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艳文谭 | 郑大进三百年祭
3346432717@qq.com
 ↑关注

◆  郑大进三百年祭

 作者:彭妙艳

考察普宁北部古迹文物,行经广太多年埔,拜谒郑大进墓,想起今年是他的300周年诞辰。

郑大进(1707—1782),字誉捷,号谦基、又号退谷,清代中叶揭阳县梅岗都(今揭东县玉窖镇)山尾村人。是潮汕地区清代职位最高、政绩最显的先贤。

其简历是:雍正十三年(1735)乡试中式,翌年(乾隆元年)连捷成进士。自乾隆九年(1744)起,历任肥乡、南皮知县,大名府、河间府同知,北河运务关同知,正定府知府,山东分宁济东泰武兼管全省驿道,两淮都转盐运使,浙江按察使,湖南按察使兼署布政使,贵州布政使,湖北巡抚提督军门,湖北巡检兼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兵部侍郎,荣禄大夫、太子少傅、兵部尚书、都院右都御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宦迹半天下”(《榕江书院记》)。《清史稿》以及省、县的地方志,都为他立传。乾隆版《揭阳县志》传记中对他的评价(标点系笔者所加)是:

其为政务持大体,视束民如子弟。行部所至,农夫走卒皆得直前白事。与属员言无严词厉色、疏节阔目,而吏卒不能欺。

在其乾隆四十四年十月“以疾薨于位”后,乾隆皇帝指示在纯庙举行了悼念活动,赐祭、赐葬,亲撰碑文(碑碣尚存于墓前),并命礼臣议谥,得“勤恪”两字。论者感叹“饰终之典,当世荣之。”在其生前,已有“覃恩三赐”的宠遇,至其病卒任上,而有这么隆重、高规格的“饰终之典”,显示了郑大进在朝廷的崇高地位,这是他为国家和地方作出杰出贡献的回报。

郑大进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式下葬普宁广太多年埔南坡的“御制”、“钦赐”的碑文都在这年镌刻。而翌年(1785),潮州府府城建立牌坊纪念他。这座“圣朝使相”坊,位于太平路英聚巷口,与纪念明万历贵州布政使郑旻的“大方伯坊”相邻。近期潮州拟恢复的22座牌坊中,此坊名列其中。真正的备极哀荣了。

在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郑大进的政绩是多方面的,国史、地方志的传记中开列了十左右个具体事例,概括起来,有平抑盐价,强化公署工程监理,改进铸铜和粮食储备技术,平定匪患,关心民瘼,兴修水利,整治九龙河等。其中有些举措,时至今日犹还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例如他担任湖南按察使兼署布政使时,了解到当地的官署连年修缮不停,原因就是这种修缮工程可以先从国库借钱,然后按年份扣除养廉银补抵,主持工程者可从中得到回扣,于是大家乐此不疲。郑大进到任后提出:“凡修署者,责令保固十年,不及限者自葺。”积弊顿革。又如他在湖北供职之前,当时湖北及其周边数省邪教活动相当活跃,但地方官署若罔闻。郑大进一上任,即对境内邪教组织及人员“严檄缉捕,分别定拟尽法不少贷”。后来,以黄光三为首发起的邪教延及川陕豫数省,为害甚烈,朝廷“首尾七年,竭天下之力仅乃得平息。”只有大进所管辖的省份“无所传染”。于是从朝廷到地方都非常佩服他“先事之勇”。郑大进对这类社会动乱因素排除的经验,即“与其力挽于已然,不若痛惩于其始”的做法,让乾隆皇帝十分赏识,因此特召为京畿直隶总督,以保障首都的安全。在大进初赴保定任职时,既获“天颜召见、召对、赐坐、赐宴、恭和御制诗章,殆无虚日。”同时又多次赏赐,并指定陪同“巡幸盘山”。“君臣一德,契合尤深”的情境,让当时的大官权贵羡慕不己。

作为政治家,郑大进对社会安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深刻、持久;作为乡贤,他对揭阳的民性道德建设,也作出巨大贡献。光绪版《揭阳县续志》本传所载,也是民间熟知的郑大进化解乡怨的故事,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是永恒的训示:

所居曰山尾乡,邻有池姓大族也,数凌辱郑氏。或请报复,则婉谢曰:“强弱之不敌,父老所知也。世有千年池厝渡,而无百年郑大进,奈何修怨以累子孙乎?”他姓闻之,咸叹服,邦人至今以为美谈。

以郑大进官至直隶总督,在那个封建专制的时代,他如果要利用他的权力资源,对曾经欺压本族的邻村进行某种形式、某种程度的报复,这不是难事。他没有这样做,是因为他站高望远,不为家乡子孙后代制造麻烦,这不独是胸怀豁达的表现,同时也是以实践履行他所服膺的儒家“和谐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有千年池厝渡,而无百年郑大进”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和谐文化的珍贵遗产。

乾隆四十二年(1777),知县刘业勤先后创建、重修榕江和梅岗两书院,时任直隶总督的郑大进应邀为两书院作记(载光绪版《揭阳县续志·艺文上》),在《梅岗书院记》里,郑大进热情洋漾地讴歌了揭阳先贤:“汉末,孙氏兼有交、广,邑人吴叔山以孝廉为汉吏,抗不受命,江东义之;历齐及唐,区南贵世授节钺,陈昭烈爵列通侯。读史,至建元、永隆间,茂节丰功,岭海都为增色,自后运会递开,贤才辈出。”正因为他对于家乡的热爱,对先贤的崇敬,所以对贺朝冕、刘业勤两位知县先后倡建和扩建梅岗书院以作育人才的“诚识大体”的举措,十分赞赏,“闻之喜为不寐”。同时寄语乡人充分发挥书院“课德艺”、“导婣睦任恤之化”的作用。而在《榕江书院记》里,郑大进则侧重于提高教育质量,“仿四院之规,育一时之秀”,办成像嵩阳书院那样的名校,为揭阳培养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才。

郑大进热爱家乡历史,关心家乡建设,一以贯之。在正定知府任上,还特地捐银二两用于北门关帝庙的修缮。墙上碑板的刻字,历历犹在。

他对家乡的一言一行,都是赤子之心的反馈。这正是他为什么一直受到后代景仰的主要原因所在。

郑大进长眠于故乡的多年埔上,他的勋业、仁德政与良教,像日月星辰,将多年地照辉着他生前眷恋的故乡这个岭海名郡、文物之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就从这里,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清朝廉史郑大进,潮汕杰出人物
郑新芳先生:​莲池书院第一任山长——张麟甲
拜谒郑大进墓
揭阳四大书院
沧州先贤题赞(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