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封君制度——封君制是怎样的制度?
userphoto

2023.10.05 广东

关注


封君制度始现于战国初,并在战国争霸的局势下迅速发展。在七国之中属楚国封君制度发展最盛,可考人数多达六十三人,其它国家的封君人数则相对较少,这与楚国“称王”有关。那么封君制度是由何转变发展而来,又因何种原因而“消失”?另外战国时代除常见的“某某君”外,还存在少数“侯”与“公”,它们又是怎么回事?

封君制的起源与演变

简单而言,战国时代的封君制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过渡方式。封君制主要以“战功”为分封基础,部分以“血缘”;封君制虽有封地,但不一定世袭;封地有一定量从属封君的军队,但规模太小,左右不了诸侯国大政;封地有部分官员由封君任命,但核心官员由朝廷任命。

典型例子如商鞅,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最终兵败被杀,封邑等等一切都被收回。

“君”字从上部是“尹”,下部是“口”,尹像手执权杖形,一说以手执笔形,本义是治理;“口”表发号施令。上下两部分合而会意,表示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之通称。

“君”的本义是对土地进行治理,所以《仪礼·丧服》:“君,谓有地者也。”有(土地)封邑之人可称为“君”,依此定义,“君”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不光诸侯可以用,诸侯之下的卿大夫也可以用。

如春秋时鲁国南蒯以费邑叛变,南蒯的家臣遂劫南蒯曰:“群臣不忘其君。” 费邑是季孙之邑,这个君指的就是季氏。

到了战国时代,尤其是诸侯称“王”后,礼制僭越一级,臣下随之同时晋升一级。君号和原来的公、侯就可下移分封于地位尊贵的宗室或重臣。至少在战国时代,公、侯、君这三个称号比卿大夫阶层的身份地位更尊贵,所以更受卿大夫阶层的青睐。

至于战国时代,公、侯、君这三个称号哪一个更尊贵?正确回答是都差不多,因为战国时代更看重“实际能力(战功)”。比如战国时代的卫国国君卫侯跟越国赵成侯虽同属于“侯爵”,但不可能同属一个级别。

也因此战国时代史书上会称呼某称人为”某某君“,但在其出土的铭文上会出现”某某侯“,比如历史上写春平君,而它明器上的铭文是春平侯。

当然,公、侯、君在战国时代地位虽相同,但在七国国内却有稍许的不同。

七国的封君特点

秦国

秦国的分封制起步较晚,又因“商鞅变法”,所以秦国的封君“主要”以军功分封,如下图。

除开“主要”外,秦国也有“次要”,如穰侯、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与长信侯。其中穰侯和华阳君是宣太后的弟弟,泾阳君和高陵君是宣太后的儿子,都为宣太后的直系亲信。这四人战功上不足以封君(侯),但因与宣太后关系,均得重用,特别是穰侯。

另外就是秦始皇时期的长信侯嫪毐,因嬴政年幼,政在吕不韦和太后,嫪毐以男宠身份封侯。

此外,秦国还分封了三位蜀侯。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29年)灭蜀,十一年封公子通于蜀。这是因为,“蜀地广民富“又与秦国核心地带相距过远,所以秦王才派王室成员治理蜀地,又为防止蜀侯反叛,秦王还派蜀相分蜀侯权力。

不过即使如此,蜀侯还是有三次造反的记录,直到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年),秦军再次平叛,直接在蜀地设置郡县,直属朝廷统治。

三晋——魏、赵、韩

魏国的分封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魏文侯至魏襄王时期,二是魏襄王之后。

首先是魏文侯至魏襄王时期,魏国有一块孤立的飞地——中山,魏文侯封公子击(魏武侯)为中山君,因魏君还是侯爵,只能下封为君,“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

魏襄王之后的封君,典型的为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事广为流传,他请求魏王出兵无果,“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说明信陵君虽有封邑,但没有军队,只能带门客参战,且车骑应是平常出行之用,并非战车战马。

赵国的封君也有二类,一类是代地,类似魏国的中山,也因距离赵国中心太过远,而设有封君,也有代相。代地封君类似“小诸侯”,权力很大。“赵襄子有意传位给代成君赵周;赵武灵王也一度想从赵国中分出一个代国,立代安阳君为代王。”

另一类是虚封,虽有封地,但封君对封地内的任何事都无权干涉,比如;

信平君廉颇,封地尉文。在今河北省蔚县;

春申君黄歇,封地灵丘。在今山西灵丘县东十里固城村;

望诸君乐毅,封地观津。在今河北武邑县;

信陵君魏无忌,封鄗以为汤沐邑。在今河北柏乡县北;

平原君赵胜,封地东武城。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北;

孟尝君田文,封地武城。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

至于封地世袭则较为少见,只有平原君和马服君世袭的实例。

韩国封君属于贵族政治,封君施行的较晚,人数很少,目前没有世袭的例子,且因资料极少,也没有与封地管理的相关记载。

齐与燕

齐的封君人数极少,除去苏秦被三国都封了“武安君”之名外,也只有成侯属于非公族,其它都是宗亲。

比如田婴(齐威王少子,靖郭君)与田文(孟尝君)父子,封地在“靖郭”,又名古薛城,薛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距离齐国南部边境非常近。

田婴父子俩的薛城比较特殊,因为它的独立性相当强,几乎算齐国的国中之国,以至于后来“齐魏共灭薛”。

除二位“薛公外,齐国其它封君资料不足,比如说安平君田单,封邑为安平城,但无安平城的治理权。

燕国有昌国君乐毅,其封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原属齐。破齐后燕王封乐毅于当地。这表明燕昭王对乐毅的分封与魏、赵治异地相同,行政、军事和经济全归乐毅管理。乐毅奔赵后,燕惠王封其子乐间为昌国君,但此时齐国已夺回失地,乐间的昌国君算是虚封。

楚国相当特殊,因为楚国从春秋开始就称“王”,封君中公、侯、君等爵位就显得特别乱。

以公子弃疾为例。在春秋楚灵王时期,公子弃疾领兵灭掉陈国与蔡国,楚灵王封公子弃疾为陈公与蔡公,后公子弃疾率领陈蔡之兵杀回国内,夺了王位。

白公胜,封地为白县(今河南息县东)。战国初期,白公起兵入郢,杀楚国大臣劫走楚惠王,史称“白公之乱”。

叶公,沈诸梁,楚国人,沈氏,名诸梁,字子高,受封古叶邑(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叶邑镇)为尹,故史称叶公。闻“白公之乱”,叶公起兵平叛。

白公与叶公算是楚国的县公,虽称“公”,但实同封君,只有一县之地。

以上几例说明春秋时期,楚国的封君为国中之国,拥有封地内一切权利,包括财政权、军权与人事权等等,这才造成大量的叛乱。

后经吴起变法后,楚国封君封邑内的军权被剥离,作为相应的补偿,田税权与世袭等权利被保留,这也是楚国大而不强的核心原因。


秦国统一天下后,秦国全面实施郡县制,虽保留封君制,但已是虚封,封君虽有封邑,但无对封邑内的治理权。也因为取消“分封制”,爵位中只保留“侯”这一爵位,分为关内侯与列侯。至于“君”则被为始皇帝沿用和独占,不被视为爵位的一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以后的战国时代
看了大秦帝国原著之后,才知道项羽在恐惧些什么
春秋就这样变成了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那么多,到商鞅变法最有名
中国古代-战国历史事件( 公元前475~221年)
战国时代的四大强军,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