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柔佛新山有条街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柔佛的首位侨长,这位被称为“番驸马”的潮商是……


  在柔佛新山,有一条陈旭年街(Jalan Tan Hock Nee),这条街是纪念柔佛的首位侨长(Major China Of Johor)陈旭年的。新加坡介于克里门梭律与槟榔路之间的救世军所在地,有一间由陈旭年建造的“资政第”。这座富有历史性的建筑物约建于1882年,1940年交由救世军管理。1974年,资政第被新加坡政府列为古迹,外观图片还被印制成邮票。

 


  当时的“资政第”和昔日的四位潮籍富商各建的大宅,称为“四大厝”。它们就是霹雳甲必丹陈亚汉的儿子陈成宝在禧街的故居,余有进在驳船码头的故居及黄亚佛的位于禧街(现今中华总商会的会址)的故居。除了这间“资政第”之外,其它的另外三间大厝,经已消失无遗址可究了。


  据近年新加坡媒体报道:陈旭年当年在新加坡建造的这座资政第,在沉寂了一百多年后,因美国芝加哥大学商科研究学院,在这座中国式百年豪宅设立分校,使其重又引起当地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说,新加坡后来还专门把资政第的外观印制成邮票。



  在潮州,有一座著名的祠堂---从熙公祠,它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工于清同治九年(1870)。这座历时14年竣工的建筑以其高超石雕艺术驰名,有着“粤东陈家祠”的美誉。从熙公祠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而从熙公祠的主人——旅居马来西亚柔佛洲侨领陈旭年的一生,则更富传奇色彩。



  那么,陈旭年究竟是何许人也? 

  陈旭年,原籍潮州彩塘区全砂乡人,生于1827(清道光七年),卒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享年七十五岁。



潮汕讲古——柔佛大港主陈旭年


  “陈旭年”这一名字,可能是据其英文名“Tan Yeok Nee”译成中文时谐音所致。其原籍是梅林湖北岸的上莆都金砂寨(今潮安彩塘镇金砂乡),因早年丧父,从小家境十分贫寒,备受豪坤欺凌,每天以挑油担下乡贩卖艰难度日。由于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生存,年仅17岁的陈旭年被迫出洋谋生。他于1844年“卖猪仔”到彭亨州开矿,还清债务后,即到新加坡未经营布匹买卖。他每天都到直落布兰雅沿家逐户叫卖,由于生性耿直,老实,甚得当地居民的欢迎。尤其是当时的马来贵族天猛公一家人的欢心,成为他长期的客户,天猛公阿武峇卡和他交情甚笃,于是,结为谊兄弟。后来他又与阿武峇卡的表妹结婚,因此,陈旭年被潮人称为“番驸马”。

 

  在1855年以前,柔佛州的苏丹是东姑胡仙,他死后,由儿子继承王位,但实权控制在天猛公伊不拉欣(阿武峇卡之父)手里。由于有英国势力作后盾,伊不拉欣自1855年起,已成为柔佛实际的统治者。

 

  天猛公伊不拉欣成为实际统治者后,由于他雄才大略,有意把当时时尚是地芜人稀,属于荒芜地区的柔佛州,全都开放起来。他于是开始鼓励华人迁入柔州,利用华人的努力拓荒,同时,更推行“港主制”有计划的发展柔州。

 

  陈旭年通过天猛公的关系进入柔佛州,是在1853年。这时,他和另一名股东陈万泰(Tan Ban Tye)已取得柔佛河一支流叫做武吉伯兰卡(Bukit Berangan)的港主委任状,进行甘密和胡椒的种植。

 

  所谓“港主”(Tuan Sungai)是指这位华侨到某一条河的河边上,开垦种植胡椒和甘密,天猛公给他们一张档叫“港契”。所谓“港契”(Surat Sungai)是颁给他一大片土地!的保有权,这一大片土地限于一条河的一条支流与另一条河的支流之间的土地。所以在“港契”上所限定的甲河和乙河便是指这主流与支流。支流流入主流处便是一个港,开港者称“港主”。如陈开顺的陈厝港、陈二弟的德兴港、陈敬堂的德华兴港。

 

  第二年,他再向柔佛河的左岸发展。

 

  1862年,天猛公伊不拉欣逝世,由儿子阿武峇卡继承为天猛公。阿武峇卡通晓英文和马来文,同英国王室关系良好。同彭亨州的纷争结束后,自1863年中期起,天猛公阿武各卡便倾全力重组柔佛州行政权,并大力开发土地。自1863年6月至1866年十二月止,共发出四十七个河流的港主委任状(Surat Sungai),范围由柔佛南岸直至峇株一带。

 

  这时,陈旭年虽然只是一位三十开外的年轻小伙子,但却已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在1863年9月5日至11日,短短的一周间,陈旭年取得另四个港主权,这时,他已是一位拥有七条港的大港主了。

 

  其二,陈旭年还获得确定1853年地契及其新领域。

 

  其三,获得柔佛河岸的港主权,其范围自哥打丁宜起至乌敏岛对岸的双溪港主业。

 

  其四,获山地河,即柔佛河左边港湾地带的控制权。

 

  由于港主权的不断扩大,陈旭年俨然已成为柔佛州最大的头家(Carl A.-Trocki),富甲一方。

 

  当年的所谓港主,是拥有许多特权,如:铸钱、印钞票、开采矿藏、砍伐树木、买卖烟酒、开设赌场、审押居民等,无疑是个封建小诸侯、土皇帝。陈旭年除了拥有七条港之外,加上苏丹做后台,论声势他最大。

 

  1863年9月11日,陈旭年受委为依斯干达布德利(Iskandar Putri)后易名为新山镇(Johor Bahru)的税收负责人。在新加坡方面,陈旭年也没有放弃发展。在1866年,他创设的广丰公司,业务发达,使他成为一名富有的甘密和胡椒商人。同时,他也和别人在新柔两地经营鸦片和酿酒生意。1863年至1866年之间,陈旭年并管辖柔州甘密和胡椒的出口,以及鸦片的入口。

 

  陈氏也在同时期,在新山市中心的纱玉河西岸开辟市场。今天,在纱玉河附近的一条街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也是对陈氏开发柔佛所作出的贡献的一种肯定,这条街名就是陈旭年街(Jalan Tan Hiok Nee)。他也在新山直律街(Jalan Trus),建有一座堂皇的住宅,后来转手予马来人端亚山。1913年,业主将该旧宅租给新创立的宽柔学校为校址,到了1917年第一届高小毕业时,董事部遂以一万两千元,购买该陈旭年故居,作为宽柔学校的永久校址。


  1868年起,陈旭年已成为南洋最著名的华侨领袖和实业家,被柔佛苏丹封为“甲必丹”(华侨领袖),授予“资政”头衔。到了1870年,陈旭年被授为“柔佛侨长”,他是担任侨长职位的唯一华人,自陈旭年以后,就不再有这样的官衔了。1874年,陈旭年又被州议会委为议员。陈旭年还多次陪同阿布峇卡大君或其稚子进奉清朝。他本身也顶戴官翎,奉官加禄。

 

  当生意越来越大时,陈氏的事业心重,便逐步移到新加坡来。起初,住在克里门街(Coleman Street)的寓所,该屋后改为阿达菲旅店。到了1885年,他在登路兴建一座中国式大宅,准备作为久居之所,这就是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资政第”大宅。

 

  

  新加坡的资政第,1974年被列为新加坡国家文化古迹的这栋建筑,有个官方确认的诞生年龄:“约建於1885年” 。除了年龄与当下赫赫的国家级身份,还简单带过一笔身世:“是闻名新柔的潮州槟榔膏与胡椒商人陈旭年的住宅” 。这建筑应是陈旭年在柔佛发迹后的产业。



  这座古色古香的中国式建筑物,所有建材与工匠,都是来自中国。年事已高的陈旭年,是想居于此富有中国情调的住宅来修心养性,以享其晚年。岂料,在1900年,新加坡本土的铁路开始铺设,其中一条穿过“资政第”背后,吵声破坏了“资政第”的安宁环境,使陈旭年居住其中,心绪不安宁,最后,不得不将心爱的大宅放弃,转卖给铁路局。

 

  陈旭年的崛起,固然是当年的历史因素所促成,因为他是依赖拜把兄弟天猛公阿武峇卡的权势而扶摇直上的,免不了也招致了不少人的妒忌,于是有人把陈氏当作眼中钉,务必拔去而后快。由于天猛公阿武峇卡经常在外,给了要陷害陈旭年的人以可乘之机,1875年的某一天,陈旭年终于被迫连夜逃回新加坡,使陈氏在柔州的全部事业毁于一旦。究竟为了什么缘故陈氏须连夜逃亡呢?迄今还是一个谜,令史学家难以讲述清楚。据史料记载,柔佛州政府通过一些代理人,逐渐取回了陈旭年的产业和港主的拥有权。但“侨长”  的职位,却一直悬空了。陈旭年离去后,天猛公阿武峇卡曾要求另一个侨领陈声宝(Tan Seng Poh)继其位,但被陈声宝拒绝。

 

  陈旭年返新后,在新加坡住了七、八年,郁郁不乐,便归返桑梓,于1902年因患疟疾死于潮汕。享年七十五岁。



  陈旭年有五个儿子。他的二公子鼎新曾任江西省南康知府,清廉爱民,为官绅民众所爱戴,可惜英年早逝,令人唏嘘!鼎新令公子振贤,曾加入同盟会,从事光复革命活动。1926年南来。1935年出任四海通银行司理,1937年荣任中华总商会第二十一届会长。历任潮州八邑会馆正、副总理,新加坡参事局议员,南侨筹赈总会常委,以及端蒙、树人等校董事。振贤有子女十四人,其次子翼福曾任自由社会党秘书。


陈旭年街


为表彰陈旭年对柔佛州开发作出的贡献,新山市中心纱玉河附近的一条街被命名为“陈旭年街”。今此街口尚立有一个铁花架的告示牌,以简单的马来文和英文介绍这位风云人物,还附有肖像,肖像上的陈旭年蓄着白胡子,浓眉大眼,豪气干练。此外,柔佛河的最大一条港被命名为“砂陇港”(砂陇是陈旭年故乡金砂的俗称)。

 

  1985年8月17日,马来西亚柔佛州大臣在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51周年纪念会上致词中,特别赞扬当年陈旭年对开发柔佛作出的重大贡献。至今,当地华人都尊称他为“旭年公”。


  建公祠:心怀祖国情系故里

 

  陈旭年为人乐善好施、爱国爱乡,在祖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他积极响应清政府赈灾请求,为我国陕西等省饥民捐巨资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慈禧太后因而赐他二品顶戴,并在他的家乡为他建“急公好义”牌坊。在家乡他慷慨大方,为家乡做了大量好事,他对乡亲们有求必应,以德报怨,口碑甚佳。

 

  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的陈旭年,从清同治九年(1870年)开始,历时14年,耗26万银元在家乡金砂斜角头兴建“从熙公祠”。当地俗语有“砂陇祠堂,下美沈厝”(均属彩塘),即喻其建筑之精美。“从熙公祠”是陈旭年梦魂萦绕的精神家园。



  整座建筑为潮汕特色的“驷马拖车”建筑样式,配有南北龙虎门,石门匾镌刻“资政第”。

 

  正中座为丛熙公祠,坐西向东,中间为天井,两边回廊,后有拜亭,祠分前、后二进,深42.25米,宽31.22米,门厅为石结构,后座为歇山顶木石结构建筑。

  

 

  丛熙公祠门厅前,运用圆雕的手法雕刻了雄雌一对石狮,雌狮抚子,通体灵性,亲切可爱,又有一种强烈的威严感 ;雄狮外形新颖,身上狮毛别具一格,引人注目,显示出勃勃生气。狮子是山林之王,以一身威猛的阳刚正气,震慑着邪恶,民间将其看成一种精神和深深地张扬于天地间的巨大力量。


  丛熙公祠的潮州石雕、潮州木雕艺术十分精湛华美。其石雕双面镂空,雕有梅、竹、菊等植物及各类鸟兽,构成“喜鹊登梅”等喜庆画面。祠分前后两进,附有天井、抱厦、两廊及后包,四厅相向。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镶嵌于门楼石壁上的四幅石雕.这四幅石雕分别以土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为题材,每幅石刻都很好地运用了“之”字形的构图,将不同时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画面,浓缩故事情节,表现最富戏剧性的瞬间。

 


  一幅“渔樵耕读” 图,分布了二十五个人物,或穿插于亭台楼阁之上,或出没于山林曲径之中,或抛网捕,或牧牛而归,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潮汕地区流传的“一条牛索气死三个师傅”的典故,说的就是渔樵耕读的石雕。“花鸟虫鱼”则以自然取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展翅的鸟,跳跃的鱼,肥硕的荷,怒放的花……无不维妙维肖,尽态极妍,艺术造诣之高,堪称一绝。


  潮汕传统建筑的门厅多用石结构,因为潮汕地处沿海,海风的酸性、碱性严重腐蚀着木结构,且常常有台风的侵袭,石结构具有防潮、防风、防腐蚀等作用。

 

  丛熙公祠门厅为石结构建筑,运用潮汕传统的建筑形式,莲花覆盆式石柱础,石柱身不作雕刻,石梁枋、石瓜柱、石穿枋、石斗拱、石柁墩、石雀替等,一层层石构架雕刻精致,把每个石构件都当成一件艺术品来雕刻,使门厅变成了一个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

 

  檐前垂花柱刻倒挂花篮。镂空花篮,加玉兰花和牡丹花等,寓意为玉堂富贵。花篮四边又接连不断的拐子龙组成,寓为一脉相承,子孙昌衍,加上篮是盛花的,故称子孙昌盛。


  石大梁不作任何雕刻,随梁枋和月梁形的石穿枋,上面刻有山水树木、楼台亭榭、才子佳人、花鸟虫鱼等,运用潮汕特色的镂通雕的方法雕刻,便于两面观赏,从构图到人物造型都恰到好处、雕琢精美。


  石柁墩骑在梁枋上,雕刻有螃蟹或鱼虾形象,鳞片清晰可见、栩栩如生。虾须雕刻精美,刀刻成线,由数道合而为一,刚中有柔,表现得十分有力度,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石斗拱雕饰多雕卷草龙图案,龙纹灵巧,斗拱重叠成脊柱,造型奇特。有情趣的是柱、梁交接处的雀替,雕刻成鳌鱼、山羊等祥瑞动物。鳌鱼是一种神化、综合性的神兽,龙头、鱼身,并且带有四个脚,作为吉祥物之用,常立正屋脊的鸱吻,而在这里却卷缩在柱梁之间,用镂通雕的方法,把鳌鱼、卷浪的动势雕出,表现海出蛟龙,争作上游的场面。羊为家畜的代表,象征五谷丰登,同样是雀替构件,但它在构图和雕刻方法上却与鳌鱼完全不同,刀法圆润厚实。

鱼耕樵读

  士农工商

  花鸟虫鱼

                                

  丛熙公祠的建筑石雕中以门厅石门肚上两块80厘米X120厘米的“鱼耕樵读”和“士农工商”石雕屏最为出名。据说当年陈旭年请了两班石雕艺人进行比赛,雕刻这两块石门肚屏雕,两班师傅日夜精雕细凿,你追我赶争一高低。“士农工商”石雕里有“牧童放牛”的场面,一个戴着葵笠的牧童伏在牛背上,手里系着两股绳索,细如牙签,绳子的纹理质感十分精细。由于石材性脆,不易精雕,不像木材一样具有韧性,牧童手中的牵牛绳如果太细,最后在刻细致的牛绳纹路时,就会有可能不小心刻断,前功尽弃,又得从头开始。经过多位师傅研究,改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法,才把牛绳雕刻成功。潮汕民间传说的“一条牛索(绳)激死(气死)三个师傅”的故事就是出自这里。


很多潮人少时都听说过“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故事,这个故事源于潮安县彩塘金砂乡“斜角头”丛熙公祠的石雕牛索。


  相传这条石牛绳,当时曾难倒不少能工巧匠。据陈旭年直系四代后人陈炳正老人介绍:当时为了打造这些精美的石雕,陈旭年专门请来宫廷匠师,共三代五个人。每天供其好茶好烟,在其精神旺盛时便雕琢二个小时,但是这样打了三年,仍是以失败而告终。可是,陈旭年不但没有就此放弃,反而以更大的诚意把石匠请回,加倍招待,并为其在家乡建屋置业。这样经过匠师们呕心沥血,最后才将这条堪称一绝的石牛绳打造出来。可惜,这条匠师们苦心打造的牛绳,在抗日战争时期,却给人观看着不慎给拉断。后来,陈老的后代多次请人修补,虽恢复目前的形状,但与原貌还是相去其远。从熙公祠北面是养源书斋,其中有花园亭阁,园林假山和书院,是读书、娱乐的地方。这个建筑群以资政第为中心。按辈分顺序围绕祠堂而建,从熙公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具有强烈的宗族观念。

 


  丛熙公祠的二进天井阔大开朗,最引人注目的是精美的拜亭,满目望去,拜亭梁架上装饰木雕、石雕,狮子、飞鸟、鱼虾、螃蟹密布梁架上,显示出宅主的富贵和对吉祥的祈盼。门厅垂花柱的石雕花篮,可谓是潮汕石垂花柱的代表作,悬吊在梁枋上,精雕细刻,花篮里装满各式花朵,玲珑剔透、赏心悦目。

 


  丛熙公祠的石雕牛腿式样千奇百怪,在门厅的牛腿外形上基本保持上大下小的梯形,但随着牛腿雕饰内容不同,雕刻方法也不相同。植物、花鸟、虫鱼,还有龙、羊、狮子等蹲立于檐下,用平雕、圆雕及镂通雕的方法(牛腿随着柱梁均匀分布,其造型和表现手法各异),与立柱、梁枋及斗拱组成华丽的建筑石雕装饰。植物纹石雕牛腿与动物纹石雕牛腿都赋予了某种意义的思想内容 ;如莲,俗称荷花,生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 ;莲子为多子果实,象征多子多福;根为藕,象征情感上的“藕断丝连”。动物如麒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兽,《索隐》中记载 :”雄曰麒,雌曰麟,其状麋身,牛尾,狼蹄,一角。“丛熙公祠石雕牛腿的麒麟分不清雌雄,除头上见一角外,身子、脚爪都接近龙形,通身鳞片,只不过是一只独特的四足兽。麒麟在中国传统方位上居正中地位,与黄色相配。东方为龙形,与青色相配,俗称“青龙”;西方为虎形,与白色相配,俗称“白虎 ”;南方为鸟形,与赤色相配,俗称“朱雀”;北方为龟形,与黑色相配,俗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了方位的标记与象征。 建筑石雕的牛腿也运用方位及祥瑞动物的配置,增强内容的意义。  
来源:潮州古城、 百度百科、腾讯视频、天下潮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熙公祠里的“一根牛索”,为何成为宝贝,因为有种精神在里面
从熙公祠:感受石雕艺术魅力
潮汕国宝从熙公祠与侨领陈旭年
土豪一生建两座屋,被俩国家都当宝
你知道吗?潮汕有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傅!
陈旭年(1827-1902年)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