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全攻略│盘点濠江区及周边的佛教寺庙,你有去过吗?

汕头市濠江区不缺山,不缺水,不缺寺院,不缺历史,不缺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而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近2000年历史中,对中国的文化、经济乃至政治、民众生活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那你知道在濠江区一共哪些著名的寺庙呢?小编今天为大家盘点了濠江区的佛教寺庙,一起来看看吧。

▲ 青云禅寺

位于汕头市达濠区“海国风光第一山”,大瞭望峰上的青云禅寺,又称“青云岩”,创于明嘉靖五年(1526),前临碧海,环绕青林,岩奇泉清,殿宇壮观。寺下十八洞和寺山摩崖石刻,点缀于苍林曲径之间,增添香客游兴。1985年起由住持释定根重兴,后由其高徒释弘养扩建。1988年起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已具丛林规范,又是一处人间佳境,驰名海内外。寺西侧曲径通幽,转过峭立石壁,有一巨石叠成的天然石洞,俗称“大肚石佛”的弥勒洞,上书“青山岩”。它可能是青云岩的发祥地。

▲ 巨峰禅寺

汕头市濠江区珠浦村东侧山中,高速公路西侧的巨峰寺(原称庵),创于清朝,自1983年以来修葺,扩建一新,焕然一新,山青水秀,花草鲜美,峰石叠嶂,公路直达。建有大佛站像、释定然与释弘密两座和尚塔,尤其刻有中国佛协原会长赵朴初(1907-2000)、原副会长释茗山(1914-2001.6.1)、原常务理事释定持(1921-1999)和当代潮汕僧俗俊彦骚韵,故为峰泉风光美、名流诗墨香的游览胜地。

▲西山古寺

 汕头市濠江区狮山南侧,磊广公路旁的西山古寺,俗称“西山佛祖庙”,肇创于1921年。1988年,因市政建设需要,经市宗教局批准,地址后移重建。1991年起,由住持释定根(生平见《水仙古寺》)和释弘养(生平见《青云禅寺》)法师募资兴之,今规模恢宏,十分引人瞩目。该寺聘名匠吴国珪精心设计,海内外善信解囊,分期逐步重建。历经十载奋斗,已建成天王殿、北极殿、大雄宝殿、千佛殿,左右有地藏阁、观音阁、钟楼、鼓楼,又有延生堂、斋堂、客堂、精舍、亭台、法塔等。宏伟壮观,宝殿生辉。另外后座的藏经楼也已在2001年3月29日,天王殿落成庆典时奠基。全寺坐北向南,建筑面积逾千平方米,已投资1500多万元。东邻圆觉寺。 

▲集圣寺

汕头市濠江区天公岭西侧的集圣寺,创自1998年,于2000年3月1日由区宗教局准予开放,4月24日举行三圣佛像开光法会,今为区佛协与市僧伽培训中心所在地。 寺坐西向东,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消灾坛、往生坛、区佛协办公室、经书流通处、会客厅、僧房等。总占地12亩(至2003年藏经楼已落成,全寺总建筑面积约3千平方米)。它原称诸祖圣庙,由达濠、潮阳、汕头市区等地善信乐捐,于1993年初夏动工,1994年农历8月竣工。1998年,在清理乱建庙宇中,收归佛教部门管理,按佛门要求改造为寺,走上正轨。寺名由赵朴初会长所题。殿宇雄伟,琉璃泛彩,脊顶嵌瓷,双龙夺宝。大雄宝殿内,供奉三圣佛塑像,法相庄严。该寺与隔路对面即天公岭东侧的天公庙、山下双泉寺,和附近青云禅寺、西山寺等,形成佛教、民俗风景旅游区。 

▲双泉寺

汕头市濠江区政府大楼后面东北侧、天公岭公路东南侧山峦的双泉寺,创于甲子年(1984),由港胞石先生(释定应之兄)及释定因法师等捐建,释定应(1912-健在)尼师为开山者,1989年12月10日落成开光。岭青泉清,尤有高僧释茗山、定持和汕头名居士林春山(号“镜海老人”)等墨宝而独具禅韵。寺西旁有天公庙(又名三界庙)及感天大帝(即伯公)、女娲娘娘、神农圣帝、李铁拐仙师庙共五座,再横过达澳公路对面山上又有集圣寺,胜迹集中,交通方便。辟山创寺时,掘获两股甘冽充沛的清泉,故由定因法师起名为“双泉寺”。

▲圆觉寺

汕头市达濠区乡府前路旁,西山古寺东邻,放牛岭脚桶坑的圆觉寺,原名“三甲碗岩”,相传创始于清乾隆(1736-1795)年初,距今200多年,1994年起由住持释耀惟筹资,场址于附近重建,定持法师书寺名,以石脚桶名泉及其金丝小虾、扁蟹、怪鱼珍稀动物而引人入胜。 相传创岩寺时,挖地基发现三甲碗而俗称“三甲碗岩”,后毁于火灾。岩中一名泉,其石堀似石脚桶,泉水甘饴,很出名,不亚于达濠十八石洞龙泉,乡人常至此汲水烹茶,约1965年泉堀被荒废填平,这次重建古岩时被挖出重献甘泉。1994年初,释耀惟法师,应居士要求,离开达濠美庵,来此布满树刺的山坡坑,筹备重建古岩。至1997年夏,主座和后花园建成。2002年竣工东厢和伽蓝殿等。

▲德恩寺

汕头市濠江区府前路15号的德恩寺,毗邻西山寺,创自光绪十三年(1887),原称德成堂(又名地母娘宫),“文革”时作生产队牛寮、小酒厂,1980年起不断修建,1994年5月13日获准登记,称“德恩精舍”,2002年初改称“德恩寺”。德成堂,奉敬地母娘,始建于光绪十三年,是达埠后北门头吴锡龙的祖母陈章永献地,斋姨明坚(潮阳西园肖广丰大奶)捐资建成,由明坚负责管理。1980年由达埠乡吴英,出资赔偿生产队去重建牛寮,她住进堂中,带动善信清理牛寮垃圾,上面搭蓬。1984年重建外埕。1985年四月初四至中秋修建正座,1986年4至6月建堂外、埕口、路面、围石篱等,并由集体划出6分地来种花木。1988年至越年在老堂东邻,创建大雄宝殿,后建斋堂等。

 大雄宝殿内奉敬三如来佛,两侧奉文殊、普贤菩萨,两旁十八罗汉。德成堂内,继续主奉地母娘。原像在“文革”中被毁,今站在鳄鱼头上之木刻像,高约1米,形象庄严。民间相传,她是土地最早之女神。地母庙源于陕西汉中府城,约唐宋始为流传祭拜。在潮汕,此庙较少,南澳岛前江埔有1座。

▲龙华寺

汕头市濠江区珠浦村龙尾埔龙华寺,原称“龙华精舍”,1987年10月移址建寺,1996年批准登记,殿宇壮观,引人瞩目,汽车驶过村旁公路时就可望见其橙色殿顶。 龙华精舍规模较小,由郑康春、林梁水居士等提议移址扩建为寺。1987年10月起,创建仿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多达450平方米,1年后竣工,木石巨构,雄伟壮丽,雕梁画栋,石刻精美。同时,建成两厢各420平方米的二层楼。寺坐北向南,建筑面积1千多平方米,已投资400多万元。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东厢二层楼是大寮、斋堂,西厢二层楼是客堂、大寮。还继续在筹资扩建中。

天王殿十分高大,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2002年1月起动工,越年底竣工。门楼墙上嵌大石板(青色),各刻佛教大德开示语录、对联,也刻有图案。全殿富丽堂皇,大雄宝殿气势非凡,它与前面天王殿相隔一个宽阔的露天大埕。大门前构筑石围栏,筑石台阶与扶栏石篱。配石狮8只,石刻龙的浮雕2幅,显得庄严典雅。石柱粗大高立,斗拱交错,木雕、石雕、漆画等潮汕传统工艺异彩纷呈。

▲霞美庵

汕头市濠江区青篮盐场下尾的霞美庵,濒临大海,创自明朝,已由住持释宗香(1922-2001.12.9)修建一新,与相邻的天公庙、妈庙诸文物古迹吸引来客。庵所处地理位置,是在明初所设下尾寨,故俗称“下尾庵”,谐音写成“霞美庵”。清初这里是台湾郑经(郑成功之子)部将、达濠人邱辉屯兵处之一。

 古庵年代久远,民众流传“未有青云岩,先有下尾庵”之谚。青云岩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五月,可见古庵已超400多年历史了。庵后僧墓记有明泰昌(1620)、崇祯(1628-1644)等年号,在1959年公社化时因建化工厂需要而被迁往青蓝大园埔。天启元年(1621),青蓝河沟池巷下佛堂常受祝融之灾,乡人复建乏力,故将香火请往霞美庵合并,并修葺之,请僧常住,古庵复原。历史走至1966年至1976年“文革”时,古庵也劫运难逃,佛像被毁,僧人受逐,庵墙倒塌,一片怆然。1981年,曾来拜佛的汕头市区福安街七旬老居士郑枝香(原籍揭阳市人),应兴隆伯、詹自贤、庄赞坤等乡老之邀来帮助修庵。重建了客堂(1981年)、修建了大殿(1983年)、前厅(1986年丙寅),于1997年9月1日获区宗教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妙法寺

汕头市濠江区广澳乡的妙法寺,原称“观音古庙”,创于清朝,1987年起重建并易今名,1996年被批准开放,并聘市佛协会长释定根为住持,逐步扩建,2002年3月31日(农历二月十八日)举行大雄宝殿重建落成暨诸佛菩萨开光庆典,为附近汕头保税区与深水港增一礼佛、旅游好去处。

 古时这里有块“仙脚”石(已毁),故地名称“仙石”。清光绪年间(1875—1908),李银女居士梦见志公禅师(是南北朝在位18年即502至519年、帝号纪年“天监”梁武帝萧衍之国师)所托,便在此建观音古庙,“文革”动乱中遭毁。1982年,李银女居士等,在该址建一屋。1987年,邑人朱立英及其胞妹朱明英女居士,为弘扬佛法,发愿倡议重建并易名妙法寺。两姐妹家族无私弘法之举,感动众信,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乡民纷纷参加义务劳动,挖掘地基,平地填坑,同年七月二十五日动工,年底初步先建成法堂。后建讲经堂等。2000年,鉴于寺周围民居新楼渐多,环境较为噪杂,故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另择离此西北300多米远的笔架山虎仔山,重建寺院。原法堂、讲经堂等作居士活动点。

▲澳头村红树林保护区


汕头市濠江区澳头村东南方的光明寺,紧靠深汕高速公路,创自清代,1991年起大扩建,清幽庄严,古朴典雅。天王殿内有广东名书法家商承祚所书“皆大欢喜”匾额高悬,让人一进寺就有法喜的感觉。 

据方志记载,该村元代时已有马、史、郑,后又有高、许、吴、朱等姓氏村民,在此聚居垦殖。因地处沿海,村民多数从事近海捕捞、远洋航海,劳作艰辛,为保平安,村民们自然要在此聚集念佛消灾祈福,但清代寺庙简陋,直到解放前,这里仅有小庙一座。1992年大为扩建,1996年4月30日被区宗教局批准开放。大雄宝殿前两旁有吴声俊书撰的冠首联,清秀悦目。寺坐东向西,建筑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分天王殿、大雄宝殿、厢房,还筑有100多平方米的放生池。处于村郊,绿树婆娑,磬声悦耳。 

▲紫峰岩寺

汕头市濠江区礐石红旗管理区蜈田岭顶紫峰岩,创建于1984年,1995年至2002年由住持释达善筹资扩建。1996年获区宗教局批准登记开放。它背靠金鸡山,后连香炉山,面临三江(韩江、练江、榕江),山木成荫,风景秀丽。 

1984年,由蜈田岭周边乡村、汕头老市区善信捐款而初建。1995年,经市、区宗教管理部门、佛协聘请,汕头市区达光精舍住持释达善来岩当住持,负责管理、扩建。“文革”中1967年,被“红卫兵”赶返俗乡。1980年到潮州开元寺任知客,1986年任潮安县甘露寺住持,1987年起住汕头市升平区达光精舍。受聘到紫峰岩后,苦心筹划,深得香港、汕头、潮阳、揭阳、澄海等地善信支持,总共捐款300多万元,岩已初步扩建一新。

▲宝峰岩

汕头市河埔街道河东宝峰岩,位于礐石往潮阳原公路中途左旁,数百米处的宝峰山(又名金钟山),源于一俗称“狮喉”的石洞,创自清朝,今以洞奇山青、露天大型石雕观音站像、东西方三圣殿等妙镜和交通方便,而每天吸引众多来客。

该岩创自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是南海县一冯氏文士募资主持兴建并定名的。道光年间(1821-1850),河埔乡人,乐会县教谕陈启丰主建佛堂、玄天上帝殿。光绪庚子年(1900),河埔乡人、罗定县训导、广州府教授陈作舟主持修葺。“文革”中受破坏。1982年起,在林本清(1924-健在)女居士等人辛苦发动下,修复古岩并扩建,今殿宇总建筑面积1千多平方米。同时,修葺“观仙石”、“仙人弈石”、“蟹眼神泉”、“狗眼洞”、“李龄古墓”等。 

▲下衙村

位于濠江中游西岸,汕头市玉新办事处下衙村赤砂埔的渡西庵,西离区政府仅4公里,创自明朝,民间传说该庵所处江下是“金猴喉”圣地,风景优美,且水陆交通方便。自1989年6月20日起由潮阳县宗教局批准登记。 

该庵相传创于明代中期,以位于赤砂渡口之西而故名。民国十三年(1924)5月,由僧人慧广师主持重修扩建。1950年起,佛事活动停止。1959年公社化时期,当地政府将庵改办为化工厂,后一直被河浦供销社作为烧煤炭仓库。至1978年,由庵主林瑞开、斋姨黄文英等佛教徒恢复佛事活动。但庵的主体仍被河浦供销社占用。1986年起,由潮阳县宗教局落实政策,才全部归还佛教徒管理。1986年,渐江普济寺释道生法师至此,带领下衙村曾广敬及其夫人陈修真等,全力修之。1989年,在庵负责人林瑞开及黄文英、许长贵等居士的共同努力下,由众施主乐捐资金,动工修建。今庵坐东南朝西北,占地7815.2平方米,其中建筑1412.1平方米。


▲天坛花园——九天禅院

位于礐石风景区东麓海滨,有一座单体面积居全省之冠的大庙――白花尖大庙,也称九天娘娘庙,1993年10月落成时,有海内外人士多达五万之众参加了开光大典,盛况空前,此后成为汕头旅游热点。九天禅院是由海内外知名人士倡议,许伟、林百欣暨夫人林余宝珠、林纯南、王德雄、郑钟南等捐资,在天坛花园内建设的一处佛寺,并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正式登记为佛教活动场所,纳入依法管理轨道。天坛花园以白花尖大庙和高56米的万佛宝塔而著称,九天禅院聘请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汕头市佛教协会会长释法性法师为天坛花园九天禅院首届方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之难:我们不知道的太多了(转发功德无量)
福建寺庙汇总
福安种德禅寺(图)
佛教景观(一)
绍兴炉峰禅寺
云门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