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言与民俗(音频)| 王宏宇:祭铺粄(诵读:吴小莹,惠州本地话)【转发】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在文末右下方点好看, 右上点开进行分享哟!!!

惠州风俗:祭铺粄.mp3 From 语言资源快讯 06:48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作词: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王宏宇
作曲: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吴小莹

惠州风俗(99):祭铺粄
时至现在,正月二十惠州人都要过补天穿节。这天家庭主妇都会打祭铺粄。是日,人们在大门两旁挂起蒜苗,然后打祭铺粄,祭拜苍天后,家人聚而食之。

祭铺粄做法。最好以糯米粉九成加一成粘米粉,或八成糯米粉加二成粘米粉,俗称一破九或二破八,混合加水后掺白糖搓制,俗称甜皮咸馅。再在镬中倒入花生油,然后捏一小团(如儿童一拳头大),放在镬头用手压扁,边以文火煎,边以圆饭勺从粉饼的中间往外扑打,使其均匀增大,期间多次翻转,以免煎燶,待煎至直径约30厘米,厚约2—3毫米时即可起镬。

在此之前要先做好粄馅。馅有咸的,甜的。咸馅以萝卜丝、甜腐竹皮、虾谷、咸肉粒、腊肉腊肠粒、五香粉、蒜苗、葱等制成,此馅咸香可口。将煮好的萝卜丝馅料倒入盆中,中间应放一个大碗以沥净馅水,这样做出来的祭铺粄才不至于水淋水濑。

祭铺粄   张广贤 摄影

甜馅以炒熟芝麻、炒熟花生舂碎加白糖做成。

将煎好的粄平铺在大的浅盘中,然后将萝卜丝馅均匀铺在粄上,其厚度约5毫米,再将铺馅的粄卷起来,即成为祭铺粄。因其形状似过去睡觉的卷席,故又称为“睡铺粄”。甜的做法一样,不过馅的厚度略薄一些。人们多数将粄切成长约3厘米一段来食,少见一整条食的。

补天穿食祭铺粄习俗源于陕西。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俗辞典》一书说:“补天补地节,亦称‘女皇节’、‘娲婆节’。旧时汉族民间纪念女娲的节日,流行于陕西地区。相传远古时期天缺地南,地陷西北,女娲曾在骊山炼五色石补天地。由于她补好了天地,才使幸存的人们得以生殖繁衍。为了追念这位女神,骊山周围的百姓,于每年夏历正月二十(或二十一、二十二日,相传是女娲的生日),家家户户吃‘补天饼’……总的要求是圆而薄。饭前举行简单仪式,由家庭主妇撕饼抛向房顶,象征‘补天’;然后扔向井中或搁于地上,象征‘补地’”。

惠州得以继承陕西地方此俗,是因为隋唐之时惠州城是一个具有军事政治性质的总管府所在地,小小的城中也驻有陕西籍军兵、官吏阶层,受其影响,惠州人保留了此俗。演变至今,已没有了将饼(粄)抛向屋顶扔入井中习俗。但惠州人也创造了新的说法,据老惠州人说:正月二十约在雨水节索,其时正是阴雨绵绵,有时甚至大雨滂沱。人们为求干爽、天晴,借补天以求遂顺,穷其意突出自女娲补天之说。惠州人还引申有辟邪至胜之意。故这一天人们都会说“曾(正)穷二十补天穿、补地裂、补口舌”。

作者简介

王宏宇:惠卅市博物馆原馆长。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收藏家委员会会员。参加了省、市等部门多部著作的编写,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著作《惠州风物拾遗》获广东省民间文艺论著三等奖。

朗读者简介

吴小莹:惠州人。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经常参加粤曲的表演与交流活动,两次获惠州市和惠城区粤曲大赛奖

本期编辑:钟运渔

本期审读:郑莎珊

责任编辑: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笔《摘荔枝》李惠平
惠州西湖苏堤的来历
食得鹅肉好幸福
人物篆刻作品赏析,生动形象细致入微
惠州名人③ ——大地之子: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
人生历练出文章 || 林丽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