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老师谈传统文化 | 古村保护说



古村保护说

文/彭妙艳


古往今来,村都是农民安家立命之所,所以在前面要冠以“农”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这个曾经的农耕文明的平台,已经渐渐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民生活的需要。特别是许多已经失去了土地这最根本生产资料的农村,加速城镇化发展愈是成为必然。



事实是:转型中与转型后的农村,除极少数外,大都分析为老村与新村两大版块。新村指新建而现代元素比较多的那部分,可以承载城镇生活的各类活动;老村除少数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或部分老人留守外,不少已经空置或近乎空置,成为“空巢”了。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之后,愈是加剧了这种分化。“三旧改造”,是建设新农村需要而对于旧村资源利用与开发,主要是地皮。



而老村的大部分,历史悠久、遗存雄厚、文化典型,弃之可惜。于是几年前开始,从国家到地方,有了各种保护项目的实施,像历史文化名村、文化古村、传统村落等,也由政府拨出一定款项,对入选村落的保护规划与实施进行补贴。这显然对于调动村民旧村保护积极性有相当作用,也对老村的保留有一定的帮助。



不过,老村那么多,依靠现在这几个项目来予以保护,捉襟见肘是自然的事。以笔者所在的这个城市来说,行政村2000多个、自然村超万个,而目前入选传统村落者仅仅5个,而这5个传统村落,以具备的条件而论,还不是最典型,或最突出的。据我所知,具有同等条件者,少说也在1000个以上,可占现在已入评的四五份之一。这就说明,要在全国现存300万左右个行政村选评和保护传统村落,委实是小手捂大屁股,吃力不讨好的事。就是按一些学者的设想,搞连片保护,也是主观愿望不错,实际效果要好到哪里去不难想知。而且按此方式持之愈久,积压的问题会愈严重,文化遗产损耗会更厉害。切实的办法,是把现在已经启动的国家层面的“留住乡愁——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扩大为历史文化村落调查,并分配各地开展与完成。因为由一个中心来包揽全国此类工作,这显然是力不能胜任的。



上述的立档调查,是以普查的方式为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建立档案;而我则以为应对所有自然村全面铺开。事实上有的地方已由档案馆主导展开工作,成果就要出来。如果能在全面建档的基础上,再遴选出典型性强的村落,做出立体的包括纸质、视频的文件,然后在以县为单位的专门展览馆展示。而实体的,则每县选择三两处妥为保护以备现场参观。也许这样,传统村落保护倒是可以落到实处。

当然,这也不是简单、轻易的事情。不过,怎么说这都比目前蜻蜓点水的做法更具体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泉市古村落下樟村
乡村文创,是复兴乡村及乡村旅游的灵魂!
吴必虎:光靠情怀缺乏逻辑,冯骥才老先生你是无法留住乡愁的
农民日报点赞博山:魅力古村 宜居新篇
把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陈言愚论】对永州古村落保护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