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萌萌哒!时隔8年汕头海域再现白海豚宝宝,目击者拍下了惊喜一幕!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定居型种群,具有较高的恋地性,在汕头海域出现已不是大新闻,因为它们已把汕头周边海域当作是自己的“家”,这位家里的“常客”近日又被拍摄到造访的踪迹。


然而,这次却是激动人心的!


本月22日上午9点左右

在汕头海湾大桥妈屿附近

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郑锐强博士

发现并拍摄到中华白海豚幼豚的踪迹

这在郑锐强博士看来意义非凡

标志着汕头海域时隔8年

中华白海豚新生儿

在“家里”诞生的奇迹


▲中华白海豚'一家三口',中间为幼豚


“当天上午,我在汕头海湾大桥妈屿岛附近开展日常出海调查,突然发现距离船只仅50米的地方,有幼豚的踪迹”,郑锐强说,他当时看到两只成年的粉红色中华白海豚中间夹带着一只深灰色的幼豚,且幼豚背鳍有胎褶,令他激动而兴奋,“中华白海豚是比较容易辨认的物种,一般来说,中华白海豚会从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为成年的粉红色,我立刻判断出这是一只出生不到一周时间的幼豚,立刻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


记者了解到,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对鲸豚类的研究,“汕头海域开阔,海况不好,给研究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凭着对科研的热爱和追求,团队一直坚持进行鲸豚方面的研究”,郑锐强博士说,“2009年,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参与了另一个关于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专项研究,发现汕头海域白海豚数量非常少。”


▲郑锐强博士此次调查的路线及海域,红点处为发现幼豚位置


2009年郑锐强读博期间,开始着手研究中华白海豚,“这是第二次在汕头周边海域发现中华白海豚的幼豚,虽然这不是第一只幼豚,但之前的幼豚已经夭折了。”郑锐强告诉记者,每只在汕头海域的白海豚都有自己的编号及名字,第一次发现是2010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与汕头大学进行第一次粤东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调查的时候发现的。郑锐强说,在2010年、2012年、2013年,都发现一只背鳍被螺旋桨打断的中老年个体(编号A0008)携带相同的一个幼年个体(编号J0001),但在2014年之后就再也没看到“J0001”,极有可能已经死亡。“目前汕头白海豚这个极小种群而言,小白海豚的诞生绝对是件大好事,我和同事们给这只小海豚起了个名字,叫“福星(HOPE)。”


▲中华白海豚'一家三口',中间为幼豚“福星”


郑锐强说,2012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当时监测到的白海豚绝大部分已属中老年,近几年都没有新生个体产生。如今市民们所见到的皮肤颜色为粉红和白色的白海豚,都已是“高龄”海豚。“目前在汕头海域定居的白海豚只有15头,我们从去年8月到今年3月拍摄到的海豚仅有10只。”


郑锐强说,2014年,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成立暨签约仪式在汕头大学举办,包括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的4个白海豚保护区成立保护联盟。去年底,由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团队负责编纂的《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颁布,与此同时,在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支持下,由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发起成立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


当记者谈及如何让“福星”们继续留在汕头海域?作为专业人士,郑锐强认为,汕头的海洋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不是白海豚的出现就代表汕头水质变好,“近几年,由于海洋渔业资源减少,导致海豚的食物减少,所以白海豚为了获取更多的营养,只能增大它们的捕食行为和搜索范围。”


“过度捕捞以及其他高密度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渔业资源衰减以及栖息地片段化,所以白海豚只能在有鱼的地方觅食,才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靠近人类生产生活的近岸海域。”郑锐强希望,和保护汕头沿岸海域的中华白海豚一样,也希望每个市民都参与到海洋保育中。


记者:陈文惠

摄影:郑锐强

编辑:建城、瑶

出处:汕头经济特区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护海洋生物 鹭岛走前头
白海豚大逃杀
加湾鼠海豚,或许与我们终将永别
广东阳江出现十几头粉色海豚,称为“水上大熊猫”,为啥是粉色?
中华白海豚
海南中华白海豚有独特“方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