的原因。

晋国的封地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这为晋国的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既有非常充足的发展空间,也可能兼顾农牧猎等多种生产模式。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往往意味着更多资源配置、更强的军事实力,以及更为可靠的承受冲击能力。

最初的晋国位置在山西的境内,整个国家面积比较狭小,不到100平方公里,周王朝把晋国设置在这里,目的是建设一个维护崤函通道畅通无阻的军事重镇。

晋国人,与戎狄同宗同源,当戎狄与周王室争夺土地的时候,晋国的处境就会很尴尬,当戎狄想要南下入侵的时候,势必要先经过晋国这一道防线;而当周王室想要讨伐戎狄的时候,也会要求晋国出兵跟随,但无论周王室与戎狄谁取得胜利,晋国两边不讨好,战争得不到一点好处,若戎狄胜,则会遭到周王室的责备以及被戎狄攻破城池的风险;若周王室胜,则会受到戎狄的疯狂报复;因此,晋国在正面战场上与戎狄对抗,实际上通过联姻、会盟、朝聘等各种形式与戎狄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从而,稳定了国内局势和外交关系,发展了经济,增强了实力;反过来戎狄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其内部各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积极影响,这当然是两者之间交往的主流方向。

桐叶封弟

有一天,年幼的成王和自己的弟弟姬虞在后宫的花园里玩耍,成王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梧桐树叶,把它削成了圭状,然后递给姬虞说,我要把唐国赐给你。站在旁边的士官听到这话后,立刻在史书上将这一事件记录了下来。几天之后,士官询问成王将于何日举行姬虞的受封仪式。成王满不在乎的说,那天我只是随便开个玩笑,你又何必当真呢?想不到史官却一本正经的说道,常言道,天子无戏言,只要是天子说的话,史官都应该如实记载,并负责督促他尽快完成。现在您既然亲口许下册封之事,又岂能出尔反尔呢?成王听完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欠妥,于是便答应事关的提议,最后便将姬虞分封到了晋国。

这就是桐叶封弟的故事,但事实是这样嘛?一个国家的分封不可能如此的儿戏,况且当时是周公摄政,如果不是周公点头,成王会如此轻而易举的分封一个国家?让我们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下,毕竟不谈背景,永远是耍流氓。

武王灭商之后,周王室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分封了包括殷商旧民所在的殷国内的一系列诸侯国,而西周的都城镐京偏西,无法对国家的东南北方向进行有效的控制,于是周武王便决定让周公建造陪都洛邑。不幸的是,公元前1043年,武王离世,殷商与周围的三个封国扯起反周大旗,史称三监之乱,周公东征三年才彻底的平定了这场暴乱,三监之乱让周王室看到了建设洛邑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为了监视前商遗民,也为了更好的控制整个国家,周公营洛,并于成王五年,陪都洛阳建成。

就在周王室开始经营洛阳,两边跑的时候,公元前1035年,位于镐京东北方向的唐国发生叛乱。唐国是一个古国,相传是唐尧的封国,看到周朝刚刚建立,根基不稳,又爆发了三监之乱,于是唐国的国君就想趁机偷袭。 但由于周公指挥有度,没几个月唐国也就灭亡。

此时的周王室,除了面临着来自东方以殷商遗民为首的威胁,还有其他诸侯国的蠢蠢欲动,因此分封其他姬姓的诸侯国以维护周王室的统治,刻不容缓。因为周王室如若再经历连年的战争,必将天下共主的地位让给别人。

出于政治策略的考虑,西边是周王室的大本营宗周,而东边的前商遗民也已经暂时平息,南方有长江作为天险。剩下北方的戎狄就是最大的敌人,因此,唐国的分封也就理所当然了。

早期的晋国,是戎狄以及周王室之间的国家,对于周王室而言,晋国是用于防备北方的戎狄入侵的一道防线。左传记载,周成王把将晋国封在夏朝的故城,还把当地怀姓的九个宗族赐予了他,并用《唐诰》告诫他,要其沿用夏朝的政事与戎人的制度来划定疆域。也选择了'以戎治戎',将戎人首领选为了晋人统治戎人的重要'工具',因此当时的晋国内,也存在大量狄人杂居的情况,左传也记载戎、狄之民实环之这一情况。

此后的日子中,晋国兢兢业业,为了自己的发展,不断的调整自己的作战方针,凭借着自己的地理条件不断的壮大着。

而后,唐叔虞的儿子晋侯燮迁都,将晋国的首都迁徙到晋水旁,因此改成国号为晋。

一个国家首都的迁徙,必定有其政治道理,大胆的猜想下,古唐国是唐尧的封地,经过唐国君主多年的统治,早已有一定的军事力量,才有胆量偷袭周王室,即使被周公平定了,依旧还存在着一定的军事力量,可见那时候的晋国除了戎狄的外忧,还有内部唐国贵族的忧患,迁都,能一定程度的削弱旧贵族的力量,更改国号,能告诉唐国人,唐国已不存在,现在只有晋国了,让新生的一代对晋国有归属感,认可新生的晋国。遗憾的是,史书没有记载晋国更改国号的原因,毋庸置疑的是,唐国变成了晋国

文侯勤王

时间去到了两百多年后,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

公元前805年,晋穆侯攻打条戎兵败,适逢此时姜氏为晋穆侯生下第一个儿子,晋穆侯便给长子取名为仇,并立仇为太子,以示不忘攻打条戎战败之耻。

公元前802年,晋穆侯攻打北戎,晋军与北戎在千亩交战,晋军大获全胜。恰逢此时姜氏再为晋穆侯生下第二个儿子,晋穆侯因此战得胜,于是给次子取名为成师。

晋国智者师服却认为国君的取名十分不详,并且劝谏晋穆侯后面可能引起祸端。

以上的故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仇与成师,适庶反逆的故事。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晋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史称晋殇叔。成师的哥哥太子仇出国逃亡。公元前781年,太子仇率领其徒众袭击晋殇叔,夺取君位,是为晋文侯。

晋文侯出逃之后的去向不难推敲,应该是去了齐国,毕竟他的母亲是齐姜,而取得了父亲的旧部的支持下, 公子仇成功的继位,成为了晋文侯。

晋文侯十年(公元前771年),申侯之乱发生,周幽王被杀骊山,西周也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场面。周王室决定东迁到多年经营的洛邑中,但因种种原因,周王室无力独自完成东迁,具体请看压垮西周最后的一根稻草。在这紧要关头,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

为了更好的扩大自己的地盘,晋文侯二十一年(公元前760年),晋文侯杀死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十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东周初年的局势,史称“文侯勤王”。

从后世的角度看平王东迁,晋国不单单获得了周天子的感激和信任,提高了晋国在周朝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其次,晋国也利用了周王室赋予的辅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权,趁机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吞并周边的小国和部落,提高自己的实力和地位,而且获得了周王室的承认。

晋文侯在位35年,吞并土地,辅助周王室,使得晋国领土大大扩张,还具备了合法性,一度成为了尊王的模板人物,在史书上千古留名。在晋文侯统治时期,晋国迅速崛起,出现晋国史上发展高峰期,为日后晋国称霸中原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制定的'尊王'与吞并小国的方针,也为历代晋侯所遵守,历代晋国国君将其当作是效仿的榜样,这足以看出晋文侯在晋国的重要历史地位。

曲沃代翼

晋文侯,身为晋国开疆扩土的君王,当之无愧,但可惜的是,英雄总会迟暮。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其子晋昭侯即位,而晋文侯离世之前,并未对自己的弟弟成师做出妥善的处理,晋昭侯即位后,将晋国的第二大城市曲沃封给了成师,史称曲沃桓叔。

先暂停下,我们代入到曲沃恒叔的身份,年轻时候的成师,作为自己的叔叔晋殇叔篡位的见证者,势必会对其造成影响,也许埋下了一颗篡位的种子,而在晋国的的一系列的事件中,姬成师必定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政治基础,他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德行和才能的人,所以到了晋文侯死后,晋国的大夫们纷纷和他交好,有的甚至前来投靠他,成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团体。

在这样的情况下,晋文侯并没有铲除姬成师的羽翼,也许是因为他潜伏的很好,也许是文侯失策了。总而言之,新上位的晋昭侯面临了自己的父亲晋文侯遇到的问题,一个有实力,有野心的叔叔,但很遗憾。晋昭侯依旧不得已将其分在了曲沃,晋国的第二大城市,而且曲沃的面积比晋国的都城翼还大,这就犯了一个大忌讳。且晋昭侯毫无办法,曲沃桓叔已经羽翼丰满了。

在野心的驱使下,公子成师经营着曲沃这个大本营,将其打造成一个铁桶,并且还建立出了一支军队,公元前739年昭侯七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纳曲沃桓叔,桓叔想趁机入翼夺权,但晋国国人起兵抗击桓叔,桓叔失败,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立昭侯之子平为晋君,是为孝侯,并且诛杀了叛党潘父。

曲沃桓叔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而是继续经营着曲沃,但随着年迈,未竟的事业也只能交给桓叔的儿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在曲沃庄伯与晋国的战争中,庄伯一开始采取擒贼先亲王的策略,不断的派人刺杀晋国的君主,但在弑君之后,却在荀国等诸侯对晋国的国际援助下退守曲沃。而曲沃庄伯也意识到了外交的力量,于是曲沃庄伯贿赂周王室,联合郑国、邢国一起讨伐晋国,但最终因为背叛了周王室,周王反过来支持晋国,最终导致了曲沃的失败,史记并没有记载是因为什么事情失去了周王室的支持,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大体推测应该跟郑周交恶有关,也许是庄伯对郑国的某些行为,让周平王不开心了。这一篇在郑国历史中会讲解到,先回到晋国的战争中。

战争不久后,曲沃庄伯便离世了,但庄伯对晋国发动的战争,大大地歼灭了晋国的力量,为后世子孙铺好了道路。曲沃武公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正式登上舞台。

公元前710年,晋哀侯侵其南面的陉廷今山西翼城东南之田。陉廷与曲沃武公联合伐晋,晋国与曲沃的最后一次决战,以曲沃的成功结束了,至此,曲沃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在晋国影响力已经大大加强,曲沃代晋指日可待。

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侯并杀之,周桓王出于自己的考虑,让虢公仲率兵攻打曲沃武公,武公抵挡不住,又退回曲沃。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再次伐晋国,并学习了自己的父亲曲沃庄伯,重金贿赂周王,周釐王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武公尽并晋地,正式成为晋国国君。

曲沃桓叔初封曲沃,至武公灭晋,并代晋为诸侯。前后经过祖孙三代,长达67年,最终曲沃成功代翼城,成为了晋国的话事人,但曲沃也杀五个晋君(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驱逐一个晋君,而最终却被周王室所认可,无疑是礼崩乐坏的开幕式,但在大小宗的战斗中,一个国家被统一,一个新兴的国家也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在晋武公与晋献公的时代,使得晋国的领土疯狂扩张,晋文侯使晋国得到了第一次高速发展,晋武公结束了晋国长达67年的内乱,奠定了晋国第二次高速发展的机会,

曲沃与翼城的战争结束后的公元前677年,晋武公离世,晋献公继位。

晋献公的老谋深算

晋献公,一个吞并十七国,臣服三十八国,成功运用假途灭虢之计,让晋国的国土扩大了三倍,为后世的晋国春秋霸主之位奠定基础的男人,最终又是如何在历史上留下骂名的呢,让我们站在晋献公的角度以及时间的顺序来看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公元前677年,晋献公与虢公一同朝见新任周天子,并与郑厉公一同为周惠王到陈国迎娶惠王后。

公元前671年至公元前669年,晋献公觉得觉得桓、庄的势力太大,已经危及到了自己的统治,于是采用士蒍的计谋,将除了自己这一族的其他曲沃公子,全部聚在了绛城中,并且发兵包围,并将绛作为了晋国的国都。

晋献公烝于齐姜,也就是娶了自己父亲的妻子-齐国的公主,齐桓公的女儿。有人说这个晋献公与齐姜私通,最后还立她为夫人,但查遍了左传,都只是记载了烝于齐姜,并没有私通的说法,所以不敢在此宣扬这种说法,但普遍认为,晋武公薨后,决然娶了齐姜,并立她为夫人,且齐姜去世的很早,而她的祭庙却设在了曲沃,而非绛都。由此推测是在修建绛城之前去世的,但能确定的是,晋献公娶齐姜,必定有其政治考虑,齐国与晋国的联姻,已经延续很多代了。

公元前666年,史记称晋献公已有废太子之意,遂令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别的公子也都住在边境上,只有骊姬和她妹妹年幼的儿子在绛城。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扩充军队为二军。晋献公统率上军,太子申生统率下军,继灭了霍国、魏国和耿国,凯旋后,给太子申生在曲沃筑城,士蒍估测:申生可能不能再做继承人了

公元前660年,晋献公派太子申生讨伐东山,里克向晋献公进谏,但晋献公公开表示我好几个儿子,还不知道该立谁,里克无言而退,前去安慰出征的太子,告诫他修身养性,但里克并没有跟随太子出征。

公元前658年,晋国公族中的漏网之鱼跑到了虢国,想凭借虢国的军队反攻晋国,晋国假虞灭虢,灭掉了虢国与虞国。吞并了两国的土地。对于虢国的介绍,在压垮西周最后的一根稻草有过大体的介绍,就不再描述了。

公元前656年 ,骊姬设计,申生自杀,多年兵戎生活,在国内树立威望的太子申生就这么自杀了,实在是太多疑点了。

公元前655年至公元前652年,晋献公因恼怒两个儿子不辞而别,认为他们有谋反的意思,于是派兵攻打,但两个公子都逃到了别的国家,无果。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逝,。弥留之际,他将荀息招到自己榻前,问:“我将小儿子奚齐托付于你,你将如何对待?”荀息叩头回答:“臣竭其肱股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于是晋献公拜荀息为相国,主持朝政。

但历史对晋献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奚齐即位,国内的政治布局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军事大臣里克发难,拉拢邳郑父等人欲行废立之举,纠集原晋国公族之徒作乱,连弑二君,而最终晋献公的几个公子,死的死,逃的逃,一时找不到人即位。

历史上对晋献公的攻击是尽逐诸子时候的糊涂,但是发现从公元前666年的有废除太子之意到公元前656年的太子自杀。其中穿插着假虞灭虢时的老奸巨猾,攻灭三国的英勇神武,实在是很难理解为同一个人在同一个时期应该做出来的事情。但是结合晋献公的一生,作为曲沃代翼的见证者,对于他人的防备,必定强于其他的君主,而对于申生自杀的事情上,申生是齐桓公的孙子,但当时风头无两的齐桓公并没有站出来说什么,而且大臣里克也支持他的情况下,申生也被逼的自杀,甚至连晋献公一面都见不到。中间必定有什么事情危及到了晋献公的统治,以至于为了保持政权的高度集中,尽逐诸子。可惜惜字如金的史书,无法告知我们,也无法从当时的国际局势中分析出来什么。当时的晋国,并没有影响到齐桓公的盟主地位,而更为强大的楚国,在中原地区的南部,也无法将触手伸到这么远的地方,或许只有晋献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但晋国诛灭公族,铲除了旧贵族的实力,给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令其他的世家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了晋国的发展,但以里克为代表的外人发难时,却又因为没有公族,导致国家的再度混乱,这也是晋献公所想不到的,但晋献公在攻伐如此多的国家时候,也没有导致国家出现穷兵黩武的情况,可以说是一代雄主。

晋国的位于山西,表里山河,地势险要,不可不谓攻守兼备之地。

而在平王东迁之时,晋文侯也好好地把握住了机会,获取了周王室北方的领土,逐渐扩张,凭借地缘优势,一举成为最有潜力称霸的诸侯国。

在大宗与小宗的厮杀中,晋国也保持了战斗力,在晋武公以及晋献公的时代,开疆扩土,为后世晋文公的称霸奠定了基础。但曲沃代翼,诛杀公族,令后世的晋国成为外人的舞台,也无疑为后世晋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霸主晋国的君位之争,同室操戈争斗六十七年,杀死五位国君
说说赵国那些事儿,讲述两百多年的苍凉和辉煌——赵氏第一个封邑
栾姓家人们看过来,栾城、栾邑、栾宾又是啥关系?
晋国是怎样从一个偏远小国,蜕变成一个时代的霸主?
【历史】晋国崛起中的“涅槃之变”
周朝诸侯国选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