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谈樟林八景

也谈樟林八景

随着樟林古港热的突兴,乡里前人曾标榜的樟林八景被重新翻出来留恋。然而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从前的景物胜迹难寻,属于樟乡人集体回忆的八景,至今仍念念不忘。

旧时州府县志,首卷疆域山川,必绘名胜八景,赞美河山壮丽,钟灵毓秀,增强自爱自信。樟林北依莲花山,东南濒临大海,不外一县角乡镇,昔日因位置特殊,经济腾飞,人文鼎盛,于是有八景之赞。

樟林八景之说起源何时?今无文献可征,理应产生于清代乾嘉时期樟林兴旺之后文化自信的产物。流传八景的名称不一,今以公诸于世的文书,文化载体的信息,并参考口传资料,稍作梳理,陈述于下。

一、陈哲明《中国纪游》第六章所记的樟林八景:

1.西塘印月  2.南港渔灯  3.莲峰倒影  

4.海外归帆  5.石狮拦路  6.古树暮鸦  

7.韩祠绿野  8.井仔甘泉

《中国纪游》封面

陈哲明为樟林南社人,1917年旅马来西亚怡宝发家。他信奉德教,并在马来西亚传播。1957年携眷回国省亲观光。在乡里修建东官路安息亭、头冲河头冲村、石丁村二岸渡口临溪亭。著有《中国纪游》一书。书中简述樟林历史,细说樟林八景,可代表樟林八景之说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相信陈氏在离开故乡时已深深留下了樟林美景的记忆。


《中国纪游》樟林八景章节

上图:陈哲明《中国纪游》东官路安息亭序  陈直民书

下图:陈哲明《中国纪游》石汀渡南北两岸临溪亭序  陈直民书

二、因八景已有著述,流传有序,2017年在网络上流传《清代的樟林古八景》,八景的名称完全与陈哲明《中国纪游》所载相同,传承有据;解释也无大变,文案也多参考陈氏旧章。

本来如八景一类记述是一种比较固定的地方历史文化掌故,一大抄无可非议,只惜《清代的樟林古八景》对樟林乡情了解不深,解释有点不实,甚至有误。试举例说明之:

“西塘印月”条云:“……后来在塘中间筑一小堤,中间架木桥,所以还留下‘柴桥头’这个地名”。大塘石桥从筑堤到架木桥,到建石桥的历史,具见雍正三年李嵩德《大塘桥碑记》,乾隆三年佘蕃《重建大塘石桥碑记》。至几十年前,石桥遗迹还在,是夏天乡民洗浴乘凉好去处,笔者还是有幸能体验夏夜在石桥头望流星,赏塘中印月美景的见证人。大凡樟林人都知“石桥头”在哪里?就是横跨印月大塘的石桥。今大塘虽被填,石桥被毁,“石桥头”这地方樟林人还是知道的,仍然这样称呼,即在今大塘市场西北出口与梅里路的交接处。在大塘范围内绝对没有“柴桥头”的地方。《清代的樟林古八景》把樟林人都知道的仙桥街的别称“柴桥头”代替了“石桥头”。恰好樟林洽兴街与隔河沟的仙桥街二街之间有大石桥交通,桥建于乾隆三十四年。樟林人硬叫此石桥为“柴桥头”(口语“柴”叫“才”)。陈汰余《樟林乡土志略》就记载这条人誉为仙桥的大石桥的历史:“仙桥,今是大石(桥),人又叫‘柴桥头’。盖昔实为柴桥也,乾隆初,樟埠商业大旺,三十四年改为大石桥。”近年填平通南社港的废河沟,石桥拆毁。建桥碑记及石桥旧梁寄放古港公园内。地名有一怪现象,以地貌或建筑物命名的地方,环境及建筑物改变了,地名照旧,“柴桥头”便是活例。《清代的樟林古八景》把大塘石桥遗址的“石桥头”说成“柴桥头”,就属张冠李戴了。

大塘石桥头旧照  来自吴先生

又“莲峰倒影”条云:“据传此景仍(乃)是塘西大塘日间之景。”解释的文案多摘陈氏言语,却改陈氏解释地点的名称。陈氏原释地点在:“东里路有三个桥之大池”即原塘西与月窟之间大池,今为塘西小学一带。樟林老辈皆解释此池即是“莲峰倒影”之处。此地樟林人多称“三个桥”或“三合桥”,1936年中山大学社会研究所出版的《樟林社会概况调查》中“樟林全图”注文称“三合桥”,不应改为“塘西大塘”。“大塘”在樟林是个专有地名,特指塘西与新陇之间的大池塘。即陈哲明在释“西塘印月”时指景在“塘西有大塘”的“大塘”之中。如把陈氏所说的“莲峰倒影”的地点“东里路有‘三个桥’之大池”改为“塘西大塘”,便与塘西与新陇之间的大塘混淆,误解欣赏“莲峰倒影”的地点。

三个桥大池旧照  来自吴先生

又“井仔甘泉”条云:“泉在象鼻山下,是古澄海县龙、虎、狮、象四大名泉中的象泉”。此泉为八景中尚存的遗迹。苟不论澄海龙、虎、狮、象四大名泉在哪里?井仔泉离象鼻山还有一段距离,陈哲明氏明确指出“泉在虎山下”,即在民间称为风水宝地的虎地之下,上有古墓俗叫“三醒姆”大坟。今“三醒姆”虎地大坟还在,一望了然,释井仔泉在象鼻山之下,未免途听道说。

《清代的樟林古八景》在介绍《樟北井仔泉记》作者西社人陈海珊时误为塘西人。

三、《梦回樟林品八景》(《羊城晚报》地方版2010.10.21

《梦回樟林品八景》一文把樟林八景介绍上《羊城晚报》,传播出外界,提高了樟林古港的知名度。所述八景基本出自《中国纪游》:

1.西塘印月  2.南港渔灯  3.海外归航  

4.莲峰倒影  5.石狮拦路  6.连理古榕  

7.韩祠绿野  8.井仔甘泉

《梦回樟林品八景》中有七景与陈哲明记载相同。解释多有发挥,也参考陈氏的介绍。如“莲峰倒影”条,欣赏景物地点从陈氏之说:“樟林大路有大池,三孔之桥跨之。”(即三合桥)(樟林人称樟东路为“东里路”,东里人称樟东路为“樟林路”。)但第6景传统汀园的“古树暮鸦”改为虫+习墩脚的“连理古榕”,却有点唐突。不能因汀园“古树暮鸦”早失此景,而将活生生的连理古榕代替。虽为好意,但要顾及八景是陈述历史,而非今日樟林新八景。

另外,陈述也要顾及历史事实。说“连理古榕”在林家当铺前也属失实。当铺乃是塘西陈元兴家族开设的饷当,“元兴饷当”的牌匾残字还依稀近一半可见。不应误为林泮或林五的当铺。

又说“井仔甘泉”:“因泉源从莲花峰象鼻山涌流而出,故也称象泉,是澄海龙、虎、狮、象四大名泉之一,樟林人以其形命名为井行泉,故象泉也通称为‘井行泉水’”。信息传播有先后,可知《清代的樟林古八景》所谓“象泉”之出处与此同源,而介绍后于《梦回樟林品八景》。《梦回樟林品八景》还推演“井仔泉”来源于“井行泉”的谐音。樟林八景明白称“井仔甘泉”,《梦回樟林品八景》却说“井行泉水”,请问问樟林乡人,可有如此一说?


“南港渔灯”遗址  吴先生拍摄

又,释“南港渔灯”时,把此景与“仙人翻册”混为一谈,误解李绍雄《樟林沧桑录》议论归航原意。李引金廷烈咏澄邑近廓风景诗意在类比樟林八景。况金廷烈《澄海县志》卷二十七艺文·诗附录“新定澄海八景”并无“仙人翻册”之咏。樟林八景中“海外归航”也称“仙人翻册”,后称是前称的形象表述,实指同一景致。怎能将海外归航或仙人翻册与夜灯渔火的“南港渔灯”混为一谈?

以上樟林八景三种文字材料属公开的资料,虽然《梦回樟林品八景》文中擅改一项,将“古树暮鸦”换为“连理古榕”,实应与陈哲明说八景同一渊源。


山海雄镇庙前堤脚出土整顿樟林港渔业纠纷的乾隆48年澄海县正堂示禁碑

四、张泽明先生访问老辈口传樟林八景

1.南港渔灯  2.古树暮鸦  

3.海外归航(别称“仙人翻册”)  

4.石狮拦路  5.古井甘泉  

6.金鸡唱晓  7.莲峰倒影  8.西塘夜月

张泽明先生热爱家乡文化,好收集乡里旧闻趣事。以上樟林八景是他多方访问耆老所得,属民间口传资料。据他所说,当年曾访问南社杨梦梅老先生,还得知八景每景配诗一首。当时期待杨老先生搜寻整理出八景诗,惜不久仙逝,失之交臂。

民间口传八景第1、2、3、4、5、7、8项与陈哲明的记载内容相同,虽然项目与文字以及排列有所差别,但大同小异,两者互证八景名实可信,有相对的稳定性。

石壁头顶鸡翁山  陈克发先生拍摄

口传八景第6项“金鸡唱晓”后来被换为“韩祠绿野”。相传乡北石壁头顶鸡翁山上有古松一株,在海中可望作航标。此景樟乡人美其名为“金鸡唱晓”或“金鸡独立”。大概古树早已不在,所以代以“韩祠绿野”另一景。至后来荖巷的荖叶业也衰落,为纪念教民食荖叶的韩文公而建的小庙也毁于十年浩劫期间治韩工程,极左的治韩工程无功劳民而已。改革开放后乡民重建韩文公庙,比原庙更加辉煌壮丽,原只有一块石浮雕的小庙,新庙重建后增悬其匾曰“韩文公之祠”。荖藤被林檎代绿,想不到真的实现了“韩祠绿野”之景。而口传“金鸡唱晓”可保留了一处古景的有趣传说。


韩文公祠  图片来自网络

“海外归帆”,或称“归航”,前以归帆表回归行舟,前后皆指同一景致。海外归航(帆)又有另称“仙人翻册”,用形象的“翻册”形容转帆的行舟。“西塘印月”又作“西塘夜月”,也同指一景致。“古井甘泉”与“井仔甘泉”也同指一景物,都以井为名目出现,但“古井甘泉”、“井仔甘泉”的表述却为我们揭示井仔泉乃古昔时曾是一口有泉眼涌突的古井,有助我们考究樟林乡先民原住乡北山脚高地时有聚居点的村落。几十年前井仔泉西侧属宋厝埔还是一大片开阔荒地,布满残碎砖瓦,应是一个古昔小村落的遗址。附近莲菓园下埔坪有一座供奉伯爷公的神社,石香炉刻“感天大帝”。今河美与东社栅门脚两座伯爷宫庙额皆书“感天大帝”。这可看作部分樟林先民下山定居新埔迁移的轨迹。别以为“古井甘泉”与“井仔甘泉”只有二字的差别,但“古井”二字却隐藏樟林先民迁徙的一段古。


从前此地为“海外归帆”旧景的水仙宫前旧头冲河航道,入港帆船至此转帆如仙人翻册。今尽为厂房。(照片由观一胜先生,水仙古寺师傅协助拍摄)

井仔泉西侧宋厝埔莲菓园下伯公宫  林清映摄影供图

旧樟林八景已属历史往事,韩江出海口的环境大变化:头冲河变桑田工厂,南社港只存遗址,“海外归帆”“南港渔灯”不可复见;大塘、三个桥大池填平,何来倒影印月?古树无踪,金鸡不啼,暮鸦无巢。唯韩祠(庙)重光,绿野之荖代以林檎。井仔泉虽不断流,突突涌泉却变为一排水龙头。

有句老话:江山易改。其实天生的自然景象,除非特大灾害,多能千秋永固,纵观几十年来樟林的环境发生了山移水改的大变化,八景中七个景点都消失了。唯井仔泉虽失去原来野趣的景象,但其精神实质象征的活泉还汩汩不绝,那供人舀泉之处却变为一排水龙头的樟林井仔泉水供应站,樟乡之人继续享其甘泉。放宽来说,八景仅存有泉无景之“井仔甘泉”了。


樟林井仔泉  一方先生供图

《樟林(北)井仔泉记》  一方先生供图

至今,樟林人还记得西社前清贡元陈海珊老先生的《樟北井仔泉记》。此文并非细述井仔泉美景的游记。他借甘泉赞美清流,抒发清流能化一世之浊流的梦想。祈望乡人作清流之士,化一世之浊,改良社会。退一步纵“未能淘汰一世,咸归清流而能维持一己之素行,洁然自爱,举世皆浊而吾独清,斯也可贵也。”但让海珊先生遗憾的是,樟人日饮斯泉而不能潜移默化,勉为清流之士。令他痛心疾首的是如果“樟人饮是泉者,未能涤其污肠而去其贪念,斯泉何其不幸而遇吾樟人也。”海珊先生作此文距今约有百年,樟人饮井仔泉不辍,应不忘记他的警诫。近日有人特将《樟北井仔泉记》书成条屏,揭于樟林井仔泉水供应站处,说明樟乡之人至今还不忘海珊先生良愿,勉做理想高尚的清流之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昆明八景?你知道多少?
蒙城八景之一:圣井甘泉
泉州杂谈 016:洛阳桥八景各是什么?
【河北阳原】八马坊村济远桥
华州八景(图)-华州区人民政府
文化之都:青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