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影像方志| 当涂:山水都诗词传世民歌一咏三叹 千字文代代相传古塔焕然一新

CCTV-10

2019.8.29 20:50 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安徽卷 当涂篇

 

当涂篇 预告片

当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

 “姑孰”更名“当涂”,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代表意义的一次“侨置郡县”。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当涂对李白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李白所仰慕的谢脁就安葬在当涂。

谢脁是南朝著名诗人,在任宣州太守时,他常常来当涂游玩,对这里的青山美景情有独钟,称此地为“山水都”。

谢脁清丽的诗风、洒脱的性格,和李白一脉相通,所以李白一生中多次游历当涂。

年轻时李白壮游天下,25岁时第一次来到当涂,并写下了著名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公元763年,怀抱着再也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李白在当涂辞世。曾经仗剑天涯,蔑视王侯的谪仙人,此时也只能徒留嗟叹。

临终之际,李白写下绝笔:“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李白去世后,葬于当涂县南的龙山。多年后,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遗愿将他迁往青山安葬,使李白与谢脁同聚青山。

三座宝塔 焕然一新

“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这是李白在当涂送别族弟李济写下的诗句。这里的“天梯”指的便是当涂县的黄山塔。

黄山塔,位于当涂县城北部2.5千米的黄山之巅,与金柱塔和凌云塔鼎足立于当涂之郊。这三座塔见证了当涂不同时期的历史,形成了这里独特的塔文化。

2005年5月,黄山塔维修竣工,它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当涂人和参观者的眼前。

金柱塔原为防止水患而建,并兼有航标灯塔的功能,体现了当涂先民将风水观念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完美智慧。

凌云塔原名文峰塔,是儒生祭拜孔子的地方,2011年8月重建完成,向人们讲述着当涂鼎盛的文风。

千字之文 凝缩天地人生

《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就出生于当涂,与家族世居姑孰。他自幼饱读诗书,精通历史、善于属文,并最终得梁武帝重用。

梁武帝命人从书法家王羲之的书碣碑石中选出1000个各不相同的字,又让周兴嗣编成一篇适合儿童学习的文章。

《千字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华民族最经典的启蒙读物,沿用了1000多年。

由于《千字文》中的文字均出自王羲之碑帖,它从一诞生便与书法血脉相连。

千百年来,当涂的莘莘学子从小就临摹《千字文》里的书法,以此掌握书写,明理修身。

明朝的著名画家萧云从也是其中之一。他一生醉心绘画,52岁时创作了《太平山水图》,这组作品共43幅山水画,其中的15幅描绘了家乡当涂的山水。

《千字文》不仅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还流传到日本,为汉语在日本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又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为世界文化传播和儿童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传世民歌 一咏三叹

当涂民歌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被称为“吴吟”。因其创作灵感完全来自人们的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所以数量众多,题材广泛。歌曲多为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虽然是口头相传,但语言典雅、音律和谐。

公元1103年,55岁的李之仪被贬当涂,在纯真自然的当涂民歌的影响下,李之仪创作了风格清新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在当涂人的悉心呵护下,“山水都”依然保持着秀美的风姿。当涂的文艺工作者仿效萧云从《太平山水图》,将当代的山水胜景与田园风光绘成丹青展现了当涂县的全貌,形成一幅30米的长卷,它被命名为《太平胜境》。

千古文人的山水之情、田园之梦,也在这幅长卷中得以展现。古典的文化灵韵,正在当代的生活中延续。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当涂篇》

播出时间:8月29日  20:5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李牧宸(实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遍中国」安徽·当涂
江东|关于启动当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的思考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鉴赏1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_作者:李白
李阳冰 铁线篆书《千字文》
李阳冰千字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