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美食 |罗鑫: 捶丸啵丸

转载自公众号 老米鴿

肉丸,梅县话叫捶丸,兴宁话叫啵丸(梅县畲江、水车亦然)。啵丸是个假借字,读作bòk[pɔk5],本字为“(扑)”。“”和“捶”,实际都是对传统肉丸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手工捣打——的描述。

现在不少人把捶丸啵丸理解为猪肉丸,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以前嘛,农耕社会,客家人讲求“耕读传世”,牛不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更是儒家精神的象征,绝对吃不得。唯独猪肉,养来就是拿来吃的。

一开始,猪身上最好吃的部位是不拿来做肉丸的。唯独那些不怎么好吃的部位,食之不悦,弃之可惜,不知怎么处理为好。聪明的客家人很快想到,何不把它们捣碎,再混点好的肉进来做成聚成一团做成丸子呢?这样一来,既看不出原料,又改善了口感,“”就这么诞生了。

与此相类似的,是梅县白宫的“米粉丸”。好看的线状的粉条大家都喜欢吃,又短又碎的米粉渣子看着都没胃口,但是扔了又怪可惜的啊。所以干脆就把它们拼凑在一起做成丸子,既改观了品相,又节约了粮食。

据说潮汕的牛肉丸就是受客家“”启发而出现的,笔者接触过不少老一辈的客家人、潮汕人,大都认为肉丸就是从客家传过来的。潮汕地区当然也有不少人务农、读书,但靠海的环境使得潮汕人对牛的感情比较淡薄。从整体来看,牛在潮汕谈不上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其地位和猪相差无几,不过是肉源而已。所以潮汕人从小就爱吃牛,也很会吃牛,现在全国这么多地方主打牛肉料理,潮汕的牛肉火锅能跻身前列、驰名海外不是没有缘由的。

潮汕人做肉丸直接就用牛身上最好的肉来做,并根据食客口味的需求和变化在工艺上不断地加以改良,很快便后来居上,名声盖过了客家的“”。

民国以后,西方的饮食文化吹遍大江南北,随着经济条件和环境的改变,以农为本的客家人也逐渐接受了吃牛肉,现在客家大本营的梅县,牛肉火锅店、牛扒店鳞次栉比,可与“全猪汤”一决高下。但跳出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吃牛肉比较出名的客家地区,大都是与潮汕、闽南比较接近的,如梅州丰顺、大埔和永定下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连潮汕人都不知道的牛肉丸简史
潮汕人都不知道的:牛肉丸的发展与迁徙历史
手捶牛肉丸
揭秘| 牛肉丸起源于客家,改良于潮汕!
一颗有态度的潮汕牛肉丸是怎么做出来的?
潮州手捶牛肉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