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岭东潮乡的中秋

    在岭东潮郡各邑多处乡间,中秋之日,大部分人家要备办仪品,在午后近傍晚时祭拜先祖;晚饭后,入夜见月,搬出案几置于露天处,摆上米斗做香炉,番薯块做烛台,贡品有纸作、纸塔、月饼、芋头、柚子、杨桃等等,开始拜月娘。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活动就开始了,比如来一台灯谜,来一场公映露天电影,或放天灯,或去游湖,还有最精彩的烧塔。

    中秋是中华传统节日,据目前学者综合研究表明,这是关于节气秋分夕月、月神之崇拜、秋社祭土神庆收等传统活动经过数千年重叠糅合演变后,在晚唐成形而繁盛于宋的民俗节日。烧塔是中秋的元素之一,有悠久古老而复杂的民俗来源,传说是起源于元末中秋日抗元起事燃塔为号后相沿成俗,也有研究称其起源于佛教世俗化建塔燃灯祈福之义。

    关于中秋之日,清康熙版潮阳县志是这样记,中秋玩月、剥芋、烹鲜,儿童拾瓦结塔争燃。到了光绪版潮阳县志,则记:中秋煨芋,制团圆饼号月饼,晚间玩月以为乐,儿童则聚瓦片结小塔燃之,妇女或卜紫姑神焉。清初清末的中秋元素是没有太大变化的,不过到了现代,中秋的元素就千奇百怪更精彩更嗨了。

   中秋之夜的烧番塔,又称烧塔、烧塔仔、烧花塔、烧瓦窑,在我国南方多省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乡村皆有举行。据资料介绍,烧塔习俗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在中秋之夜,举火为号,反抗残暴的元统治。详细的更还有:义军广发月饼,军师刘伯温于饼中藏书,约各地在八月十五夜烧番塔吃芋头,以火光为号,起事抗元。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元末的举火起事,后存以烧塔为习俗流传下来,作纪念。

    然关于抗元起事烧塔为号,毕竟是一系列传说,其起源比较靠谱的说法,大概还是取佛教世俗化建塔燃灯祈福之义。按目前研究资料所涉,如怒马兄《岭东中秋辞典》写道: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都有砌宝塔灯的习俗,安徽庐江小儿堆瓦砾为浮图,敲锣鼓,谓之闹宝塔。江西清江,中秋多镂瓜作灯,其形似月,儿童堆砌瓦砾作浮图(佛塔),中置薪柴,点燃,四面玲珑,如火树。湖南宁乡小儿堆宝塔,中间焚烧,以红透为吉兆。而往南到了闽粤,烧塔灯或闹宝塔的民俗,则更加热闹异样了。

    明代潮州府各属的烧塔习俗是何模样,如今已无从获知,更不晓得有无朝廷倡议引导?而从清代文人笔下的地方志书却可了解到,中秋烧塔是孩童取乐的游戏,貌似与大人无有瓜葛。当然,也是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关于孩童取薪喷油旺火,不是大人主持的? 

    在广东普宁乃至全潮,很多乡村的中秋夜,除了拜月赏月吃芋头之外,还有一项特殊的习俗,烧番塔。潮府九邑的志书各载,以下由潮安逸麟兄整理提供:

    清顺治《潮州府志》: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儿童烧塔为乐。

    清光绪《海阳县志》:仲秋玩月,祭用饼及芋,儿童燃瓦塔为乐。

    清康熙《潮阳县志》:中秋玩月、剥芋、烹鲜,儿童拾瓦结塔争燃。光绪《潮阳县志》:中秋煨芋,制团圆饼号月饼,晚间玩月以为乐,儿童则聚瓦片结小塔燃之,妇女或卜紫姑神焉。

    清乾隆《揭阳县志》:仲秋祀先如春祭;中秋玩月,陈酒馔或剥熟芋而食,谓之剥鬼皮。儿童多拾瓦片结塔燃之为乐,是夜喜晴明,倘阴曀则卜来岁元宵之雨,故俗有云“云盖中秋月,雨泼上元灯”之语。

    清光绪《饶平县志》: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亦谓之月夕节,各会首盛设鼓乐喧闻为赏月会,每生徒亦盛设殽酒与师高兴赏月。

    清嘉庆《澄海县志》: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有赏月之燕、用熟芋去皮食之曰剥鬼皮,以是晚显晦卜上元阴晴彦云“去掩中秋月,雨洒元宵灯”,好事者或竟夜露坐以待月华云。

    清雍正《惠来县志》:中秋具酒馔,邀师友赏月,少年取瓦砾筑砌高塔炀火,煨芋。

    民国《大埔县志》:中秋煨芋食,谓之剥鬼皮。星按,吃花生亦称剥鬼皮。

    清乾隆《普宁县志》:中秋,夜具酒饼糖芋为会,谓之赏月,各家以节物相遗;儿童叠瓦做塔,烧以为戏;咸以是夜月之明暗,卜来岁元宵之晴雨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潮汕习俗之中秋节
明、清的潮州府行政区划
【直播】3月5日潮阳双忠圣王巡游,潮汕最大型万人营老爷!
代代人才出、光辉耀潮阳,原创潮语歌曲《文光塔》MV重磅推出
《丰城县志》涂升小传杂考
潮州 (潮州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