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艳文谭|许应骙的一篇佚文

许应骙的一篇佚文

 作者:彭妙艳  

许应骙是“粤中世家”番禺许氏的重要成员之一。《番禺县续志》等史籍上有他的传记。综之可知:

应骙字昌德,号筠庵,浙江布政使许应的从弟。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翌年成进士。咸丰二年(1852)补朝考,改庶吉士。三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同治元年(1862)服阙,入都纂修《文宗实录》。书成,出司经局洗马,历翰林院侍讲、侍读,詹事府左右庶子,署国子祭酒。光绪元年(1875),充福建会试正考官;二年,授甘肃学政,升詹事府少詹事,累升内阁学士、礼部、兵部侍郎。光绪二十一年(1895),除左都御史,二十二年转工部尚书,翌年,擢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复转礼部尚书。后获罪南归,定居广州高第街。

许应骙的祖籍系澄海鮀浦许地(今属汕头市全园区鮀浦镇),祖墓在桑浦山大湖。其先世因做盐业生意,徙居番禺(今属广州),遂落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许家子孙蕃衍,科名鼎盛,成为广州巨族。许应骙是清末保守派人物。作为庶吉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或博士后)出身的高级知识分子,著作甚多,但未结集。县存于揭阳市东山区磐东镇潭角村的《恭祝大德望大储封竹院公暨淑配王孺人、袁孺人寿序》(简称“竹院公暨孺人寿序”),是许氏的一篇重要佚文,具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先录原文(并标点)如后以飨读者:

寿有穷乎?吾不得而知也。寿无穷乎?吾又不得而知也。坚莫如金石,贞莫如松柏,峻莫如山岳,深莫如川河,与夫日月之升,恒天地之悠久,寿矣。谓为有穷,乌睹所谓有穷也。然而山岳有时而崩,川河有时而竭,金石有时而消[销]烁,松柏有时而菀枯,天地有时而晦冥,日月有时而薄食,寿则寿矣,谓为无穷,又乌睹所为无穷也?由是言之,速朽者,形也;不朽者,神也。神存而造物与游,吾吾能测其寿之所至哉!故曰:至人之德,沉沉默默;至德之精,渺渺冥冥。之人也,之语也,吾于族祖竹院公征之矣。

公,潮人也,世居于揭,为邑大宗。父曰榕逸公、祖曰平山公、曾祖曰愚隐公。高祖曰象泰公,曾官湖广武昌教谕,宦成高蹈,始创居潮临乡,即揭之开基祖也。代有隐德,然日章。至公之身颖悟好学,陆任恤,尤为乡川(三竖画)推重。顾自愚隐公以下,皆孝弟力田,不以文学显。其嘉言懿行,世罕得而知之;即其子孙,亦靡得儿传述之。然自公而上,官国子建博士者,则有子迁公、子道公;官卫尉寺丞者则有子膺公;官太子中舍者则有仍浦公;官宾州观察使者,则有驸马国玺公。簪笏相承,类能与宋名贤、银青光禄大夫——始祖代州公后先辉映。而公不以仕宦名,自公而下,若裔孙时发之登乡荐,精一支贡明经,庚、庆云、福龄、炳坤之采藻,采芹,亦能以文学光大其门闾。而公不以科第著,宜其声华阒寂,久而弗传矣。然而盛德在人,口碑如一,若太羹元酒,淡而有味。视世之苟取富贵炫耀于一时者,不啻浮云之过太空,万不可同年而语,信乎?盛德之至,形朽而神存,固有不金玉而富,不仕宦而贵,不科甲而荣,不史册而显著。然则虽仅享期颐之寿,而寿几莫能与之齐。吾知金石遇之失其坚,松柏见之失其贞,山岳川河拟之失其深且峻,虽与天地长存、日月争光可矣。

公园配王孺人、续娶袁孺人,皆能效梁孟之风,相庄白首。而公之子临江公椒蕃衍,住居新围,分居东寮、在城,叶布枝繁,蔚为大族,皆公之德有以启之也。

先是,公之裔孙国学宗越,曾捐蒸累千百,勒碑以垂久远;又以其余为公制锦,乡里荣之。今其裔孙英渚等历年撙节,有逾于昔,更谋为公镂屏补祝,特以是年冬至上寿,走数千里索序都门。余潮产也,寄居羊城,与旧乡益远。自通籍后,入侍木天,出采轩,无一日休息,心念吾宗父兄叔侄团聚一堂,序天伦之乐,语田里之事,烹年庖羔,岁时伏腊,其旨趣比仕宦远胜百倍。惜不能悬车求退,谒公祠宇,为公敬荐一觞也。其敢以不文辞乎!谨序。

光绪十年岁在阏逢滩葭月谷旦

赐同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侍读、礼部侍郎、裔侄孙应顿首拜撰。

诰授奉政大夫、钦加同知衔、福建补用通判、裔侄孙希顿首拜书。

应人所求,为镌刻寿屏而撰写的序,跟替人撰写墓志铭一样,尽管作者主观上努力使之更为客观、公正一些,但文体特点所决定,难免多少还应带点“谀”的成分,这是普遍现象,这篇序也在所难免。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不是文章的主要所在。它的主要特色,一是以形象、生动的排喻,来论证寿祚的长短,得出一个独到的观点:“不朽者,神也”。进而推论:“神存而造物与游”,所以“不能测其寿之所至”。在俯拾皆是的“寿论”中,这是一个完全新鲜的论述,虽然其推论、演绎的方法不属原创,但其取譬自然,入乎情理,寓于哲性,却不失为蹊径独辟的言说艺术。

第二是对于揭阳潮临许氏的源流——竹院公其前后的变迁与荣耀,交代得十分清楚,于是也就成为研究揭阳社群的一个重要文献。而论判家族兴衰,坚持以“德”为标准,虽然以世界观的局限,而也还有些片面,有些牵强,但对于封建“教化”的推行,却依然不失根本。

另外就是它的充盈洋漾的亲情,具有强烈的敦睦族谊的煽动力。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序文的最后,作者说他身在他乡,但无时无刻想着能与故乡宗人团聚一堂,“序天伦之乐、语田里之事”,以为这一切的旨趣,“比仕宦远胜百倍”。可惜不能悬车求退,不能一瞻前辈祠堂风采,敬觞一杯清酒,所以只能以认认真真撰写这篇序文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光绪十年(1860),许应骙应邀为故乡一位同宗前辈处士写着这篇序的时候,已是贵至礼部侍郎,跻身朝廷大臣的序列了。但对于一位没有什么功名的宗族前辈,他却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用尽谦恭之语,表达自己的报本怀远之思,于是也就使这篇文章的道德色彩越发浓厚,终至可以成为研究封建宗族制度的范文。如果将来有人编选《揭阳文选》,此文不可忽略。

这篇序文的书写,系榕城许希逸所为。希逸是近代揭阳文化名人,福建巡抚丁日昌的幕友,于史、于诗,俱有建树,而书学颜真卿且施圆融,虽雅的分量有所减弱,但刚健坚苍之中蕴含秀润圆转之态,审美趣味大有,不失为近代揭阳优秀书法之作。

由是可知,此潭角村保存的这套寿屏,可视为揭阳一个文化精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岳西】《河东柳氏宗谱》
安徽省余氏典籍(6)
嵩公支派谱序
严溪
福建上杭《 闽杭增坑傅氏宗谱》(中)
墓志铭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